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_第1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_第2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_第3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_第4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一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周瑜,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据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历史上的周瑜年轻貌美,风流儒雅。他为人宽宏大度,不计个人恩怨,很得部将和其别人的拥护,只是与程普关系一度略微紧张。但据?江表传?记载,那实际情况是程普因为自己年纪比周瑜大,而地位却比周瑜低,所以心中不服,于是便屡次凌侮周瑜。可是周瑜可以“折节容下,从不与程普计较。最后,程普对周瑜不得不“敬服而亲重之,感动得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假设饮醇醪,不觉自醉(见?三国志周瑜传?裴注)。为将可以如此虚怀假设谷,谦让服人,不能不说是周瑜的一种美德。周瑜生活在一个沧海横

2、流的时代,他本人担任孙权一方的最高军事将领,其军务之繁忙可想而知。照常理讲,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无心顾及其它。但恰恰相反,周瑜偏有雅兴。比方他对音乐就非常喜欢,并且有着很高的欣赏才能。饮酒“虽三爵以后,假如乐曲演奏有了错误,他一定能听出来。一听出来就回头看演奏的人,以致使当时人把这种情况编成歌谣:“曲有误,周郎顾。当然,历史上的周瑜所以著名,不止是因为这些,而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他具有深远的政治目光和出色的军事才能。比方,鲁肃原来散居不仕,刘子扬劝鲁肃投郑宝,而周瑜却劝鲁肃投孙权。周瑜对鲁肃说:“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指孙权。笔者注)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

3、,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鹜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见?三国志鲁肃传?)。周瑜的这一番话中虽然掺杂着一些荒谬不经的成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想帮助孙权建立“帝基,而且在以后的行动中,周瑜也一直把这一点作为他所追求的政治目的。周瑜曾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战役的成功,表现了他的出色军事才能。但最能表达周瑜的远大政治目光和卓越军事指挥艺术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当曹操率领近三十万水步兵而号称八十万要与孙权决战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竭力主张投降曹操。在这种紧急关头,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正确地分析了

4、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决了孙权的抗曹信心。接着,周瑜又亲统精兵五万,大破曹军于赤壁。曹操逃回北方以后,一直无力再次南下。这就使孙权的权力得以稳固和开展,并终成帝业。赤壁之战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周瑜是一个政治上高瞻远瞩,军事上有雄才大概的英雄。这就是历史上的周瑜的主要特点。二正像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宏大的作用一样,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给他笔下的周瑜安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让他在作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构造纽带作用。?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从全书来看,根本上是按历史开展顺序来安排构造的。但由于描写的历史阶段较长,因此,全书的艺术构造明显地可以分为几个组成局部

5、。而赤壁之战前后,正是?三国演义?的组成局部之一。赤壁之战是作者着力描写的规模宏大的重要战役。这一次战役集合了曹、刘、孙三方的主要军事力量,实际上也就是集合了三方面众多的谋臣武将,使他们各施谋略、各显威风,展开了政治的、军事的、明的、暗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斗争,展示了宏伟壮观的奇特历史场面。可以说,就其战役气势之大,参战人数之多,战争场面之壮阔,各方矛盾之复杂来说,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是无与伦比的。怎样展示这错综复杂的矛盾,怎样把这众多的人物有条不紊地安排到艺术构造中去呢?作者安排了周瑜这样一个具有纽带作用的人物,使各种矛盾都与周瑜发出这样或那样的联络,并通过周瑜把各种人物的行动贯穿起来,从而

6、表现了每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推进情节的开展。我们先来看孙权一方的各种人物是怎样通过周瑜联络起来的。当曹操大兵压境时,孙权一方的谋臣武将迅速分化为投降和主战两派。主降派以张昭为代表,主战派以鲁肃为代表。主战与主降这对矛盾锋利地出如今作品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孙权虽然赞同抗曹,但又顾虑曹操新得到袁绍和刘表的一些军队,恐其势大,难以抵挡,因此心怀犹豫。在这关键时刻,吴国太对孙权说:“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于是,孙权便派人到鄱阳请周瑜,作家罗贯中在这里把周瑜放到一个决定性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主战与主降这对矛盾要通过周瑜来解决。这样一来,就把主战派与主降

7、派都吸引到周瑜身边。最先来见周瑜的是鲁肃。他先“将前项事细述一番,表现了鲁肃的焦虑心情。接着写张昭等投降派来陈述理由,希望周瑜能支持他们的投降主张,这表现了张昭等人的懦弱和自私。张昭等刚走,程普、黄盖等主战派又来见周瑜,表示宁死不降的决心。这既表现了程普等的英勇。同时也写出了抗曹的基矗又写了诸葛瑾、吕蒙等文臣武将。罗贯中通过上述描写,一下子把周瑜推到了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周瑜的态度如何,成为矛盾的焦点。后经诸葛亮“智激,进一步坚决了周瑜抗曹的决心。接下去作品写周瑜见孙权,驳斥了张昭等的投降主张是“迂儒之论,精辟地分析了曹操用兵的四大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

8、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蒿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并且指出:“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孙权于是果断地决定抗曹,并命周瑜、鲁肃、程普等率军前往迎击曹操,主战与主降的矛盾通过周瑜而得到理解决。至于在以后的整个抗曹过程中,孙权方面的各种人物的抗曹行动,如黄盖行“苦肉计,阚泽献“诈降书,庞统授“连环计等,都是在周瑜的部署下进展的。这样,作家就通过周瑜这根纽带,将东吴的各种人物,都有条有理地组织起来。使他们各自走向自己的位置,并展开行动。在抗曹过程中,刘备一方是孙权方面的同盟军。那么,作为同盟军的刘备方面的各

9、种人物是怎样通过周瑜而联络起来的呢?罗贯中在作品中通过他的艺术描写,首先造成一种刘备一方必须与孙权一方结合的客观形势,这就是刘备在当阳被曹操打得大败,逃到江夏,权力已经很弱,在曹操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刘备有千钧一发之危。因此,诸葛亮决定结合孙权,藉吴兵以抵抗曹操。这样,刘备一方的生死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孙权一方。诸葛亮带着联孙抗曹的使命来到江东以后,作品中为他安排了三次语言交锋。第一次交锋是“舌战群儒,从下层扫清抗曹障碍。第二次交锋是“智激孙权,促使孙权及早做出抗曹决定。第三次交锋是“智激周瑜。结果,“智激成功,周瑜表示“吾与老贼势不两立!诸葛亮的目的到达。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诸葛亮提出的刘

10、备一方的方针策略是通过周瑜来实现的。这样就把刘备方面各种人物的抗曹活动都与周瑜的战略部署联络起来,成为整个抗曹战役中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井然有序地纳入到小说的艺术构造中去。作为纽带,周瑜不仅起到了联络盟军的作用,而且也把敌方的主要人物纳入到赤壁鏖兵的宏图中。小说先从一次战斗写起。孙曹第一次交战,由于“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妆,因此败了一阵。由于失败,曹操看出了自己军队的短处不习水战。于是,就派刘表降将蔡瑁、张允操练水军。也同样是由于军事上的失利,曹操采纳了蒋干的劝降计策。而蒋干劝降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孙权方面的最高军事将领周瑜。于是,自蒋干劝降始,曹操方

11、面的上上下下各种人物就完全受周瑜的摆布了。这主要是由于曹操企图争取周瑜或利用周瑜。这是曹方与周瑜发生联络的媒介。接下去写了蒋干的劝降和蔡中、蔡和的诈降,结果反倒都被周瑜利用,致使曹操相信了阚泽送来的黄盖的“诈降书。由于曹操要利用黄盖的投降以破周瑜,因此又派蒋干往江东探听虚实,结果又被周瑜利用,使曹操相信了庞统,并承受了庞统的“连环计。一就是在这种劝降和反劝降、利用和反利用的过程中,曹操一步步地入了周瑜的彀中,因此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失败。可见曹操方面的人物的行动及性格表现,是和周瑜这个人物的运筹帷幄密不可分的。从上面的简要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这个形象是一个联接三方人马的枢纽式的人物。虽然孙、刘

12、、曹三方的人马都通过他而发生作用,但由于这三方的关系不同,因此周瑜联接各个方面的方式也不同。对于孙权方面的人马,罗贯中让周瑜起统一和指挥作用;对于刘备方面的人马,罗贯中让周瑜起被凭借和被利用的作用;而对于曹操方面的人马,罗贯中那么让周琦起用和驱使作用。这样,就把孙、刘、曹三个方面都如网在纲一般被组织起来,编织成一个疏密得当、无懈可击的有机整体。于此可见罗贯中卓越的艺术才能!三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是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映衬作用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被毛宗岗称为“三绝之一的诸葛亮。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只有诸葛亮才是罗贯中所着力塑造的头号理想人物。而周瑜这个形象所起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13、就是对诸葛亮的映衬。周瑜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十五回。在这一回里,除了写周瑜向孙策推荐张昭、张紘以外,还写周瑜协助孙策攻打太史慈。但攻打太史慈这次战斗主要是写孙策和太史慈,而对周瑜的描写却极少。此后,作者对周瑜这个人物便按下不提。诸葛亮的第一次被提到是第三十五回,而其第一次出现是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取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但对诸葛亮没有多少正面描写,真正正面描写诸葛亮的言行是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在这一回里,作者详细描写了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形。特别有趣的是在这一回里描写了诸葛亮以后,竟然在隔了二十三回以后再次描写周瑜。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周瑜阻止孙权送子入朝为质;二是写周瑜被孙

14、权拜为大都督;三是写周瑜击黄祖。诸葛亮出场以后周瑜被再次写到;诸葛亮任刘备的军师,周瑜那么任孙权的大都督。由此可见,诸葛亮与周瑜二者间的关系是何等的微妙。这当然不是偶合,而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周瑜之所以在二十三回这样漫长的章节中不被写到,主要原因就是诸葛亮还没有出常作为一个起映衬作用的人物,只有当被映衬的人物出场以后,才能更加充分地表现出他的全部性格特征。诸葛亮出场以后,接着写曹、刘大战。在这次大战中,刘备败于曹操。刘备的失败,这完全可以看作是孙、刘合作的直接现实原因,当然也是诸葛亮和周瑜发生联络的媒介。由于刘备的失败,才引出了孙、刘合作,才引出了赤壁大战,才使诸葛亮和周瑜有时机发生联络。周瑜这

15、个形象,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对诸葛亮起到了映衬作用,在映衬诸葛亮的过程中,也最后完善了自己,即表现出了这个典型的全部性格特征。诸葛亮也正是在周瑜的映衬下,才在初出茅庐以后,就以他鲜明的性格特征突现于读者面前。转贴于论文联盟.ll.那么,?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怎样映衬诸葛亮的呢?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在赤壁之战以前,有关他的笔墨不多,其性格特征并不明显。从赤壁之战开场,作者对这个形象进展了不遗余力的描写,周瑜的性格特征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作者正是通过对周瑜形象的塑造来映衬诸葛亮的。周瑜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在赤壁之战以前,曹操困陶谦、击张绣、战袁术、斩吕布、破袁绍、降刘琮,几乎没有对手。但在赤壁之战中遇到

16、了周瑜,曹操这个颇以善战自负的人就显得手忙脚乱,处处被动,难以应付。与曹操相反,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却设计了许多巧计奇谋,如智赚蒋干、“苦肉计和火攻方案等使曹操处处受制。这说明周瑜的军事才能大大超过了曹操。周瑜的这些计策虽然瞒过了曹操,但却被诸葛亮洞察得一清二楚。小说对这一点作了多处渲染。这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又远在周瑜之上,就更不用说曹操了。周瑜的军事才能用来对付曹操可以说是左右逢源,当用来对付诸葛亮时,那就只能是进退维谷了。在孙、刘结合共同对付曹操的过程中,周瑜曾屡次设计要杀害诸葛亮。如派诸葛亮往聚铁山断曹操的粮道,企图借曹操之手以杀之;派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枝箭,企图借军法以杀之;诸葛亮借来东风

17、以后,周瑜派丁奉、徐盛两个将军各带一百人,从水陆两路往南屏山,企图以武力杀之等,都被诸葛亮采取了恰当的措施予以有效的抵抗。在孙、刘结合共同打败了曹操之后,当周瑜与诸葛亮进展直接的军事交锋时,周瑜的计策在诸葛亮面前就显得更加拙劣。如围绕着夺南郡、取荆州以及“美人计等明争暗斗,处处都以周瑜的失败而告终。最后,周瑜在荆州城前被诸葛亮气得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并因此而死。?三国演义?就是这样通过层层深化的描写,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远远地超过了周瑜,周瑜的这些计策,假如换一个对手而不是诸葛亮的话,那结果恐怕就难说了。小说在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中描写诸葛亮哭周瑜,诸葛亮在吊词

18、中说,周瑜死了以后,“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就当时的情形来看,确实是真话。构成周瑜的性格特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器量狭小,忌才妒能,在处理较复杂关系时目光短浅。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宽宏大度、目光远大的人。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小说中的周瑜却作了与此完全相反的描写。如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写孙权决定抗曹,并命周瑜组织迎敌作战。周瑜这时以为孙权抗曹决心已坚,但诸葛亮却对周瑜说,孙权虽已决定抗曹,但仍有顾虑,应当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周瑜听后,立即去见孙权,果然,孙权的心理与诸葛亮分析的一样。小说中写道:“周瑜谢出,暗忖日: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

19、如杀之。只是由于鲁肃的劝阻,才没有杀成。后来,又屡次设计要杀诸葛亮。这虽然有为“江东考虑的成分,但毕竟表现了周瑜的器量狭小,忌才妒能,容不得人。同时也说明了周瑜目光短浅,对结合抗曹的重要意义认识缺乏。试想,假如周瑜真的杀了诸葛亮,那么孙刘联盟就可能破裂,就会给曹操造成可乘之机。那样一来,赤壁之战的胜负就很难料定了。而诸葛亮却与周瑜恰恰相反,他对于周瑜的每次迫害不但了如指掌,而且都有周密的计策去应付。凭着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欲置周瑜于死地,并不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但诸葛亮关心的是抗曹大局,他的各种策略都是以稳固孙刘联盟,共同抗曹为前提的,“用奇谋孔明借箭一事就很有说服力。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枝箭

20、,而造箭材料又不给齐备,这本是想利用军法来置诸葛亮于死地。诸葛亮深知此情,却没有反过来报复周瑜,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在曹操处“借得十万枝箭。就是在这样对照性的描写中,周瑜的器量狭孝忌才妒能、目光短浅和诸葛亮的宽宏大量、顾大局、有远见的性格,都非常明晰地展如今读者面前。由此可见,罗贯中对周瑜作这种与史书记载截然相反的描写,纯粹是为了衬托诸葛亮。构成周瑜性格特征的再一个明显特点是容易冲动和意气用事,遇事不冷静,不够慎重。在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周瑜的这个特点就表现出来了。诸葛亮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来劝说周瑜抗曹。当诸葛亮见到周瑜时,周瑜成心对诸葛亮说准备降曹,诸葛亮就在谈话中成

21、心引了曹植?铜雀台赋?中“挟二桥于东南兮,假设长空之螮蝀二句来激怒周瑜,说这是曹操想把江东的大乔和小乔抢去据为己有。因孙策和周瑜的妻子正是大乔和小乔,合称“二乔,所以周瑜听了以后,便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日:“老贼欺吾太甚并对诸葛亮说:“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周瑜的本心并不是想降曹,他成心说降曹是想以此要挟诸葛亮,想让诸葛亮来求他助刘备破曹。没想到被诸葛亮抓住要害一激,周瑜便沉不住气,轻而易举地中了诸葛亮的计,自己反倒去求诸葛亮来帮助破曹。其容易感情冲动的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此后,这个特点表现得愈加明显。他派诸葛亮到聚铁山去烧曹操的粮草,实际上是想借曹操的手杀诸葛亮。诸葛亮明知周瑜的用

22、心,但却顺利地承受了任务,并且装作真要去烧粮草的样子。同时却嘲笑说:“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非比江东公与周郎辈止一能也。意思是周瑜只能水战,不会陆战。周瑜听到这话以后,便大怒:“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聚铁山断操粮道。为了还击诸葛亮的一句嘲笑,竟置统帅责任于不顾,要亲自去赌胜负,其感情冲动、意气用事竞到达了这样严重的程度!诸葛亮看到目的已到达,便提醒周瑜,曹操粮草重地,必有重兵守卫,岂能容人轻易烧掉!并且告诫周瑜,重要的是同心破曹,不要互相残害。这时周瑜大约记起了自己原来是想利用这个计策加害诸葛亮,如今被诸葛亮说破,也就只得作罢。赤壁之战以后,

23、紧接着写了三气周瑜,也都表现了周瑜容易冲动、好感情用事的特点。在周瑜的这个特点的映衬下,诸葛亮那么表现出一种胸有成竹、沉着老练和深谋远虑的性格特征。关于这一点,毛宗岗在第五十七回曾经批道:“周瑜少年,经怒不起,盖其读书养气之学不及孔明耳。毛氏指出周瑜“读书养气之学不及孔明,道出二人的不同性格特点这是对的,可惜他未能就此详加分析。总而言之,作者是通过周瑜来映衬诸葛亮。周瑜这个在历史上起了重大作用的英雄,当被写进历史小说时,却反主为宾,成为一个陪衬性的人物,这似乎是一个不幸。但我们从文学开展的角度看,我觉得在文学领域内,历史小说中的周瑜所起的这种映衬作用,并不亚于历史上的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所起的作用

24、。可以衬托诸葛亮这样一个辉耀千古的不朽典型,这实在是周瑜的一种荣幸。罗贯中为了塑造好诸葛亮这个?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不止安排了周瑜这一个映衬人物。除了周瑜以外,还有曹操、司马懿。但他们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从对诸葛亮映衬的时间先后来看,前期是周瑜和曹操,后期自然就是司马懿了。周瑜和曹操虽然同属于前期的映衬人物,但由于两人的性格特点不同,当然所起的映衬作用也就有区别。罗贯中曾用周瑜的出色军事才能来映衬诸葛亮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曹操也是一个极善征战的高手。?三国演义?中也有用曹操的军事才能来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描写。比拟突出的如曹操自赤壁败走时,在乌林、葫芦口和华容道都曾大笑“周瑜无谋,

25、诸葛亮少智。假设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埋伏一军,如之奈何?但笑声来止,在三处分别依次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这是用曹操的军事才能来衬托诸葛亮。但赤壁战后,曹操与诸葛亮较少交锋,所以曹操对诸葛亮所起的军事方面的映衬就相当有限。曹操对诸葛亮的映衬既然主要不在军事方面,那主要表达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曹操对诸葛亮的映衬不表达在某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出一种“整体性。关于这一点,毛宗岗在第一百零四回的首评中曾经指出过。毛氏认为,曹操与诸葛亮都曾担任丞相,总揽朝政,独握兵权,能征善战,但诸葛亮尽忠,曹操谋篡;诸葛亮为公,曹操为私;诸葛亮不为子孙计,而曹操那么为子孙计。从毛氏的阐述中可以看到,曹操对于诸葛亮的映衬是从一生的言行品质方面来起作用的,这就是“贤相与“奸相的区别。读者正是从这种“整体性的映衬中,感到了诸葛亮的伟大。这是曹操的映衬与周瑜的映衬各自不能取代的地方。周瑜对诸葛亮的映衬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映衬也不一样。二者除了时间上的先后以外,主要区别在于映衬方式。周瑜是诸葛亮抗曹的同盟者。周瑜的器量狭孝目光短浅、容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处理较复杂的关系不够慎重等特点,对诸葛亮主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