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雨刮器_第1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雨刮器_第2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雨刮器_第3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雨刮器_第4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雨刮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施工车型施工车型页脚内容 PAGE 页脚内容 PAGE 24施工车型页脚内容 PAGE 目录TOC o 1-7 h u HYPERLINK l _Toc256000001 一设计任务书 PAGEREF _Toc256000001 h 3 HYPERLINK l _Toc256000002 1.1刮水器的功用 PAGEREF _Toc256000002 h 3 HYPERLINK l _Toc256000003 1.2 刮水器的机构简介及运动原理 PAGEREF _Toc256000003 h 3 HYPERLINK l _Toc256000004 1.3刮水器的运动简图 PAGEREF _To

2、c256000004 h 4 HYPERLINK l _Toc256000005 二设计数据 PAGEREF _Toc256000005 h 4 HYPERLINK l _Toc256000006 三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析 PAGEREF _Toc256000006 h 5 HYPERLINK l _Toc256000007 3.1 计算极位夹角 PAGEREF _Toc256000007 h 5 HYPERLINK l _Toc256000008 3.2 计算的长度 PAGEREF _Toc256000008 h 5 HYPERLINK l _Toc256000009 3.3 计算A

3、B杆和杆的关系 PAGEREF _Toc256000009 h 5 HYPERLINK l _Toc256000010 四.加速度,速度多边形的计算分析 PAGEREF _Toc256000010 h 6 HYPERLINK l _Toc256000011 4.1 方案一的速度加速度分析: PAGEREF _Toc256000011 h 6 HYPERLINK l _Toc256000012 4.2 方案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PAGEREF _Toc256000012 h 9 HYPERLINK l _Toc256000013 五.动态静力分析 PAGEREF _Toc256000013 h

4、11 HYPERLINK l _Toc256000014 5.1对两方案进行受力分析 PAGEREF _Toc256000014 h 11 HYPERLINK l _Toc256000015 六. 仿真建模分析速度与加速度 PAGEREF _Toc256000015 h 12 HYPERLINK l _Toc256000016 .仿真运动轨迹 PAGEREF _Toc256000016 h 12 HYPERLINK l _Toc256000017 .分析速度与加速度图线 PAGEREF _Toc256000017 h 13 HYPERLINK l _Toc256000018 七.心得体会 PA

5、GEREF _Toc256000018 h 14 HYPERLINK l _Toc256000019 八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256000019 h 15一设计任务书1.1刮水器的功用为了保证汽车在雪雨天有良好的视野,各种车辆均配有刮水器,它利用连杆运动机构将电机连续旋转运动化为刮片的往复挂刷运动,清除车窗上的水滴或污垢,保持清晰的视野。1.2 刮水器的机构简介及运动原理汽车风窗刮水器是利用汽车刮水的驱动装置,如运动简图所示:风窗刮水器工作时,由电动机带动齿轮装置1-2,传至曲柄摇杆装置2-3-4,将电动机单向连续转动,转化为刷片4做往复摆动,其左右摆动的平均速度相同。1.3刮水器

6、的运动简图二设计数据设计内容曲柄摇杆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曲柄摇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符号n1kLABxLDS44S41单位rmin()mmmmmm数据30112060180100301120180100三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析3.1 计算极位夹角=180 (k-1)(k+1) =0可见该机构无急回作用,可以达到摆臂左右摆动速度相同的要求。3.2 计算的长度LAE=180, LAB=60,且LAB=LCE, LBC=1803.3 计算AB杆和杆的关系 cos30=CE/CD=AB CD=AB四.加速度,速度多边形的计算分析4.1 方案一的速度加速度分析:如下图所示速度与加速度多边形如下 在左极

7、限位置, 由已知条件可得: =0.592m/s选取比例尺v=0.01(m/s)/mm,a=0.1(m/s)/mm由理论力学公式得: , , 在右极限位置:速度与加速度多边形如下 , 由加速度分析图可得 , 4.2 方案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速度与加速度多边形如下 LAB =80mm在左极限位置, 由已知条件可得: =0.789m/s选取比例尺v=0.01(m/s)/mm,a=0.1(m/s)/mm由理论力学公式得 ,在右极限位置:速度与加速度多边形如下 , 由加速度分析图可得 , 五.动态静力分析5.1对两方案进行受力分析惯性力 FS4=G/g a C=159.81.573=2.408N惯性力矩

8、 a C=.对方案二,同理可得惯性力 FS4=G/g a C=159.8.惯性力矩 a C=.由功用要求分析可得,应选取惯性力及惯性力矩较小,对杆件冲击力较小的方案一仿真建模分析速度与加速度.仿真运动轨迹.分析速度与加速度图线 方案一 方案二加速度比较 方案一 方案二由图分析可得:方案一的在两极限位置的速度差较方案二的小,且方案一的加速度比方案二的要小。综上所述,最终方案为方案一。七.心得体会 一个周的机械原理设计就要结束了。碰到课程设计,一开始没有一点头绪,不知如何下手,老师说的ADAMS软件安装不成功,后来在课程设计里面看到用软件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更加方便快捷,所以改用软件来构图。

9、由于刚开始学习应用这个软件,我们对于这个软件应用很不熟悉,不断犯错,有些机构知道用处,就是画不出来,很烦恼。但是碰到难题,大家一起做,一点点画,一点点熟悉软件,操作也越来越快,终于把方案做出来,虽然还不能实现真正的打印,但是我们有开始一点点想,一起画,一起找不足,一起实现一个成果,那是一种快乐。也许,做出来的东西还不能真正像那些产品一样成熟。但是我收获了很多,特别是团队一起动手,一起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收获。很高兴能够在学习中发现自身不足,学习更多的东西。在这一周里,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大量的时间。虽然这让我们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但是我们还是收获很大的。 在设计和计算尺寸时,我和同学进行了激烈的

10、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的设计也逐渐清晰.在计算尺寸时,我发现有的机构不太理想,于是又找资料从新设计.得到组员的认可之后,我门进一步完善了设计. 最难的还是对Auto-CAD、ADAMS、AD等软件的不熟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设计完了的时候.我负责的说明书草稿,最伤心的是在打了一中午的字后,计算机发生故障.一切又从头开始.这让我懊悔了好久,打字打得腰疼手酸,坐了一个下午. 整个过程虽然比较累,但收获也不少.第一我有了设计的经验,为以后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我懂得了如何与其他人配合工作.第三这次设计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对一些基本的软件不熟悉.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感谢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学到了这么多新知识!本来我总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总是那么枯燥,与实际生活格格不入。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