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教学设计_第1页
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教学设计_第2页
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教学设计_第3页
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教学设计_第4页
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感受冷水和热水,让学生初步认识冷水与热水的差异,知道冷与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冷水与热水差异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及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冷水与热水的差异。教学难点:冷热变化对水的影响。三、教学准备:演示器材:天平、酒精灯、试管、砝码、矿泉水、2只同样大小的小口瓶、一小张蜡纸。分组准备:杯子、水槽、热水瓶、冷水、红墨水、塑料袋、试管、气球皮、橡皮筋、吸管、肥皂、食盐

2、、记录纸。四、教学过程:(一)、回忆体验,导入新课:出示一瓶矿泉水,谈话:小朋友,这瓶矿泉水要是在冬天给你喝,感觉怎么样?要是在夏天喝呢?(板书:冷水与热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冷水与热水。(二)、感受冷热不同的水1、提问:用一瓶冷水与一瓶热水能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吗?2、分小组小组讨论并设计方案。3、分小组尝试,并根据自己触摸不同冷热的水的感觉,按一定顺序排列好,并把手的感觉写下来。4、反馈,思考触摸更冷或更热的水时人体的反应是怎样的?5、交流课前的调查发现: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烫伤事件?(三)、探究冷水与热水其它不同点1、除了冷热的感觉不一样,它们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3、?2、讨论,并作记录认为不同的地方觉得可以做的实验3、选择你们认为有条件研究的实验进行实验。1冷、热水中的溶解实验:往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红墨水(或是放入肥皂、食盐之类),看看有什么发现。2热水上浮实验:在两个水槽中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分别将装有热水和冷水(最好能在水里加点颜色)的塑料袋放入其中,观察。思考:看到了什么现象,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的。(让学生展开讨论)3在试管里装满水,用气球皮把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到热水杯中,使试管里的水变热,然后再把试管插到冷水杯里,使试管里的水变冷。看看有什么发现。(四)、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1、演示实验一:在试管里装满水,用气球皮把口蒙住,并用橡

4、皮筋扎紧。放在天平的左边,在天平的右边放上砝码,当天平大致平衡时,移动游码,使它平衡。然后把试管拿下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看它是否平衡。2、演示实验二:出示2只同样大小的小口瓶、一只装满冷水,另一只装满加红墨水的热水,接着用一小张蜡纸盖在清水瓶口上,然后把清水瓶倒过来扣在红水瓶上,最后快速抽掉蜡纸。就能看见一般红水缓缓升起,一直升到上瓶的底部。3、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归纳出水在受热过程中可能的几种变化。1重量发生变化、2体积发生变化、3其它的可能4、实验总结:1、发现水在受热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2、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又怎么解释?(五)、总结学了这课后有何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六)、课堂延伸

5、一个洒坛里有30斤酒,店老板把酒加热后出售,用提子竟打了31斤酒,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并能理解运用。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4。体会问句的不同用法,并能找出反问、设问句子。【重点难点】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

6、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预习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2。教具生词写在小黑板上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ppt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3。了解课文主

7、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2。词语教学。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

8、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本草纲目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滴水怎么能穿石?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三、品读课文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

9、观。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齐读这一小节。四、作业:【作业设计】1。抄写词语。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

10、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板书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读课后第二题中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二、抓“滴水穿石”课题,了解现象得出启示。1。师:我们来看“滴水穿石”,它也可以叫做“水滴石穿”,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生说)师追问:你有什么疑

11、问吗?(石头那么坚硬,水滴那么渺小,怎么能穿透石块呢?)师:其实,在自然界里,真真实实有着“滴水穿石”的现象,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2。师:看,这就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一景,它被称为太极洞内的大奇观。奇就奇在它是被水滴滴出来的。师:要滴穿坚硬的石块,该要有多大的力量啊。可是,水滴的力量有多大?(微不足道)3。师: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板书箭头)却滴穿了坚硬无比的石块,那是什么原因?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节,找找句子,圈圈关键的词语。(生读句子“原来在石块的上方一大奇观。”出示句子)我们来归纳一下,水滴滴穿石块必须具备的条件:(1)水滴要“接连不断”地滴落。(2)总是滴在同

12、一个地方。(3)时间长: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师:甚至)4。师:谁来读。5。师:这里还有两个成语,也是说水滴长时间的滴落在同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把词语放进课文里,读一读,你又有什么感想?6。请同学们看,课文中这段话前面有这样一个问句。它的答案在哪里?(这样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回答的问句,我们就叫它设问)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起好奇,更加强调了小洞形成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读。7。从“滴水穿石”的现象上,你想到了什么?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找找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最后一节: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

13、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启示。(生齐读)师:同学们,我们要懂一个道理,不仅要入眼。入耳,还要入心。刚才同学们从现象中获得感悟得到启示,这叫“入眼”,把感悟启示说出来读出来,这叫“入耳”,那么是不是入心了呢?所以,我们还要深入地去体会体会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所写的内容。8。读第二节。师点击后一句。这个问句的答案在哪里?(就在句子里,它可以用称述的话来说就是(课件)这样的问句就叫反问。师:一样的意思,比一比,你说的和书上的这句,哪个好?9。师:像水滴那样,就是怎样呢?(师拿词卡“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什么事情都能做成。是不是这样呢?作者给我

14、们列举了三个伟人的故事,分别是请同学们静心地读一读这三则故事,找一找,在这三位伟人的身上,哪些地方闪现着滴水穿石的什么精神?挑一个你最有感受的故事,同桌小声地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10“明代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1)从小立志目标专一。(师:板书“立志”。点击,李时珍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于是,二十七年,他就认定这个目标,坚持不懈。这真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啊)(2)翻山越岭。(师读着这个词,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苦历程中,遇到得困难还有更多,但是,李时珍都克服过来。走遍了。访名医。尝草药,期间仅仅是艰辛吗?还有危险。可是,为了能够编写出一部准确详尽的医药学书,

15、李时珍放弃了吗?退缩了吗?)(3)二十几年确切的说是二十七年。(师:从着手编写到定稿完成,李时珍也由一个30多岁的青年,成了60多岁的老人啊。)但,这二十七年,李时珍始终专注地做着一件事情编写本草纲目(教师板书:本草纲目本草是医药专着的名称,纲目是分类的等级。纲下面是目。让我们来看看这本本草纲目。(出示ppt)(4)谁来读李时珍的故事。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李时珍身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那股劲。(评价:读得真好,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力量。坚韧。)11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呢?(1)迷恋(师:板书。迷恋是极度爱好,不能割舍。)遇到困难也好,甚至是遭遇危险也无法割舍。你知道怎样的故事?师:你觉

16、得爱迪生这种对电学实验研究的迷恋,和滴水穿石精神中的什么一样啊?(目标专一)从课文中哪个词,也能说明爱迪生迷恋的程度。(花了一生的时间)(2)毕生一生。(3)孜孜不倦勤勉而不知疲倦。你们知道爱迪生一天要工作多久吗?(20多个小时,有一次竟然36个小时未曾休息啊。)(4)你还读到了什么?竟不容易。不可想象。千项发明啊。(师:有人算过,爱迪生平均每15天有一项发明。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他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5)谁来读,注意读好我们找到的这些词语。12现代着名书画家齐白石老人的故事呢?哪里和滴水穿石有着共同之处?(1)自勉。(师:板书自勉。看老师写勉,心里数笔画。9画。自勉就是自己勉励自

17、己。自勉什么?“不教一日闲过”(2)坚持不懈(贴词卡)(3)炉火纯青意思是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他的写意花鸟画。注意到了吗,最后一幅是他多大年纪时的作品?93岁。老师告诉大家,九十多岁之后,齐白石老先生还创作了6百多幅珍贵的作品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石老人的故事。13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谁来读这个句子)师:读了前面三则故事,你认为这里的“滴穿”和“顽石”分别指什么?14你还能举些你了解的也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故事吗?(评价: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感受也很丰富,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像课文中列举三位伟人的事例那样,语言既简练,又准确生动,具有说服力。课后,

18、请同学们在省略号里做文章,填写一两个故事。)15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这段话:出示第五节。师:同学们看,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正好是一对反义词。中间,用了“而不”来连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课文中还有一处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比较?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师: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的结论,有什么想法?(生用自己的话说)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填空)三、总结。课前,有很多同学交流了自己

19、的理想,现在,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试着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无论现在看起来有多么遥远,相信只要用“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一定会一步一步接近我们美好的理想。【作业设计】1。完成补充习题上练习。2。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李时珍目标专一爱迪生实现理想齐白石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

20、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难点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预习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2、教具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实物投影仪第一课时一、激

21、趣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2、词语教学。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4、指名读,任

22、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铭记?本草纲目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滴水怎么能穿石??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三、品读课文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

23、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齐读这一小节。四、作业:1、抄写词语。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24、课前谈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那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呢?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2、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这篇课文仅仅是想让我们了解这一现象吗?(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2、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3、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

25、气。“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指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穿”“顽石”是指什么?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4、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着名书画家齐白石。)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

26、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揭示操作步骤: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读

27、后讨论交流,明确:(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三.熟读课文1.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8、”。(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2.了解句子的作用。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板书设计:静:感觉不到.水 清:可以看到.桂林山水 绿:仿佛.甲天下 奇: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 秀:色彩明丽倒映水中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桂林山水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

29、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

30、“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过程设计:一、 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你们看屏显画面,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二、 整体感知,带入情境1、范读课文。(屏显动画,音乐伴奏)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3、小结,并引

31、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第二节,体会感情1、自由朗读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32、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评价激励:概括得真好,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把长句读成短句。)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1)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

33、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屏显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原句整齐,读上去有节奏,琅琅上口)(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屏显动画,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4、激情点播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独特的美)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2)屏显画面,音乐伴

34、奏,学生试背。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2、出示要求,屏显文字。读读:读第三节。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练练:读出美的感受。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3、朗读比赛。谁觉得自己能够把桂林山的特点读出来,就自告奋勇来当擂主,接受同学们的挑战,挑战同学要先对擂主做出点评再朗读。4、朗读欣赏。比赛优胜者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险的桂林山。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对比: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奇、秀、险)导语:静、清、绿的漓江水犹

35、如一面大镜子,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奇、秀、险的桂林山环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请同学们看风光片,听老师朗读最后一段。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1、范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2、激情点拨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话是谁画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板书:美如画)3、屏显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1、其实,我们的家乡来凤也有很多名胜。屏显:仙佛寺,酉水河的景色2、说一说。要求: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

36、住仙佛寺山的特点,酉水河水的特点,学习用整理的句式具体地描写3、写一写(略)七、选择性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桂林山水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教学设想】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接

37、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

38、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教学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二、初读感知课文1、听录音范读。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

39、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5、练习:校园的花_;校园的花_;校园的花_。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7、小结学法: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1、出示: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40、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2、检查学习结果。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2、出示: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6、试背诵课文

41、。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2、出示资料: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着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

42、、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4、指名导游。七、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桂林山水:漓江水: 静、清、绿山绕水, 水映山。桂林山: 奇、秀、险桂林山水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xx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x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

43、地渲染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山峰奇、秀、险的特点。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

44、大自然的感情。学情分析:本x文章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是一x指导xx的优秀范例。学生一定会比较喜欢。学习的难度在于词语的理解,写法的借鉴,教学中要紧扣这一难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会仿写。教法与学法: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法: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走进文字的语言情境来读悟结合,从读学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析题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x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桂树多)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

45、自治区吗?(广西壮族自治区)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指名读两组词语,第一组为地名,第二组为形容词,读后让学生两组词搭配起来学。)大海波澜壮阔西湖水平如镜泰山峰峦雄伟香山红叶似火2、理解词语:“波澜壮阔”(理解词素或查字典)波浪翻滚,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壮观,有气势。我们知道有的词语是极富有情意的,你能读出这个短语背后的情意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同法理解“峰峦雄伟”(边做动作边说:峦,就是一座挨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山。)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三位同学分

46、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第一自然段是总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xx。)这样就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xx边板书)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教学要求,重点落在理清课文结构上。有意识地请三位学生读四段课文,一箭双雕,既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又发现了课文重点,下面过渡到精读阶段也就顺理成章。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1、整体把握特点: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谁能来简单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过渡:作者在

47、写这x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指名一人读第二自然段)2、品读漓江的水(1)、找依据理解“静”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教师指xx好这句话)(2)、找依据理解“清”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发散思维: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预设: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玩耍。漓江的水真

48、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见绿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游人打招呼。)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理解“无瑕”的意思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回忆昆明湖的句子。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3、欣赏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里?(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

49、千。)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师生对比读,读出山的突兀、姿态万千(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3)同法理解(山险)(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然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4、指导集体背诵两段:抓关键词语,想像画面5、抓对比: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作者是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对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对比,这样才更能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xx: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细读课文,以致熟读成诵。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紧结合,并相机提炼记忆方法。

50、作者运用对比才能显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笑”。第二课时一、回忆桂林山水的特点,背诵二、三自然段。二、欣赏诗词与传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验证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播放课件:配乐播放一组图片,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节选,学生见到后,自觉有感情地跟着老师朗读起来:)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出示课件象鼻山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传说这头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骑。有一年,玉皇大帝骑着它来到桂林这一带巡游。不

51、巧,这头大象生病了,实在走不动了。玉皇大帝见此就遗弃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当地的百姓积极地为这头大象寻医问药,没过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为了感谢大家对它的关心和爱护,它决定留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一起耕种,一起生活。玉皇大帝听说了,非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象。大象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天兵天将从后背刺人了一把宝剑,从此,就化作一座石头山屹立在漓江边上。如果你喜欢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往往借助这些故事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着人xxx的美好!大家可以搜集故事,也可以创编故事。这是游客喜欢的内容,也是培养我们想象力的好机会。三、拓展研读,感受文化过

52、渡:作者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周遭的风景,想象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赞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2、学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这是表示引用别人的话。)xxx: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资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此人相当于我们今

53、天桂林市的市长。当时,有11个举子要进京赶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为地方官员设宴为这些举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诗,其中就有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说桂林的风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实也是希望这些举子进京考试能够考个天下第一!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作者、读者、游客(出示课件)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杜甫(唐)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刘克庄(宋)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袁枚(清)阅读了这样的诗句,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想说什么?(诗人也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今中

54、外的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设计意图:引用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诗句;引用唐、宋、清历代诗人的诗句。这些名句对已知者是唤醒,未知者是积淀。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来历,使学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写以外,还可以引用人们如阿盛赞来侧面烘托。四、作业摘抄课文中优美句段,并背诵全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

55、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4、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5、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教学过程:一

56、、导入新课。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3、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出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3、检查自学指名四人朗读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板书:总起分述总结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三、导学第二节1、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

57、文读懂: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2、交流学习情况: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分层:三层修辞手法:引读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

58、、深刻。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描写角度:引读“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个读,齐读。质疑,解疑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3、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4、检查背诵。四、布

59、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背诵并默写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4、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2、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二、导学第三节1、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2、交流学习情况: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60、色彩明丽分层:二层写法: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色彩明丽山色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有感情地朗读。交流学习方法:【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三、略读第三段1、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