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表达的分析_第1页
子宫内膜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表达的分析_第2页
子宫内膜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表达的分析_第3页
子宫内膜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表达的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子宫内膜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表达的分析【摘要】目的讨论子宫内膜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及计数微血管密度(vd)。结果子宫内膜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92%)、vd(46.04.5)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率(30%、vd14.01.7,p0.01。43例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1/2肌层,其vegf表达率为90.7%,7例肌层浸润深度1/2,vegf全部阳性表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组vd69.916.8显著高于浸润深度1/

2、2肌层组4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率、vd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不相关。结论vegf、vd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说明vegf、vd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vd可作为子宫膜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子宫肿瘤;血管生成素血管生成对肿瘤增殖和进展非常重要。在很多种人类肿瘤中,检测间质的血管生成都是重要的预后因素。但在子宫内膜癌中,关于血管生成的研究报道很少。血管生成因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重要性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1。vegf、微血管密度vd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研究曾有很多报道,但

3、国内尚无关于子宫内膜癌vegf、vd的研究报道。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50例子宫内膜腺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vd及vegf的表达,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19972001年间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标本50例,年龄3070岁,平均54.53.5岁,全部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按fig临床分期标准及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其中期43例,期7例;级26例,级24例。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43例,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7例。选取1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1.2试剂与方法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体rab-0243、兔抗人因子相关抗原r:ag多克隆抗体rab-

4、0070、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超敏试剂盒s-p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标本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4,脱蜡,水化后,s-p法免疫组化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染色步骤进展,后经苏木素复染、封片、观察。1.3结果断定染色阳性者呈棕色颗粒。vegf表达阳性物质位于胞浆内,vegf阳性表达于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结果断定按照vl2报道的判断标准进展,根据以下两方面的总分进展判断。1选染色均匀的阳性表达肿瘤区域,以着色细胞占视野细胞总数的多少分级。0:无阳性细胞;1:阳性细胞数25%;2:阳性细胞数26%50%;3:阳性细胞数50%。2按着色细胞染色强弱分:0:阴性;1

5、:弱,淡黄色;2:中等,棕黄色;3:强,棕褐色。按1、2的数值相加判断结果,02为阴性-;34为弱阳性+;56为强阳性+。vd计数参照aeda等3和veidner等4报道的方法,由两个对患者情况不理解的医生背对背分别计数,取其平均值。先在低倍镜100下全面观察切片以确定肿瘤内血管密度最高处,再在高倍镜200下计数3个视野最高数目的微血管,取其平均数。凡呈现棕色单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群者均作为一个血管计数,但肌层较厚及管腔直径8个红细胞直径的血管不计数。1.4统计学方法采用2检验和t检验进展统计学分析。2结果2.1子宫内膜癌vegf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50例子宫内膜癌中“+16例,“+3

6、0例,“-4例,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3例,“-7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为92%,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vegf的阳性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5,p0.01。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组vegf阳性率高于肿瘤浸润深度1/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子宫内膜癌微血管定量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微血管经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均呈阳性表现,癌组织中vd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t=2.0,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d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t值分别为1.21、0.63;均p

7、0.05。vd计数在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组高于肿瘤浸润深度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vegf表达和vd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的关系见表1。表1vegf表达、vd与子宫内膜癌分期分级和肌层浸润的关系略3讨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由两个亚基以二硫键相连而成的二聚体糖蛋白,相对分子量3442103。其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诱导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可显著水解基底膜,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5。yshihit等6在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中发现,肿瘤细胞不仅表达vegf,而且同样表达受体,因此推断vegf的分泌机制不仅存在旁分泌,同时也存在自分泌机制。肿瘤组

8、织内的新生血管是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根底7。目前,vegf在卵巢癌、宫颈癌、胃肠道等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表达和vd与多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本实验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阳性46例,阳性率92%;vd46.64.5,vegf阳性率及vd在子宫内膜癌中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阳性率30%,vd14.01.7,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这与国外报道的vegf在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结果相近,说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vegf高表达及vd明显增高。vegf生成增多使血管生成增多,从而促进癌细胞生长,在子宫内膜癌的开展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中肌层浸润1/2组中vegf表达

9、比浸润深度1/2组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vd在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组中69.916.8高于肌层浸润1/2组42.84.4,说明vegf表达及vd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程度有关,这与yshihit等6的报道一样。由于vegf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生长、转移的潜在因子,抑制vegf及其与受体的结合可作为治疗肿瘤的打破点。尽管vegf可反映多种肿瘤的进展和侵袭性,但vegf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预测作用那么较有限,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无关。有实验已证实在子宫内膜癌中vegf受体flt-4的过度表达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因素7。子宫内膜癌据其浸润和转移情况进展分期。肿瘤肌层浸润的深

10、度是指示预后的重要指标8。因此可以推断计数子宫内膜癌vd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之,本实验说明vegf、vd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d明显增高,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参考文献】4:775-82.2vl,kagir,janer,1997,74:64-68.4veidnern,flkanj,pzzaf,etal.turangigenesis:anesignifiantandindependentprgnstiindiatrinearly-stagebreastarina.jnat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