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调查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调查【关键词】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也称深部真菌感染,是指致病性真菌进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玻本文就iu病房2022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380例危重患者进展分析,调查重症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及易感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根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收入iu的危重患者380例,所有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安康评分apahe平均165分,住院天数3d。各种原因导致医院真菌感染患者208例,所有患者入iu时均无真菌感染的证据。1.2医院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2
2、001年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无改善者。2无菌部位采集的标本血、清洁中段尿、胆汁、胸腹水、脑脊液等中别离出真菌。3非无菌部位粪便、痰、咽拭子等别离到条件致病菌如白色假丝酵母菌。4同一部位的标本经连续2次培养出同一种真菌或不同部位别离出同一种真菌。5屡次涂片镜检发现有真菌菌丝或芽胞。1.3菌株来源取自iu送检的各类标本排除同一患者一样部位先后别离的重复菌株,包括痰、血、尿、引流液、胸腹水、导管、粪便、胆汁等。鉴定真菌菌株共208株。1.4方法采用回忆性调查方法,查阅iu感染患者并有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1.5统
3、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深部真菌感染部位及菌株分布本组380例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208例,占54.7%,共别离菌株297株,以白色念珠菌57.9%、热带假丝酵母菌24.9%和光滑假丝酵母菌12.8%为主。iu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见表1,各种感染的真菌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见表2。表1i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布部位构成比略表2各种真菌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构成比略2.2真菌感染的常见原因通过对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研究发现,真菌感染与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高效抗菌药物有亲密关系,真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在真菌感染出现前往往采用“重拳猛击的抗
4、生素治疗原那么,同时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全胃肠外营养的开展等亦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真菌感染患者各种侵入性诊疗措施达100%。见表3。表3iu内常用诊疗措施与医院真菌感染的关系例略注:*侵入性操作包括手术、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留置导尿管;与未感染组比较,#p0.012.3常见院内深部感染真菌的耐药性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是1.1%、2.1%和2.3%,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对上述真菌均有良好的敏感性,未发现耐药。3讨论i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侵悉性真菌感染已日益成为iu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iu患者真菌感染的最
5、突出特点是解剖生理屏障完好性的破坏。研究显示,念珠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病死率高1。通过上述调查发现,208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172株57.9%、热带念珠菌74株24.9%、光滑念珠菌38株12.8%,仍是iu病房真菌感染的主要菌种。近年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率逐渐增加,主要是由于临床普遍使用氟康唑治疗和预防深部真菌感染,而该药仅对白色念珠菌有确切疗效,长期应用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从而选择出非白色念珠菌的感染。同时,在临床理论过程中发现,长期大量应用广谱、高效、结合抗生素,往往感染状况控制不佳,反而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真菌感染。导致真菌感染的抗生素主要集中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上。这些药物具有
6、抗菌谱广,杀菌效力高的特点,在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的同时,易引起机体的菌群失调。文献报道,三代头孢菌素及三代氟喹诺酮类结合应用更易引起真菌感染2。因此,对危重患者使用抗生素要及时作药敏试验,尽早换用敏感药物,用药一段时间后要进展真菌培养,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继发真菌感染。通过对深静脉导管尖端进展培养,发现亦存在真菌感染。因此,尽早拔除各种导管,对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有重大意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以及留置导尿管,会严重削弱呼吸道和尿道的黏膜屏障,为真菌感染的入侵制造条件,同时患者长期卧床造成痰液和尿液排出不畅,从而导致下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增加。因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可以减少真菌
7、感染的时机。本组资料显示,i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5.4%,与国内相关报道根本一致3。另外,iu真菌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还包括:住院时间,高危腹部外科手术、全胃肠外营养ptn、肾功能衰竭、存在免疫功能抑制根底疾病的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条件或免疫功能抑制疾病,正在承受免疫抑制治疗或放疗1。iu患者一旦发生ifi,病情较重,病死率高,正确的早期经历性治疗是降低ifi病死率的关键,故侵袭性真菌感染经历性治疗非常重要。通常在广谱抗生素治疗中出现严重的进展性加重的低氧血症在机械通气,较高条件下,肺部影像有较大变化,应高度考虑真菌感染,开场即可选择抗真菌谱广、不良反响小的抗真菌药物;另外要积极寻找病因,注意免疫功能变化,并监测脏器功能变化如肝功能、肾功能,特别注意肠功能的变化。延迟治疗不仅会增加住院费用,而且会大大增加病死率,故抗真菌经历性治疗的时机非常重要。研究说明,早期抗真菌治疗疗效优于抢救性治疗;与超过12h首次血培养阳性后开场计时开场抗真菌治疗比较,12h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