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药学第二学期《药物代谢动力学》14_第1页
本科药学第二学期《药物代谢动力学》14_第2页
本科药学第二学期《药物代谢动力学》14_第3页
本科药学第二学期《药物代谢动力学》14_第4页
本科药学第二学期《药物代谢动力学》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药物动力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生物等效性2.生物半衰期3.达坪分数单室模型5.临床最佳给药方案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kk,ak1C二o(1e,at,10e,t1Vka,a,c102k2klg(XXu)一2.303tlgXu3.C=oe,ktssV(1e,k)AUC二耗叫|o)m15.x*二x0(1_e,kt)(1_e,kj)0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8分,共40分)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几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测定有何基本要求?有何意义?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表明药物的什么性质?影响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有哪些?临床药师

2、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判别药物在体内存在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四、计算题(共25分)一种抗生素,其消除半衰期为3h,表观分布容积为体重的20%。治疗窗为110ug/mL,该药以静脉注射给药时,(1)计算68岁体重为80kg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以每8小时给药一次,达稳态时其最高血药浓度不超过10ug/mL,每次注射剂量应为多少?(2)按上方案给药达稳定时最低血药浓度为多少?(7分)地西泮治疗癫痫发作所需血药浓度为0.52.5ug/mL,已知V=60L,t1/2=55h。今对一患者先静脉注射15mg,半小时后以每小时10mg速度滴注,试问经2.5小时滴注是否达到治疗所需浓度?某药物常规制剂每天给药4次

3、,每次20mg,现研制每天给药2次的控释制剂,试设计含速、缓两部分控释制剂的剂量。(已知k=0.3h-1;ka=2.0h-1;V=10L;F=80%)a药物动力学试卷一(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生物半衰期:是指某一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达坪分数:体内任一时间的血药浓度与坪浓度的比值即为达坪分数。单室模型:是指药物进入体内以后,能够迅速、均匀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能立即完成转运间的动态平衡,从体内消除,把机体看成为药物转运动态平衡的

4、均一单元,即一个隔室称为单室模型。临床最佳给药方案:根据临床个体病人具体病情设计,以最佳给药途径、优良的药物制剂、最适给药剂量和最佳给药间隔,使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特别是使治疗既产生最佳疗效又不引起不良反应、能够满足治疗目的要求的给药方案。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每小题4分,共20分)cK“K,aK、C二(1,ioe,at,ioe,t)VKaac10答: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中央室的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中:kO:为零级静脉滴注速度;k10:为从中央室消除的一级速度常数;a、B分别为分布相和消除相的混杂参数;Vc:为中央室的表观分布容积;C为中央室的药物浓度。lg(X,

5、X)=-K-t+lgXuu2.3O3u答: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尿中原形药物的亏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中:k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X为尿中原形药物的总量;X为任意时间尿中原形药物的量。X-X为亏量。uuuux3.Csso-e3.CssV(1,e-k)答: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稳态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中:X为给药剂量;k为一级o消除速度常数;T为给药间隔时间;Css为坪浓度。4.AUC=(K+邑)VVm2Vm答: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计算公式。式中:X为o给药剂量;V为表观分布容积;km为米氏动力学常数;Vm为理论最大速率。15.x*=-x0(

6、1_e,k)(1_e,kj)0答: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的计算公式。式中:k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a为一级吸收速度常数;T为给药间隔时间;X为给药剂量;X*为负荷剂量。00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8分,共40分)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几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测定有何基本要求?有何意义?答: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3个时间点,第一个取样点一般在12小时,释放量在1540%之间,用于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第二个取样点反映制剂的释放特性,时间为46小时,释放量根据不同药物有不同要求;第三个取样点用于证明药物基本完全释放,要求释放量在70%以上,给药间隔为12小时的制剂取样时间可为610小时,2

7、4小时给药一次的制剂,其取样时间可适当延长。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表明药物的什么性质?答: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即药物在生物体内达到转运间动态平衡时,隔室内溶解药物的“体液”的总量。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其数值的大小能够表示该药物的特性: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通常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量。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它因素还有哪些?答:除剂型因素对生物利用度有影响外,其它因素还有:胃肠道内的代谢分解;

8、肝脏首过作用;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实验动物的影响;年龄、疾病及食物等因素的影响。临床药师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答: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进行血药浓度实验设计;数据的统计处理;受试药剂的制备;广泛收集药学情报;应用临床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协助临床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做到给药剂量个体化,进一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如何判别药物在体内存在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答:静脉注射一系列不同剂量(如高、中、低三个剂量)的药物,可得到不同剂量在各个取样点的血药浓度,即(ti.Ci)对应数据组。按下述方式处理数据,进行识别:(1)作血药浓度-时间特征曲线,如果三条曲线相互平行,表明在该剂量范围内为线性过

9、程;反之则为非线性过程。(2)以每个血药浓度值除以相应的剂量,将这个比值对t作图,若所得的曲线明显不重叠,则可预计存在某种非线性。以AUC分别除以相应的剂量,如果所得各个比值明显不同,则可认为存在非线性过程。(4)将每个浓度-时间数据按线性模型处理,计算各个动力学参数。若有一些或所有的药动学参数明显地随剂量大小而改变,则可认为存在非线性过程。四、计算题(共25分)一种抗生素,其消除半衰期为3h,表观分布容积为体重的20%。治疗窗为110ug/mL,该药以静脉注射给药时,(1)计算68岁体重为80kg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以每8小时给药一次,其最高血药浓度(达稳态时)不超过10ug/mL,每次注射剂

10、量应为多少?(2)按上方案给药达稳定时最低血药浓度为多少?(7分)解:(1)已知:t=3h,V=20%X80=16L,C$=2ug/mL1/2minCss=10ug/mL,t=8hmaxCssCss,max0V(1e-k)06938x,Css.V(1e一k)=10 x16x103x(1e3x)=1348(mg)0max2)2)Cssmin0.ekV(1e-k)CssV.(1CssV.(1e-k)maxV(1e-k).ek=Css.ek=max069310 xe-3=1.58卩g/mL答:每次注射剂量应为134.8mg,按上方案给药达稳定时最低血药浓度为1.58ug/mL2.地西泮治疗癫痫发作所

11、需血药浓度为0.52.5ug/mL,已知V=60L,t1/2=55h。仅对一患者,先静脉注射15mg,半小时后以每小时10mg速度滴注,试问经2.5小时是否达到治疗所需浓度?解1:静注30分钟后的血药浓度为:C,Ce-kt10150693,e55x05,0.2484(mg/L),0.2484(ug/mL)60在此基础上静滴2.5小时,血药浓度为:k,4(1ekt)Cekt1060 x0.6931060 x0.6935506930693(1e-55x2-5)+0.2484e55=0.410+0.241=0.651(ug/mL)答:此时的血药浓度介于0.52.5ug/mL之间,所以在治疗范围内解2

12、:静注时间为(0.5h+2.5h),血药浓度为:C,Ce-kt1015e605515e6055x3.0,0.241(mg/L),0.241(ug/mL)静滴时间为2.5小时,血药浓度为kC,(1ekt)100693小6w(l-e100693小6w(l-e-55心)=0.410g/ml60 x55C=C1C2=0410+0241=0-6515L)答:此时的血药浓度介于0.52.5ug/mL之间,所以在治疗范围内3.某药物常规制剂每天给药4次,每次20mg,现研制每天给药2次的控释制剂,试设计该控释制剂的剂量。解:已知k=0.3h-1;ka=2.0h-1;V=10L;F=80%)梟-九-0-g/L

13、=CV=0.889x10=8.89mgssk0=Dk=8.89x0.3=2.667mg/hrb则:缓释部分的剂量为:D二k0T二2.667x12二32.00mgmr2.303kt=lg(-*)=maxk一kka2.3031启)=1.12h2.00.30.3kte-ktkte-kt)maxamaxCai(emax(k一k)Va0.889二0.8X2.0XDi(e-0.3xi.i2-e-2.0 x1.12)(2.0-0.3)x10则:速释部分的剂量为:D15.53mgiD*D*Dk0tiirmax15.52.667x1.1212.54mgDD*D12.5432.0044.54mgtim答:控释制剂

14、总剂量应为44.54mg,速释部分的剂量应为12.54mg,缓释部分的剂量应为32.00mg。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药物动力学试卷(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生物利用度2.清除率3.积蓄系数双室模型5.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CssCss1DF=max_minCss11e11eka,2Css=a02minV(kk)1ek,aXMRT3-VSSAudxkxCx-kkx(k-)4&u二0壬-e-at+021-e-4&dtxxKXC=m0ssV,Xm0三、回答下列问题(共40分)何谓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可分为哪几个时相?写出各

15、时相的半衰期公式表达式?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写出药理效应法的一般步骤?Michealis-Menten方程式特征有哪些?制定给药方案的步骤有哪些?四、计算题(共25分)一患者体重为50kg,肾功能正常,每8小时每公斤体重静注lmg庆大霉素(t/2=2h,V=0.2L/kg),求稳态后最高血药浓度及稳态平均血药浓度?(7分)某一患者临床抗感染治疗,静脉注射某抗生素,治疗浓度要求大于25ug/ml和小于50ug/ml,已知该药在体内具有单室模型特征,t1/2为9h,V为12.5L。求每次静脉注射给药250mg,给药间隔多少小时可使给药达稳态时血药浓度在上述范围?若第一次给药使血药浓度达上

16、述范围,求负荷剂量x0*=?某药物常规制剂每天给药4次,每次20mg,现研制每天给药2次的控释制剂,试设计含速、缓两部分控释制剂的剂量。(已知k=0.3h-1;ka=2.0h-1;V=10L;F=80%)a22药物动力学试卷二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生物利用度:是指服用药剂后,药剂中主药吸收到达大循环的相对数量与大循环中出现的相对速率。清除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数。积蓄系数:系指坪浓度与第1次给药后的浓度的比值。双室模型:如果药物进入体内以后,只能很快进入机体的某些部位,但很难较快地进入另一些部位,药物要完全向这些部位分布,需要不容忽视的一段时间,这时从速度

17、论的观点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系统,即“双室模型”。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当药物浓度较高而出现饱和(酶或载体)时的速率过程称之为非线性速率过程,即受酶活力限制的速率过程,又叫米曼氏动力学过程。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每小题4分,共20分)CssCssTOC o 1-5 h z1DF=max_min.CssCss答:波动度的计算公式。Cmax为稳态最大血药浓度;Css为稳态最小血药浓度,C为平均稳态血药浓minss度;DF为波动度。211ek211eka,Css=a0(minV(kk)1ek,a答:单室模型,多剂量血管外给药,稳态最小血药浓度计算公式。式中:X0为给药剂

18、量;k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a为一级吸收速度常数;T为给药间隔时间;v为表观分布容积;F:生物利用度;Css为min稳态最小血药浓度。XMRT3.VssAUC答:非房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稳态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公式。式中:Xo为给药剂量;MRT为平均滞留时间;AUC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dxkx(dkkx4.ue02edt+e0_21etdtdd答: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尿中原形药物排泄的瞬时速率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中:ke:为一级肾(尿药)排泄速度常数;k21:为从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度常数;a、B分别为分布相和消除dx相的混杂参数;dxudt为原形药物排泄的瞬时速率。KX5.Cm

19、0ssV,Xm0答: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公式。式中:式中:X为给药剂0量;km为米氏动力学常数;Vm为理论最大速率;t为给药周期。三、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8分,共40分)何谓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是应用动力学(kinetics)的原理和数学(mathsmatics)的模式,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22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即ADME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在理论上创建模型;通过实验求参数;在临床上应用参数指导临床用药。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可分为哪几个时相?如何形成?

20、写出各时相的半衰期公式表达式?答: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可分为: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3个时相。吸收相:1/2(ka吸收相:1/2(ka)0.693ka分布相:0.6931/2(P)P220.693消除相:t=1/2(,),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写出药理效应法的一般步骤?答: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血药浓度法、尿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等。药理效应法的一般步骤是:测定剂量-效应曲线,即在最小效应量与最大安全剂量间给予不同剂量,测定某时间点(通常是效应强度峰值时间)的效应强度,得剂量-效应曲线;测定时间-效应曲线,即给予相同剂量,测定不同时间的效应强度,得时间-效应曲线;通过上述两条曲线转换出剂量

21、-时间曲线,将不同时间点的效应强度经剂量-效应曲线转换成不同时间的剂量,即得到剂量-时间曲线。通过剂量-时间曲线进行药物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4.Michealis-Menten方程式特征有哪些?答:Michaelis-Menten方程有两种极端的情况,即(1)当血药浓度很低时(即KmC),米氏动力学表现为一级动力学的特征;(2)当血药浓度较大时(即CKm),米氏动力学表现为零级动力学的特征。5制定给药方案的步骤有哪些?答:第一:根据治疗目的要求和药物的性质,选择最佳给药途径和药物制剂;第二:根据药物治疗指数和药物的半衰期,按药物动力学方法估算血药浓度允许波动的幅度,确定最佳给药间隔;第三:根据

22、已知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按药物动力学方法计算最适给药剂量(包括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将前三步确定的试用方案用于病人,观察疗效与反应,监测血药浓度,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与剂量调整,直至获得临床最佳给药方案。四、计算题(共25分)1.一患者体重为50kg,肾功能正常,每8小时每公斤体重静注lmg庆大霉素(t1/2=2h,V=0.2L/kg),求稳态后最高血药浓度及稳态平均血药浓度?解:稳态后最高血药浓度为:Cssmax0.250)1-e-28=0.107(mg/L)或:C或:C兰0ssVkr10.25006938=0.072(mg/L)答:稳态后最高血药浓度为0.107mg/L;稳态平均血药浓

23、度为0.072mg/Lo某一患者临床抗感染治疗,静脉注射某抗生素,治疗浓度要求大于25ug/ml和小于50ug/m1,已知该药在体内具有单室模型特征,t1/2为9h,V为12.5L。求每次静脉注射给药250mg,给药间隔多少小时可使给药达稳态时血药浓度在上述范围?若第一次给药使血药浓度达上述范围,求负荷剂量x0*=?ssmaxssmaxss解:因为:,二1.441ln12Cmin所以:,=1.44x8xln50=8(h)所以:25因为:T工t1/2=-x=1x250=1ek,0因为:T工t1/2=-x=1x250=1ek,006931e6x8答:给药间隔为8小时,负荷剂量x0*=mg所以:x*

24、03.某药物常规制剂每天给药4次,每次20mg,现研制每天给药2次的控释制剂,试设计该控释制剂的剂量。(已知k=0.3h-1;ka=2.0h-1;V=10L;F=98%)FXa1x20,T解:C01.11mg/LsskV,0.3x10 x6D-CV-1.11x10-11.1mgbssk=Dk11.1x0.3=3.33mg/hbr0则:缓释部分的剂量为:D=kT=3.33x12二39.96mgmr0tmax2.303klg(f)-kkk-a2.30lg(2.0)=1.12h2.00.30.3FkDC-a*(e-ktmaxe-max)kka1.11=1X2.0XDi(e-0.3x1.12e2心)2

25、.00.3则:速释部分的剂量为:Di二15.5mgD-Dk0t-15.53.33x1.12-11.78mgiirmax调整后速释部分的剂量为:D-D+D-11.78+39.96-51.74mgtim答:控释制剂总剂量应为51.74mg,速释部分的剂量应为11.78mg,缓释部分的剂量应为39.96mg。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药物动力学试卷(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清除率2.消除半衰期3.负荷剂量4.稳态血药浓度5.首过效应1、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1.清除率2.消除半衰期3.负荷剂量4.稳态血药浓度5.首过效应1、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k(akeaT1)C=-o-一21

26、-Va(a,)ckkeat+:叽-,T1)e,t21-V,Q,)c2log学At=2.303tc+logkeX0FkX3.x=ao(ektekat)kka4.C4.Cssm_0VTXm0t二0.693MRT1/2iv三、回答下列问题(共40分)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表明药物的什么性质?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应符合哪些条件?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什么是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哪些?一种首过效应很强的药物,口服其普通片或缓释片,哪一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较好?为什么?四、计算题(共25分)1给某患者静脉注射某药20mg,同时以20mg/h速度静脉滴注该药,问经过4h体内血药

27、浓度是多少?(已知V=50L,t1/2=40h)如果某一患者服用洋地黄毒甙,维持剂量每日0.2mg时有效,如果该药的生物半衰期为7天,则首剂量需要多少?(7分)位36岁的女性癫痫患者,体重60kg,临床口服卡马西平。(1)试计算能够产生6mg/L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卡马西平日剂量(假设F=0.8,CL=0.064L/kg)(2)如患者按300mg,bid服用2个月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但仍不能完全控制,此时稳态血药浓度为4mg/L,试假设临床疗效不理想的原因,如欲使稳态血药浓度达6mg/L,应采用多大剂量。药物动力学试卷三(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清除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

28、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数。消除半衰期:即生物半衰期,是指某一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负荷剂量:在临床用药的实践中,为了尽快的达到治疗的目的,常常把首次剂量加大,使其马上达到有效治疗的浓度,那么这个首剂量通常称为负荷剂量或冲击量。稳态血药浓度:按一定剂量,一定时间间隔,多次重复给药以后,体内血药浓度逐渐趋向并达到稳定状态,此时体内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首过效应: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到达体循环前,首先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在首次通过肝脏的过程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药物在肝组织被代谢或与肝组织结合,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物量少于吸收量,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29、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每小题4分,共20分)k匕-keaT1)k(k,e,t1)1C二21eat+_21e,tVa(a-,)V,(a-,)cc答: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中央室的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中:kO:为零级静脉滴注速度;k21:为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度常数;a、B分别为分布相和消除相的混杂参数;Vc:为中央室的表观分布容积;T为静脉滴注时间;C为中央室的药物浓度。2logAX2logAXAt2.3O3t+logkXceO答: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尿中原形药物排泄的平均速率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中:k为一级消除速AX度常数;ke为一级肾排泄速度常数;uAt为平均

30、尿药排泄速率;tc为集尿中点时刻的时间X0为给药剂量。_FkX.、3.x=ao(ektekat)kka答: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体内药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中:X0为给药剂量;k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为一级吸收速度常数;X为t时间体内药量;F为生物利用度。a4C4Cssm_0VTXm0答: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公式。式中:X0为给药剂量;T为给药周期;k为米氏动力学常数;V为理论最大速率。mm5.t二0.693MRT1/2iv答:非房室模型用统计矩理论计算生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式中:t为生物半衰期;MRT为静脉注1/2iv射平均滞留时间。三、回答下列问

31、题(共40分)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表明药物的什么性质?答: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即药物在生物体内达到转运间动态平衡时,隔室内溶解药物的“体液”的总量。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其数值的大小能够表示该药物的特性: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通常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量。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应符合哪些条件?答:至少有一部分或大部分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泄,从而可以方便的测定尿药浓度,计算尿药量

32、;假设药物经肾排泄过程亦服从一级动力学过程,则尿中原形药物排泄的速率与该时体内药物量成正比关系。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答:(1)治疗指数小、生理活性很强的药物;(2)在治疗剂量即表现出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3)为了确定新药的群体给药方案;(4)药物动力学个体差异很大的药物;(5)中毒症状容易和疾病本身症状混淆的药物;(6)常规剂量下没有看到疗效的药物;(7)常规剂量下出现中毒反应的药物;(8)药物的消除器官受损(肝功能损害患者应用茶碱等);(9)怀疑是否因为合并用药而引起异常反应的出现;(10)诊断和处理过量中毒。什么是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哪些?答:排泄是指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或经代谢

33、后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排泄方式和途径:肾-尿排泄;胆汁-肠道-粪便排泄;肺呼吸排泄;皮肤汗腺分泌排泄及乳汁分泌排泄等。其中主要是肾-尿排泄。5一种首过效应很强的药物,口服其普通片或缓释片,哪一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较好?为什么?答:普通片生物利用度较缓释片好。因为普通片较缓释片释药快,能尽快饱和肝脏的药物代谢酶,进入血液的药量多,血药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而缓释片释药平稳缓慢,药物以低量、持续形式通过肝脏,不能饱和肝脏的药物代谢酶,进入血药的药量少,血药浓度低,生物利用度低。四、计算题(共25分)给某患者静脉注射某药20mg,同时以20mg/h速度静脉滴注该药,问经过4h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

34、(已知V=50L,t1/2=40h)解:已知,X0=2Omg,k0=2Omg/h,t1/2=40h,t=4h,V=50L则静脉注射该药4h剩余浓度为:C=Ce-kt1020_-6934,e4050=0.373(mg/L)=0.373(卩g/ml)静脉滴注井4h血药浓度为:C(1-e-kt)2kV20500.6930693(120500.6930693(1e40 x4)=1.546(mg/L)=1.546(ug/ml)因此,经4h体内血药浓度为:C=C1+C2=0.373+1.546=1.919(ug/ml)40X01ekX01ek2解:J0.693t-1/2k0.6930.6930.099k0

35、.099(h-1)1/22如果某一患者服用洋地黄毒甙,维持剂量每日0.2mg时有效,如果该药的生物半衰期为7天,则首剂量需要多少?(7分)X*00.2,=2.12mg1e-0.099x1答:首剂量应为2.12mg。3.一位36岁的女性癫痫患者,体重60kg,临床口服卡马西平。(1)试计算能够产生6mg/L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卡马西平日剂量(假设F=0.8,CL=0.064L/kg)(2)如患者按300mg,bid.服用2个月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但仍不能完全控制,此时稳态血药浓度为4mg/L,试假设临床疗效不理想的原因,如欲使稳态血药浓度达6mg/L,应采用多大剂量。Fx解:(1)因为:CL,

36、kV;C,一0sskVc所以:0kVC/F0.064L/kg,60kg,6mg/L一0.8=28.8mg/hTss=28.8,24h=691.2mg/d2)0=ssFx0kVT2)0=ssFx0kVTF,300kV,12所以:kV3004,12=6.25当L=6mg/.L时,日剂量应为:sskVx=tC=6.25,24,6=900mg/d0Fss答:能够产生6mg/L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卡马西平日剂量为691.2mg/d;应采用剂量900mg/d时临床疗效理想。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药物动力学试卷(四)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3.波动度表观分布容积2.3.波动度单室模型5.平均稳态血药浓

37、度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Css1.,=1.441*lnmax12Cssmin22x=沁(1-e-kt)uk3.C3.Cssminoe-k,V(1e-k,)4.5.C4.5.0m2Vm小xCxk)x(kP)C=021ear0/21ePtV(aP)VX-P)cc三、回答下列问题(共40分)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尿药排泄速率法与亏量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生物等效性评价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测定至少需几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测定有何基本要求?有何意义?何谓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产生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过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四、计算题(共25分)某药物生物半衰期为3.0h,表观分布

38、容积为10L,今以每小时30mg速度给某患者静脉滴注,8h即停止滴注,问停药后2h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5h,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少时间?一35岁男性患者,体重76.6kg,单剂量注射某抗生素后,测得该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为3.0h,V=196ml/kg,已知该抗生素的有效血药浓度为l5卩g/ml。试计算:(1)确定单剂量静注给药和多剂量口服给药方案(T=6h,F=0.9)?(2)假如每6小时口服375mg,计算稳态血药浓度?(3)若口服500mg片剂,给药时间间隔如何调整?药物动力学试卷一(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表观分布容积:

39、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中央室:在双室模型中,一般将血流丰富、分布较快的组织、器官称为中央室。如心、肝、脾、肺、肾等。波动度: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用DF表示。首过效应: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到达体循环前,首先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在首次通过肝脏的过程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药物在肝组织被代谢或与肝组织结合,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物量少于吸收量,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当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状态时,任一剂量间隔时间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相同;药物的摄入量等于消除量;稳态血药浓度的平均值称之为平均稳态血

40、药浓度。、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每小题4分,共20分)1.,二1.,二1.441ln12CssmaxssCmin答:单室模型,最佳给药周期;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最佳给药周期的计算公式。式中:ti/2:为生物半衰期;T为答:单室模型,最佳给药周期;Css为稳态最大血药浓度;Css:为稳态最小血药浓度。maxminkx2.x=e0(1-e-kt)uk答: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t时间尿中原形药物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中:k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为一级肾排泄速度常数;X为给药剂量。X为t时间尿中原形药物量。e0u3.Css二xoe-k,minV(1-e-k,)答: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

41、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计算公式。式中:X为给药剂量;k为一0级消除速度常数;T为给药间隔时间,Css为稳态最小血药浓度。minC1.386kt二一0m122Vm答: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生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式中:C为给药剂量;V为0表观分布容积;km为米氏动力学常数;Vm为理论最大速率。小xCx-k)x(k-P)C=o21e-ato/21e-Pt.V(a-p)V(a-P)cc答: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中央室的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中:k21:为从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度常数;a、B分别为分布相和消除相的混杂参数;Vc:为中央室的表观分布容积;T为静脉滴注时间;C为中央室的

42、药物浓度。三、回答下列问题(共40分)1.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答: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探讨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药物效应间的关系;探讨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规律的关系,开发新药;探讨药物剂型因素与药物动力学规律的关系,开发新型给药系统;以药物动力学观点和方法进行药物质量的认识与评价;应用药物动力学方法与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尿药排泄速率法与亏量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答:亏量法的优点:亏量法作图时,对误差因素不甚敏感,试验数据点比较规则,偏离直线不远,易作图,求得的k值较尿药排泄速度法准确。第二、亏量法的缺点:亏量法作图时,需要求出总尿药量,为准确估计总尿药量,收集尿样的时间

43、较长,约为7个t1/2,且整个集尿时间不得丢掉任何一份尿样,对t1/2很长的药物来说,采用该法比较困难,这是亏量法应用上的局限性。尿药排泄速度法的优点:相比之下,尿药排泄速度法集尿时间只需34个t1/2,且作图确定一个只需要连续收集两次尿样,不一定收集X全过程的尿样,因此,较易为受试者所接受。尿药排泄速度法的缺点:尿药排泄速度法,是以“ut一t”作图时,实验数据点常会出现较大的散乱波动性,亦即这种图线对于测定误差很敏感,求得参数误c差较大。生物等效性评价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答:在生物等效性评价中方差分析的基础是:受试者的选择与分配应是随机的;试验组与参比组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应当相等或至少相当;误差的作用具有可加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