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士冠礼第一 《仪礼注疏》_第1页
卷一·士冠礼第一 《仪礼注疏》_第2页
卷一·士冠礼第一 《仪礼注疏》_第3页
卷一·士冠礼第一 《仪礼注疏》_第4页
卷一·士冠礼第一 《仪礼注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仪礼疏序。O窃闻道本冲虚,非言无以表其疏;言有微妙,非释无能悟其理。是知圣 人言曲事资,注释而成。至於周礼、仪礼,发源是一,理有终始,分为二部,并是周公 摄政大平之书。周礼为末,仪礼为本。本则难明,末便易晓。是以周礼注者,则有多门,仪礼所注,後郑而已。其为章疏,则有二家:信都黄庆者,齐之盛德;李孟n者,隋日硕儒。庆则举大略小, 经注疏漏,犹登山远望而近不知;n则举小略大,经注稍周,似入室近观而远不察。二家之 疏,互有修短。时之所尚,李则为先。案士冠三加,有缁布冠、皮弁、爵弁,既冠,又著玄 冠见於君。有此四种之冠,故记人下陈缁布冠、委貌、周弁,以释经之四种。经之与记都无 天子冠法,而李云委貌与

2、弁皆天子始冠之冠,李之谬也。丧服一篇,凶礼之要,是以南北二家,章疏甚多,时之所以,皆资黄氏。案郑注丧服引礼记。檀弓云:之言实也, 明孝子有忠实之心,故为制此服焉。则之所作,表心明矣。而黄氏妄云:衰以表心,以 表首。以黄氏公违郑注,黄之谬也。黄、李之训,略言其一,馀足见矣。今以先儒失路,後 宜易涂,故悉鄙情,聊裁此疏,未敢专欲,以诸家为本,择善而从,兼增己义,仍取四门助 教李玄植详论可否,佥谋已定,庶可施以函丈之儒,青衿之俊,幸以去瑕取玖,得无讥焉。)疏士冠礼第一。郑目录云:童子任职居士位,年二十而冠,主人玄冠朝服, 则是於诸侯。天子之士,朝服皮弁素积。古者四民世事,士之子恒为士。冠礼於五礼属嘉

3、礼, 大、小戴及别录此皆第一。释曰:郑云“童子任职居士位,年二十而冠”为士身 加冠。知者,郑见下昏礼及士相见皆据士身自昏、自相见。又大戴礼。公冠篇 及下诸侯有冠礼,夏之末造,亦据诸侯身自加冠,故郑据士身自加冠为目也。郑云“四民人 世事,士之子恒为士”者,是齐语文。彼云:“桓公谓管仲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 对曰:四民勿杂处也。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就闲 燕也,处工就官府也,处商就市井也,处农就田野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是四民世事, 士之子恒为士也。”引之者,证此士身年二十加冠法。若士之子,则四十而仕,何得有二十为士自加冠也?二十而冠者,郑据曲礼文“二 十曰弱冠”,故

4、云年二十而冠。其大夫始仕者,二十已冠,讫五十乃爵命为大夫,故大夫无冠 礼。又案丧服。小功章云“大夫为昆弟之长殇”,郑云:“大夫为昆弟之长殇,小功谓为士者若不仕者也。以此知为大夫无殇服也。”小记云:“丈夫冠而不为殇。”大夫身已加冠,降兄殇在小功,是身有德行,得为大 夫冠,不以二十始冠也。若诸侯则十二而冠,故左传襄九年:“晋侯与诸侯伐郑,还,公 送晋侯,以公宴于河上。问公年,季武子对曰:会于沙随之岁,寡君以生。注云:沙随在 成十六年。晋侯曰: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礼也。君可以冠矣。”是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故尚书。金口云“王 与大夫尽弁”,时

5、成王年十五,云王与大夫尽弁,则知天子亦十二而冠矣。又大戴礼云: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传云:“冠而生子,礼也。”是殷之诸侯亦十二而冠。若夏之天子、诸侯与殷天子亦十二而冠。可知若天子之子则亦二十而冠。故礼记。祭法云“王下祭殇五”。又礼记。檀弓云:“君之 长殇,车三乘。”是年十九已下乃为殇,故二十乃冠矣。若天子、诸侯冠,自有天子、诸侯冠礼,故大戴礼 有公冠篇,天子自然有冠礼,但仪礼之内亡耳。士既三加,为大夫早冠者,亦依士礼三加。若天子、诸侯礼则多矣。故大戴礼。公冠 篇云“公冠四加”者,缁布、皮弁、爵弁後加玄冕。天子亦四加,後当加衮冕矣。案下文云: “天子之元子犹士,天下无生而贵者。”则天子之子虽早冠

6、,亦用士礼而冠。案家语。冠颂 云:“王大子之冠,拟冠。”则天子元子亦拟诸侯四加。若然,诸侯之子不得四加,与士同三 加可知。郑又云“冠於五礼属嘉礼”者,郑据周礼大宗伯所掌五礼,吉、凶、宾、军、 嘉而言。宗伯云“以嘉礼亲万民”,下云“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是冠礼属嘉礼者也。郑 又云“大、小戴及别录此皆第一”者,大戴,戴圣,与刘向为别录十七篇,次第皆 冠礼为第一,昏礼为第二,士相见为第三,自兹以下,篇次则异。故郑云大、小 戴、别录即皆第一也。其刘向别录,即此十七篇之次是也,皆尊卑吉凶次第伦叙, 故郑用之。至於大戴即以士丧为第四,既夕为第五,士虞为第六,特牲为第七, 少牢为第八,有司彻为第九,乡饮酒第

7、十,乡射第十一,燕礼第十二,大 射第十三,聘礼第十四,公食第十五,觐礼第十六,丧服第十七。小戴於乡饮、乡射、燕礼、大射四篇亦依此别录次第,而以士虞为 第八,丧服为第九,特牲为第十,少牢为第十一,有司彻为第十二,丧为第 十三,既夕为第十四,聘礼为第十五,公食为第十六,觐礼为第十七。皆尊卑 吉凶杂乱,故郑玄皆不从之矣。仪礼。疏“仪礼” o释曰:仪礼者,一部之大名;士冠者,当篇之小号。退大名在下 者,取配注之意故也。然周礼言周不言仪,仪礼言仪不言周,既同是周公摄政六年所 制。题号不同者,周礼取别夏、殷,故言周;仪礼不言周者,欲见兼有异代之法,故 此篇有醮用酒,燕礼云诸公,士丧礼云商祝、夏祝,是兼夏、

8、殷,故不言周。又周 礼是统心,仪礼是履践,外内相因,首尾是一。故周礼已言周,仪礼不须言周, 同可知矣。且仪礼亦名曲礼,故礼器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郑注云:“曲 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也。其中事仪三千。”言仪者,见行事有威仪;言曲者,见行事有屈曲。 故有二名也。郑氏注。疏“郑氏注” o释曰:後汉书云:“郑玄,字康成,青州北海郡高密县人,郑崇之 後也。”言“注”者,注义於经下,若水之注物,亦名为著。故郑叙云:“凡著三礼七十 二篇。”云著者,取著明经义者也。孔子之徒言传者,取传述之意。为意不同,故题目有异也。 但周礼六官六十,叙官之法,事急者为先,不问官之大小。仪礼见其行事之法,贱者 为先,故以士

9、冠为先。无大夫冠礼,诸侯冠次之,天子冠又次之。其昏礼亦士为先, 大夫次之,诸侯次之,天子为後。诸侯乡饮酒为先,天子乡饮酒次之,乡射、燕礼已下皆然。又以冠、昏、士相见为先後者,以二十而冠,三十而娶,四十强而仕,即有挚见乡 大夫、见己君及见来朝诸侯之等,又为乡大夫、州长行乡饮酒、乡射之事已下,先吉後凶, 尽则行祭祀、吉礼,次叙之法,其义可知。略陈仪礼元本,至於礼之大义,备於礼记 疏。士冠礼。筮于庙门。(筮者,以蓍问日吉凶於易也。冠必筮日於庙门者,重以成人之 礼成子孙也。庙,谓祢庙。不於堂者,嫌蓍之灵由庙神。)疏“士冠”至“庙门” O释曰:自此至“宗人告事毕”一节,论将行冠礼,先筮取日 之事。案下文

10、云“布席于门中, 西阈外”者, 为门限,即是门外。故特牲礼筮日, 主人即位於门外西面。此不言门外者,阈外之文可参,故省文也。O注“筮者”至“庙神”。 O释曰:郑知筮以蓍者,曲礼云“龟曰卜,蓍曰筮”,故知筮以蓍也。云“问日吉凶於易 也”者,下云“若不吉,则筮远日,如初仪”;又案周礼大卜掌三易,一曰连山, 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筮得卦,以易辞占吉凶,故云问日吉凶於易也。不筮月者,夏小正云:“二月绥多士女,冠子取妻时也。”既有常月,故不筮也。云“冠 必筮日於庙门者,重以成人之礼成子孙也”者,案冠义云:“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是筮日为重礼之事也。冠义又云: “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於

11、庙。行之於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 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是成人之礼成子孙也。此经唯论父子、兄弟,不言祖孙。郑 兼言孙者,家事统於尊,若祖在则为冠主,故兼孙也。云“庙谓祢庙”者,案昏礼行事 皆直云庙,记云“凡行事,受诸祢庙”,此经亦直云庙,故知亦於祢庙也。然仪礼之 内单言庙者,皆是祢庙,若非祢庙,则以庙名别之。故聘礼云:“宾朝服问卿,卿受于祖 庙。”又受聘在始祖庙,即云“不腆先君之祧”,是不言於庙,举祖祧以别之也。士於庙,若 天子、诸侯冠,在始祖之庙。是以襄九年季武子云“以先君之祧处之”,祧则与聘礼先君 之祧谓迁主所藏始祖同也。若然,服虔注以祧为曾祖者,以其公还及卫

12、,冠於卫成公之庙。 服注:“成公,卫曾祖。”故以祧为曾祖庙。时不冠於卫之始祖,以非已庙故也。无大夫冠礼, 若幼而冠者,与士同在祢庙也。云“不於堂者,嫌蓍龟之灵由庙神”者,此据经冠在庙堂, 此蓍筮在门外,不同处,故以庙决堂。以蓍自有灵,知吉凶不假庙神,故云嫌蓍龟之灵由庙 神也。案天府职云:“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美恶。”注云:“问岁之美恶,谓问於龟。”凡卜筮者,实问於鬼神,龟筮能出其卦兆之占耳。若然,卜筮实问七八九六之鬼神,故 以六玉礼耳。而龟筮直能出其卦兆之占,似无灵者,各有所对。若以蓍龟对生数、成数之鬼 神,则蓍龟直能出卦兆,不得有神。若以卦对生成之鬼神,则蓍龟亦自有神。是以易。系 辞云“蓍

13、之德圆而神”,又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 者,莫善於蓍龟。”又郭璞云: “上有荫丛蓍,下有千龄蔡。”凡虫之智,莫善於龟;凡草之灵,莫善於蓍。蓍、龟自有灵也。 若蓍自有神,不假庙神也”不於寝门筮者,一取成人之礼成子孙,二兼取鬼神之谋”故易 系辞云“人谋鬼谋”,郑注云:“鬼谋,谓谋卜筮於庙门”是也”主人玄冠,朝服,缁带,素,即位于门东,西面。(主人,将冠者之父兄也。玄冠,委 貌也”朝服者,十五升布衣而素裳也”衣不言色者,衣与冠同也”筮必朝服者,尊蓍龟之道”缁带,黑缯带”士带博二寸,再缭四寸,屈垂三尺”素,白韦,长三尺,上广一尺,下广二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天子与其臣, 玄冕以视朔,皮弁以日

14、视朝。诸侯与其臣,皮弁以视朔,朝服以日视朝。凡染黑,五入为纟取,七入为缁,玄则六入与?)疏“主人”至“西面” O释曰:此主人将欲谋日之时,先服,即位於祢庙门外,东西 而立,以待筮事也。注“主人”至“八与” O释曰:经直云主人,当是父兄加冠之礼。知 兼有兄者,论语云:“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父兄者,一家之统,父不在则兄为主可知,故兼其兄也。又案下文“若孤子,则父兄戒 宿。冠之日,主人 而迎宾”,则无亲父亲兄,故彼注云“父、兄,诸父、诸兄”,则知此主 人迎宾是亲父、亲兄也。云“玄冠,委貌”者,此云玄冠,下记云委貌,彼云委貌,见其安 正容体;此云玄冠,见其色;实一物也。云“朝服者,十五升布衣”者

15、,杂记云“朝服十 五升”,布也。云“素裳”者,虽经不言裳,裳与 同色,云素 者,故知裳亦积白素绢为之 也。云“衣不言色者,衣与冠同也”者,礼之通例,衣与冠同色,故郊特牲云“黄衣黄 冠”是也。裳与 同色,故下爵弁服、 裳、 , 即 之类是也。经直云朝服不言色,与冠 同可知也。若然,郑不言裳与 同色者,举衣与冠同,裳与 同,亦明知,故不言也。其衣 冠色异,经即别言之。是以下云爵弁服纯衣是也。云“筮必朝服者,尊蓍龟之道”者,此决 正冠时,主人服玄端爵 ,不服此服,朝服是尊蓍龟之道也。若然,下文云有司如主人服, 又宿宾,宾如主人服,又宿赞冠者,及夕为期,皆朝服。云尊蓍龟者,案乡饮酒主人朝 服,则此有司

16、、宾主朝服,自是寻常相见所服,非特相尊敬之礼。此筮而朝服,决正冠时与。 士之祭礼,入庙常服玄端。今此筮亦在庙,不服玄端,故云尊蓍龟之道。此筮唯有蓍草,言 龟者,按周礼小事徒筮而已;若大事,先筮而後卜。龟筮是相将之物,同著朝服,故兼 言龟,是以杂记卜筮皆朝服也。案特牲礼筮日与祭同服玄端,少牢筮日与祭同服 朝服,不特尊蓍龟者。彼为祭事,龟不可尊於先祖,故同服。此为冠事,冠事龟可尊於子孙,故服异也。云“缁带,黑缯带”者,案玉藻云“君 素带,终裨。大夫素带,裨垂。士练带,率下裨”。注云:“大夫裨其纽及末,士裨其末而已。” 又云“杂带,君朱绿,大夫玄华,士缁裨”。郑云:“君裨带上以朱,下以绿终之。大夫裨

17、垂外以玄,内以华。士裨垂之下,外内皆以缁, 是谓缁带。”郑彼云“是谓”者,指此文也。若然,天子、诸侯带绕腰及垂者,皆裨之。大夫 则不裨其绕腰者,直裨垂之三尺屈而垂者。士则裨其末绕三尺,所垂者不裨,在者若然。大 带所用物:大夫已上用素;士练缯为带体,所裨者用缁。则此言缁,据裨者而言也。云“士 带博二寸,再缭四寸,屈垂三尺”者,此亦玉藻文。大夫已上大带博四寸。此士卑降於 大夫已上,博二寸,再缭共为四寸,屈垂三尺。则大夫已上亦屈垂三尺同矣。云“素 ,白 韦 ”者,案玉藻云:“ ,君朱,大夫素,士爵韦。”彼以 为总目,而云君朱,大夫 素,士爵韦,是 色不同。下云韦者,是君、大夫同用韦也。但彼是玄端服之

18、 ,此士用素 韦为之,故郑云白韦 也。又云“ ,长三尺”至“博二寸”,亦皆玉藻文。郑彼注云: “颈五寸,亦谓广也。颈中央、肩两角皆上接革带,肩与革带广同。”此 即黻也。祭服谓之 黻,朝服谓之 也。云“天子与其臣,玄冕以视朔,皮弁以日视朝”者,此约玉藻而知。案彼云天子玄端,“听朔於南门之外”,“皮弁以日视朝”。又云诸侯“皮弁以听朔於大庙,朝 服以日视朝於内朝”,彼注云:“端当为冕。”谓天子以玄冕听朔於南门之外、明堂之中。彼皆不言臣,此郑兼言臣者,欲见在朝君臣同服。引之者,证此玄冕朝服而筮者是诸侯 之士。则诸侯与其臣与子加冠,同服皮弁以筮日。天子与其臣与子加冠,同服玄冕以筮日矣。 知天子服玄冕、诸

19、侯服皮弁以筮日者,郑既取君臣同服,明筮时还君臣同服。若云天子用玄 冕、诸侯用皮弁,其臣不得上同于君,君下就臣同朝服也。云“凡染黑,五入为纟取,七入 为缁,玄则六入与”者,案尔雅一染谓之纟原,再染谓之,三染谓之。此三者皆是 染赤法。周礼。锺氏染鸟羽云:“三入为,五入为纟取,七入为缁。”此是染黑法,故云 凡染黑也。但尔雅及周礼无四入与六入之文,礼有色朱玄之色,故注此玄则六入,下经 注云朱则四入,无正文,故皆云“与”以疑之。但论语有绀纟取连文,绀又在纟取上, 则以入赤为朱,若以入黑则为绀。故淮南子云:“以涅染纟取则黑于涅。”又以绀入黑汁则为纟取,故绀纟取连言也。若然,玄为六入, 缁为七入,深浅不同。

20、而郑以衣与冠同,以缁与玄同色者,大同小异,皆是黑色,故云同也有司如主人服,即位于西方,东面,北上。(有司,群吏有事者,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 府史以下,今时卒吏及假吏是也。)疏“有司”至“北上” O释曰:此论主人有司从主人有事,故立位于庙门外西方,东 面以待事也。O注“有司”至“是也”。O释曰:士虽无臣,皆有属吏、胥徒及仆隶,故云“有 司,群吏有事者”也。云“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府史以下”者,案周礼三百六十官 之下,皆有府史胥徒,不得君命,主人自辟除,去役赋,补置之,是也。又案周礼皆云 府史,此云群吏,吏、史亦一也。故举汉法为证。又周礼郑注云:“官长所自辟除。”此 云主人者,以此经云主人,故

21、依经而直云主人,主亦为长者也。又此注以有司为群吏,案特 牲以有司为士属吏,不同者,言群吏则为府吏胥徒也;言属吏则谓君命之士。是以下文“宿 赞冠者”注云:“谓宾若他官之属,中士若下士也。”又主人赞者,亦云“其属中士若下士”, 是言属者尊之义。特牲之“有司,士之属吏”亦亲类也。特牲有司之上有子姓,此文 无者,彼祭祀事重,故子姓皆来;此冠事稍轻,故容有不至,故不言。筮与席、所卦者,具馔于西塾。(筮,所以问吉凶,谓蓍也。所卦者,所以画地记爻,易 曰:“六画而成卦。”馔,陈也。具,俱也。西塾,门外西堂也。)疏“筮与”至“西塾”。O释曰:下云“布席于门中 西阈外”,彼据筮。此云西塾,据陈处。注“筮所”至“

22、堂也” O释曰:“筮,所以问吉凶,谓蓍也”者, 案曲礼云:“龟为卜,策为筮。”故知问吉凶谓蓍。案易筮法用四十九蓍,“分之为二 以象两,卦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扌力以象闰”,“十有八变而成卦”是也。 云“所卦者,所以画地记爻”者,筮法,依七八九六之爻而记之,但古用木画地,今则用钱 以三少为重钱,重钱则九也。三多为交钱,交钱则六也。两多一少为单钱,单钱则七也。两 少一多为拆钱,拆钱则八也。案少牢云:“卦者在左坐,卦以木。”故知古者画卦以木也。 云“易曰六画而成卦”者,说卦文,彼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

23、之,故易 六画成卦。”注云:三才,天、地、人之道,六画,画六爻。引之者,证画地识爻之法。云“西 塾,门外西堂也”者,案尔雅云:“门侧之堂谓之塾。”即士虞礼云“羞燔俎在内西 塾上,南顺”是也。筮在门外,故知此经西塾门外西堂也。布席于门中, 西阈外,西面。(,门撅。阈,阃也。古文 为执木,阈为蹙。)疏“布席”至“西面”。O释曰:此所布之席拟卜筮之事。言在“门中”者,以大分言之。云“西阈外”者,指陈席处也。注“门”至“为蹙”。O释曰:云“,门撅”者,一名撅也。云“阈,阃也”者,曲礼云“外言不入 于阃”,阃,门限,与阈为一也。云“古文 为执木,阈为蹙”者,遭于暴秦,燔灭典籍, 汉兴,求录遗文之後,有古

24、书、今文。汉书云:鲁人高堂生为汉博士,传仪礼十七篇。 是今文也。至武帝之末,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仪礼五十六篇,其字皆以篆书,是为古 文也。古文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者同,而字多不同,其馀三十九篇绝无师说,秘在於馆。郑 注礼之时,以今、古二字并之。若从今文不从古文,即今文在经,阈之等是也,於注内叠出古文, 执木蹙之属是也。若从古文不从今文,则古文在经,注内叠出今文,即下文 “孝友时格”,郑注云:“今文格为嘏。”又丧服注“今文无冠布缨”之等是也。此注不从 古文执木蹙者,以执木蹙非门限之义,故从今不从古也。仪礼之内,或从今,或从古,皆逐义强者从之。若二字俱合义者,则互挽见之,即 下文云“壹揖壹让升”,注

25、云:“古文壹皆作一。”公食大夫“三牲之肺不离赞者辩取之一以 授宾”,注云:“古文一为壹。”是大小注皆叠。今古文二者俱合义,故两从之。又郑叠古今之 文者,皆释经义尽乃言之。若叠今古之文说,须别释馀义者,则在後乃言之,即下文“孝友 时格”注云“今文格为嘏”,又云“凡醮不祝”之类是也。若然,下记云“章甫殷道”,郑云: “章,明也。殷质,言以表明丈夫也。甫,或为父,今文为斧。”事相违,故因叠出今文也。筮人执,抽上 卖,兼执之,进受命於主人。(筮人,有司主三易者。卖,藏筮之器。今时藏弓矢者谓之 卖丸也。兼,并也。进,前也,自西方而前。受 命者,当知所筮也。)疏“筮人”至“主人”。O释曰:此经所陈,据筮时

26、之事。案少牢云:史“左执筮,右抽上 卖、兼与筮执之,东面受命于主人”。得主人命讫,“史曰:诺。 西面于门西,抽下 卖,左执筮,右兼执 卖以击筮”。乃立筮。此云 ,彼云筮,一也。但 筮法不殊,此亦应不异。少牢具陈,此不言者,文不具,当与彼同。案三正记,大夫 蓍五尺,故立筮;七之蓍三尺,当坐筮。与彼异也。O注“筮人”至“筮也”。O释曰:案周 礼。春官:“筮人掌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注云:“问蓍曰 筮,其占易。”是筮人主三易者也。云“卖,藏 之器”者, 卖有二,其一从下 向上承之,其一从上向下韬之也。云“今时藏弓矢者谓之 卖丸也”者,此举汉法为况,亦 欲见韬弓矢者以皮为之,故诗云”象

27、弭鱼服“,是以鱼皮为矢服,则此 卖亦用皮也。 知“自西方而前”者,上云“即位于西方”,故知前向东方受命也。云“受命者,当知所筮也” 者,谓执之不知以请筮何事,宰遂命之也。凡卜筮之法,案洪范云:“七稽疑,择建立卜 筮人”,三人占,从二人之言”。又案尚书。金 云:“乃卜三龟,一习吉。”则天子、诸 侯卜时三龟并用,于玉、瓦、原三人各占一兆也。筮时,连山、归藏、周易亦三易 并用。夏殷以不变为占,周易以变者为占,亦三人各占一易,筮皆三占从二。三者, 三吉为大吉,一凶为小吉,三凶为大凶,一吉为小凶。案士丧礼筮宅,“卒筮,执卦以示 命筮者,命筮者受视,反之,东面,旅占”。注云:“旅,众也。反与其属共占之,谓

28、掌连 山、归藏、周易者。”又卜葬日云:“占者三人在其南。”注云:“占者三人,掌玉兆、 瓦兆、原兆者也。”少牢,大夫礼,亦云三人占。郑既云反与其属占之,则郑意大夫卜筮同 用一龟、一易,三人共占之矣。其用一龟、一易,则三代颗用,不专一代。故春秋 纬演孔图云:“孔子 春秋,九月而成。卜之,得阳豫之卦。”宋均注云:“阳豫, 夏殷之卦名。”故今周易无文。是孔子用异代之筮”则大夫卜筮,皆不常据一代者也”宰自右少退,赞命”(宰,有司主政教者”自,由也”赞,佐也”命,告也”佐主人告所以筮也”少仪曰:“赞币自左,诏辞自右”)疏“宰自”至“赞命”。O注“宰有”至“自右”。O释曰:知宰是有司主政教者,士 虽无臣,以

29、属吏为宰,若诸侯使司徒兼冢宰以出政教之类,故云“主政教者”。引少仪者, 取证赞命在右之义,以其地道尊右,故赞命皆在右。是以士丧礼亦云:“命筮者在主人之 右。”注云:“命尊者宜由右出。”特牲云:“宰自主人之左赞命。”不由右者,为神求吉变故也。士丧在右不在左者, 以其始死,未忍异于生,故在右也。少牢宰不赞命,大夫尊屈,士卑不嫌,故使人赞命也。筮人许诺,右还,即席坐,西面,卦者在左。(即,就也。东面受命,右还北行就席。卦 者,有司主画地识爻者。)疏“筮人”至“在左”。O释曰:此言筮人於主人受命讫,行筮事也。但即席坐西面者, 主人为筮人而言作坐,文宜在西面下。今退西面于下者,欲西面之文下就画卦者,亦西

30、向故 也。注“即就”至“爻者” O释曰:郑知“东面受命”者,以其上文有司在西方东面,主 人在门东西面,今从门西东面,主人之宰命之,故东面受命可知也。知“右还北行就席”者 以其主人在门外之东南,席在门中,故知右还北行,乃得西面就席坐也。云“卦者,有司主 画地识爻者”,上云所卦者,谓於此云卦者,据人以杖画地,记识爻之七八九六者也。卒筮,书卦,执以示主人。(卒,已也。书卦者,筮人以方写所得之卦。)疏“卒筮”至“主人” O释曰:此言所筮六爻俱了,卦体得成,更以方版画体示主人 之事也。O注“卒已”至“之卦”。O释曰:云“书卦者筮人”者,下文云“筮人还东面旅占”, 明此书卦是筮人也。不使他人书卦者,筮人尊

31、卦,亦是尊蓍龟之道也。案特牲云:“卒筮, 写卦,筮者执以示主人。”注云:“卦者主画地识爻,六爻备,乃以方版写之。”则彼写卦亦是卦者。故郑云卦者画爻者。 彼为祭礼,吉事尚提提,故卦者写卦,筮人执卦以示主人。士丧礼注云:“卦者写卦示主 人。”经无写卦之文,是卦者自画示主人。以其丧礼遽于事,故卦者自画自示主人也。此冠礼, 筮者自为自示主人,冠礼异于祭礼、丧礼故也。主人受 氐,反之。(反,还也。)疏“主人受 氐反之”。o释曰:此筮讫,写所得卦示主人。主人受得省视,虽未辨吉 凶,主人尊,先受视以知卦体而已。主人既知卦体,反还与筮人,使人知其占吉凶也。筮人还,东面旅占,卒,进告吉。(旅,众也。还与其属共占

32、之。古文旅作胪也。)疏“筮人”至“告吉” o释曰:此言筮人既於主人受得卦体,还于门西东面,旅共占 之,是吉卦。乃进向门东,东面告主人云:吉也。若不吉,则筮远日,如初仪。(远日,旬之外。)疏“若不”至“初仪” o释曰:曲礼“吉事先近日”此冠礼是吉事,故先筮 近日。不吉,乃更筮远日。是上旬不吉,乃更筮中旬;又不吉,乃更筮下旬。云“如初仪” 者,自“筮于庙门”已下至“告吉”是也。o注“远日旬之外” o释曰:曲礼云:“旬之 内曰近某日,旬之外曰远某日。”彼据吉礼而言。旬之内曰近某日,据士礼旬内筮,故云近某 日,是以特牲旬内筮日是也。旬之外曰远某日者,据大夫以上礼旬外筮,故言远某日, 是以少牢筮旬有一日

33、是也。案少牢云:“若不吉,则及远日,又筮日如初。”郑注云:“及,至也。远日後丁若後己。”言至远日,又筮日如初,明不并筮,则前月卜来月之上 旬,上旬不吉;至上旬,又筮中旬,中旬不吉;至中旬,又筮下旬;下旬不吉则止,不祭祀 也。若然,特牲不言及,则可上旬之内筮,不吉则预筮中旬,中旬不吉,又预筮下旬,又 不吉则止。若此冠礼亦先近日,士冠礼亦于上旬之内预筮三旬,不吉则更筮後月之上旬。 以其祭祀用孟月,不容入他月。若冠子,则年已二十不可止,然须冠,故容入後月也。若然,大夫已上筮旬外,士筮旬 内。此士礼,而注云“远日,旬之外”者,此远日旬之外,自是当月上旬之内筮不吉,更筮 中旬。云远日,非谓曲礼文。大夫以

34、上,前月预筮来月上旬为远某日者,彼自有远日, 与此别也。彻筮席。(彻,去也,敛也。)疏“彻筮席”。o注“彻去也敛也”。o释曰:据席则彻去之,筮则敛藏之,故两训之 也。宗人告事毕。(宗人,有司主礼者。)疏“宗人告事毕”。o注“宗人”至“礼者”。o释曰:士虽无臣,亦有宗人掌礼,比 于宗伯,故云“有司主礼者”。主人戒宾,宾礼辞,许。(戒,警也,告也。宾,主人之僚友。古者有吉事则乐与贤者欢 成之,有凶事则欲与贤者哀戚之。今将冠子,故就告僚友使来。礼辞,一辞而许。再辞而许 曰固辞。三辞曰终辞,不许也。)疏“主人”至“辞许”。O释曰:自此以下至“宾拜送”一节,论主人筮日讫三日之前, 广戒僚友,使来观礼之事

35、也。云“主人戒宾”者,谓主人亲至宾大门外之西、东面,宾出大 门外之东、西面戒之。云“宾礼辞许”者,即下云:“戒宾曰:某有子某,将加布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宾对曰:某不敏,恐不能共 事,以病吾子,敢辞。主人曰:某犹原吾子之终教之也。宾对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从。”是一度辞,後乃许之,是宾礼辞许者也。O注“戒警”至 “许也”。o释曰:同官为僚,同志为友。此宾与主人同是官,与为同志,故以“僚友”解之。 此谓上、中、下士尝执挚相见者也。若未尝相见,则不必戒,故郑以僚友言之是也。云“古 者有吉事则乐与贤者欢成之”者,则此经戒宾使来者是也。云“有凶事则欲与贤者哀戚之” 者,则士丧礼始死命赴者使告君及同僚

36、之等是也。云“礼辞,一辞而许”者,即此文是 也。云“再辞而许曰固辞”者,则士相见云:“某也原见,无由达,某子以命命某见。 主人对曰:某子命某见,吾子有辱,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宾对曰:某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主人对曰:某不敢为仪,固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 宾对曰:某不敢为仪,固以请。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将走见。”是其再辞而许, 名为固辞之义也。云“三辞曰终辞不许也”者,又士相见云:“士见于大夫,终辞其挚。” 是三辞不许为终辞之义也。若一辞不许,後辞上许,则为礼辞许。若再辞不许,後三辞上许 则为再辞而许之曰固。辞若不许至于三辞,又不许,则为三辞曰终辞不许也。又三辞而许则 曰三辞,

37、若三辞不许乃曰终辞。是以公食大夫戒宾,“上介出请,入告,三辞”。又司 仪云:“诸公相为宾,主君郊劳,交摈,三辞,车逆,拜辱,三揖,三辞。”注云:“先辞,辞其以礼来于外。後辞,辞升堂。”皆是三辞而许称三辞。若然,此戒宾, 宾礼辞许,不固辞。案乡饮酒主人“请宾,宾礼辞,许”。注云:“不固辞者,素所有志。”是宾习道艺,本望宾举,是素所有志,故不固辞。此亦素有志, 乐与主人欢成冠礼,故不固辞。诸经云礼辞许者,是素有志之类也。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送。(退,去也,归也。)疏 案乡饮酒:“主人戒宾,宾拜辱,主人答拜。乃请宾,宾礼辞,许,主人再拜, 宾答拜。主人退,宾拜辱。”乡射亦然,皆与此文不同。

38、此经文不具,当依彼文为正。但 此不言拜辱者,亦是不为宾已故也。前期三日,筮宾,如求日之仪。(前期三日,空二日也。筮宾,筮其可使冠子者,贤者恒 吉。冠义曰:“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疏“前期”至“之仪” O释曰:此文下尽“宿赞冠者亦如之”,论筮宾若赞冠者之节。 云“前期三日”者,加日为期,期前三日也。筮宾者,谓於僚友众士之中,筮取吉者为加冠 之宾也。云“如求日之仪”者,亦于庙门外,下至告事毕,唯命筮别,其馀威仪并同,故云 如求日之仪也。命筮虽无文,宰、赞盖云:主人某为 子某加冠,筮某为宾,庶几从之。若庶子,则改“ ”为一 “庶”字异,馀 亦同。此经不云命

39、筮,并上筮日亦不云命筮者,皆文不具也。注“前期”至“国本” O释 曰:云“前期三日,空二日也”者,谓正加冠日是期日,冠日之前空二日,外为前期三日, 故云空二日也。二日之中,虽有宿宾、宿赞冠者,及夕为期,但非加冠之事,故云空也。云” 筮宾,筮其可使冠子者”,即下文三加,皆宾亲加冠于首者是也。云“贤者恒吉”者,解经先 戒後筮之意。凡取人之法,先筮後戒。今以此宾是贤者,必知吉,故先戒宾,宾已许,方始 筮之。以其贤恒自吉,故先戒後筮之也。若贤恒吉,必筮之者,取其审慎重冠礼之事,故郑引 冠义为证也。云“重礼所以为国本”者,诗云:“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运云: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故云重礼所以

40、为国本也。然冠既筮宾,特牲、少牢不 筮宾者,彼以祭祀之事,主人自为献主,群臣助祭而已。天子诸侯之祭,祭前已射,于射宫 择取可预祭者,故不筮之也。乃宿宾。宾如主人服,出门左,西面再拜。主人东面答拜。(宿,进也。宿者必先戒,戒 不必宿。其不宿者为众宾,或悉来或否。主人朝服。)疏“乃宿”至“答拜”。o释曰:此经为宿宾,滨者传主人辞,入内告宾,宾如主人服, 出门与主人相见之仪也。注“宿进”至“朝服” o释曰:郑训宿为进者,谓进之使知冠日 当来,故下文“宿曰:某将加布于某之首,吾子将莅之,敢宿。宾对曰:某敢不夙兴。” 是宿之使进之义也。云“宿者必先戒”者,谓若宾及赞冠同在上戒宾之内已戒之矣,今又宿, 是

41、宿者必先戒也。云“戒不必宿”者,即上文戒宾之中,除正宾及赞冠者,但是僚友欲观礼 者,皆戒之。使知而已,後更不宿,是戒不必宿者也。云“不宿者为众宾,或悉来或否”者,此决宾与赞冠者戒而又宿,不得不来,众宾主来观礼,非要须来,容有不来者,故 直戒不宿也。云“主人朝服”者,是上文筮日时朝服,至此无改服之文,则知皆朝服。凡有 戒无宿者,非止於此。案乡饮酒、乡射主人戒宾及公食大夫各以其爵,皆是当日 之戒,理无宿也。又大射“宰戒百官有事于射者,射人戒诸公卿大夫射,司士戒士射与赞 者。前射三日,宰夫戒宰及司马”,皆有戒而无宿是也。“射人宿视涤”,此言宿者,谓将射之 前,於宿预视涤濯,非戒宿之意也。若然,特牲礼

42、云前期三日宿尸,前无戒而直有宿者, 特牲文不具,其实亦有戒也。又礼记。祭统云:“先期旬有一日,宫宰宿夫人,夫人 亦散齐七日,致齐三日。”注云:“宿,读为肃。肃,犹戒也。戒轻、肃重也者。彼以夫人尊, 故不得言戒,而变言宿。读为肃者,肃亦戒之意。”彼以宿当戒处,非谓祭前三日之宿也。大 宰云“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者,谓戒百官使之散齐,至祭前三日,当致齐也。凡宿宾 之法,案特牲云前期三日筮尸,乃宿尸,厥明夕,陈鼎。则前期二日宿之也。少牢“筮 吉”下云“宿”,郑注云:“大夫尊,仪益多,筮月既戒,诸官以齐戒矣。至前祭一日,又戒 以进之,使知祭日当来。”又云:“前宿一日,宿戒尸。”注云:“先宿尸者,重所用

43、为尸者, 又为将筮。”吉则乃遂宿尸。是前祭二日筮尸讫宿尸,至前祭一日又宿尸。天子、诸侯祭前三 日宿之,使致齐也。乃宿宾。宾许,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送。(乃宿宾者,亲相见,致其辞。)疏“乃宿”至“拜送”。o释曰:上据滨者传辞,宾出与主人相见。此经据主人自致辞, 故再举宿宾之文也。宿赞冠者一人,亦如之。(赞冠者,佐宾为冠事者,谓宾若他官之属,中士若下士也。宿 之以筮宾之明日。)疏“宿赞”至“如之”。o注“赞冠”至“明日” o释曰:案下文冠子之时,赞者坐 栉、设纟丽、卒 之类,是赞冠者佐宾为冠事者。以其佐宾为轻,故不筮也。云“谓宾若他 官之属”者,此所取本由主人之意,或取宾之属,或取他官之

44、属,故郑两言之。案周礼 三百六十官,每官之下皆有属官。假令上士为官首,其下有中士、下士为之属。若中士为官 首,其下即有下士为之属也。云“中士若下士也”者,此据主人是上士而言之。赞冠者皆降 一等。假令主人是上士,宾亦是上士,则取中士为之赞。假令主人是下士,宾亦是下士,则 亦取下士为之赞。礼穷则同,故也。云“宿之以筮宾之明日”者,以下有“厥明夕为期”,是 冠前一日宿宾。宿赞在厥明之上,则去冠前二日矣。筮宾是前期三日,则知宿宾赞冠者是筮 宾之明日,可知不在宿宾下。而在宿赞冠之下言之者,欲取为厥明相近故也。厥明夕,为期于庙门之外。主人立于门东,兄弟在其南,少退,西面,北上。有司皆如宿服,立于西方,东面,北上。(厥,其也。宿服,朝服。)疏“厥明”至“北上”。o释曰:自此至“宾之家”,论冠前一日之夕为明日加冠之期 告宾之事也。云“厥明夕为期”者,谓宿宾与赞冠明日向暮为加冠之期。必於庙门者,以冠 在庙,知亦在庙为期也。主人之类在门东,宾之类在门西者,各依宾主之位,夹处东西也。 o注“厥其”至“朝服”。o释曰:知“宿服,朝服”者,以其宿服如筮日之服,筮日朝服, 转相如,故知是朝服也。摈者请期,宰告曰:“质明行事。”(摈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