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比一比中班数学教案比一比中班数学教案1 活动内容: 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轻重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学习比拟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大小之间没有必定的联系。 3.培育幼儿的观看力量、动手力量,提高小组合作的力量,培育探究精神。 4.体验数学集体嬉戏的欢乐。 5.初步培育观看、比拟和反响力量。 活动预备: *天枰、记录纸、笔、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积木、磁铁、梨、苹果等 *幼儿每组一份材料:天枰、幼儿记录表、笔、实物若干份(塑料蛋壳与铁质小汽车、磁铁与橡胶玩具、橘子与香蕉、积木与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平秤的名称
2、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让幼儿观看,并知道天平秤的塬理。 二、探究新学问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出示一个大皮球和一个小皮球,你知道谁轻谁重呢? 用句子“重,轻“和“比重轻“来说明物品的轻重。 你们又是怎么标记的轻重的呢?(箭头) 2.掂一掂,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1)教师出示1块泡沫积木和1块磁铁,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比拟它们的轻重呢? (2)师:现在请一个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拟泡沫积木和磁铁的轻重。教师这还有好多东西,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儿
3、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4.称一称,比一比。 (教师示范称一称苹果和梨)师: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许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翘起来了。(这边是垂、这边是翘)叁、幼儿分组操作活动-比拟两种物体轻重。 (1)“要想精确比拟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请幼儿每两人一组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轮番操作。 (2)请幼儿与同伴沟通操作结果。 四、活动小结: 师:小朋友们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拟物体的轻重
4、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状况下用哪种方法? (比拟物体的轻重有许多的方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开心的课程,由于整节活动中嬉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时机比拟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娴熟把握、敏捷运用却不是那么简单。 比一比中班数学教案2 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推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教师的问题,并在集风光前大声地答复。 预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
5、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 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认真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推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方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晰,谁
6、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拟)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叙述的幼儿,并提示幼儿将嬉戏材料整理好。 活动反思: 依据新纲要中的其次条目标
7、“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及第四条目标“能从生活和嬉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好玩”,为了能提高本班幼儿各方面力量水平及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针对本班幼儿存在的状况设计了本次活动。为了让本次活动能够顺当进展,依据幼儿的特点及活动内容,我采纳了以下组织教学方法: 1、观看争论法 在活动导入局部设计了让幼儿观看,发觉问题,产生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启发幼儿思索解决数学问题。争论法是让幼儿去说,更好地进展幼儿的表述力量。 2、演示验证法 依据幼儿详细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采纳此方法。演示验证法是通过进展实际操作演示,验证结果。 3、尝试操作法 采纳此方法能够让幼儿动手操作,
8、在此过程中幼儿是主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发觉问题,思索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因此幼儿的动手操作力量,观看力量,思维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都会得以进展。 4、记录法 对测量的结果作记录,是对记忆的延长,并能让幼儿学会做事情的记录方法。 比一比中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使幼儿进一步理解7的实际意义,能娴熟地将数物进展匹配,并能较顺当地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的量的关系。 2、培育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幼儿作业的力量。 3、培育幼儿的观看力、推断力及动手操作力量。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活动预备: 教具:数卡17,数群卡
9、17。 学具:幼儿用书、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熟悉7以内的数。 1、给数字画像。 2、拍手嬉戏复习7以内数的形成。 3、嬉戏会变的数卡,进一步感知数列中前后两数多1少1的关系。 二、幼儿作业。 1、(出示范例)教师引导幼儿审题,并示范做题目。 2、幼儿翻开书,和教师一起读题目。 3、幼儿做建构书P6的作业数物体,写相应的数字。 4、P12看数字画礼品。 5、P24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数字和圆点一样多。 三、展现、评价幼儿作业。 四、整理用具后完毕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拟粗细),活动一开头我通过嬉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
10、粗细。由于,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当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拟,通过比拟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拟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局部幼儿不能精确的表述。在展现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局部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阅历,在学习时,这局部幼儿把
11、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学问。 比一比中班数学教案4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四周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看,他们会进展一些初步的比拟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爱聚在一起争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头作比拟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熟悉,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拟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育幼儿的探究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的: 学问与技能: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
12、,并用语言精确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操作、嬉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幼儿的探究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精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预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看法、操作法、嬉戏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玩嬉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下列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展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看。 师:小朋友看
13、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章。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需通过比拟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展分类。 1.出示所比拟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看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认真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认真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
14、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展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看。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嬉戏:说相反。 幼儿跟教师玩“说相反”的嬉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熟悉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日我们知道了通过比拟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分,小朋友肯定要擅长观看,擅长发觉,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长: 请小朋友在活动
15、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拟粗细),活动一开头我通过嬉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由于,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当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拟,通过比拟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拟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
16、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局部幼儿不能精确的表述。在展现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局部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阅历,在学习时,这局部幼儿把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学问。 比一比中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比拟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情愿用语言叙述比拟的结果,获得探究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育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 学会比拟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难点: 叙述比拟的结果 活动预备 预备一
17、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如:铅笔、毛线、积木、宽窄卡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孙悟空的故事,引导幼儿观看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孙悟空吗?。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孙悟空的金箍棒让它变粗可以变粗,变细可以变细,今日教师也来教你们这种本事幼儿: (2)观看物体,出示毛线和铅笔,区分粗细教师:看教师手里拿的东西,我们比拟一下哪个粗?哪个细?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粗,xx比xx细) (3)出示彩色卡纸,区分宽窄教师:珍宝们,看下教师手里拿的卡片,我们观看比拟一下,哪个宽?哪个窄? 幼儿:(引导幼儿说xx比xx宽,xx比xx窄) (4)比一比,说一说A、玩嬉戏,请小朋友找物体,比一比,说一说
18、,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粗的或细的? B、再请二组小朋友比拟宽窄(引导幼儿说通过比拟知道的) C、总结:我们小朋友都很棒,都学习到了像孙悟空一样的本事,知道了我们是通过比拟知道粗细、宽窄,能把握区分粗细、宽窄的本事 活动延长 我们小朋友以后在嬉戏过程中,也可以对物体的粗细宽窄作出比照,回到家里也可以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预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嬉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仆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力量。 比一比中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推断、比拟物体的粗细与
19、宽窄。 2、情愿用语言表述比拟的结果。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4、培育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预备: 1、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纸棒、长方形纸条)若干。 2、PPT课件、操作材料打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目测的方法推断、比拟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难点:情愿用语言表述比拟的结果。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师:今日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请认真听:“草儿细,萝卜粗,公路宽,小道窄。“儿歌里讲到了什么? 二、比拟粗细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比拟粗细。 图一,大象和小鹿的腿,谁的粗?谁的腿细? 图二,黄色的绳子和红色的绳子,哪一根粗,哪一根细? 图三,三棵树桩,哪一棵最粗? 图四,红色的铅笔、黄色的铅笔、蓝色的铅笔,哪一根最粗? 三、感知宽窄 师: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的粗一些,有的细一些。除了这些,物体还有其它的特点呢? 1、听儿歌,我们在儿歌中找一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债权转让协议书3篇
- 2025年中专生毕业自我鉴定500字(18篇)
- 毕业班学生演讲稿1000字(5篇)
- 亲情的演讲稿800字(16篇)
- 外国文学史试题库
- 2024年普洱市澜沧县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运动会加油稿150200字(18篇)
- 黑河市爱辉区卫健局招聘乡村医生笔试真题2024
- 中学期末英语教学工作总结(17篇)
- 网络教育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考核试卷
- GB 16410-2007家用燃气灶具
- 铁碳合金的相图解读
- 2023年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家推荐信模板
-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课件讲义
- 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八年级Unit 6An old man》说课课件
- 云南省饮用水生产企业名录534家
- 湖北地区医院详细名单一览表
-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让职场新人一生受用的逻辑思考力新员工培训教材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PPT课件
- 金属压铸机的plc控制
- 进制转换(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