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课件9下人教配套版_第1页
曹刿论战课件9下人教配套版_第2页
曹刿论战课件9下人教配套版_第3页
曹刿论战课件9下人教配套版_第4页
曹刿论战课件9下人教配套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21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21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5. 相关资料6. 检查预习7. 听读课文10. 句段品析11. 疑难探究12. 板书设计16. 教材习题讲解4. 文体知识9. 整体感知13. 本课主旨17. 课后作业布置8. 翻译课文14.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5.拓展延伸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5. 相关资料6.3. 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分析曹 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 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重点)(难点)3. 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 积累文言文

2、常用的实词、虚词、特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 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齐襄公即位后,政令无常,国内危机四伏,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齐国两个国君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国内无君。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即位后,他立即出兵打败

3、鲁军,公子纠被逼死。但齐桓公仍不甘心,于鲁庄公十年春天,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齐襄公即 编年体史书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史书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 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鲁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战法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

4、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说出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毛泽东点评长勺之战 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一 读一读字音刿 辙 轼 盈 靡 玉帛 鄙 又何间焉 guzhsh yngmbbjin一 读一读字音刿 辙 轼 盈 二 写一写字形 敢专也( ) 公与之 ( )fchng弗乘二 写一写字形 敢专也(

5、 ) fchn辙zh 车辙 靡m 旗靡 澈ch 清澈 糜m 糜烂撤ch 撤退 轼sh 登轼 遂su遂心拭sh 擦拭 逐zh追逐试sh 考试 隧su隧道 辙zh 车辙 靡m 旗靡 (一)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2.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3.牺牲玉帛 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 舍弃自己的生命) 三 文言知识积累三 文言知识积累 4.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谎报;今义: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 度比原来高,增加 5.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6.必以情 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7.忠之属也 古义: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今义:

6、忠诚 曹刿论战PPT课件9下人教配套版 8.可以一战 古义: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 或能够 9.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10.弗敢专也 古义:独自占有;今义:集中在一件事上的 曹刿论战PPT课件9下人教配套版 (三)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 故逐之 2.从: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3.之: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公将驰之指曹刿,代词听从,服从,动词跟随,动词所以,因此,连词指齐军,代词这件事,代词的,结构助词缘故,原因,名词 (三)一词多义指曹刿,代词听从,服从,动词跟随,动词所以, 4.以:何以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5.请: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6.信:小信

7、未孚 必以信 7.安:衣食所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尔安敢轻吾射用,靠,介词按照,介词把,介词请求,动词请允许,动词养,动词怎么,副词诚实,名词信用,名词 4.以:何以战用,靠,介词按照,介词把,介词请求,动(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名词用作动词,击鼓(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曹刿论战课文朗读。圈点要求1. 借助注解通译课文,将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2. 用横线标出文章的中心句或点明主 旨的句子。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8、体会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 ,弗 敢专 也,必以分人 。”对 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 请从。”212529272428262322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大举攻打鲁国。庄公准备派兵迎战。曹刿(听到这个消息后)请求拜见(庄公)。他的同乡说:“都是当政的

9、人谋划的事情,(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那些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曹刿)问道:“您凭借什么(让将士们跟齐国军队)作战?”庄公说:“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我)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应答说:“小恩小惠并没有普及到全体百姓身上,他们不会(因此而)服从您。”庄公说:“祭祀时用的猪、牛、羊、玉器、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大丝织品等祭品,从来不敢虚报浮夸,一定诚实说明(有多少说多少)。”(曹刿)应答说:“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但

10、一定按实情来处理。”(曹刿)应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丝织品等祭品,从来不敢虚报浮夸,一定诚实说明(有多少说多少)十年:指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师:军队。伐:进攻,攻打。我:指鲁国。左传是据鲁史写的,称鲁国为“我”。战:迎战。其:代词,他的。乡人:同乡的人。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政的人。之:代词,指应战这件事。间():参与。鄙:鄙陋,目光短浅。见:拜见。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靠。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占有。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人,这里指鲁庄公注释: 十

11、年:指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师:军队。伐:进一些臣子。 对:应答。 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 加:虚夸,谎报。 信:诚实。 孚():使人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察:明察,弄得清清楚楚。 情:实情。 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则:连词,就。21222324252627282920一些臣子。 对:应答。 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原文: 公与之 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

12、可矣。”遂逐齐师。原文: 公与之 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 之。刿曰:“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齐、鲁两国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攻齐国军队。曹刿说:“还不行。”齐国军队击过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国军队溃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察看了齐军战车轮子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认真眺望敌情,(然后)说:“行了。”(庄公)就(命令鲁军)大举追击齐军。译文: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齐、鲁两之:他,代指曹刿。乘:坐车。这里指坐同一辆车。鼓:击鼓。击鼓是进军的信号。败绩:军队溃败。驰:驱车追赶。下:下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轼:古代

13、车厢前用做扶手的横木。逐:追赶,这里指追击。注释: 之:他,代指曹刿。乘:坐车。这里指坐同一辆车。鼓:击鼓原文: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原文: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已经战胜后,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队)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就耗尽了。敌人(击鼓进攻了三次)士气耗尽,我军(才第一次击鼓)士气高涨,所以战胜了他们。(

14、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料,(我)害怕(他们)在那里有埋伏。(于是)我仔细察看发现齐军战车轮子压出的痕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了,(知道他们真败了,)所以这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译文: 已经战胜后,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队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故:原因,缘故。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作:振作。再:第二次。竭:尽。盈:充满。故:所以。之:代词,他们,指齐军。测:估计,预料。 伏:埋伏。 靡():倒下。注释: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故:原因,缘故。夫():1. 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答案】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15、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1. 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答案】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2. 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答案】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 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答案】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 概括课文内容,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 材料的?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课文

16、第1段写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 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战胜敌人,这是战前 的政治准备。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 鲁军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胜利。第3段写打 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公总结经验。可见课 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 顺序组织材料的。 概括课文内容,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 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可不可以打,最后得出“可以一战”的结论,而对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所以课文详写战前讨论(论战),略写战争经过。 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可不可以打,2. 曹刿当时的身分怎样? 【答案】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 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

17、属爱国君子 吧,“位卑未敢忘忧国”。2. 曹刿当时的身分怎样? 3.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答案】三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 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3.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4. 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答案】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 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 “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 (“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 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 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 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

18、“齐 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4. 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重点品析第3段5.“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 【答案】“其”指代作战时曹刿为什么必待 “齐人三鼓”之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以 及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 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 击。 重点品析第3段5.“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6.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答案】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 “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 “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 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是他“下 视其辙”、“登轼而望

19、之”,看到敌人“辙 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 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 了战争胜利。6.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是如何回答的?重难点小结 主要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全文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重难点小结 主要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此文虽然写战6. 试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 【答案】曹刿:远谋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 卓越的指挥才能。曹刿请见,表现他的政治热情。曹 刿问战,表现他的远见。曹刿参战,表

20、现他的卓越的 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的过人谋略。 鲁庄公: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 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 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 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 从曹刿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6. 试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答案】鲁庄公是个目光短浅,平庸无能的国君。首先,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于施小恩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这说明他政治无能,目光短浅;其次,他在作战时急于求成,在战斗胜利后仍不知道取胜的原因,更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的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不高高在上,不因曹刿是个平

21、民而拒绝接见;他尽职尽责,平时按实情来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可谓礼贤下士;他能从谏如流,虚心向曹刿请教;他还知人善任,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以说,统率弱鲁战胜强齐也有鲁庄公的一份功劳。 【难点探究】如何看待鲁庄公这个人物形象?请 结合课文内容简单分析。【答案】鲁庄公是个目光短浅,平庸无能的国君。首先,他把战争取曹刿论战曹刿请见关心国事深谋远虑指挥若定三问三答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战前准备未可彼竭我盈 故克之辙乱旗靡 故逐之爱国热情政治远见谋略过人战争经过战后总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军事才能曹刿论战曹刿请见关心三问三答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战前准备未可彼竭 本文通过对齐鲁

22、“长勺之战”的记叙,重点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战争中取胜的必要条件,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稳重果断,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也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本文通过对齐鲁“长勺之战”的记叙,重点记录了曹刿关于1.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处处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用鲁庄公的“鄙”衬托曹刿的“远谋”。战前围绕“何以战”与庄公的对话,战时二人的表现,战后庄公的“问其故”和曹刿的“论战”,都形成鲜明的对比。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

23、,段落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1.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处处3.运用对话交代情节,文字简练。本文通过对话不仅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而且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全文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文笔非常精练。3.运用对话交代情节,文字简练。本文通过对话不仅展示了齐鲁长 关于战争的诗句(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关于战争的诗句背诵略。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24、,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一、背诵略。一、4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点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层次,以利于背诵。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

25、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点拨:把握本文的中心及围绕中心选了哪些材料,明白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再回答本题。二、4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进攻砍伐2虚报戴3有“养”的意思怎么、哪里点拨:本题为对一词多义的考查。注意平时多积累这些词的义项,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这些词的意思。略。三、四、1.进攻砍伐三、四、曹刿论战 第一课时 夯实基础曹刿论战 第一课时 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1)又何间焉( )_(2)肉食者鄙( )_(3)小惠未徧( )_(4)小信未孚( )_(5)下视其辙( )_(6)望

26、其旗靡( )_2.辨析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2)下视其辙( )公问其故( ) 参与目光短浅普遍为人所信服兵车走过的痕迹 倒下语气助词,呢在那里齐军的战胜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1)又何间焉( 3.补出下列句中的省略部分。(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2)必以( )分( )人。(3)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4)可以( )一战。4.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神弗福也 B.小惠未徧 C.公将鼓之 D.下视其辙5.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于A.何以战可以一战B.望其旗靡下视其辙C.肉食者谋之公与之乘D.登轼而望之再而衰

27、,三而竭你之你之BD3.补出下列句中的省略部分。于A.何以战可以一战B.望其旗靡6.按要求用课文的原文填空。(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2)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话是_。(3)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分析,其原句是_。(4)曹刿认为反攻有利的时机是_,追击有利的时机是_。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吾视其辙,望其旗靡6.按要求用课文的原文填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阅读原文,然后答题。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28、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D.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B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7呢?阅读原文,然后答题。B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7呢9.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D.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10.第二、三段中可以看出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有哪些?_C战争中重视有利的反攻时机。

29、追击须抓住可行之时。9.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11.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个字)_12.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_示例:如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学习中也应多听取别人的好建议等。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11.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 第二课时 能力提升 第二课时 能力提升读下面两个

30、语段,完成1316题。(一)曹刿论战略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下。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备:准备。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316题。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14.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_C(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