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学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_第1页
齐鲁医学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_第2页
齐鲁医学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_第3页
齐鲁医学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_第4页
齐鲁医学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 颈部非甲状腺肿物疾病概念:指不包含甲状腺肿物和涎腺肿物的颈部肿物疾病 颈部的概念:狭义的颈部 ,斜方肌之前的范围, 不包括项部关于 NTMN2颈部肿物诊断的思维程序第一:病人主诉的颈部“肿物”都是疾病吗?第二:颈部“肿物”来自哪里?第三:颈部肿物是哪类性质疾病?第四:如果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第五:如为恶性,是原发还是转移?第六:如为转移,原发灶在哪里?3 1970年 Skandalakis 等“80%的规律”,经典理论 1.非甲状腺颈部肿块病例中肿瘤性疾病所占比例-80% 2.在肿瘤性疾病中恶性肿瘤所占比例-80% 3在恶性肿瘤中,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所占比例-80%

2、 2.在转移性颈部肿物中,来源于锁上转移癌所占比例-80% 3.转移癌中原发灶明确的转移癌所占比例80% NTMN研究4NTMN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81例 颈部肿块 良性 33.4 恶性 66.6 (男女比:1:1.3) (男女比:1:0.4) 原发 25.3 转移 74.7 锁下原发 34.6 头颈原发 65.45颈部筋膜间隙颈浅筋膜;包裹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 中层 深层6颈部淋巴结甲状腺淋巴引流甲状腺的淋巴管起源于甲状腺滤泡周围,在腺体内形成丰富的淋巴网,流入颈内静脉淋巴结链、气管前和咽后淋巴结,有少数淋巴管可能直接通入胸导管或锁骨上淋巴结。7关于国际六区分区法1991年美国头颈

3、外科协会(AAOHNS)提出 AAOHNS 1998年重新修正的方法 8 Ia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统计 疾病名称例数构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比%1、炎性肿块2711.7纤维瘤31.3隐性转移性腺癌41.7结核性淋巴结炎177.4皮脂腺囊肿31.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1.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3.5肉赘20.9恶性混合瘤31.3单纯性淋巴结炎20.9神经鞘瘤20.9隐性转移小细胞癌31.32良性肿瘤类瘤病变6126.4神经纤维瘤20.9黑色素瘤20.9淋巴管瘤135.6脂肪坏死10.4恶性肌上皮瘤20.9脂肪瘤93.93、恶性肿瘤12855.4横纹肌肉瘤10.4颈动脉体瘤83.5来源于

4、锁上转移癌6226.8神经纤维瘤恶变10.4血管淋巴管瘤73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77.4透明细胞癌10.4钙化上皮瘤41.7来源于锁下转移癌114.84、先天性肿块156.5血管瘤41.7隐性转移性鳞癌104.3鳃裂囊肿156.5皮样囊肿31.3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83.5总计23110026类9Ia区发病率前12类疾病信息对比总结来源于锁上转移癌在此区域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类疾病 10最高为来源于锁上转移癌,62例,原发灶包括了舌体(15)、牙龈(12)、鼻咽(11)、口底(10) 颌下淋巴结组主要位于下颌骨下和颌下腺的浅面,一般有46个。本群接受颊、鼻侧、唇、牙龈、舌前部淋巴结核性淋巴

5、结炎17例,(7.4),比例较高,男女比例1:2.4,体现了女性高发的特点Ia区颈部肿物发病情况分析11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1、炎性肿块1528.33、恶性肿瘤2037.7结核性淋巴结炎815.1来源于锁上转移癌917.0单纯性淋巴结炎47.5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611.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5.7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23.82、良性肿瘤及类瘤病变713.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1.9淋巴管瘤23.8恶性混合瘤11.9脂肪瘤11.9横纹肌肉瘤11.9血管淋巴管瘤11.94、先天性肿块1120.7皮样囊肿11.9甲状舌骨囊肿1120.7纤维瘤11.9皮脂腺囊肿11.9总计53100

6、 Ib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统计 15类12甲状舌骨囊肿在各大类中所占比例最大 Ib区发病率前12类疾病信息对比总结13Ib亚区最多见甲舌囊肿,共11例(20.7%),退行的甲状舌管没有到达舌骨水平以下,造成此区域的发病来源于锁上转移癌,居第二位,主要来自唇,牙龈等处颏下淋巴结一般有23个,主要接受下唇中部、颏部、口底、下颌切牙和舌尖的淋巴,故其主要来自于这些特殊部位Ib区颈部肿物发病情况分析14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1、炎性肿块6913.3颈动脉膨大畸形20.4神经母细胞瘤20.4结核性淋巴结炎336.4颈内静脉瘤20.4隐性转移性腺癌20.4淋巴结反应性增

7、生285.4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0.2恶性颈动脉体瘤20.4单纯性淋巴结炎61.2血管淋巴管瘤10.2隐性转移小细胞癌20.4淋巴结转化性增生20.4淋巴细胞腺囊瘤10.2横纹肌肉瘤10.22良性肿瘤类瘤病变11121.4钙化上皮瘤10.2黑色素瘤10.2颈动脉体瘤377.1纤维脂肪瘤10.2恶性组织细胞瘤10.2神经鞘瘤326.2脂肪坏死10.2基底细胞癌10.2血管瘤122.3脂肪血管瘤10.2纤维肉瘤10.2淋巴管瘤61.23、恶性肿瘤26451.0恶性树突细胞瘤10.2神经纤维瘤51来源于锁上转移癌12624.324、先天性肿块7314.1脂肪瘤20.4隐性转移性鳞癌224.2鳃裂囊肿7

8、213.9纤维瘤20.4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52.9甲状舌骨囊肿10.2表皮样囊肿20.4来源于锁下转移癌71.45、其他10.2错钩瘤20.4鳞状细胞癌20.4血细胞吞噬综合征10.2 IIa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统计 35类15 IIa区发病率前12类疾病信息对比总结16 IIa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分析 源于甲状腺的转移癌共52例,占本区域内全部病例的10.1%;来源于鼻咽者共36例,占本区域内全部病例的7.0% 恶性淋巴瘤中以非何杰金氏为多,78例,何杰金氏15例,5.2:1鳃裂囊肿72例,占全部鳃裂囊肿病例的45.3% 第一鳃裂畸形大多位于下颌角下,而第二鳃裂,则主要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区域,

9、而多发于中上部文献报道, 以第二鳃裂畸形最为多见, 占70% 95%。第一鳃裂畸形占5%28%。第三鳃裂畸形占1%。第四鳃裂畸形罕有报道 17 疾病名称例数构比% 疾病名称例数构比% 疾病名称例数构比%1、炎性肿块5114.3嗜酸性细胞肉芽肿20.6来源于锁下转移癌61.7结核性淋巴结炎4211.8血管淋巴管瘤20.6横纹肌肉瘤20.6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2.2纤维瘤10.3鳞状细胞癌10.3单纯性淋巴结炎10.3淋巴细胞腺囊瘤10.3神经母细胞瘤10.3淋巴结转化性增生10.3巨大淋巴细胞增殖症10.3隐性转移性腺癌10.32良性肿瘤类瘤病变236.4肉赘10.3黑色素瘤10.3神经鞘瘤51.

10、43、恶性肿瘤26674.5隐性转移小细胞癌10.3淋巴管瘤51.4来源于锁上转移癌17549.0平滑肌肉瘤10.3神经纤维瘤41.1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5916.5恶性混合瘤10.3血管瘤20.6隐性转移性鳞癌113.14、先天性肿块195.3脂肪瘤20.6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61.7鳃裂囊肿195.3IIb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统计 24类18 IIb区发病率前12类疾病信息对比总结19 IIb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分析 本区24类疾病中,包括了淋巴瘤样病变等少见疾病本研究所收集的180例鼻咽癌转移性肿物中,全部II区的累及率为70.0%,共126例,而IIb亚区单独的累及率即为50.0%,共90例

11、 20III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统计 疾病名称例数构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比%1、炎性肿块608.6嗜酸性细胞肉芽肿30.4横纹肌肉瘤30.4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04.3血管淋巴管瘤30.5神经纤维瘤恶变30.4结核性淋巴结炎294.2错钩瘤20.2脂肪肉瘤20.2单纯性淋巴结炎10.1颈动脉体瘤20.2恶性混合瘤10.12良性肿瘤类瘤病变598.43、恶性肿瘤55880.1神经母细胞瘤10.1神经鞘瘤192.7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21330.6隐性转移淋巴上皮癌10.1血管瘤91.2来源于锁上转移癌18827.0隐性转移未分化癌10.1淋巴管瘤71.0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7310.5

12、4、先天性肿块182.7脂肪瘤71.0来源于锁下转移癌476.7鳃裂囊肿182.7纤维瘤50.7隐性转移性鳞癌192.7表皮样囊肿30.5隐性转移性腺癌81.1总计69710022类21 III区发病率前12类疾病信息对比总结22恶性淋巴瘤共286例,占本区全部病例的41,NHL:HD2.92:1,男女比例:1.82:1转移癌中甲状腺癌的转移癌最多,共98例,占到本区内锁上转移癌的59.6%;本区全部病例的14.1,男女比例约为1:1.8甲状腺的淋巴引流,分上下两组输入颈深上淋巴结群和气管旁淋巴结群故而甲状腺癌转移性肿物则可表现为在以II区和III区为主的颈深上淋巴结群区域和VI区的高发 II

13、I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分析 23而原发灶为喉部及下咽的转移癌,共84例,占来源于锁上转移癌的44.7%,也有着较高的发病频数 其绝大部分为男性发病,男女比例约为8.5:1 III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分析 24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1、炎性肿块9510.3表皮样囊肿 10.1隐性转移小细胞癌30.4结核性淋巴结炎758.1单纯囊肿10.1恶性混合瘤20.2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81.9颈动脉体瘤10.1神经纤维瘤恶变20.2单纯性淋巴结炎20.3纤维脂肪瘤10.1血管内皮肉瘤20.22良性肿瘤类瘤病变879.43、恶性肿瘤73579.2隐性转移泡状核癌20.2神经鞘

14、瘤202.1来源于锁下转移癌32034.4隐性转移未分化20.2脂肪瘤202.2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4015.1恶性组织细胞瘤10.1血管瘤161.7来源于锁上转移癌11612.5淋巴卡波西肉瘤10.1淋巴管瘤111.2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778.3基底细胞癌10.1脂肪血管瘤60.6隐性转移性鳞癌333.6梭形细胞肉瘤10.1纤维瘤40.5隐性转移性腺癌262.84、先天性肿块90.9神经纤维瘤30.3纤维肉瘤30.3鳃裂囊肿90.9肌肉血管瘤20.2横纹肌肉瘤30.4血管淋巴管瘤20.2神经母细胞瘤30.3总计928100IV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统计 30类25IV区发病率前12类疾病信息对

15、比总结26各类转移癌共计436例,其主要以来源于肺部的转移癌为主,共234例,占本区内全部病例的23.8% 其次为来源于消化道(胃肠),共45例,乳腺(40例)等处的转移癌亦可见来自于卵巢,前列腺,睾丸等少见原发灶的转移癌肺的淋巴引流,从肺门淋巴结形成左、右支气管纵隔淋巴管干注入两侧静脉角腹腔、盆腔等部位各组织器官的淋巴引流均可通过淋巴导管系统影响到Virshow淋巴结,造成其主要出现于左侧 IV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分析 27 Va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统计 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1、炎性肿块3528.9纤维脂肪瘤10.8结核性淋巴结炎2924.03、恶性肿瘤5948.8淋巴结反应

16、性增生43.3来源于锁上转移癌2823.1单纯性淋巴结炎21.7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19.12、良性肿瘤及类瘤病变2722.3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86.6神经鞘瘤75.8隐性转移性鳞癌32.5脂肪瘤54.1隐性转移性腺癌21.7淋巴管瘤54.1来源于锁下转移癌21.7血管瘤21.7恶性神经鞘瘤10.8表皮样囊肿21.7平滑肌肉瘤10.8混合痣21.7脂肪肉瘤10.8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0.8硬纤维瘤10.8纤维瘤10.8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10.8皮样囊肿10.8总计12110020类28 Va区发病率前12类疾病信息对比总结29在这一区域内,以结核性淋巴结炎最为高发,29例,24来源于锁上转移癌

17、居第二位,共28例,占本亚区内全部病例的23.1%其中原发灶主要为甲状腺,喉部及鼻咽等处,其中又以来源于甲状腺的转移最多见,共19例,占本区域内来源于锁上转移癌的67.9%Va区在解剖上与II、III区这两个转移癌高发区域均以胸锁乳突肌后缘紧密相连,故在这些区域内高发的转移癌均可向Va区进一步转移Va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分析30 Vb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统计 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1、炎性肿块1416.5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1.2结核性淋巴结炎1011.83、恶性肿瘤5969.4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3.5来源于锁下转移癌2731.8单纯性淋巴结炎22.4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315.

18、32、良性肿瘤及类瘤病变1214.1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67.1脂肪瘤33.5隐性转移性鳞癌55.9血管瘤33.5来源于锁上转移癌33.5神经鞘瘤22.4脂肪肉瘤22.4淋巴管瘤11.2隐性转移性腺癌11.2表皮样囊肿11.2纤维肉瘤11.2血管淋巴管瘤11.2总计8510014类31 Vb区发病率前12类疾病信息对比总结32在这一区域内,以来源于锁下转移癌最为高发,且其中主要为来自于肺部的转移癌,共计16例来源于乳腺的转移癌7例并可见部分来自于食管等消化器官的转移癌其位置与IV区临近,故而各种来自锁骨水平以下的转移癌在此区域内也占有一定的发病比例,同样以左侧发病为主 Vb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分析

19、33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疾病名称例数构成比%1、炎性肿块1410.2支气管囊肿10.6结核性淋巴结炎75.1脂肪血管瘤10.6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4.53、恶性肿瘤2720.4单纯性淋巴结炎10.6来源于锁上转移癌1510.82、良性肿瘤及类瘤病变3022.3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53.8血管瘤53.8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32.5表皮样囊肿43.2隐性转移性鳞癌21.3脂肪瘤43.2皮肤鳞状细胞癌10.6淋巴管瘤31.9神经纤维瘤恶变10.6皮样囊肿32.5来源于锁下转移癌10.6皮脂腺囊肿31.94、先天性肿块6347.1纤维瘤21.3甲状舌骨囊肿5843.3血管淋巴管瘤21.3鳃裂囊肿53.8脂

20、肪坏死21.3汗腺导管囊肿10.6总计134100 VI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统计 21类34 VI区发病率前12类疾病信息对比总结35 VI区颈部肿物疾病病因分析甲状舌骨囊肿,共计58例,占到本区域内全部病例的43.3% 胚胎4周时,甲状腺始基自咽前方向颈部移行,穿经第2鳃弓(部分发育成舌骨),倘甲状舌管退变不全,则成为发生囊肿基础部位皆居正中,大多在舌骨与甲状腺之间,即出现在颈部VI区舌骨的发育晚于甲状舌管的形成,而舌骨有两侧鳃弓向中线融合而来,所以未萎缩甲状腺舌管可以在舌骨的前方、后方或贯穿于舌骨中,成为I区发病的基础36颈部“高发肿物”性别及年龄分布 项目性别年龄合计男女45非何杰金氏恶性

21、淋巴瘤334(65.0)180 (35.0)40 (7.8)175(34.0)299(58.2)514(23.6)甲状腺癌转移106 (34.8)199(65.2)9(3.0)143(46.9)153(50.2)305(14.0)肺癌转移191(64.3)106(35.7)2(0.7)51 (17.2)244(82.2)297(13.7)结核性淋巴结炎65 (24.8)197(75.2)18(6.9)123(46.9)121(46.2)262(12.0)鼻咽癌转移121(68.4)56 (31.6)6(3.4)68(38.4)103(58.2)177(8.1)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11(63.4

22、)64(36.6)19(10.9)134(76.6)22(12.6)175(8.0)鳃裂囊肿62 (41.9)86(58.1)6(4.1)105(70.9)37(25.0)148(6.8)淋巴结反应性增生47(46.5)54(53.5)30(29.7)48(47.5)23(22.8)101(4.6)神经鞘瘤48(47.5)53(52.5)1(1.0)62(61.4)38(37.6)101(4.6)隐性转移性鳞癌54(54.0)46(46.0)0(0.0)17(17.0)83(83.0)100(4.6)总计1139 (52.2)1041(47.8)131(6.0)926(42.5)1123(51

23、.5)2180 37恶性肿物男性高发,如恶性淋巴瘤,肺癌转移和鼻咽癌等结核类炎性肿块及甲状腺癌转移等疾病女性高发的特点 颈部“高发肿物”性别比例特点 38各类转移性癌症及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均以大于45岁的高龄组占据主导地位 在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等疾病中,则以15岁至45岁年龄组最为高发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在小于15岁年龄组有着明显高于其他颈部“高发肿物”的发病率(29.7%) 颈部高发肿物疾病年龄对比特点39颈部肿物高发疾病分区总结对比疾病名称I区II区III区IV区V区VI区总计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51(12.2)96(23.2)149(36.0)98(23.6)17(4.0)4(0.9)415甲状腺癌转移6(2.1)80(26.1)103(33.9)84(27.6)20(6.7)11(3.6)305肺癌转移4(1.3)11(3.8)30(10.1)234(78.9)18(6.1)0(0.0)297结核性淋巴结炎25(9.6)79(30.1)31(11.6)79(30.1)41(15.8)7(2.7)262鼻咽癌转移9(4.9)126(71. 4)31(17.5)5(2.9)6(3.4)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