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_第1页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_第2页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_第3页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_第4页
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二章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与方法第二章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与方法本章知识结构图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及表述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 幼儿社会教育的途径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本章知识结构图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幼儿社会教育目 学习目标1.掌握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制定与内容选择的依据。2.理解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定位,知道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3.掌握并学会运用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选择。学会运用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

2、和方法。 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提示结合当代社会对于人的素养的要求,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熟悉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会更易于理解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定位和进行教育内容选择。深入幼儿园对教师的社会教育行为和幼儿的社会生活进行观察,有利于掌握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学习提示第一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第一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主要知识点一、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 二、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及分析三、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 主要知识点一、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思考与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分析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一、确定幼

3、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 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确定幼儿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国家及地方的政策要求幼儿社会教育领域知识的特点 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 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确(一)儿童的发展把握儿童的道德发展规律,可以为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如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等。 (一)儿童的发展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18961980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研究道德认知问题的心理学家。1932年出版的儿童道德判断,是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他采用独特的临床谈话法和对偶故事法,着重从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

4、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以及对公正的认识等方面,揭示了儿童道德的开端和发展规律。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对过失的理解皮亚杰设计的包含道德内容的对偶故事: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倒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B. 有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碗橱里的果酱吃。他爬上椅子伸手拿,可果酱太高够不着,结果碰翻了1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然后,问儿童,哪个男孩犯了较重的过失?请讨论:幼儿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做出选择?对过失的理解皮亚杰设计的包含道德内容的对偶故事:结果:(4-6、7岁)

5、儿童认为第一个儿童更坏,因为他碰坏了15只杯子;小学高年级儿童(10、11、12岁)认为第二个儿童更坏,因为第一个儿童是无意碰坏杯子的,第二个儿童是趁妈妈不在偷吃东西碰碎的;思考:幼儿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道德判断标准有什么不同?对过失的理解结果:(4-6、7岁)儿童认为第一个儿童更坏,因为他碰坏了1皮亚杰指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从行为的后果(客观责任)作判断发展到从行为的动机(主观责任)做判断。对过失的理解对过失的理解对说谎的理解甲儿童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只狗,非常害怕。他跑回家告诉妈妈说,他碰到了一只像牛一样大的狗。乙儿童放学回家,告诉妈妈说老师给了他一个好分数。事实上,老师既没有给他高分,

6、也没有给他低分。可是他这么一说,妈妈很高兴表扬了他。然后,问儿童,哪个男孩犯了较重的过失?请讨论:幼儿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做出选择?对说谎的理解甲儿童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只狗,非常害怕。他跑回对说谎的理解结果:(4-6、7岁)儿童认为甲更坏些,因为那么大的狗是不可能有的。根据说话内容与客观真实性相差的程度大小判定谎言的严重性;年龄更大的儿童认为乙更坏些,因为他的话具有欺骗性,是故意在说谎。对说谎的理解结果: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阶段/道德相对论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

7、、5岁以前对事情的原因只有朦胧的了解,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所支配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实在论阶段4、5-8、9岁,以学前儿童占多数认为规则是绝对的,不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来制定或改变判断行为的好坏完全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主观动机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道德实在论阶段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幼儿晚期向自律阶段转化,但真正达到则要进入小学后。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了看行为结果外,也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故而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小学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正处于第三阶段,即自律道德阶段第三阶段:自律道

8、德阶段别外,皮亚杰关于早期儿童的“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给我们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了参考依据。别外,皮亚杰关于早期儿童的“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给我们确定三座山测验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前运算思维的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即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很难想象从别人的观点看事物是怎样的。皮亚杰设计了“三座山测验”用来评价儿童能否采用别人的观点。 三座山测验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前运算思维的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思考:早期儿童“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给我们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时提出什么要求?思考:早期儿童“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给我们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早期儿童“自我中心”的

9、心理特点给我们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时提出什么要求?自利 谦让?自利 合作、共享、轮流?早期儿童“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给我们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时提第一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一、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一)儿童的发展把握儿童的道德发展规律,可以为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如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等。第一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一、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皮亚杰之后,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19271987)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皮亚杰之后,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柯柯尔

10、伯格采用“开放式”的手段来揭示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同时保留皮亚杰成对故事中的冲突特征,编制了“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柯尔伯格采用“开放式”的手段来揭示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同时保留最典型的是“海因滋偷药”的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镭,而这点药他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滋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得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滋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

11、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滋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药。 最典型的是“海因滋偷药”的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讲完这个故事,主试就向被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罪?为什么?等等。儿童对柯尔伯格所编制的两难故事中的问题可以做肯定回答,也可以做否定回答。思考与讨论:你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讲完这个故事,主试就向被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柯尔伯格真正关心的不是儿童作出哪一种回答,而是儿童证明其回答时提出的理由。柯尔伯格连续测量记录了大批儿童的道德判断,达10年之久。最后于1969年提出了他的3水平6阶段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

12、格真正关心的不是儿童作出哪一种回答,而是儿童证明其回答第1水平:前习俗水平(0-9岁)根据外在要求判断道德价值,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第1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服从规则以避免惩罚。根据行动的有形的结果判定行动的好坏,凡不受到惩罚的和顺从权威的行动都被看作是对的。第2阶段:相对功利取向(天真的利己主义)。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对行为对错的判断持利益交换的观点。第1水平:前习俗水平(0-9岁)第2水平:习俗水平(10-20岁)以他人期待和维持传统秩序判断道德价值,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第3阶段:好孩子取向/寻求认同取向。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扬的行为。十分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第4阶段:法律和秩序

13、取向。注意中心是权威或规则。所谓正确即指完成个人职责、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的秩序。 第2水平:习俗水平(10-20岁)第3水平:后习俗水平(20岁之后)以自觉守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判断道德价值,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第5阶段:社会契约的取向。了解行为规范是为维持社会秩序而经大众同意所建立的。只要大众共识,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 第6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道德被解释为一种良心的决断。道德判断是以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第3水平:后习俗水平(20岁之后)总而言之,我们在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特点。皮亚杰、柯尔伯格等关于儿童道德判断、道

14、德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对我们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我们在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一、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二)社会的要求一、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二)社会的要求 思考与讨论:请用几个词汇概括出当今社会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人才培养提出什么要求?(二)社会的要求当今社会的特征当今社会的特征开放竞争与合作高度信息化法制 知识经济当今社会的特征当今社会的特征开放竞争与合作高度信法制 知识经拓展阅读:知识更新周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18世纪需要80-90年;19世纪需要80-90年;20世纪70年代以前需要15-20

15、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需要5-10年;20世纪90年代以后需要3-5年。有研究者指出:如一个人一年内不接触任何新的知识和信息,其脑袋里70-80%的信息要被淘汰! 思考:给你的启发是什么?拓展阅读:知识更新周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思考与讨论:新世纪文盲标准是什么?思考与讨论:新世纪文盲标准是什么?根据联合国新定义的文盲标准,新世纪文盲标准分为三类: 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标识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 。 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

16、在现代信息社会生活存在相当困难。根据联合国新定义的文盲标准,新世纪文盲标准分为三类: 当今社会的特征与人的素养要求当今社会的特征开放竞争与合作高度信息化法制 自信、拼搏、诚信 公平、规则、权利 交往、沟通筛选信息 自控力知识经济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当今社会的特征与人的素养要求当今社会的特征开放竞争与合作高度(三)学科领域知识的特性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早就指出:“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不同学科知识具有不同的功能与特性。(三)学科领域知识的特性(三)学科领域知识的特性思考与讨论:社会领域知识具有什么特性? (三)学科领域知识的特

17、性知识具有不同的价值:认识价值(了解世界)、发展价值(提高自己,改造世界)、评价价值(形成对人对事的态度)。知识具有不同的价值:认识价值(了解世界)、发展价值(提高自己另外,知识获得的途径也是有差异的,这要求在制定教育目标与确定内容时加以考虑。思考与讨论:美德可教么?另外,知识获得的途径也是有差异的,这要求在制定教育目标与确定总之,在制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和选择内容时一定要考虑社会领域知识的呈现形态、价值功能和获得途径等因素。总之,在制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和选择内容时一定要考虑社会领域知(四)幼儿教育总目标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精神制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必须考虑幼儿教育总目标的要求 ,同时要充分考虑政策规

18、范的精神。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 。(四)幼儿教育总目标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精神二、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层次与内容分析(一)结构层次(纵向划分)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阶段目标(大、中、小班)单元目标活动目标概括具体二、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层次与内容分析概括具体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表述:1996年6月1日起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表述:2001年

19、起开始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做如下表述: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001年起开始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社会领域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定了3-6岁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的主要目标:一、人际交往方面有:喜欢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二、社会适应方面有: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

20、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定了3(二)结构层次(横向分类)即根据幼儿社会教育不同的侧面、类别确定目标,它渗透在各个层次目标里,具体来说,包括:1自我认识2人际交往3社会环境4社会规范5多元文化不同类别的目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二)结构层次(横向分类)三、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相关文件对幼儿社会教育内容的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如下内容: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2.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

21、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

22、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表述举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表述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二)幼儿社会教育的分类内容从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幼儿社会教育内容分为五个方面,即自我认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和多元文化。下面以社会环境来举例:(二)幼儿社会教育的分类内容幼儿社会环境教育的内容:其

23、一,理解幼儿所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如题解家庭、幼儿园、社区及公共场所等社会环境中的特定的物质设施、人物关系、职业角色及行为准则。其二,初步了解家乡的地名、特产、名胜古迹、名人等,萌发喜爱家乡的情感。幼儿社会环境教育的内容:其三,了解祖国和世界的相关知识。如国名、国旗、国歌和国徽、自然景观、名人、名胜古迹等,萌发喜爱国家和世界的情感。其四,初步了解社会职业和经济。如初步了解有关劳动和利益关系、市场与买卖关系、货币与理财关系等有关社会经济生活的粗浅知识。其三,了解祖国和世界的相关知识。如国名、国旗、国歌和国徽、自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二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

24、二章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与方法第二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二章 幼儿社会教主要知识点一、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 二、幼儿社会教育的途径 三、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 主要知识点一、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 教育原则是指导教育活动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它对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和形式等的选择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 思考与讨论:你认为,开展幼儿社会教育需要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思考与讨论:你认为,开展幼儿社会教育需要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一)正面性原则是指在幼儿社会教育中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对幼儿充满期待,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更多的包容

25、和理解的原则。正面教育并不等同于放纵,也不是否定合理的批评。核心在于逐步培养幼儿勇于承认并改正失误和缺点的态度 ,树立其自信心。 (一)正面性原则请问你看到什么?请问你看到什么?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第2章罗森塔尔效应被总结为: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扶不行。罗森塔尔效应被总结为:鼓励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我们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成人的信任和期望会让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鼓励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我们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优减效应优减效应优减效应优减效应优减效应优减效应优减效应优减效应 优减效应 优减效应 优加效应优加效应优

26、加效应优加效应优加效应优加效应优加效应优加效应优加效应优加效应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生命仿佛是为了得到赞美而来到人间的中国人的“谦虚文化”,不善于表扬别人,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表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二)活动性原则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幼儿社会教育要贯彻活动性原则?(二)活动性原则 婴幼儿是如何进行学习的?感知、动作 (直觉行动思维) 实物 表象(具体形象思维) 玩具、图画 概念(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符号(文字) 婴幼儿是如何进行学习的?思考:婴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思考:婴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处于人之初的幼儿,由于其

27、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使得其学习方式明显具有经验性和活动性。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即发现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为此幼儿社会教育需要贯彻活动性原则。处于人之初的幼儿,由于其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使得其学习方式(三)渗透性原则1渗透到各领域中 2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3渗透到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思考:为什么要贯彻渗透性原则?(三)渗透性原则(四)重复性原则 有效的社会学习常常是幼儿多次交往互动与重复的结果。 (四)重复性原则 (五)生成性原则幼儿对行为规范的掌握、社会角色的内化、情感态度的养成,主要不是来源于成人的说教,而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生成的。(五)生成性原则案例呈现中班的小朋友P在玩放风筝

28、游戏,个子高高的H走过来了。H:把风筝给我玩!P:我才玩。H:就要给我玩。P:我就玩一下。H过来抢走了P手中的风筝玩了起来。P:坏蛋!抢我的风筝。H:我不是(坏蛋)。P:是我先玩的,老师说过的。(意思是说,老师说过谁先拿到谁先玩)H:我也想玩。P:那是我的。(还是强调自己先拿到风筝的)H:那我玩一会,你玩,我玩。(意思是说,轮流玩)P:那好吧。H和P一起高兴的放风筝了。问题轮流的规则是如何形成的?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这里双方进行了“讨价还价”,H凭借个头大抢走了P的风筝,P使用他所掌握的信息谁先拿到玩具谁先玩的班级约定,向H进行了讨价还价,以便达到合作共赢的局势,达成的均衡点是“轮流”。 案例分析

29、(六)表率性原则由于幼儿喜欢模仿,好奇心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提供优质的环境至关重要。孩子的很多品质都是从成人身上继承下来的,要想孩子长大后成为健康有用之才,成人榜样的至关重要。(六)表率性原则轻松一刻:黑社会老大是如何造就的?榜样太重要了我还是戒烟吧儿子别学你爹!轻松一刻:黑社会老大是如何造就的?榜样太重要了我还是戒烟吧儿二、幼儿社会教育的途径 思考与讨论:幼儿社会教育有哪些途径 ?二、幼儿社会教育的途径 幼儿社会教育的途径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 幼儿园物质与精神环境的陶冶 幼儿社会教育专门的非专门的日常生活幼儿园物质与(一)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 专门的社

30、会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社会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结合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选择恰当的社会教育内容,借助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专门社会教育的活动形式。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一)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 (二)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 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是指教育活动的目标并不专门指向社会领域,在促进幼儿某一方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健康、科学、语言活动中就暗含着对幼儿的社会教育。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隐性。(二)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 (三)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日常生活的许多环节如进餐、盥洗、如厕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价值。日常生活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的社会教育,不仅能

3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为集体服务的精神,还能培养幼儿独立、自强、勇敢的社会品质。兼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渗透性。(三)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四)幼儿园物质与精神环境的陶冶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的自然风光、建筑、园舍及装饰、设备材料、各种游戏材料和教具等。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对幼儿产生影响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感受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教师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包括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幼儿园的文化氛围等。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隐性。(四)幼儿园物质与精神环境的陶冶三、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一)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提供或创设一定的一种或者多种社会

32、问题情境中,启发幼儿对情境中出现的疑惑与现象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老师和同伴互相交换观点一种教育方法。案例 积木作品能保持多久 ?三、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二)行为练习法行为练习法是教师创造一定条件,组织幼儿按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去实践的方法,是形成和巩固幼儿社会行为习惯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师可以人为的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幼儿进行行为练习(如在图书区放了新的图书轮流)或在各种生活情境中组织的幼儿行为练习,如来园和离园的礼貌行为练习、用餐前后的行为练习等 。 (二)行为练习法行为练习过程的组织 仔细示范 幼儿行为练习 开始 享受行为练习的成果 激起行为练习的愿望如将洗好的手帕带回家给父母欣赏;吃自己剥

33、的豆子等 示范慢且要配合语言讲解 幼儿在行为练习时教师要巡回指导 行为练习过程的组织 仔细幼儿行为练习 开始 享受行为练习的成(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或模拟一定的社会组织中现实的人物,通过幼儿亲身的经历来了解、体验社会组织及相关的人物。思考与讨论:角色扮演法的功能。(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使幼儿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自不同情景下的内心情感。角色扮演在发展幼儿的换位思考、社会理解力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角色扮演使幼儿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拓展阅读斯陶布(1971)曾用实验的方法检验了儿童扮演角色的活动对其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他先把幼儿一一配对,然后让其中一个承担需要别人来帮助他的角色,如他想搬一张凳子,可凳子太重,搬不动。另一个儿童扮演帮助别人的角色,他要想出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别人,并且要表现出来。然后两个人交换角色。训练一周后,为儿童提供如下的机会:1一个儿童在隔壁房间里从椅子上跌下来在哭;2一个儿童想搬一张对他来说很难搬得动的凳子;3一个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