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_第1页
火烧云教学设计_第2页
火烧云教学设计_第3页
火烧云教学设计_第4页
火烧云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火烧云教学设计火烧云是指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是大气变化的现象之一。火烧云属于低云类。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火烧云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好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测自然的兴趣。 2、学习观测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外形的变化的。 2、学习观测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幽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

2、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依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浮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

3、它的外形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漂亮、奇妙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好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测自然的兴趣。 2、学习按事物的变化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描写的方

4、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把握火烧云的颜色和外形变化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基本教法】 从整体入手,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生动导入 1、出示题目: 师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名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火烧云。 教师板书: 火烧云 2、解释题目: 启发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叫做火烧云? (早霞、晚霞、云霞、彩霞、红云、彩云等) 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描写火烧云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读一读: 有什么问题。 换词训

5、练: 烧换成红,行吗? (引导学生读议,找找理由:避免重复;前后照应;显示出动态的感觉;奇妙点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讲解: 课文依照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过程来写。 2、学生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 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采取赛读、选读等形式。 (引导学生继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在熟读基础上,要求学生各自大胆交流读书的收获,了解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切入重点,感悟表达 1、研读第三自然段: 细读课文: 读中感悟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和快的特点。 背诵课文: 引导想象还有什么颜色,学会积累运用词语。 按红通通、金灿灿,这种样子说说还有什么颜色? (如,

6、红艳艳、红闪闪、黄澄澄等。) 按葡萄灰、梨黄,这种样子说说还有什么颜色? (如,苹果红、草莓红、樱桃红、辣椒红等。) 小结: 火烧云的颜色这么多,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出来? 师生共同评价这堂课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问题。 其次课时 一、研读46自然段 1、学生分组读课文: 读后交流读懂了什么。 2、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外形变化的多和快: 变化多: 从马狗狮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外形变化多极了。 变化快: 从一会儿、突然、接着三个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中看出火烧云外形变化快极了。也可以从马狗狮子的迅速消失中看出变化之快。 3、教师引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写法,如: 第4自然段: 师:一会

7、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生接读:天空中出现了一匹马。 师:马是什么样子的? 生接读: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有什么变化呢? 生接读: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觅马的尾巴,那匹马边模糊了。 同样的方法继续引读56自然段,再次感悟课文的写法。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品味情趣,内化语言。 5、小结写法,读写迁移,学会表达: 这三个小节都依照天空出现什么动物了、这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和这动物的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的顺序写。既写出了看到的,又写出了想到的,写得十分好玩儿,十分生动形象。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着写写火烧云外形的变化

8、。 二、学习结果自然段 理解恍恍惚惚。 (重点让学生朗读体验孩子们惋惜的心情。) 三、课堂总结,再次质疑 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一课在描绘火烧云变化的情景时,形象生动,语言幽美。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 一、抓住重点,创设气氛,感受美。 火烧云重点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形态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从整体入手,设计这样的问题: 1.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这种感受的? 然后让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看挂图思考。之后让学生谈谈(先同桌谈,后

9、指名谈)听完老师范读后对火烧云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部分,初步领会到火烧云变化巧妙的景象美。 二、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 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漂亮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1.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教师可引导学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过描写哪此景物来表现的?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这种变化?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感受。 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调美。指导学生品读其次、三自然段,结合挂图体会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色多、文化快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

10、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重点句,边看插图,边体会,更诚恳地感受火烧云色调变化美。 3.启发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外形美。指导学生品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先读后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挂图领会一会儿、突然又、接着又等词语的用法,明白这都是讲火烧云的外形多、变化快的。然后品读第四自然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在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

11、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觅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写火烧云变化快、开头多,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外形美。接头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他们想想哪些词句说明火烧云的外形多、变化快。结果让学生自学第六自然段。 4.归纳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果一个自然段: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色、外形变化之美,又是表达对漂亮风景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心情与的心情相融合,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训练说写,落实重点,创造美。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火烧云这一自然风景的热爱。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赏,充分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外形之美。通过落实说、写训练,使学生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1.先引导学生读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着说。先同桌说,再指名说。这样就形成了信息的多向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对火烧云颜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