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教学反思_第1页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_第2页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_第3页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_第4页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克与千克教学反思克与千克教学反思1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观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教材出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同学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明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同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同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同学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同学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为同学学数学建立了充分的信心。二、为同学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保守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进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同学的操作与

2、思维,同学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进程。121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拓宽同学体验的自由空间同学们关于克和千克的认识假如仅仅停留在“1211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同学的体验空间。2111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同学体验的空间。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211克的质量,这关于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的。针关于教材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设计 验和感知。量单位的感性认识,分散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22500中发现,500 克的盐较少,所以我改为部署每个学生到超市买一千克的物品。正好11而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带的物品。在称的进程中,学生们知道了如何读台秤上表示的数,知道了“1 千克1111

3、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这一观念的导致下,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 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会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后面的学习建立了充足的信心。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

4、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进程。1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经过大量的操作,关于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 晰,越来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且形成为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学生们关于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211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2111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1000=1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细心倾听的良好习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完备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完成得更好。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4短、颜色等表面特征,而关于

5、于质量的关切则较少。由于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关于 因此关于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 性。在教学进程中主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且认识质量单位克和111=1000了以下几点:一、展现本课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我拿着天平和盘秤走进教室,很成功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利用生活中常出现在孩子们身边的秤拉近质量的学习与孩子们的距离。并且借此机会简单给孩子们讲解了盘秤和天平的用法,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追问孩子们还见过什么样的秤?二、突出体验学习的意义 有助于孩子们关于知识的掌握。我首先让孩子们用学具掂量了学具中“1 克”的学具161 111体验。三、利用数学活

6、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11环节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为孩子们以后做估质量类的题目打下基础。但是关于于这类要求实践的课程来说,孩子们的充分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可是由于课堂的局限性、工具的局限性、材料的局限性,有的孩子们还是不能亲身参与到体验中来,于是我部署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用家里的称量工具称一称家里物品的质量,增加生活体验。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5克与千克关于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在平日里学生接触的质量单位都是斤,让学生一下子明白克与千克也是质量单位,关于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积淀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是当前最最重要的内容。为积淀学生的生活经验,多接触一下生活中的克、千克,我做了以

7、下的努力:一、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关于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克与千克的质量单位往往出现在物品的包装袋上,而这些往往是孩子们不容易注意到的。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逛超市的活动。开学的第一天晚上逛超市,目的是找与克有关的物品,并且记录下它的名字及克数。第二天还是逛超市,这次的目的是找与千克有关的物品记录下它的名称及千克数。从学生的记录中可以看出很多孩子很乐意做这件事情,记录地也详细而且相当多。在这两天的信息调查中,学生初步感受到克和千克也是常用

8、的质量单位,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找克与千克是第一步,只是初步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克与千克, 而在交流的目的是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哪些物品用克表示,哪些物品用千克表示。在课堂上交流信息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在交流中学生关于于克与千克的认识已不再那么空洞和抽象,而且已经建立在一种亲身感知体验的基础之上了。从中我也体验到课前让学生走进市场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在调查进程中发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各种资源被充分挖掘,这样学生学得扎实、主动、并且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同时再次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位的感觉而感受到,体验并且比较什么“重”

9、,什么“轻”。再使学生亲身感受“1 千克”“111211上的感觉;再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如:111 11和“克”,并且在学习知识进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交流、实验等能力。比较欠缺的地方:从学生的口中及书写中、交流中也看出各别孩子的家长并且不配合孩子的这种体验活动,只是随口说了几种物品让孩子写下来,根本没让孩子体验到找克与千克的乐趣,致使部分孩子的体验不够充分。另因物品、时间有限在上课时体验的也比较少,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称的进程很多孩子没有体验到, 这让我感到有点遗憾。如果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物品的限制,拿出一节课让孩子真正体验一下如何用称来称物品那关于于孩子来说是多好的生活经验呀。克

10、与千克教学反思 61,1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1000=11000=1习惯。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7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用眼睛观察得到,只能用肌肉感觉来感 111111501001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同学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观察的习惯。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8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8688、8914二、设计思想: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 1 课时。“数学课程要关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11克。使学生感受数

11、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关于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关于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关于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应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鉴于以上关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因此,我们在本节课里,致力于精心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认识质量单

12、位。11的表象,从而建立观念。之间的关系。三、教学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且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量的意识。四、教学重点:111=1000五、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袋装 1 千克洗衣粉、1 台盘秤、两包 500 克的盐、21;111121包、110100七、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经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

13、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究体验:认识质量单位关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 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 书 课 题 21(1)1 千克有多重呢?1 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 1 千克。1掂一掂,静静感受,并且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

14、拿出洗衣粉,开始吧。找一找:1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1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1着掂一掂;21;3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 1 千克?1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1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一手拎着 1 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 盘秤 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1?(12?(2)1、2113、411541631千克。7、8111一下。(大米重 2 千克,比 1 千克重)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感觉比 1 千克轻)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竟然

15、比 1 千克轻。哪些小组找关于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说一说:1千克呢?3认识感知 1 克1121掂一掂:1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与 1 千克比呢?(1 克非常轻,1 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关于,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找一找:111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10100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100皂。诀别掂一掂,感受一下。4克与千克的关系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500?(1000)1000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

16、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1)那就是几千克?(1克)110001(11000)1000100011=10005.小结:经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经过掂 2 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 1 克和 1 千克到底有多重;1=10006认识秤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巩固拓

17、展 1881并且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增加一个 4 千克 问:刚才都是多少克,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可见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882894你知道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2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100100(1001)15001500?(500 克的盐)可真重呀。课后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 88 页练习十八第 3 题。八、课后反思:实施新课程以来,人们再次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

18、学活动化”、“学校数学应向生活数学回归”等口号,生活、活动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两个关键词。然而,如何把这两者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得有效,是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关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1活经验,帮助学生感受并且认识质量单位。即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人教版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单元主题图,它是关于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体的概括。之前,我们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只是把图中物品包装上的质量标示作为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引子,没有得到学生的共鸣。之后我们反思再挖掘,发现这幅图蕴含着两层意思:它不仅只是为了呈现出生活中所常用的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更是想联

19、系生活实际揭示质量单位的产生,从而体现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解读了教材后,我们重新设计:经过谈话导入,让学生接合生活经验介绍购买水果的进程,从而体会质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且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了解国际上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样导入,让学生倍感亲切,兴趣盎然;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11111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关于应关系之后,并且应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关于生活的指导意 210011111搭起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关切

20、体验活动的有效性: 111=1000111=10001111量标示,使学生学会用看或者是掂等多种方法来找,体会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2体验的方法指导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曾经“热闹”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思考,反思过后我们高呼:“还数学课堂一丝宁静。” 不论是掂一掂,还把这种体验的方法巧妙地、不动声色地渗透给学生,从而提高了学生活动的有效 性。相信长此以往,学生活动的有效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都知道生活与数学有联系,在它们之间我们要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另外关于教材的活用说明:我们在深入研读了教材后,在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作了部分补充和调整。(1)关于练习

21、十八第 1 题的个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一方面更贴进生活,另一方面与前面用克作单位的秤关于比,从而强调在读秤时不但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2)11111111下了很好的基础。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91111150150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111操作及小组合作等能力。当然,在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家都过着 1500(1500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10克和千克是学生接触的两个新的单位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做到:1、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了知识的探究、实践的全进程,从而形成与发展,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

22、活的乐趣,并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关于知识的好奇心, 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11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新知,从而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而在课堂中设计“开放 到更好的培养。3、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发现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同时,课外延伸,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到超市或市场,学会估量物体质量或看标注,把研究成果以学习日记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加深关于克、千克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接受知识必需是一个进程,由易到难,由少到 生活问题的密切接合。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11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不

23、足: 一、特点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观念新,教学中紧紧围绕这种新的教学思想,使用了实物,多媒体等扶助设施关于教学加以协助。另外,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进程和学习进程,体会学习的乐趣,此外,学生在用手掂,比一比、找一找、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中逐步理解克和千克以及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中始终把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实践相接合,让学生深入了解克和千克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关于知识的理解的应用,所以设计了大量的强化练习, 当堂学习、当堂消化。二、不足的地方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各种秤的认识只局限在图上,学生所带食物少,演示

24、克和千克的称重不够充分学生体会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所以这不够深入细致。师生配合不够流畅,不够默契。今后教学中,注重课前准备充分想到教学的各种环节,做到尽善尽美。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12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观察得 1112111100500500(1000)克、500500(1000)11000学生们关于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211些操作,关于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 “克很轻”、“1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进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理

25、解升华了关于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1311,1 千克的洗衣粉的,111我还带来了家里的电子秤,让孩子们排着队上来,每个人都有机会称一样物品,要求不能和别人的反复,称完后大声告诉大家这个物品的重量。学生非常开心,乐于参与,在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感受物体的重量。不足之处:这样的教学,只是让学生在填写质量单位时有个参照,会与掂过物品的实际重量来作比较,然后选择用克或是千克作单位,从而帮助学生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填空,如果要让学生直接估量出这种物品有多重,关于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我想仅靠课堂上学得一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导致学生在平时生

26、活中能多观察,估一估,掂一掂,积淀丰富的生活经验。孩子接受知识必需是一个进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必需经历的进程,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14识,但这两个质量单位关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仍是非常抽象的知识。教材是先认识 11一、创设情景确立标准,引发需要。要衡量物品的轻重,首先就要确立衡量的标准。要判断物品的轻重,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课一开始,我先拿出两袋大小不同, 重量相同的“礼物”,经过“猜一猜,哪一袋礼物更重一些?”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且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从而确立衡量的标准。而要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则必需使用质量单位,经过验证物品有多重, 激发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需要。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二、注重进程体验认识“千克”,感受 1 千克和几千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 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