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接地技术交底_第1页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_第2页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_第3页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_第4页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接地技术交底一、基本要求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 子等构成。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 Q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 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 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二、一般要求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方便工程 实施。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 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 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

2、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 接地体。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接地 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 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120mm (或直径不小于14mm); 接触网短路电流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 (或直径不小于16mm)。 当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 的二根钢筋并接使用(无需改变钢筋的间距)或局部更换直径为14mm或16mm的钢 筋。三、桥梁综合

3、接地技术要求桥梁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充 分利用桥墩基础作为接地极。桥梁地段综合接地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无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要求,应在梁体上表层(或保护层)设纵向接地 钢筋,分别设于两侧防护墙下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底座板间的1/3和2/3处,并 纵向贯通整片梁;轨道底座板间的纵向接地钢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小于 100mm。纵向接地钢筋与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连接,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连。有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要求,应利用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并与梁底的接地端子连接,道砟厚度小于0.3m的梁体上表面适当位置处应设纵向 接地钢筋。桩基础桥墩接地设置,在每根

4、桩中应有一根通长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 钢筋在承台中应环接,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 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详见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08。明挖基础桥墩接地设置:(1)在基底底面设一层钢筋网做为水平接地极,水平接地极应满布基底底 面;钢筋网格间距宜按照1mX1m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 应施以L形焊接,外围钢筋应闭合焊接,其他节点绑扎;水平接地极钢筋网格 的外缘距承台混凝土底面不大于70mm,详见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 9301-07。(2)桥墩中应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基底水平接地极(钢筋网)中的钢 筋相连,

5、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以上接地钢筋均可用基底、桥墩中的 结构钢筋代替,详见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 9301-07。桥台接地设置:墩体内设置接地钢筋,桥台面接地钢筋参照桥梁体的接 地设置要求实施,详见附图。跨线桥(及其他建筑物)接地设置:在墩内及梁体内设纵、横向接地钢 筋,通过桥墩下部的接地端子与线路两侧综合接地系统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详 见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 9301-14。框架桥、涵接地设置:框架桥梁、涵顶面填土高度小于100mm时需采取 接地措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下部侧墙结构钢筋可不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每座桥梁的每个桥墩均应按照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并接

6、入综合接地系 统。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 施。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 开一次。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 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 作为接地钢筋;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

7、, 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 向接地钢筋连接。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吊柱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 考虑接地钢筋设置。环向接地钢筋设置位置根据接触网专业提供的里程位置埋 设。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隧道接地极设置:对于一般拱墙设防水板的衬砌隧道,应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 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IV、V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网片)做为接地极;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米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 成一个1mX1m的单层钢筋网,中

8、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 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 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 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接地钢筋间的连接: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底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 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 钢筋连接。接地端子设置:见隧道图纸隧道内接地装置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电力电缆槽内侧壁,每间隔100m设置一 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隧道接

9、地装置与贯通地 线的接地连接。从隧道进口 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每间隔100m在靠水沟 侧内侧壁预埋1个接地端子,供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每间隔50m在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侧墙外缘预埋1个接地端子,小于50m 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距地面20 30cm),供洞室内设备、设施接地。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 接。当接触网槽道基础采用预埋方式时,需将基础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 纵向接地钢筋焊接;当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时,需在安装基础的位置预埋接 地端子,并与二次衬砌内的

10、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路基地段的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的埋设应与路基工程同步实施。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埋设:一般路基地段沿线路两侧各设一根贯通地线,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 内壁正下方的基床底层中,接地极充分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的贯通地线埋深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 -40cm处;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约20cm,沟 中回填细粒土。涵洞地段的贯通地线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安装前,将其敷设在电缆槽靠 线路侧面的下部位置。贯通地线纵向通过路基地段的电缆井(不含过渡段电缆井)时,应从 手孔下约20cm通过,在手孔施做时,应避免机械对贯

11、通地线的损伤。分支引接线的埋设: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护肩底以及电缆 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 线压接。每个接触网支柱处、跨线建筑物处及桥梁与路基、隧道与路基过渡段 处各埋设一根分支引接线,材质同贯通地线。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过渡段贯通地线连接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处预留接地端子,并预埋分 支引接线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桥隧地段的贯通地线沿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路基段,采用L形连接 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通信信号电缆槽预留接地端子连接。两侧贯通地线间的横向连接:附横向连接里程表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

12、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 次。长度为500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段中间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 次。长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虑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横向连接线的规格、埋设深度、埋设工序及工艺与贯通地线相同。路基地段接地极、接地端子设置路基地段利用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接地极使用。在施作接触网支柱基 础时,在基础沿线路方向小里程侧面预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连接钢筋要求与 基础内结构钢筋和至少两根接触网支柱基础螺栓可靠焊接;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 及无砟轨道板等设施接地;接地极通过不锈钢连接线与通信信号电缆槽内的接地 端子连接。每个接触网基础处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侧壁预制接地端子,供接触网 支柱基础(接地极)及轨旁设备接地连接;电力电缆槽接地端子原则上约1000m设置一处,小于1000m的路基段不 考虑,大于1000m的路基等分设置,间隔以不大于1000m为原则;接地端子与接触 网支柱同坐标,供电力设施接地。接地端子尾端应与分支引接线压接。(4)接触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