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1页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2页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3页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4页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北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单位: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五中学 授课教师:郝强叶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学习目标:走近苏轼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

2、“唐宋八大 家”之一。走近苏轼苏轼():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76)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1073)走近苏轼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

3、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写作背景: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自读、同桌互读、齐读)齐读阅读技巧要求:读准字音、断好句子、读出停顿、读出节奏。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一)找生字、读准音解( )衣 藻荇( )遂( )至 未寝( ) 柏( )藻荇( ) jixngsuqnbizo(一)找生字、读准音解( )衣 藻荇( )ji朗读朗读解释加点字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高兴地想 的人共同,一起、散步交

4、错纵横原来是解释加点字高兴地想 的人共同,一起、散步交错纵翻译下列句子: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翻译下列句子: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三、以表达方式为依据,把本文划分成三个层次。清思路1、叙事,点

5、明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缘由和事件。2、写景,比喻修辞,写作者对承天寺庭院中的月色和竹柏的感觉。3、抒情,就眼前的月光抒发感悟。三、以表达方式为依据,把本文划分成三个层次。清思路1、叙事,四、赏析句子,把握情感1、赏析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葆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并跟随跟随音乐细细品味这18个字,想象一下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学生赏析、交流(2-3个学生)(可以轻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听音乐,看图片。)2、本句写月光,我们也沐浴在月光中,但句子中没有提到月,苏轼是如何把月色写得如此空明、澄澈、皎洁的呢?(看图片)3、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作者无意识中写下的景色透漏他的内心世界

6、,那么,东坡所写之景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品读赏析四、赏析句子,把握情感1、赏析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葆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放音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苏轼如何把月色写得如此空明、澄澈、皎洁的呢?1)比喻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令人有水月莫辨之感。-朦胧美(2)以实写虚,以有衬无,创造一个澄沏空灵的透明世界。-意境美。这正如后人评价“不着一学,尽得风流” 比喻苏轼如何把月色写得如此空明、澄澈、皎洁的呢?1)比喻以隐喻他能抛开世俗的烦恼,忘却了自身被贬谪的不幸遭遇,只有眼前这片美

7、妙空明的世界,可见他的内心是平静,纤尘不染的。清幽宁静的意境清新高雅的品格 他能抛开世俗的烦恼,忘却了自身被贬谪的不幸遭遇,只有眼前这片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苏轼的这一番感慨呢?说说你的看法。2、回头看课文短短84字,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五、悟情感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那么,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象征美景处处有。“闲人”(1)字面意义上:身为闲官的事实,自嘲(2)安闲自在的心境(3)淡淡的惆怅,空有一腔抱负(4)对当时人汲汲于名利的不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象征美景处处有。心静如水胸无尘俗光明磊落恬淡闲适苏轼:豁达,乐观心静如水苏轼:豁达,乐观1、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2、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1、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六、拓展延伸读完全文你一定了解了苏轼,他的郁郁不得志,他的乐观旷达,一定给你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