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整理_第1页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整理_第2页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整理_第3页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整理_第4页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整理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2、地方时与区时:(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

2、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高考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各种外力作用共同改变着地表形态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3、形成了自然带分布上的规律之一: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水能发电站利用的水能多由太阳能转化而来;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生物能也是太阳能转化来的.大棚农业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太阳活动对地面的影响地球表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作为太阳系中的地球,在它的整个历史上始终受到太阳光和热的作用,它们与地球内部动力所引起的各种现象之间相互作用,驱动着地球表层的演化.当地球的大气圈河水圈形成以

4、后,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太阳这台发动机驱动着大气和大洋环流,形成风、云、雨、雪.河流出现了,开始流入大洋,山脉受到剥蚀.这一切都在塑造和改变着地表的环境,影响着地球的生物圈,使地球的气候、生物以及地球化学循环趋于多样化.当太阳的活动增强时,太阳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同时抛射出不同能量的粒子,使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迅速增强,并引起磁暴、极光,骚扰大气电离层,使近地空间状态发生扰动变化.当大耀斑爆发时,地球轨道附近粒子流的密度超过平时的10倍以上,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及其中的仪器设备造成损伤,并严重威胁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增强的x射线会破坏电离层正常状态,导致信号衰减甚至中断.大量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前引起磁

5、暴和电离层暴,严重影响无线电通信、地面与人造卫星或飞船间的空间通信、航空及航海通信.在高纬度地磁暴会产生感应电流,严重干扰高压供电系统,以致造成重大事故.太阳活动的地球物理区,效应和日地空间系统能量质量、动量的转化过程已成为当代科学前沿的活跃的研究领域.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利与弊利:提供能量,维持地表温度,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水文、地震等预报提供资料.弊:磁暴,皮肤癌,对飞船和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有很大影响.太阳对地球生命演化的影响地球上面的万物都间接或直接从太阳获取能量.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而植物的能量就是来自太阳.稳定的太阳才能稳定的提供能量,地球上面的万物才能适应他并利用它.太阳活

6、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利与弊利:提供能量,维持地表温度,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水文、地震等预报提供资料.弊:磁暴,皮肤癌,对飞船和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有很大影响.高考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1、 可见宇宙定义: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140亿光年(光年是恒星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单位)最大的天体系统中国的卫星发射基点:山西太原、四川西昌、甘肃酒泉区位特点:晴天多、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发射,位于祖国内部,安全2、 银河系定义:银河系(古称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银汉等 ),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属于棒旋星系有2000多亿恒星密集的天体系统,具有“铁饼”状的扁平外形,直径约8万光年。3、 河外星系:定义:

7、除银河系外的其他同级别的恒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4、 河外星系和银河系统称为总星系5、 星云:由尘埃和气体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称为星云(肉眼大不可见)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行星:指围绕着恒星运行、 自身质量产生的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呈现圆球状外观,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矮行星:指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如冥王星。卫星:分为天然卫星和人造 卫星,天然卫星是指环绕行星运转的星球,而行星又环绕着恒星运转。为什么地球不能成为恒星,内部不能发生核聚变:地球之量太小,无法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无法发生核聚变,成为不了恒星;归

8、根到底,行星和恒星的最大区别是质量;行星质量太小,导致不能发光6、 太阳系定义: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日地距离:1.5亿千米太阳系小天体:指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天体,主要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其他行星际物质。小行星:沿椭圆轨道绕日运行不易挥发出气体和尘埃的小天体。它们大多分布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是主要分布在小行星带的不规则星体,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 彗星(扫帚星):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是

9、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太阳的热使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流星体:运行在行星际空间的固体颗粒,体积比小行星小但比原子或分子还大。 流星:流星是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内发出可见的光亮,并且被看见的流星体或小行星。 陨石:穿越过地球大气层并与地面撞击之后未被毁坏的小行星或流星体的残余部分。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1一、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

10、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分三大类: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11、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变质作用)。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

12、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21、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

13、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2、热带雨林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雨林生态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热带雨林破坏根本原因:

14、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人类开发。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3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

15、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1)冲积扇平原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着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着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2)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

16、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3)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4知识摘要1、地球内部三

17、大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地壳结构的特点。2、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3、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及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知识结构一、地球内部1、地壳(1)分层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2)结构特征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2、地幔3、地核二、岩石圈1、范围2、组成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三、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2、外力作用

18、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5一、荒漠化土地退化的形成荒漠化概念形成主要表现影响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范围地貌特点3、最为显着的自然特征干旱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6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

19、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20、,叫做不连续面。(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21、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017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四)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

22、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影响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

23、由来:朔望两弦四相。2017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五)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1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1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1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1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1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1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1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1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