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逃生自救_第1页
地质灾害逃生自救_第2页
地质灾害逃生自救_第3页
地质灾害逃生自救_第4页
地质灾害逃生自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质灾害逃生自救生命是趟单程旅,切莫逆向行地质灾害分类及预防1 、崩塌崩塌的发生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如岩石的构造发育程度、风化强烈程度,土体的厚度、松散程度、物质组成差异等;崩塌的发育部位一般在山体陡峭或坡度较大地带、坡体中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滚石地段、原有人工采石场、新建道路开挖边坡等。崩塌的发生时间除汛期、暴雨或台风期外,发生时间极具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预防:人类对崩塌的发生现在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去制止,惟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早撤离危险区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崩塌可能发生: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体脚部出现新的破裂;能嗅到异常气味;岩石发出撕裂、摩擦、碎裂声;出现热、气、地下水

2、质、水量等异常;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山坡前缘土体隆起,山体裂缝急剧加长加宽等。2 、滑坡滑坡是山区最常见、最易发育的地质灾害,分布也最广泛,灾害形成的危害范围也较大。它的影响因素很多,既与自然因素有关,也有较多的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中降雨为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在汛期、暴雨和台风暴雨期是滑坡的多发季节。地下水作用和活动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动力因素,强降雨后进入岩土体内的地下水活动增强,降低了原有岩土体的稳定性,导致了坡体失稳形成滑坡。3 、泥石流近年来,随着气象条件的改变,泥石流灾害也日趋频繁,危害程度在增大。泥石流产生的条件具有特殊性,有相应的地形条件、有充足的水源激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物质等。因此,

3、泥石流大半随着山区洪水而发生,该灾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定程度的暴雨,有充足的物质来源,并分别有可供物的河谷或山体坡面。根据以上特征,泥石流的发生部位以沟谷和坡面为主。沟谷上游像漏斗、饭勺、树叶,中游深且窄,下游则较为开阔,沟谷上、下游相对落差一般在 300 米 以上。另外,如果沟谷上游存在病、险山塘水库、或沟内地下水丰富,它们在遇到连续强降雨天气时,更易爆发泥石流。预防:由于泥石流有强大的破坏力,人类往往逃生的机会很小。在泥石流到来之前,山沟内有巨大轰鸣声,主河洪水上涨、正常流水往往突然断流。这个时候,人要迅速往两侧山坡跑,切记不要顺沟方向或者停留在凹坡处。4、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主要

4、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面水平面降低,面前在乐清、龙湾、瓯海、瑞安和平阳的平原区内均有一定程度的发生现象。尽管该灾害在目前的危害程度相对不是很大,但也在局部地区造成了房屋开裂、不均匀沉降等灾情,如任其发展,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市政工程、城市管线、地下管道等的损失,并影响当地排涝设施。预防1、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险区。在发现前兆时即应制定撤离计划。 2、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其方法是投入片石,上铺砂卵石,再上铺砂,表面用粘土夯实,经一段时间的下沉压密后用粘土夯实补平。 3、对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堵塞,地面的塌陷坑应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4

5、、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不许使用,待进行危房鉴定后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5.地震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也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逃生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震时,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 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

6、不决。有的人跑出危房后又转身回去救人,结果自己也被埋压。记住,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别人。 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擅自行动,盲目避震,只能遭致更大不幸。要采取有利于避震的姿势:如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发生预兆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

7、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8、。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身处地灾险境如何冷静逃生在滑坡灾情面前,先应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方撤离。一般情况下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脱离危险地段。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向下或向上跑是非常危险的。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滑体上的人应尽快跑出,到安全地段。崩塌往往伴随滚石造成灾害,躲避时也要往两侧跑。当逃跑不及时,可以躺在地沟或陡坎下。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

9、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在泥石流区,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山坡跑,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也不要停在凹坡处,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而在泥石流注入主河道的对岸处,要跑到相当高度才安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逃生。灾后如何应急自救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信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查看天气,收听广播,关注是否还有暴雨,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搜寻。特别指出的是对泥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