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蒜头发芽了教案反思_第1页
中班科学蒜头发芽了教案反思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班科学蒜头发芽了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蒜头发芽了教案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中班科学蒜头发芽了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看、摸、闻、掰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激发对种子发芽的探索兴趣。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活动准备:1、蒜头人手一个、种植用纸杯每组两个、纸盒每组一个;2、已经发芽的蒜头一个、小刀一把。活动过程:1、出示蒜头,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看一看蒜头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2、幼儿人手一个

2、蒜头,有序地观察、探索 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 闻一闻,发现了什么? 这种气味你喜欢吗?它有什么用处?(杀菌、除腥味、驱虫) 剥一剥、掰一掰,发现了什么? 蒜头穿了几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样的?数一数一个掰开的蒜头有几个“小宝宝”(蒜瓣),给它们排排队;想一想你给蒜瓣宝宝排的队象什么。3、交流、分享你发现了蒜头的什么秘密?请你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为什么有的蒜瓣宝宝的头上有绿绿的小芽?4、出示已经发芽的蒜瓣,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小朋友看这个是什么?(.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出示发芽的蒜瓣)为什么和我们刚才看的蒜瓣宝宝不一样呢?5、分组种植蒜瓣,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种子的发芽现象春天到了

3、蒜瓣宝宝发芽了,我们也来种植蒜瓣宝宝吧!请幼儿在自己的纸杯上做好记号,把蒜瓣种在纸杯中,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并给蒜瓣浇水。6、延伸让我们去看看春天到了还有哪些种子也发芽了!教学反思: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2、中班科学蒜头发芽了教案反思目标:1、通过看、摸、闻、掰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激发对种子发芽的探索兴趣。准备:1、蒜头人手一个、种植用纸杯每组两个、纸盒

4、每组一个;2、已经发芽的蒜头一个、小刀一把。过程:1、出示蒜头,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看一看蒜头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2、幼儿人手一个蒜头,有序地观察、探索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闻一闻,发现了什么?这种气味你喜欢吗?它有什么用处?(杀菌、除腥味、驱虫)剥一剥、掰一掰,发现了什么?蒜头穿了几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样的?数一数一个掰开的蒜头有几个“小宝宝”(蒜瓣),给它们排排队;想一想你给蒜瓣宝宝排的队象什么。3、交流、分享你发现了蒜头的什么秘密?请你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为什么有的蒜瓣宝宝的头上有绿绿的小芽?4、出示已经发芽的蒜瓣,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小朋友看这个是什么?(出示发芽的蒜瓣)为

5、什么和我们刚才看的蒜瓣宝宝不一样呢?5、分组种植蒜瓣,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种子的发芽现象春天到了蒜瓣宝宝发芽了,我们也来种植蒜瓣宝宝吧!请幼儿在自己的纸杯上做好记号,把蒜瓣种在纸杯中,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并给蒜瓣浇水。6、延伸让我们去看看春天到了还有哪些种子也发芽了!教学反思: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3、中班科学蒜头发芽了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看、摸、闻、掰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2、了

6、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激发对种子发芽的探索兴趣。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活动准备:1、蒜头人手一个、种植用纸杯每组两个、纸盒每组一个;2、已经发芽的蒜头一个、小刀一把。活动过程:1、出示蒜头,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看一看蒜头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2、幼儿人手一个蒜头,有序地观察、探索 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 闻一闻,发现了什么? 这种气味你喜欢吗?它有什么用处?(杀菌、除腥味、驱虫) 剥一剥、掰一掰,发现了什么? 蒜头穿了几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样的?数一数一个掰开的蒜头有几个“小

7、宝宝”(蒜瓣),给它们排排队;想一想你给蒜瓣宝宝排的队象什么。3、交流、分享你发现了蒜头的什么秘密?请你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为什么有的蒜瓣宝宝的头上有绿绿的小芽?4、出示已经发芽的蒜瓣,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小朋友看这个是什么?(出示发芽的蒜瓣)为什么和我们刚才看的蒜瓣宝宝不一样呢?5、分组种植蒜瓣,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种子的发芽现象春天到了蒜瓣宝宝发芽了,我们也来种植蒜瓣宝宝吧!请幼儿在自己的纸杯上做好记号,把蒜瓣种在纸杯中,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并给蒜瓣浇水。6、延伸让我们去看看春天到了还有哪些种子也发芽了!4、中班科学活动种子发芽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8、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科学种子发芽教案(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1.出示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多样性。师:种子商店送来了很多种子,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2.幼儿分组观察,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面进行观察。3.集中讨论交流:(1)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2)这些种子长得有什么不一样?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稻谷、玉米粒、红豆等,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也不同。(二)探究发现,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1.出示自然角种植的种子,请种植的幼儿介绍观察记录卡并交流自己照料种子的过程。2.讨论:(1)这些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2

9、)那些种子为什么能发芽?(3)不同的种子种下去,它们所发芽的时间一样吗?3.组织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课件,直观地回顾种子发芽的过程,巩固与种子发芽有关的知识。(三)逐一出示稻谷、黄豆、玉米、花生、绿豆、西瓜、苹果、葡萄等常见的种子极其对应的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常见种子的植株。1.师:种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宝宝的妈妈是谁?2.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及进行种子和植物的配对。教学反思: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5、中班语言不高兴发芽的树教案反思设计意图:枯树不会发芽,惹人讨厌;绽放

10、嫩芽、叶子的绿树,生机勃勃,人人喜爱。故事运用树木的这一现象以及人们对树的心理感受,揭示了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拥有积极情感的重要。活动目标:1、通过对比情境,知道树枝发芽才会成为一棵让人喜爱的绿树。2、感受故事中的社会性意蕴,知道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活动准备:对比性图片2张;故事插图一套;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一、对比讲述。出示两幅对比性图片,提问:1、师:你们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呀?2、师:那你喜欢哪棵树呢?为什么?3、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不高兴发芽的树,想一想这棵小树为什么不高兴发芽?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一)讲述故事第一部分,提问:1、师:去年,小

11、鸟为什么在树上垒窝呢?(因为小鸟喜欢绿树,所以在上面做窝安家 )2、师:老奶奶为什么在树阴下卖冰棍?( 树阴凉快,所以老奶奶在下面买冰棍)3、师:那风筝的线为什么会缠在树上? (因为风筝喜欢绿树,所以飞过绿树的上面)(引导幼儿认识绿树的可爱。小鸟喜欢绿树,所以在上面做窝按家;树阴下凉快,老奶奶在树阴下卖冰棍。)4、师:这棵树啊不高兴发芽,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会发生什么事。(二)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提问:1、师:小树不高兴发芽的时候,小鸟住到什么地方去了?2、师:老奶奶还会到树下去卖冰棍吗?3、师:风筝还喜欢住在这儿吗?4、师:小树不发芽,不长叶了,大家都不喜欢它,所以都不来了。5、

12、师:这棵小树还是不高兴发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啊?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三)讲述故事第三部分,提问:1、师:环卫工人为什么要挖掉不高兴发芽的树呢? (因为不高兴发芽的树不发芽,环卫工人以为它已经枯死了,所以要挖掉它。)2、师:不高兴发芽的树听了环卫工人的话怎么样了呢? (它吓傻了,急得浑身发热)3、师:这可怎么办呢?你能帮小树想想办法吗?(幼儿自由想象,帮小树想办法)4、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树自己想了个什么好办法呢?(四)讲述故事第四部分,提问:1、师:不高兴发芽的树最后发芽了吗?2、师:环卫工人为什么搔搔头皮就走了呀? (因为他找不到不发芽的树,以为自己昨天看错了)三、

13、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1、师:小树不发芽能不能长出叶子啊?(不能)2、师:人们为什么不喜欢不发芽的树呢?为什么喜欢发芽的树呢?(树不发芽,就没有叶子,没有树阴,大家就不喜欢,我们都喜欢发芽的树,是不是啊?)3、师: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听这个故事四、欣赏故事录音一遍。1、师:如果你是小树,你愿意做发芽的树还是做不发芽的树呢?2、教师小结:小树每年春天都会发芽,慢慢地长出树叶,夏天来到的时候,人们就可以在大树下乘凉了。这个不喜欢发芽的树在听到环卫工人的话之后,感觉到很害怕,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发芽了。发芽了,就会长叶子了,他就又变成了一棵有用的树。所以,我们都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情。3、师:那我们小朋

14、友能做帮别人做些什么事啊?(睡觉的时候互相脱衣服)五、经验迁移,知道要做个有用的人。设计意图: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事?通过比较,产生对发芽小树的喜爱。在分段讲述故事中,体会到小树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完整欣赏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懂得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在经验迁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活动反思:整个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真正改变了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而老师则是很好地成为了幼儿学习中的组织者,支持者,及其引导者。6、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种子发芽教案活动目标1、尝试种子发芽试验。2、知道春种秋收,种子在春天发芽。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温

15、度、水分、阳光、空气。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活动准备黑板画种子发芽过程。花盆、种子;空纸壳箱活动过程1、老师实验;将一粒黄豆种子种在花盆里,在放入纸箱 里。提问:这粒种子能发芽吗?为什么?小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提问:如果把这盆放入冰箱里会发芽吗?小结:种子发芽需要温度。师:如果有了阳光、温度种子就会发芽吗?对了,必须浇水就象小朋友一样,每天必须喝水才会长大。师:你知道种子是怎样长大成一株植物的吗?老师出示黑板 画让小朋友了解植物发芽长大的过程长大。小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外界条件氧气、温度、水、阳光。2、游戏:种子发芽,用肢

16、体语言演示植物生长过程。活动延伸老师将种子种在花盆里放在教室一角,让小朋友观察种子发芽过程。7、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不见了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玩过针筒。2.教具:二个八宝粥瓶子,大记录表一张。3.学具: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餐巾纸,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每桌一盆水、毛巾、积木、海棉、石头、塑料袋、泡沫等。

17、4.座位:圆弧形。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今天符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魔术的名字叫水不见了。1、出示材料:二个八宝粥瓶子(一个空的和一个装有餐巾纸)和二个针筒。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东西?请你看看这两个瓶子一样吗?(是一样的)我现在要把水注入这二个瓶子,我要让这个瓶子里的水流出来,而这个瓶子里的水变不见了。你们可要看仔细哦!现在我要来变魔术咯。二、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一)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1、提问:奇怪,这个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把这个瓶子的盖子打开,你们发现了什么?3、用

18、筷子夹取瓶内餐巾纸,水到哪去了呀?4、用手拧,有滴水现象。5、小结:原来当我们把水注入空的瓶子里,空瓶子里的水会流动,最后通过洞口流出来;当我们把水注入放有餐巾纸的瓶子里,餐巾纸有吸水的本领,会把瓶子里面的水全部吸走,所以瓶子里的水不见了。三、猜想、根据提供的材料,再次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一)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1、幼儿猜想,个别讲述,教师记录。符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看一看。2、介绍材料。3、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二)幼儿再次操作、记录操作结果并验证。1、到底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2

19、、交代要求:6个小朋友一组。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放进八宝粥瓶子里变魔术,变魔术之前先要把盖子打开,把材料放进去,然后把盖子盖好。记住:注水时要请针筒帮忙,千万不能让小水滴跑到桌子上哦。5、小组尝试,教师巡回指导。4、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它容易吸水吗?5、小结:原来符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里只有海绵跟毛巾可以吸水。四、经验迁移: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五、结束。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吸水,回家以后请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活动反思:活动一开始我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

20、也吸引了听课老师的兴趣。明明看到一针桶水射进八宝粥的瓶子里,在想把水倒出来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请孩子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餐巾纸,水就是被餐巾纸吸掉的。发现原因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当然活动中还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如:导入部分需不需要进行二次实验进行对比;另外操作的材料是不是需要更改;最后就是是否需要结合生活中吸水的东西展开讲述。8、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看到了吗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意图:每个人都拥有最基本的视觉、听觉、触觉、

21、味觉和嗅觉。本节科学活动你看到了吗。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体验和感受在较为黑暗的环境下,人的眼睛就看不清或看不见周围的事物,人的眼睛需要借助光线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这一科学道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目标:1.感知眼睛需要光才能看到物体。2.制造光源,帮助眼睛视物。3.知道眼睛是视觉器官,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一)环境创设光影暗室或创设一个暗室(二)材料准备1.纸盒若干(将图片贴在纸盒箱子里与窥视孔相对的一面)。2.手电筒、蜡烛、火

22、柴、打火机、手机、灯和荧光棒等。3.课件:保护眼睛眼睛休息操等。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进入科学探究室1.看到地球仪了吗?为什么能够看到?2.有眼睛就可以看到周围事物吗?(二)探索发现感受无光视物:操作自制的密封纸盒,尝试透过盒子的小孔观察。1.将眼睛对准盒子上的眼睛,向盒子里看。2.里面是什么水果(图片)?为什么看不见?探索有光视物:1.怎样看到盒子里的水果图片?2.打开盒子或抠开盒子上“小窗户”就可看见图片。3.把装有相同水果的盒子按标签图示分类。4.眼睛需借助光才能看清事物,如果光线很暗,眼睛就会看不清楚或看不见。(三)体验感受进入光影暗室,切断光源。1.什么感觉?2.能看见玩具吗?有什

23、么办法能看到?2.打开灯、使用手电筒、蜡烛、打火机、手机、荧光棒,进一步感受眼睛与光源的关系。3.可发出光物体我们叫它光源。你知道哪些光源?(太阳、星星、路灯等)4.游戏:寻宝(幼儿利用各种发光的小工具,寻找光影室里的玩具)(四)感受理解走出光影暗室。1.眼睛有什么感觉?(有点累、有点酸、有点不舒服)2.理解:(播放课件)(1)在昏暗光线下看书写字眼睛就会酸痛;时间就会近视。(2)地震中救出伤员蒙着眼睛在黑暗的地方呆的时间过长,突然看见明亮的光源就会觉得刺眼甚至失明,盲人的眼睛就是失明的(五)拓展延伸1.怎样保护眼睛?怎样关爱盲人?2.游戏:保护眼睛。3.学做“眼睛休息操”。活动反思:充分利用

24、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资源,把光影活动室作为体验场景,体验没有光线,人的眼睛就看不清或看不见周围的事物,人的眼睛需要借助光线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这一科学道理。在探究和解决如何在黑暗的环境下,使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事物这一问题时,教师准备了丰富的可预知的物质,如:手电筒、蜡烛、火柴、打火机、手机、灯、荧光棒等。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光线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不足之处:1.幼儿操作和探究的时间不是

25、很充足。2.多提供一些“说”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交流的愿望。9、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糖怎么不见了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准备:饮料、杯子、勺子、温水、米、沙子、盐、糖、果汁粉、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请小朋友们和喝一喝,再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喝到

26、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讨论)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3.师:小朋友说饮料是甜,因为里面放了糖。那你们有没有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呢?(个别幼儿回答)4.师:哦,小朋友们没看见糖,糖消失不见了。(二)示范操作,展示溶解现象。1.探索糖的溶解。(1)师:饮料中的糖到底去哪里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2)师:哦,糖在水里,接下来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呢?(幼儿回答)(3)师:哦,糖它躲到水里了,这种现象叫溶解。2.探索盐的溶解。(1)师:老师这还有盐,你们谁愿意

27、上来试一试,看看盐会不会躲到水里?(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指导幼儿通过搅拌让盐溶解。)(2)师:小朋友们发现盐也不见了,原来呀,糖和盐通过搅拌溶解到水里了。(三)组织幼儿进行探究实验,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1)师:等一下小朋友要进行分组实验,老师给每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杯子、勺子、温水、米、珠子、盐、糖、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上的图片是老师准备的物品。等一下请小朋友们分别将珠子、米、盐、糖放到杯子里,并搅一搅,看看哪些东西会像糖一样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并在能溶解的物品后面不会溶解的X。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

28、干。2.幼儿实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米、珠子、盐、糖放到水中的变化。3.分享交流实验结果。(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实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发现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个别幼儿回答)(2)师:哦,小朋友们都发现了,米、珠子放到水中是不溶解,盐、糖放水中可以溶解。(四)活动结束。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溶解,也有很多东西不能溶解,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活动反思:本次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主要让孩子们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其发现。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的问题。活动开

29、始时让孩子们来看看,外观是怎么样的;尝一尝,味道怎么样?孩子们都尝出是糖的味道。接着引发孩子们思考: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样呢?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的过程,孩子们感知了溶解这个概念。在组织交流时,幼儿都知道糖在热水里先溶解,课堂氛围较好。活动中通过孩子们的相互讨论还想出了雪、冰块、盐、奶粉等易于溶解的物品。回家后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下溶解的实验,激发孩子们自己探索的欲望。10、中班科学教案秋天的水果教案反思活动生成:每次幼儿在吃餐后水果的时候,我发现总有些孩子不会一拿到手就吃,而是先拿在手上把玩一会,或是和同组的孩子一起比一比自己手里的水果。因此,我想为什么不给幼儿一个机会好好认识一下

30、各种水果呢?现在正好又是秋天,各种水果的都上市了,给活动的进行提供了条件。活动目标:1、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感受水果的丰富性。2、通过各种感官分辨不同的水果,喜欢吃水果。3、能大胆地在集体前表述自己的见解,在活动中感受交往分享的快乐。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5、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活动准备:1、布袋一个,柿子、香蕉、苹果、弥猴桃等 。板画水果树,2、各种水果卡片6张,卡片袋7个3、切开的水果块若干,牙签.,每人自带水果一个。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1、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有好多水果成熟了,果园里的伯伯送老师一袋好东西,知道里面装了什么嘛?2、我请某小朋友上来摸一

31、摸猜一猜。请23名幼儿上来猜一猜。3、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二、认识秋天的水果1、老师现在要去果园摘水果了,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吗?2、我们来看看果园里都有哪些水果吧(果树上贴上各种水果,请幼儿说一说都有什么水果)3、老师现在要摘水果了,请小朋友说一说老师摘了什么水果?(老师边摘水果边引导幼儿说水果的名称)水果太多了,老师的手都拿不下了,我给自己准备了一个袋子,我要把水果装进袋子里去(把4种水果装进卡片袋)袋子装不下了,剩下的水果我们下次再来摘吧(让幼儿明白卡片袋只能装4种水果)4、我们一起用好听的方法来说一说老师摘了那些水果(教师一边拍手一边说“摘了xx ,摘了xx”),说2.3

32、遍,幼儿能熟练的说之后,教师边打快板边带幼儿说一遍5、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去摘水果了,老师给每组小朋友也准备了一个袋子,可是袋子只能装4种水果,请小朋友把你们最喜欢的4种水果装进袋子里。装好之后小朋友一起用好听的方法来说一说你们摘了什么水果。6、幼儿自由选择水果插入卡片袋里,教师巡视指导7、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水果袋和篮子拿上来给老师,其他小朋友马上小椅子转过来坐好,我们比一比哪组小朋友的速度最快8、教师选3条卡片袋展示,请全体幼儿一起用好听的方法说一说9、剩一组水果卡,让幼儿一起说一说10、教师引唱“秋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老师一起去果园”引导幼儿着念“摘了xx摘xx”三、通过探索活动,进

33、一步认识秋天的水果1、 刚才我们去果园摘了好多水果,现在要请小朋友来认识一下这些水果宝宝,请小朋友看一看水果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是大的还是小的?有什么气味?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闻一闻,自由探索水果的特征。2、你和什么水果交的朋友,它是什么样的?还有谁知道长的什么样?是怎么知道的?四、尝一尝,进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鼓励幼儿要多吃水果1、老师把刚才摘下来的水果送到厨房请阿姨做成了漂亮的水果拼盘,你们想吃吗?2、我们先来看看盘子里有什么水果3.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牙签,小朋友吃水果的时候不能用手抓,一定要用牙签,现在老师请小朋友选择你想吃的水果来尝一尝

34、吧!幼儿自由选择水果品尝。4、说一说,你吃的是什么?吃起来是什么感觉? 我们一起用好听的方法来说一说我们吃的水果吧“吃了xx ,吃了xx”5、除了今天吃到的水果外,这段时间你还吃过哪些秋天的水果?6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各种各样好吃的水果。小朋友们要多吃水果,这样才可以快快长大。五、分享活动盘子里还有好多好吃的水果,小朋友把它们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尝一尝吧。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我引导幼儿由外到内认识了各种水果,通过观察、触摸、品尝认识了水果的种类,感知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活动中幼儿敢于表现,热情大方与人交往,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及合作。11、中班科学活动教

35、案:伞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两次做伞,探究伞的结构,知道伞有伞面、伞柄、伞骨。2.能积极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3.增强关爱小动物的社会性情感。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制作伞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实物伞若干,多媒体PPT课件(小鸡淋雨的情景),各种各样的伞,伞舞音乐磁带。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伞的构造;难点:尝试自制小伞。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做伞的愿望1.师:小朋友请仔细听一听,你昕到了什么?打雷了,下雨了。快看,一群小鸡在干什么?(欣赏多媒体画面:小鸡淋雨并

36、尖叫着四处逃窜。)2.师:天很冷,淋雨的小鸡会怎样呢?我们赶快想个好办法来帮助它们吧!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想出许多帮助小鸡的办法,许多小朋友想做把小伞送给小鸡,这个办法真不错!二、幼儿第一次探索制作小伞1.出示做伞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绍。师:桌上有许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伞?师:现在我们就来动手为小鸡做小伞吧。2.展示幼儿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将做好的小伞插在吸水海绵上的小鸡旁)师:请你将伞送给小鸡,并对小鸡说句有礼貌的话。3.幼儿交流,了解伞的结构。(1)引导幼儿认识伞面、伞柄。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伞?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幼:我是用布

37、和牙签,先找块圆形的布,然后用牙签撑在下面。师:听听小鸡说什么?(出示PPT画面:小鸡说,小朋友做的伞不能挡雨。)问题出在哪儿?(2)每人一把实物小伞与自制伞比较,认识伞骨。师:刚才大家自己做的伞与手里的伞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幼:我做的小伞撑不开。小结:伞都有伞骨,伞骨就像人的骨架,没有伞骨,伞面就撑不开。三、幼儿第二次探索制作小伞1.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师:刚才我们做的伞因为没有伞骨,所以还不能帮小鸡挡雨,(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怎么办?拿什么材料做伞骨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做伞骨)师:第二把伞做好后赶快送给小鸡,仍然要对小鸡说句好听的话。2.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师

38、: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幼:用牙签、火柴棒都可以做伞骨。师:这次小朋友做的伞都有伞骨,小鸡能撑开小伞遮雨了,小鸡真开心。小结:今天,我们做了能撑开的伞,并知道伞不仅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四、了解伞的作用1.师:你们平时用过或看到过什么样的伞?2.播放PPT,欣赏多种有趣的伞。小结:伞不仅能挡雨、遮阳,还能装饰和表演,伞,的用处很多。3.幼儿与老师一起跳伞舞结束活动。活动反思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确实,这是实现幼儿为本教学理念的正确方法。(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在追求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有效教学引领我们在教育中实践智慧

39、,在教育中体验世界,在教育中开启新的行程。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实践中,我这样让有效教学行动起来。1.关注兴趣,有效组织。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科学探究活动大多数比较抽象,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上面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体动画课件,巧用小鸡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看着雨中四处躲避、冻得瑟瑟发抖的小鸡,为

40、小鸡做小伞的欲望一下被激发了。他们利用废旧材料探究制作小伞,并边做伞边安慰小鸡:小鸡、小鸡别着急,马上就有小花伞啦。要想吸引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教学所呈现的情景除了能激发幼儿兴趣,还要能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究活动中。幼儿的情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灭。为使幼儿在导入活动时被激发出来的热情保持不减,我将情境性贯穿活动的始终。虽然是科学探究活动,但孩子们在认知、语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发展区挑战的机会。2.关注能力,有效体验。认识伞,传统教法往往是教师让孩子从观察入手,而此活动一开始就遵循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即通过情景

41、导入,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伞,让孩子在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中获取知识。第一次探索制作后,幼儿交流,再与实物伞比较,了解伞的结构。通过尝试,孩子们发现伞不仅要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然后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学习与探究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这种体验式学习使教学更有效。3.关注问题,有效引导。为保证活动的有效、高质,教师要运用智慧把要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以

42、趣引路,以情导航,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实效性。在科学活动伞中,我实施了这样几个策略:(1)让幼儿主动提出问题。问题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活动中我注意营造幼儿主动探索的氛围,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探索,比如:为什么我做的小伞撑不起来?拿什么样的材料做伞骨更合适?鼓励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比如:和实物伞比比,哪里不一样?发展幼儿的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2)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合理运用指导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幼儿第一次做伞送给

43、小鸡后,我设置了小鸡仍然急声高叫的情境,启发孩子思考:小鸡为什么拿到了伞还是急得叽叽叫?此时,再出现实物伞让孩子撑一撑、转一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原因:没有伞骨的伞,小鸡是撑不开的。于是,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为小鸡做伞。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很自然地间接指导了孩子,让孩子发现问题后主动解决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限制幼儿的自由讨论、随机提问,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如: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比较、分析、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随时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现和发现,

44、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促进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主动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有效。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读懂幼儿心灵、创造教学奇迹、共享教育幸福的艺术。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钻研,为平淡增添光彩,将了无生趣引导得生机盎然,让师生都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彼此受益!12、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思路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学前教育幼儿园的课程中,往往看似常见、简单的小事,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价值。

45、“糖不见了”这种现象在幼儿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但是幼儿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这种现象后的科学道理。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提供一次实践操作的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在本次活动中,先通过游戏法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紧着,由教师示范溶解这一科学活动的操作过程,让幼儿掌握搅一搅的方法,并在搅一搅的过程中去观察物体的溶解;最后,让每个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观察溶解这一科学现象。活动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

46、,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观察溶解活动准备透明的塑料杯100个、勺子40个方糖、果珍、盐、砂糖、奶粉黄豆、大米、绿豆塑料框16个、温水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吴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吧!(一遍说一遍揭开罩布)对,是一杯水!不过,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哟!(故弄玄虚)那是什么水呢?(稍作停顿,让幼儿猜想片刻)我请一个乖宝宝来尝尝吧。(请幼儿尝一尝)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

47、(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吴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真的是这样的吗?(做疑问状)要不,我们把糖宝宝和水宝宝请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二)教师示范1.教师示范,幼儿观看(教师坐下,从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边端一边说,这是水宝宝,这是糖宝宝。不过这个糖宝宝可有点不一样哟!(用勺子舀起方糖),这个糖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啊?(幼:正方形的)对,方形的,所以它叫做方糖。叫什么呀?

48、(幼:方糖)对,它叫方糖。小朋友们看好了哟,吴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一边说,一边操作,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后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进水里,再拿一个魔法棒。对,把我们的勺子这样子用就变成了魔法棒,把魔法棒放进杯子,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变化呀?(方糖变大还是变小了呀?)(幼:变小了)再搅一搅,搅一搅,搅一搅.(搅到方糖不见了为止)咦?方糖呢?(幼:不见了)对,方糖不见了,去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小朋友,你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吗?(幼:.)其实呀,这种想象叫做溶解。叫什么呀?(幼:溶解)对,方糖在水里不见了,和水宝宝做朋友去了,我们就说方糖宝宝怎么了(师幼同说:溶解了)。2.个别幼儿操作刚才

49、,方糖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它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这是什么呀?你们小时候都喝过的?对了,是奶粉。那奶粉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幼:.)请小朋友上来变魔术,看奶粉到底溶解没有,好吗?请幼儿1名。某某小朋友,你来变魔术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后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用魔术棒去搅一搅、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们仔细看哟,看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有没有溶解。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奶粉在水里怎么样了呀?溶解了(师幼同说)刚才,某某小朋友变魔术的时候,发现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吴老师,还有点不相信,

50、我要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变魔术。某某小朋友,你来。对,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仔细看哟,看看这一次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看来奶粉真能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面怎么样啊?(师幼同说:溶解)还有没有,想玩这个魔术的,你来吧。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奶粉不见了,在水里溶解了。(三)集体操作,教师指导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1)认识材料及讲解操作步骤刚才,我们通过变魔术指导方糖和奶粉都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还有哪些东西也

51、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表达。教师回应幼儿答案。小朋友们,都开动脑筋了,吴老师很高兴,所以邀请每个小朋友都去做魔术。开心吗?那好,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要去变魔术的材料吧!(教师端出材料)这是方糖,这是奶粉,这是砂糖,这是盐,这是什么呀?(幼:.)是果珍,是什么呀?果珍。对,这是果珍。等会一张小桌子上都会有一筐变魔术的材料,还会有一筐水,和一旁魔术法棒。我们变魔法的时候要先怎么样,对先把水端在我们面前,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然后把材料倒进水杯里,然后拿起魔法棒,怎样,对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要一边搅,一边看哟,看看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好吗?好了

52、,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把小椅子抬到空位置上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变魔术吧!(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搅一搅,观察有没有溶解。(3)幼儿分享(5个)好了,请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转过来看着吴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去变魔术了。我要请小朋友告诉我,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某某小朋友,你来,(端着你的杯子走到前面来)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它在水里溶解了。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四)集体记录请小朋友把杯子轻轻地放回塑料(示意保育员收材料)。然后转过来,看着吴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变魔术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

53、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非常的棒!哎呀!可是,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变过魔术,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怎么办呀?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有的说.,有的说.,吴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小朋友们不变魔术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五)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好吧,吴老师告诉你们吧,就是用记录表。用什么办法?对,用记录表。(一遍说,一遍翻出记录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上吧。这是.,这是.,这是.,这是.,这是.,刚才我们变

54、魔术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这里画一个勾,(同理,记录其他材料溶解与否)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朋友,在水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宝宝朋友,不能在水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结束:中四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今天下午学会了做魔术,还学会了用记录表,真是太能干了,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顶呱呱!教学反思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

55、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

56、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1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影子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有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自发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有几个小朋友竟跑到我面前问:“老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没有影子呢?”中班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影子,我见他们对影子的形成很感兴趣,所以我决定以此开展活动,让幼儿在影子的游戏中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2、体验影子游戏的乐趣。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

57、、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教学难点: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活动准备动画课件、手电筒、玩具狗、幻灯机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1、猜谜激趣师: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咱们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么呀?谁最先告诉老师。幼:影子。师:对,是影子。中班小朋友特别特别地棒,来每人一朵小红花。2、师:那么影子是什么形成的呢?二、动画演示,探索新知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师: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幼:没有影子。(2) 教师用玩具狗挡住光线。师: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幼:有。师:刚才没有影子,现在

58、有了,为什么呢?幼:开始没有小狗,现在有小狗了。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有了小狗就有影子吗?(3) 教师关掉幻灯机。师: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幼1:没有。幼2:没有小狗了。教师总结: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2、看动画深层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演示课件:小猫咪咪是怎么挡住光线宝宝,在它身后形成影子的。师:那么咪咪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来看一看。幼儿看动画,教师形象表述。师:太阳公公发出许多光线宝宝,照到咪咪身上,咪咪的身体挡住了光线,光线“闯”不过去,在咪咪身后就有了黑黑的影子。三、游戏1、看一看教师打开幻灯机,请几名幼儿在幻灯机前看影子。幼儿自由动作(或伸手、或弯腰、

59、或跳舞、或踢腿)师:哈哈,影子多有趣呀,谁来说一说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幼1:有光就有影子。师:有光就有影子吗?幼2:身子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幼3: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2、做一做师: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看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一只小鸟飞来了,飞呀飞。一只小羊走来了,咩咩咩。一只大灰狼走来了,啊呜啊呜,我要吃了你们。呯,猎人来了,大灰狼吓跑了,小羊跑了,小鸟也飞走了。(来时边说边做手影)发给幼儿手电筒,让幼儿自由分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么。看谁做得更像。四、总结出示课件:咦,咪咪还在哭呀,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咪咪好不好?幼:好。咪咪身子挡住了太阳光,光透不过去,你身子后面就有了影子。师:咪咪明

60、白了,它说中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谢谢你们帮助了我。我要走了,咱们再见吧!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幼儿园中班的科学课,我主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一、谜语引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二、从图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影子的形成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采用小实验和动画的演示,形象直观,化难为易,层层深入,便于幼儿理解,有效地突出了重点,成功地突破了难点。三、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本次活动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了多种游戏。如: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彩色鲜活的图画直观教学。巩固知识时通过的影子游戏,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寻求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