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鸟日特辑-寻找失落的亚洲之谜_第1页
国际观鸟日特辑-寻找失落的亚洲之谜_第2页
国际观鸟日特辑-寻找失落的亚洲之谜_第3页
国际观鸟日特辑-寻找失落的亚洲之谜_第4页
国际观鸟日特辑-寻找失落的亚洲之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观鸟日特辑-寻找失落的亚洲之谜1992 年,当四色啄花鸟( Dicaeum quadricolor )在菲律宾宿雾岛塔布南( Tabunan)附近的一片面积很小 (罗布蒂明斯 (Rob.Timmins) 和他的团队重新的消息传遍全球时-整个观鸟界为此震动;这次发现距四色啄花鸟上一次出现已经有年之久,几十年间当地的自然生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岛上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清除,1959 年时,考虑到没有足够的森林来维持这个物种的生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方认定四色啄花鸟已经灭绝(EX )。四色啄花鸟与此同时,印尼北苏拉威西省孤立的桑义赫群岛,约克大学的Jon Riley 和Jam Wardill

2、正苦苦寻找一种只存在于古老文献记载的鸟类-仙蓝王鹟( Eutrichomyiasrowleyi ),在经过两次失败的寻觅之后,这些坚韧的科学家最终成功于1998年8 月在桑义赫岛南部萨库曼山一处偏远山谷找到2 只个体,并于次年在当地确定了一个之前19 只个体的小种群。在此之前,仙蓝王鹟仅有的记录只限于1878 年采集的一件模式标本以及1978 年的一次疑似目击事件。仙蓝王鹟(w ng)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印度,在1987年孟买自然史协会的鸟类学家巴拉特.布尚(Bharat Bhushan)在安得拉邦古德柏县重新发现之前,约氏走鸻(Rhinoptilus bitorquatus)已经消失在人们视线

3、有86 年之久,恰好与四色啄花鸟神隐的时间相同。约氏走鸻( hng)近些年来相似的事例还有许多,贝京(Ben F.King )和朱利安.多纳休( Julian Donahue) 2005 年 1 月份在伪阿邦米什米山(中方称之为祁灵公山,属争议地区)距模式产地50km之外的一片区域,重新发现一小群锈喉鹪鶥(Spelaeornisbadeigularis) ,这是这种鸟类自1947 年首次发现之后,时隔58 年的第二次发现。锈喉鹪鶥(ji o mi)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中国, 2012 年 6 月法国自然生态摄影师YannMuzika 在青海省格尔木市附近的山区拍摄到83 年没有出现的褐头岭雀(

4、Leucostictesillemi )。褐头岭雀事实上,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十分令人惊讶但证据确凿的事实;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早期,有许许多多的不为人知的亚洲鸟类被发现,但这其中很多物种自首次发现后便长期消失在人们眼中,直到多年后才再次出现。有许多重大发现并非由专业人士所创造,而是由现代观鸟者所发现,这样的事例并不罕见:林斑小鸮 .Heteroglaux blewitti 1997 年重新发现,神隐 113 年达马姬鹟 .Ficedula henrici 2001 年再次发现, 神隐103 年白缘王鹟.Symposiachrus everetti 1993 年再次发现, 神隐 6

5、6 年黑颏王鹟 .Symposiachrus boanensis 1991 年再次发现,神隐 73 年苏拉啸鹟 .Coracornis sanghirensis 1985 年再次发现,神隐 107 年白眉鳾 .Sitta victoriae 1995 年再次发现, 神隐57 年尼氏绣眼鸟 .Zosterops nehrkorni 1996 年再次发现, 神隐110 年马丹绣眼鸟 .Madangaruficollis 1995 年再次发现,神隐73 年黑颏王鹟 1994 年 11 月 2 日拍摄于博阿诺岛该种的第一张生态图片除此之外,即使至今仍然有一些物种信息匮乏,以至于我们甚至无法对其保护状态

6、进行判定,这些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估等级中被归为 DD(数据缺乏) 。该等级适用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提供的情况来评估灭绝风险的物种。通常,我们不会期望这些物种受到威胁, 但的确需要更多的信息来进行适当的评估。为此,来自观鸟者的记录可以显着地说明它们的分布范围,栖息地和威胁,并因此有助于理解它们的保育状态。对于大多数观鸟者而言,能够重新发现一种长年失落的物种都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 直到现在, 仍有一些鸟类超过150 年没有发现,静静的等待有人来寻找。而今年2018 年是国际观鸟年,能够发现任何一种失落的亚洲之谜对于每个人都将是一种至高无上且无可比拟的荣耀,重

7、新发现这些失落鸟儿的时机已经成熟,那还等什么呢?贝京(Ben F. King ):观鸟界传奇人物,据信是在野外见过最多种亚洲鸟类的人,1977 年在野外首次观察到白眼河燕,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直接观察过野生白眼河燕活动的鸟类学家,1997 年和帕梅拉 拉斯缪森在孟买东北部重新发现林斑小鸮,2004 年重新发现锈喉鹪鶥,目前正在缅甸北部寻找粉头鸭。东北亚冠麻鸭Tadorna cristata 冠麻鸭是一种极度濒危的鸭类,属于冰川时代孑遗物种之一,已知分布仅限于日本海周围,包括俄罗斯东南部、日本和韩国,另有数例来自中国东北部未经证实的报道。冠麻鸭被认为生活在湿地和深水生境中。虽然所有采集的标本均来自海

8、岸地带,尤其是河口附近,但最近有一些来自中国东北内陆湿地的报道。据推测,该物种可能在远离水域或火山湖泊的山区繁殖。冠麻鸭标本日本东京山阶鸟类研究所现有记录集中在朝鲜半岛周围,据信这种鸟类在俄罗斯远东(包括萨哈林岛南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的山区森林繁殖,可能还包括北海道岛。冬季会飞往较温暖的日本南部,朝鲜半岛西南部以及中国东部越冬。一些十八和十九世纪的日本江户时代古画证明,古代有一定数量的冠麻鸭从朝鲜半岛出口到日本用作园林观赏鸟。 堀田禽谱冠麻鸭雌雄绘画东京国立博物馆冠麻鸭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鸟类,最后确切记录是1964年 5 月 16 日,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群岛 Bolshoy

9、 Pelis 岛西北部偏远的马特韦耶夫岩(Matveyevrocky ),两位苏联鸟类学家在海岸一小群丑鸭(Histrionicushistrionicus )中观察到其中混杂着一只雄鸟及两只雌鸟。此后长期情况不明,有指1971 年 3 月下旬在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普天江入海口见到两雄四雌的小群体活动,但该报告准确性存在严重怀疑。1985 至 1991 年间,在中国东北地区分发了15000 份宣传单。虽然这得到了82 份有关该物种的报告,但对该地区的后续调查却未能找到这种稀有的鸭子。至今:消失54 年中亚中亚夜鹰Caprimulguscentralasicus 中亚夜鹰标本英国特灵自然史博物馆中

10、亚夜鹰, 又叫瓦氏夜鹰, 是一种罕见且知之甚少的夜鹰。只有一件 1929 年 9 月 7 日,美国博物学家拉德劳 (F.Ludlow) 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处固玛镇(今属皮山县)采集到的雌鸟标本。此后便再无记录,采集点类型为海拔 1220 米的沙质灌丛,推测该种可能为沿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多沙山麓地带的留鸟, 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栖息地自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由于过度放牧、樵采和抽取地下水灌溉等因素,已发生了较大改变。中亚夜鹰是否还存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等待着好奇的探险家去发现?至今:消失89年南亚粉头鸭 Rhodonessa caryophyllacea 粉头鸭又叫红鸭,

11、是一种极度濒危且可能灭绝的鸟类,这种绮丽的鸭子栖息在在印度北部至缅甸的湿地湖泊,尽管最远曾在西北部的旁遮普邦以及南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尔纳德邦都曾有过记录,但该种核心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恒河以北和雅鲁藏布江以西的区域内, 在孟加拉国、 不丹和尼泊尔都只有少量记录。粉头鸭比利时马赛艺术馆野外最后标本1935 年采集于印度比哈尔邦的达尔邦格阿,现藏于大吉岭自然史博物馆,此后的野外记录一直持续到 1949 年,圈养种群也差不多持续到这个时候,已知人工圈养中最后一只个体1939 年死于法国克莱尔私人收藏中。 粉头鸭 -拍摄于伦敦动物园图中个体来自阿萨姆邦戈阿帕拉野外有证据指在缅甸北部克钦邦的印多吉湖

12、( IndawgyiLake )仍有粉头鸭栖息, 2004 年 10 月,有人在当地见到疑似个体并拍下照片。而在 2017 年,由全球野生动物保护联盟进行的一次寻找该物种的探险也失败了,有证据表明,由于栖息地的退化,印多吉湖周围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急剧减少。但当地猎人指出,在湿地中心有一些大型的、无法通行的池塘, 这些池塘可能仍然有粉头鸭出没,但这些地区只能用无人机进入,但无人机在该地区是被禁止的。至今:消失约 69 年喜马拉雅鹑 Ophrysiasuperciliosa 喜马拉雅鹑又叫高山鹑,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鹌鹑。分布在喜马拉雅西部山麓,只见于印度西北部北阿坎德邦两个地点,目前全世界共有 1

13、2 件标本存世,均为 1836-1876 年之间采集的,野外最后一件记录是 1876 年在奈尼塔尔附近谢尔卡丹达山Sher KaDanda hill )东坡海拔 2100 米处采集的一对雌雄标本。喜马拉雅鹑标本荷兰莱顿生物多样性中心喜马拉雅鹑所有记录均见于海拔 1650 米至 2400 米,向阳处陡坡茂密的高草丛中,通常以 8-12 只小群体活动。该种自 1876 年以后再无记录,相信在野外已十分稀少并可能灭绝,有报告指出在1945-1950 年间,在尼泊尔的代列克区 (Dailekh) 和印度的库马翁区 (Kumaon) 有猎人曾猎杀过该鸟, 但 1977 年和 1990 年数次在野外的调查

14、均未能重新发现该种。至今:消失142 年东南亚白眼河燕 Pseudochelidon sirintarae 图中个体 1968 年 11 月捕捉自邦博拉佩湖野外, 随即送往曼谷饲养, 不久后死去。白眼河燕最初是由泰国鸟类学家 KittiThonglongya1968 年在北榄坡府的邦博拉佩湖( BungBoraphet )进行候鸟调查时,依据 9 件从专业捕鸟者手中购得的标本而命名的新种,其种加词是为了纪念泰国的诗通琳公主。此后一直记录很少,仅有 1971 年、 1977 年及 1980 年三次记录, 1980 年 1 月在邦博拉佩湖中心庙岛( Temple Island )观测到 4 只亚成

15、体后再无记录,已知仅有12 标本存世,均为1968 年和 1971 年获得。相信残存的白眼河燕数量应非常稀少,1996 年和 2008年分别在老挝及柬埔寨的搜寻均无果,近三十多年缺乏可靠的记录,怀疑缅甸北部和中国西南鲜有人迹的河谷地区将是该种最有希望的避难所。 至今:消失 38 年沙氏秧鸡 Gallirallus sharpei 沙氏秧鸡标本荷兰莱顿生物多样性中心沙氏秧鸡可能是最不为人知的亚洲鸟类之一,仅有一件由标本商人1865年购得的标本存世,该标本来源不明,据信采集于印度尼西亚的巽他群岛。沙氏秧鸡(左)和红眼斑秧鸡(右)的对比沙氏秧鸡外表上同红眼斑秧鸡(Gallirallus philip

16、pensis )非常相似,但主要特征是有着黑褐色的羽毛,灰色的头部和喉咙,以及白色的条纹。不过另有证据指它们可能是黄领秧鸡的一个形态,因而国际鸟盟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组织目前均不将其视作独立物种。至今:消失约153 年爪哇麦鸡Vanellusmacropterus 爪哇麦鸡标本瑞士私人收藏爪哇麦鸡是一种可能灭绝的鸟类,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栖息于西海岸及南海岸的沼泽地和河流三角洲,不过一件十九世纪收集的标本和两枚卵可能来自苏门答腊岛,另有指在帝汶岛也采集了最少三个标本。爪哇麦鸡一般是一对生活的,活动范围较广,但密度很低。 大量的捕猎是使爪哇麦鸡的衰落原因之一,最致命的却是因渔业及农业开发地

17、区,令它们失去栖息地。由于该种本身已十分罕见,即使是小规模的发展对它们生存也能构成严重的灭绝威胁。已知最后记录是1940 年 6 月份在雅加达附近的芝塔龙河三角洲采集的2 枚卵,考虑到该种较大的体型及明显的外表,它们似乎不太容易被忽视,因而相信爪哇麦鸡已经在爪哇岛大部分沿海地区灭绝。不过 2004年 2 月和 4 月份有报告指在勿加西Muara Gembong 河口目击到爪哇麦鸡,而且这里仍然有大面积良好的栖息地,需要大规模的搜查以确定该种的情况。至今:消失78 年斯欧角鸮Otus siaoensis 斯欧角鸮是鸱鸮科角鸮属下的一种,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的斯欧岛(Siau Islan

18、d)。实际上自1866 年采集到模式标本之后,即使是在1992 年的一次详尽考察也没有再找到其影踪。尽管近年也有一些本地目视报告,但这些报告都没能够提供极可靠的证据。到目前为止,有关其种群数目等资料仍然十分匮乏。斯欧岛上的森林破坏严重,1995 年调查时, 在岛屿南部的基佩塔湖( LakeKepetta )周围还存有一些低地森林,但1998 年调查时,这片森林已经被砍伐殆尽,再加上其栖息地火山活动仍然活跃,因而当地环境的植被数目不多, 1998 年的一次为期五天的调查中,发现斯欧岛大部分森林被改造成种植园和农田,仅在岛中心的塔玛塔山( Gunung Tamata)发现一些总面积不足 50 公顷

19、的森林, 且均位于海拔八百米以上地区, 2009 年的搜索中并未能找到该种,但在几片较大的森林碎片中录的未知的猫头鹰叫声,推测即使存在小种群, 也只以十分细小的数目生存。至今:消失 152 年黑眉雅鶥 Malacocincla perspicillata 黑眉雅鶥标本荷兰莱顿生物多样性中心黑眉雅鶥是一种极为神秘的鸣禽,该种是亚洲历史上失落最久的鸟类,目前只有一件于 1843-1848 年发现的标本。这件标本来源不明,据信来自于印尼南加里曼丹省的马塔普拉( Martapura )或马辰(Banjarmasin )地区,推测黑眉雅鶥生活在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森林。它们以往被列为易危( VU ),但最

20、新的研究因缺乏资料,故于 2008 年被列为资料不足 (DD )。至今:消失约年鲁克氏仙鹟 Cyornis ruckii 鲁克氏仙鹟是一种中等大小 175的鹟,雄鸟体色为深蓝色,腹部淡白。该种十分神秘,已知4 件标本存世,其中两件由荷兰收藏家August van Heijst于1917 年 4 月和 1918 年 1 月分别采集于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棉兰市市郊的Tuntungan 和 Delitua ,另有两件标本购自马六甲吉山镇 (Kesang),来源未知。该种自1918 年后再无记录,已知的两个采集点生境已发生严重改变,但考虑到对苏门答腊岛低地森林还未有广泛调查,而且两件标本均来自于城郊受到较大干扰的地区,这表明鲁克氏仙鹟某种程度上能够忍受退化的栖息地,因此不能推测该种已经灭绝,相信仍有少量个体幸存在野外。至今:消失100 年塔维鸡鸠Gallicolumbamenagei该种最初是由美国鸟类学家弗兰克.斯威夫特.柏恩Frank Swift Bourns )和迪恩 .康耐特 .伍斯特( Dean ConantWorcester)根据 1891 年 10 月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