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开展协调性分析摘要:工业化进程奠定了黑龙江省城市化的开展根底,要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的开展,就必须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有利契机,逐步完善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点轴开发系统,加强对已具雏形的哈大齐城市群及其进一步拓展形成的南部城市带和假设干中小城市群內部的有机联络。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开展,注重城市开展质量,塑造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开展形式。关键词:黑龙江省;城市化;经济开展;协调性黑龙江省是我国城市化程度较高的省份。1995年,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为5242(名列全国第四),2022年为5026,比同期全国城市化程度4053高出近10个百分点,但是黑龙江

2、省的经济开展程度相对落后,2002年,国内消费总值为388216亿元(中国统计年鉴,2022),位于全国31个盛自治区、直辖市的第13位,经济开展程度与城市化程度开展不协调。本文是在系统分析了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根底上,分析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与经济开展、产业构造变化、就业构造变化等方面的关系,并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城市化安康开展的对策。一、黑龙江省城市化开展进程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城市化开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开展时期,如图1所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初步开展时期(19491956年)我国在三年恢复时期之后,便开场了第一个五年方案(19521956年),其间,集中力量开展重工业,调整产业

3、布局,搞好原苏联援建的156项大的工程建立,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稳定开展,城镇建立出现了初步繁荣,全国城市化程度缓慢进步。在19521957年之间,东北地区作为国家“一五方案重点建立地区,156个重点建立工程中有56项安排在东北,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73。这些企业的建成,强化了东北地区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黑龙江省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也凸现出来,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也随之增长,使黑龙江省快速地实现了工业化起飞。黑龙江省城市化处于初步开展时期。(2)曲折开展时期(19571978年)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逐渐建立起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构造,加之19571978年,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严重干扰

4、,我国的城镇开展在总体上根本处于停滞状态。1956年底开场,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中“大炼钢铁口号的提出,促使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得到稳固,工业继续高速开展壮大起来,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也一路攀升,至1960年,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已达4856,比1952年的288增长了近20个百分点。但是,这种“左倾经济道路使当时我国城镇开展在总体上脱离经济社会开展的客观需要,造成了工农业比例失调、城镇人口膨胀、生活供给紧张等问题。为了克制这一系列问题,从1961年起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缩城镇人口,减少城镇数量。方案经济体制提出限制城市规模的扩大,全国城市化程度缓慢进步。20世纪60年代,

5、大庆油田的开采带动了一批第二产业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缓期解了黑龙江省的城市化程度的滑坡程度,1968年降至3701,之后日趋平稳,进入开展停滞期。(3)平稳增长时期(19782002年)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各产业开展开场恢复正常,步入正轨。20世纪80至90年代,我国施行了加强小城镇建立的方针,小城镇迅速开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小城镇中的乡镇企业开场向开发区、工业区集中,鼓励人口流动,城市化开场进入一个快速开展时期。黑龙江省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开场恢复,城市化程度平稳增长。“九五以来,黑龙江省加快小城镇建立步伐,促进了全省城市化程

6、度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开展。(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期(2002年至今)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并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开展持续产业。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着眼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城市化建立正进入一个加快开展的新阶段。在对产业构造、所有制构造、国有经济开展呈协调开展趋势。2城市化与产业构造关系分析城市的开展与产业构造之间存在着非常亲密的互相关联与互相制约关系。一方面,从城市化动力机制来分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会促进产业构造的优化调整。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过渡阶段,以工业产

7、值比重作为衡量工业化程度的标准来分析黑龙江省历年城市化程度与工业化程度的关系。由表1可见,除了19581978年城市化曲折开展阶段,黑龙江省的城市化程度与工业化程度偏向较小,这也反映出了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工业基地的地位。但是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还是滞后于工业化程度。假如再考虑第三产业,计算非农产业产值比重与城济构造进展全面调整的过程中,黑龙江省的城市化程度也随之出现一些波动,并且在经历了阵痛之后走向安康开展之路。二、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与经济开展协调性分析如图1所示,在漫长的城市化进程中,黑龙江省的城市化程度一直处于较高程度,这种较高的城市化程度是否有泡沫?本文从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关系、

8、与产业构造变化的关系以及与就业构造变化的关系三方面来系统研究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与经济开展是否协调。1城市化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周一星教授曾对1977年世界157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作了统计分析,除了20个国家受特殊原因影响,其余137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程度与人均gdp符合对数曲线关系,他提出的模型为:y4055lg(x)-7496y为城市化程度,x为人均国民消费总值。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609,标准差为715。周一星教授曾选取日本、苏联、美国和南斯拉夫等典型国家19501975年的城市化开展过程加以检验,初步证明在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开展过程中。城市化程度与人均gdp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对数曲线关系

9、。根据此公式来分析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与经济开展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相关数据绘制图2。由图2分析可见。在2002年以前,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明显高于理想城市化程度,这说明这一时期较高城市化程度存在泡沫,没有与经济开展相适应,城市化程度的进步缺少强劲动力。两条曲线呈聚合趋势,说明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的泡沫正在消失,与经市化程度的偏向值,会发现城市化程度明显滞后于非农产业开展。3城市化程度与第二、三产业就业构造变化的关系就业构造的变化一般来讲是依附于产业构造的变化,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反映社会开展的特征。由表2可以看到,在19781997年之间,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滞后于非农产业就业比率,偏向值加大,其中,以1

10、985年偏向值为最大,到达1579;19982002年间,黑龙江城市化程度超过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19982001年偏向值为正。在这一期间,黑龙江省城市化程度并没用明显进步,反而是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众多国有制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启动造成大量工人下岗造成。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施行,黑龙江省的非农人口就业比率将迅速提升,与城市化程度的偏向将再一次拉大。三、促进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开展的对策由上文分析可见,建国以来黑龙江省的城市化程度一直处于较高程度。2002年以前城市化程度存在泡沫,与经济开展程度不协调,但开展趋势良好,与经济开展日益协调;城市

11、化程度与工业化开展根本相协调;城市化程度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趋于协调。在稳固现有良好根底上,要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有利契机,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省与经济协调开展的城市化进程,详细对策如下:第一,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拥有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近年来,这些企业遇到了许多问题,也导致黑龙江省的城市化进程缺少后劲。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与重组,焕发国有企业活力,促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第二,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开展,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目前,黑龙江省工业开展的空间已非常有限,随着技术创新和劳动消费率的进一步进步,工业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才能非常有限,而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今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应是第三产业。第三,逐步完善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点轴开发系统。其中,由绥芬河、满洲里及哈大铁路构成的黑龙江省域的“t型一级点轴系统和哈尔滨绥化(北安、佳木斯)、齐齐哈尔富裕(嫩江、北安)、牡丹江林口(佳木斯、东方红)三个“y型系统是近期内全省城镇体系开展和产业布局的重点;同时,促进中心城市的开展,加快假设干城市群的建立。重点建立哈、齐、牡、佳、大庆等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以高标准、高效率、辐射力强的中心城市带动整个区域社会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