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方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研究_第1页
逻辑方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研究_第2页
逻辑方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研究_第3页
逻辑方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研究_第4页
逻辑方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逻辑方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研究【摘要】任何一种理论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使思维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中医理论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反映自然、人体和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就是因为中医思维遵循了一定的逻辑规律。通过研究发现,逻辑方法的运用普及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经典著作以及中医教学等各个方面。【关键词】逻辑逻辑方法中医任何一种理论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并将反映的内容准确地表述出来,就必须使思维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中医理论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反映自然、人体和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就是因为中医思维遵循了一定的逻辑规律。虽然中医没有明确提出逻辑的概念,但却一直在不自觉地运用着逻辑的思维方法,普及中医理论体

2、系、中医经典著作以及中医教学等各个方面。因关于逻辑方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故笔者搜集近十年文献,作一综述,以期对广阔中医工作者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思路。1中医理论体系中逻辑方法的应用吴永贵等1认为中医学科学发现和理论构建的逻辑方法,既有通过归纳法发现一般原理,建立理论体系,也有通过类比、想象、提出假设、逐步验证而形成理论;认为中医学逻辑方法的根本特征是:多向性和多面性一体的特征;辨证思维的特征。任秀玲2认为古医家运用中国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建构了中医理论体系。“应之道指导中医学认识和发现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构筑了生理之应、病理之应和天人之应的理论框架。同时作者认为“应因之术是以客观事物的实(实体

3、)与形(形象、征迹)为根底,提出的解决名实如何一致、相符的逻辑方法。刘喆3认为类比推理方法贯穿于经络学说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认为脉、经、络的提出,是以类比法为根据的。在经络生理方面,类比推理方法被用于说明阐释其功能作用。文末作者综合地评价了类比法的应用价值,认为类比法在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开展中,一方面给予医家们在理论创新上以重要的指导作用,使经络理论的产生、开展和完善获得了形象的根底,促进了它的形成。另一方面,它又阻碍了经络学说的深化研究,使经络的认识停留于表象。高京宏等4通过分析历代医家对体质从现象分类到本质分类的认识过程,从初步的现象分类、进一步的归纳分类和深化的本质分类三方面对中医体质理论

4、中的逻辑思想作了简要阐述。邢玉瑞等5认为类比思维是中医学广泛使用的逻辑思维形式,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它与形式逻辑学中的类比法并不完全等同,有其显著的特征与重要的价值。讨论了类比思维的概念、推理形式及特点。认为类比思维是指古人受天人合一理念的影响,在对自然界观察的根底上,将具有相似或一样特征(即象)的事物划为类,并在类的根底之上进展比拟、推导,确定不同类间的联络,使知识在不同类间迁移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运用称为中医类比思维;类比思维的根本形式分为比类、类推、比附3种;类比思维具有横向运动和联想性的特点。同时还阐述了类比思维在建构藏象、经络理论,推论经脉气血运行与多少,阐述脏腑

5、功能及阳气生理等方面的作用。孙雨来6认为中医对于治那么、治法确实定,多是利用类比思维,取法自然之理,推入医学之中,成为医学之治那么、治法。王志红7认为以五行为主线的类比法是中医学的主要逻辑方法之一。在五行类比的逻辑式中,其构造是:特殊-(五行)-特殊,五行是中介,借此中介过渡,才完成了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此外,中医学结合详细的医学理论及诊疗经历,借用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理论类比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指导诊断及治疗,在这些类比的逻辑应用中,都是以五行作为中介而展开的。周唯8认为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中医诊疗活动是一种科学的、理性的理论活动,逻辑思维是其中普遍存在的思维现象。阐述了逻辑思维方法的

6、应用及特点。章新亮9认为中医作为传统医学,虽然是通过象形思维来认识事物,但同时中医之象注入了逻辑思维,由象而进入理性分析。即中医认识人体的方法是象形的逻辑思维方法。文中从3个方面进展阐述:物象以形和意构造逻辑思维;形和意相结合的辨证思维逻辑;中医象形观的逻辑形式,其中分为归比逻辑和推理逻辑。卓同年等10认为中医历代以来之所以可以进展正确的诊断和施治,除了根据长期的经历效果之外,擅长运用成熟的逻辑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医在长期的临床理论中,积极吸收了东西方各类逻辑思想并不断运用这些逻辑来指导临床理论的整个过程,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逻辑形态。从本质上说,中医的这些逻辑思想和方法是一种蕴含在各

7、种详细问题之中的应用逻辑,是开展中医学的重要思维工具。鲁兆麟等11通过对近代名老中医医案的总结,指出其中运用的一般逻辑思维方法为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临床中分析与综合常结合使用,归纳与演绎也常互用互补。2?伤寒论?中逻辑方法的应用陈宝明12认为?伤寒论?之所以能确立祖国医学完好的辨证论治体系,成为历代医家所推祟的不朽之作,正是由于张仲景掌握和运用了正确的思维逻辑方法,从而提醒了六经病证的内在规律。作者从四个方面进展了阐述:六经辨证的归纳演绎法。六经辨证的分析综合法。六经辨证的假说验证法。其中作者将假说验证法分为了病因的假说验证、诊断上的假说验证、六经病治疗的假说验证、六经病传变的假说验证以及

8、六经病预后的假说验证五点。六经病的比拟分类法。陈瑞春13就?伤寒论?中常用的逻辑方法,如比拟、分类、分析、综合、推理等方面做了简单的归纳整理。王历等14就?伤寒论?中常用的比拟法、推理法、分析和综合法以及归纳法作了初步讨论。其中,比拟法分为对举比拟法和互参比拟法;推理法分为判断推理法、排除推理法以及试探推理法。钟玲15认为?伤寒论?通过许多条文详细表述了诊断假说的建立和验证过程。如第56条,就表达了一个诊断假说建立和验证的3个步骤。3?金匮要略?中逻辑方法的应用宋建平16认为?金匮要略?中所涉及的科学逻辑思维方法有取类比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详细等,而且这些逻辑方法在中医学中有着较

9、广泛的运用,并举出?金匮要略?中相应的原文逐条进展了阐述。赵力维17将?金匮要略?中所运用的比拟、分析、综合和归纳等逻辑方法作了简要阐述。文中指出?金匮?一书分别从病症、脉象、病机和治疗等方面进展了比拟,并举出关于“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原文为例;对于分析和综合的应用,以?虚劳病篇?为例进展了阐述。4?内经?中逻辑方法的应用史新民18认为?内经?中的全息逻辑方法全息思想:部分显现的信息是整体的信息的浓缩,以天人相应为根底,以生命活动的各层次系统为对象,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动静、刚柔等范畴形成具有自我修补功能的公理系统,从而克制了用静止的概念把握运动的状态,用抽象的范畴把握详细生命活动的

10、局限。特别是比类取象、司外揣内、比类别异、慧然独悟等方法的运用,极大地进步了中医的思维才能和认识程度,赋予?内经?以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内经?全息逻辑方法的特点:?内经?全息逻辑范畴的具象性;全息逻辑范畴的对偶性;全息逻辑的非线性因果思维;全息逻辑体系的自我修补特点。董尚朴等19简要阐述了归纳、演绎、类比以及验证在?内经?中的表达。5中医教学中逻辑方法的应用邢玉瑞20从明晰概念、严密推理、辨证思维3个环节讨论了逻辑方法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概念的界定与匡正。中医教材对概念的正确定义重视不够,常有疏漏之处,如中医学两大特点之一的整体观念,?中医根底理论?中没有明确的定义;推理方

11、法的应用。中医学对阳气的生理功能、节律变化的认识,采用了类比的推理方法,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假设天与日。辨证逻辑方法的应用。如反佐法是?内经?提出的组方配伍方法之一,是针对方剂的主要治疗作用与部位趋向,配伍一二味性质、作用相反的药物,以到达纠偏克弊,或顺应四时变化,治不违时的目的,详细应用可分为寒热反佐、升降反佐、开合反佐、动静反佐等,反映了中医辨证思维对立统一的特点。6小结通过大量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发现对中医关于逻辑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其中逻辑方法的研究更是寥寥。透过此综述可以看出,逻辑方法的研究虽然普及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经典著作以及中医教学等各个方面,但阐述多是只言片

12、语,没有系统地进展深化研究;或者只阐述了个别逻辑方法,很不全面,存在诸多问题。逻辑学虽然对中医来讲是一个新概念,中医学没有详细讲述逻辑学的知识,然而中医学这个严密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却处处表达着逻辑学理念和方法的运用。中医经典著作作为中医的根基和灵魂,逻辑方法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故加强中医领域内,尤其是经典著作的逻辑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新的打破口,同时也为广阔中医人进步临床辨证的思维才能,加速自身思维的改造,进展理论创新提供了条件。【参考文献】1吴永贵,章涤凡.中医学的逻辑方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2,28(2):3.2任秀玲.先秦逻辑的“应因之术是形成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J.中国医

13、药学报,1998,13(6):153刘喆.从类比逻辑方法看经络学说的起源与开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2):39.4高京宏,龚海洋.中医体质学研究的逻辑思想浅释J.中医药学刊,2022,23(2):316,335.5邢玉瑞.孙雨来类比思维与中医藏象学说的建构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6):414.6孙雨来.类比思维在中医治那么治法中的意义J.中医药学刊,2022,21(3):370.7王志红.五行类比的逻辑构造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9(4):23.8周唯.辨证论治中的逻辑思维应用举隅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7(5):335.9章新亮.中医象形观与逻辑思维浅探J.湖北中医杂志,2022,25(2):6.10卓同年,谷培恒.论中医临床思维的逻辑方法及其运用J.新疆中医药,1999,17(2):1.11鲁兆麟,杨蕙芝.近代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2.12陈宝明.?伤寒论?六经证治思维逻辑方法初探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9,194:27.13陈瑞春.陈瑞春论伤寒,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8.14王历,周纯杰.?伤寒论?的逻辑方法初探J.中医药学报,1988,16(3):18.15钟玲.浅谈?伤寒论?中的几个医学逻辑问题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1,14(3):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