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A碳酸钠B硫酸钠C碳酸氢钠D氢氧化钠2某课外小组取上述“红色”水,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污水变纯净水”的趣味实验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可见光下
2、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CO1据此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在污水处理中可作A吸附剂B絮凝剂C消毒剂D催化剂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冰雪融化C酒精燃烧D汽油挥发4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煤燃烧后留下的灰烬质量比煤的质量少B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相等C100g 糖溶于 300g 水中,制得 400g 溶液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剩余物的质量比高锰酸钾质量少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B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变化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
3、体药品B称量药品质量C液体的量取D稀释浓硫酸7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变得很剧烈,则水的作用是()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还原剂8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滴加液体B添加酒精C加热液体D放置试管9以下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水分子-水分子的体积很小B炒菜时闻到香味-受热时分子才不断运动C氧气和液氧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水通电后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10在液态空气中上方放置一点燃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木条燃烧更旺B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C可能引起爆炸D木条立即熄灭二
4、、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下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氧气循环简图(1)图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 ;(2)图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1)甲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果实验失败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_(2)乙同学:根据图示装置在做上述实验时,耗时较长,不利于课堂中进
5、行演示。请写出改进方案。_(3)丙同学:打算用铁丝代替红磷来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但结果实验也失败了,请你说明理由。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在“水的组成”学习中,可以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如图)得到氢气。请写出试管1中气体的检验方法以及试管2中气体检验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2)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常温条件下反应制取氢气”。下面装置中可用于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理由是_。若使用该发生装置和F装置相连,则氢气应从_端通入(填a或b)。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反应中想得到平
6、稳气流可以将换为_。(3)缺钙能导致儿童发育不良。小明同学从食物中摄入钙元素的量不足,每天需要服用2片某种钙片。该钙片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假设钙片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若小明改用喝牛奶(每100m1牛奶中含钙0.10g)来补充钙,每天至少需要喝_毫升牛奶。(4)将15.9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11.1g固体物质。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_。14下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写字
7、母编号)。(3)A和B两种粒子的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4)C所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在东莞夏季,一般情况下,一棵荔枝树每天大约放出1500g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3g/L,空气的密度为1.29g/L)请计算(1)一棵荔枝树夏季每天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是多少?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下同)(2)每天产生的这些氧气相当于多少升空气中的氧气?_16某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下表。(1)该食盐同时是加碘盐,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碘_(填“单质”、“元素”或“分子”);(2)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_;
8、(3)碳酸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4)计算0.3 g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_ (请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详解】A、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故A正确;B、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硫酸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故B不正确;C、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碳酸氢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不正确;D、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氢氧化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D不正确。故选A。2、D【解析】试题分
9、析:根据描述:在“红色的污染水”中,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在可见光的条件下,“红色的污染水”变纯净的水即在可见光的条件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CO1。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改变,可见纳米二氧化钛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故选D。考点:催化剂的特点3、C【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矿石粉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冰雪融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汽油挥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
10、【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4、C【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普遍遵守的规律,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物理变化。A. 煤燃烧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白磷燃烧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糖溶于水中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此选项符合题意;D.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解答。5、B【解析】A、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例如人类利用的水
11、能、风能、潮汐能等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故错;B、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正确;C、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的发生放热现象,有的发生吸热现象,故错;D、在化学反应中并不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如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错;故选:B。6、D【解析】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
12、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7、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催化剂的性质【详解】因为产物只有碘化镁,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水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即水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题意,加水后碘与镁的反应加快,再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C。【点睛】元素守恒是判断物质是否参与化学反应的重要方面8、B【解析】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垂直悬空,故正确;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故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正确;D、试管清洗完毕,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故正确。故选:B。
13、9、B【解析】A、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A正确; B、炒菜时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故B错误; C、氧气和液氧都能助燃,是因为氧气和液氧都是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C正确;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D正确。 故选B。【点睛】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D【解析】A、没有大量的氧气,木条不会燃烧更旺,故A说法不正确;B、液态空气沸点非常低,遇到燃着木
14、条迅速气化,同时大量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于是木条熄灭,不会和原来一样燃烧,故B说法不正确;C、没有大量的氧气,不可能引起爆炸,故C说法不正确;D、液态空气沸点非常低,遇到燃着木条迅速气化,同时大量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于是木条熄灭;另外氮气沸点比氧气低,氧气出来之前,很多氮气先出来了,也会导致木条熄灭,故D说法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解析】(1)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反应物相同,但反应条件不同时,得到的产物可完全不同。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
15、、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实验结束后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 集气瓶底应装少量水 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解析】(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所用物质必须只与氧气反应,且不生成气体,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实验结束后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2)集气瓶底应装少量水,以吸收热量,使温度快速冷却至室温。(3)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1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H2+O22H2O B 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的条件是不加热 b 分液漏斗 600mL 12.25g 【解析】(1)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与氧
16、气的体积比为2:1,可以判断出试管1中的气体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1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试管2中气体为氢气,可用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将燃着的木条伸到试管口,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2)锌与稀硫酸常温条件下反应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填B;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的条件是不加热。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氢气有短管b通入。 B装置中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可以获得平稳的气流。(3)每天服用钙元
17、素的质量为:20.75g100% =0.6g,0.6g0.1g100mL=600mL。故需要和牛奶600mL。(4)由题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5.9g-11.1g=4.8g设生成4.8g的氧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解得x=12.25g14、22.99 B C 最外层电子数 得到 Cl- 【解析】(1)由钠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钠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表示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钠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BC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B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3)由图示可知A、B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4)C表示的粒子表示氯离子,符号为:Cl。五、探究题(本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狼获奖课件教学课件
- 统计分析软件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 队列口令说课稿
- 适合小班课件教学课件
- 怎样评价课件教学课件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公益营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筹资原理和技巧》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秸秆打捆协议书(2篇)
- 南京工业大学《应用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无缝线路铺设与养护维修方法
- 高分子物理教案(Word)
- 豆绿色时尚风送货单excel模板
-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春整理)
- 小学体育水平一《走与游戏》教学设计
- 秋日私语(完整精确版)克莱德曼(原版)钢琴双手简谱 钢琴谱
- 盐酸安全知识培训
- 万盛关于成立医疗设备公司组建方案(参考模板)
- 科技特派员工作调研报告
- 中波广播发送系统概述
- 县疾控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