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精准农业的概念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由十个系统组
2、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精准农业并不过分强调高产,而主要强调效益。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精准农业的发展历史海湾战争后GPS技术的民用化,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使得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成为可能。1993-1994年,精准农业技术思想首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两个农场进行试验。结果用GPS指导施
3、肥的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的产量提高30%左右,而且减少了化肥施用总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精准农业的试验成功,使得其技术思想得到了广泛发展。 近五年来,世界上每年都举办相当规模的“国际精细农作学术研讨会”和有关装备技术产品展览会,已有上千篇关于精细农作的专题学术报告和研究成果见诸于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或专业刊物。在万维网上设有多个专题网址,可及时检索到有关精细农作研究的最新信息。美、英、澳、加、德等国的一些著名大学相继设立了精细农作研究中心,开设了有关博士、硕士的培训课程。在发达国家,精细农作技术体系已实验应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和土豆的生产管理上。1995年美国约有5%的作物面积不同程度的应用了
4、精细农作技术,近年来又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在美、加、澳、欧等国,精准农业的实验研究以涉及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土豆等作物生产。不仅发达国家对精细农作的技术实践非常重视,巴西、马来西亚等国亦已开始了试验示范应用。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与发展,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科技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为此专门立项对有关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经过由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院士组织评估,于1997年发表了一份“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Geospatial and Information Te
5、chnologies in Crop Management”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美国农业面临的压力、信息技术为改善作物生产管理决策和改善经济效益提供的巨大潜力,阐明了“精准农业”技术研究的发展现状以及为信息产业和支持技术开发研究提供的机遇。精准农业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的产业,且已被广泛承认是发展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 目前,适应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应用的DGPS装置,GIS适用平台及农作物资源空间信息数据库管理软件,作物生产决策支持模拟模型,带DGPS接收机小区产量传感器和产量分布绘图装置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自动调控施药、施肥机、播种机均已有商品化产品;支持农田信
6、息实时采集的田间土壤水份、N、P、K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作物苗情、杂草分布等的传感器技术,已有初步研究开发成果。可以预言,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装备技术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日新月异,有关新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精准农业的思想已经为科技界和社会广为接受,并在实践上有一些应用。如1992年北京顺义区在1.5万公顷的范围内用GPS导航开展了防治蚜虫的试验示范。在遥感应用方面,我国已成为遥感大国,在农业监测、作物估产、资源规划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应用更加广泛,1997年辽宁省用GIS进行下辽河平原农业生态管理的应用研究,吉林省结合其省农业信息网开发“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GI
7、S),北京密云县完成以GIS技术建立的县级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智能技术方面,国家863计划在全国20个省市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今后精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这些研究与应用大部分局限于GIS、GPS、RS、ES、MS单项技术领域与农业领域的结合,没有形成精准农业完整的技术体系。尽管如此,随着我国农业技术和相关信息产业、工程制造业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精准农业的技术必将得到不断发展完善,且将扩展到更为广泛的设施农作、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精细管理与经营。 国际上精准农业的实践表明,实施精准农业要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和
8、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经营技术的集成组装,综合是其典型特征,技术集成是其核心,因此需要多部门、多学科联合作战。我国实施精准农业的近期目标,一方面是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切实做好有关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求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确农业的发展道路。精准农业系统体系结构1、全球定位系统。精准农业广泛采用了GPS系统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施的准确定位。为了提高精度广泛采用了 DGPS(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术,即所谓“差分校正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它的特点是定位精度高,根据不同的目的可自由选择不同精度的GPS系统。2、地理
9、信息系统GIS。精准农业离不开 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的技术支持,它是构成农作物精准管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有力工具,田间信息通过GIS系统予以表达和处理,是精准农业实施的重要。3、遥感系统 RS。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精准农业田间信息获取的关键技术,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信息的技术要求。4、作物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它的核心内容是用于提供作物生长过程模拟、投入产出分析与模拟的模型库;支持作物生产管理的数据资源的数据库;作物生产管理知识、经验的集合知识库;基于数据、模型、知识库的推理程序;人机交互
10、界面程序等。5、田间肥力、墒情、苗情、杂草及病虫害监测及信息采集处理技术设备。如田间信息适时采集传感器与数据处理方法。 6、带GPS系统的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如带产量传感器及小区产量生成图的收获机械;自动控制精密播种、施肥、洒药机械等等。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刘爱民、封志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徐丽明(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精准农业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其核心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精准农业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系统,是实现农业低耗、高效、优质、安全
11、的重要途径。1、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农业从9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兴起,目前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英美法德等国家纷纷采用先进的生物、化工乃至航天技术使精准农业更加“精准”。美国把曾在海湾战争中运用过的卫星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这项技术被称为“精准种植”,即通过装有卫星定位系统的装置,在农户地里采集土壤样品,取得的资料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不同地块的养分含量,精准度可达13平方米。技术人员据此制定配方,并输入施肥播种机械的电脑中。这种机械同样装有定位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施肥和播种可以完全做到定位、定量。还可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并配置相连的电子传感器和计算机,收割机工作时可自动记录每平方米农作物产
12、量、土壤湿度和养分等的精准数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土壤和作物信息资料整理分析,制成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田间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根据空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通过调整资源投入量,达到增加产量、减少投入、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质量的目的。同时在农田经营管理决策的环节上,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单纯获取高产”,“以适量投入,获取较好经营利润”或“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不同优化目标。这项技术的构成包括空间定位的农作物产量信息采集技术和土壤信息定时采集技术、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定时更新技术及空间定位的农业投入控制系统等。
13、2、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最富有生命力的核心技术是基因工程。现代生物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打破了远缘物种不能杂交的禁区,即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开辟一个世界性的新基因库源泉,用新方法把需要的基因组合起来,培育出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营养更丰富,且生产成本更低的新作物、新品种;另外还具有节约能源、连续生产、简化生产步骤、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功效。如美国把血红蛋白转移到玉米中,不仅保持了玉米的高产性能,而且提高了它的蛋白含量。抗虫害转基因水稻、玉米、土豆、棉花和南瓜等已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数百万公顷土地上试种。微生物农业是
14、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农业。微生物在合成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各种酶方面的能力比动物、植物高上百倍;微生物还可利用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有益微生物,不仅可获得大量生物量,用于制作食用蛋白质以及脂肪、糖类等专门食品,而且在生物防治、土壤改良方面也有突出表现。日本研制的EM(含80余种微生物的生物制剂),被称为可以挽救地球的有效微生物群。施用EM可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药物,净化环境。3、工程装备技术现代工程装备技术是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硬件”,其核心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精准农业中,应用于农作物播种、施肥、灌溉和收获等各个环节。精准播种。将精准种子工
15、程与精准播种技术有机结合,要求精准播种机播种均匀、精量播种、播深一致。精准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优质种子,又可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为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最佳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作物对营养和太阳能的利用率。精准施肥。要求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以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盈亏情况,作物类别和产量水平,将N,P,K和多种可促进作物生长的微量元素与有机肥加以科学配方,从而做到有目的地科学施肥,既可减少因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又可降低成本。要求有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和具有自动控制的精准施肥机械。精准灌溉。在自动监测控制条件下的精准灌溉工程技术,如喷灌、滴灌、微灌和渗灌等,根据不同作物不同
16、生育期间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量,实施实时精量灌溉,可大大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精准收获。利用精准收获机械做到颗粒归仓,同时可根据一定标准准确分级。 精确施肥1、 精确农业的概念及简介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农业的高速发展,除了依靠生物技术的进步和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的扩大外,基本上是在化肥与农药等化学品和矿物能源的大量投入条件下获得的。但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产品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精确农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精确农业是Precision Agriculture、Precision Farming、S
17、ite-specific Farming(Agiculture)等名词的中译。4精确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RS,GIS,GPS),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和管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产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地形、气候、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改变传统农业大面积、大样本平均投入的资源浪费作法,对作物栽培管理实施定位,按需变量投入。它包括精确播种,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精确收获这几个环节。而精确农业的兴起对合理
18、施肥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技术要求。从化肥的使用来看,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占40%,然而即使化肥利用率高的国家,其氮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磷30%左右,钾60%左右,肥料利用率低不仅使生产成本偏高,而且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水果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等环境问题。总之施肥与农业产量、产品品质、食品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密切相关。精确施肥的理论和技术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 精确施肥(变量处方施肥)2.1精确施肥的必要性 土壤-作物-养分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虽然我们已确定了作物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作物需求养分的程度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别。即使是同一种作物,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种养分
19、的需求程度差别也很大。苗期是作物的营养临界期,虽然在养分数量方面要求不多,但是要求养分必须齐全和速效,而且数量足够。很多作物在营养最大效率期对某种养分需求数量最多,营养效果最好,同一作物不同养分的最大效率期不同,不同作物同一养分的最大效率期也不同。不同养分具有养分不可替代性即作物的产量主要受最少养分含量那个养分所限制,而这个最少的养分不能被其它养分所代替。为消除最小养分率的限制,大量的使用化肥,而这又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所以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生长环境的需要,变量处方施肥是我们未来施肥的发展方向。 2.2精确施肥 我们认为精确施肥是将不同
20、空间单元的产量数据与其他多层数据(土壤理化性质、病虫草害、气候等)的叠合分析为依据,以作物生长模型、作物营养专家系统为支持,以高产、优质、环保为目的的变量处方施肥理论和技术。精确施肥是信息技术(RS,GIS,GPS),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和化工技术的优化组合。按作物生长期可分为基肥精施和追肥精施,按施肥方式可分为耕施和撒施。按精施的时间性分为实时精施和时后精施。3、理论及技术体系 3.1土壤数据和作物营养实时数据的采集对于长期相对稳定的土壤变量参数,象土壤质地、地形、地貌、微量元素含量等,可一次分析长期受益或多年后再对这些参数做抽样复测,在我国可引用原土壤普查数据做参考。对于中短期土壤变量参数,
21、象N,P,K,有机质、土壤水分等,这些参数时空变异性大,应以GPS定位或导航实时实地分析,也可通过遥感(RS)技术和地面分析结合获得生长期作物养分丰缺情况。这是确定基肥、追肥施用量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实时采样分析的新技术、新仪器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 3.1.1基于土壤溶液光电比色法开发的土壤主要营养元素测定仪,在我国已有若干实用化的产品推广。3.1.2基于近红外(NIR)多光谱分析技术、半导体多离子选择效应晶体管(ISFET)的离子敏传感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研究成果5,6。3.1.3基于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和传输阻抗变换理论的土壤水分测量仪在我国已经研制成功7,8。
22、 3.1.4基于光谱探测和遥感理论的作物营养监测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用植物光谱分析方法诊断植物营养水平具有快速、自动化、非破坏性等优点,但诊断专一性不够,解译精度也有待提高。在作物N营养与作物光谱特性方面,无论是多光谱被动遥感,还是激光荧光雷达主动遥感的研究和应用都已较为成熟9,10,11,在外观未发现缺氮症状时,已能区分作物的N素营养水平。日本首先研制了叶绿素计应用于田间作物氮素营养水平诊断及指导施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日农机新闻1999年又报道了一种自动化施肥装置,在水稻生长期间,可根据其叶子进行判断,自动调节施肥量,用分光传感器分析水稻生长情况,同时用GPS系统导航,任何人都能
23、进行操作。但植物中P、K和微量元素的营养水平与作物光谱特性的关系研究较少。国内外研究发现基于现在的仪器设备条件下,在严重缺磷时,光谱分析才能用作物磷营养诊断12;钾只能区分34级营养水平13。但随着一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的将在近几年发射,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将在作物营养监测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3.2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 无论是田间实时土样分析,还是精确施肥机的运作,都是以农田空间定位为基础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为精确施肥提供了基本条件。GPS接收机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气象条件下至少获得4颗以上的GPS卫星发出的定位定时信号,而每一卫星的轨道
24、信息由地面监测中心监测而精确知道,GPS接受机根据时间和光速信号通过三角测量法确定自己的位置。但由于卫星信号受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干扰,会产生定位误差,美国提供的GPS定位误差可达100米,所以为满足精确施肥或精确农作需要,须给GPS接受机提供差分信号即差分定位系统(DGPS)。DGPS除了接收全球定位卫星信号外,还需接收信标台或卫星转发的差分校正信号。这样可使定位精度大大提高。我们在实验中用的美国GARMIN公司的GPS12XL 接受机,接收差分输入后可达到15的定位精度。现在民用DGPS已完全能满足精确施肥的需要。现在的研究正向着GPS-GIS-RS一体化,GPS-智能机械一体化方向发展。日本
25、最近实验利用GPS定位插秧机、GPS定位自动施肥机,误差在10cm以内14,15。 3.3决策分析系统 决策分析系统是精确施肥的核心,直接影响精确施肥的技术实践成果。决策分析系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模型专家系统二部分。GIS用于描述农田空间属性的差异性;作物生长模型和作物营养专家系统用于描述作物的生长过程及养分需求。只有GIS和模型专家系统紧密结合,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这也使现在国内外GIS集成的研究热点。在精确施肥中,GIS主要用于建立土壤数据、自然条件、作物苗情等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属性数据的地理统计、处理、分析、图形转换和模型集成等。作物生长模型是将作物及气象和土壤
26、等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综合大量作物生理学、生态学、农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生理过程与环境和技术的关系加以理论概括和数量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它是环境信息与作物生长的量化表现。通过作物生长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任意生长时期作物对土壤生长环境的要求,以便采取相关的措施。在这方面美国的科学家们综合考虑大气-土壤-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大型作物模拟模型CERES(覆盖了玉米、小麦、高粱、大豆、花生等12种作物),国内高亮之等系统的完成了水稻模型RICEMOD16。但这些模型在生理生
27、态模拟方面仍比较简单,其机理性、适用性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就开发了作物营养专家系统,但无论是作物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为基础的专家系统,还是测土施肥目标产量模型,都属于统计模型,不同的统计模型计算的施肥量相差3倍以上16。以作物生理机理为基础的作物营养模拟模型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3.4控制施肥 现在有二种形式,一是实时控制施肥。根据监测土壤的实时传感器信息,控制并调整肥料的投入数量,或根据实时监测的作物光谱信息分析调节施肥量18,19。二是处方信息控制施肥。根据决策分析后的电子地图提供的处方施肥信息,对田块中肥料的撒施量进行定位调控。精准农业应用前景广阔精准农业是在信息
28、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以3S(GIS、GPS、RS)为核心技术引发的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它必将会对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形式上看,精准农业是在发达国家大规模经营和机械化操作条件下发展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可能仅适用于我国规模化经营的大型国营农场和较发达的地区,而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分散经营的大部分农村则难以应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精准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技术路线和原则是在充分了解土地资源和作物群体变异情况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根据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管理措施和各项物资投入的量,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些原则适用于任何形式和任何规模的农业生产。 目
29、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已逐渐深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也必将会对我们的农业技术革命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研究发展适用于中国农业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以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在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技术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如美国,已经将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含量、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等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形成了资料齐全的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那里的许多地区和农场,已将此类信息制成GIS土壤养分或肥料使用GIS图层,形成了信息农业和精准农业的技术支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精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在田间任何位点上(或任何一个
30、操作单元上)均实现了各种营养元素的全面平衡供应,使肥料投入更为合理,使肥料利用率和施肥增产效益提高到较理想的水平。在这种管理水平下,氮肥当季利用率可达60以上。 但是在我国,测土推荐平衡施肥这一初级技术尚未真正落实,在土壤养分状况、养分管理和施肥技术方面研究基础更是薄弱。现有的有限资料也分散在各单位,没能真正用于生产发挥作用,以致于农民在施肥上存在很大盲目性;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不合理;中、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肥料利用率低,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仅为30左右,肥料的增产效益没能充分发挥。目前应在充分了解国际上精准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从养分管理和施
31、肥技术入手,研究发展适合我国情况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为此,金继运博士建议:一是在规模化经营地区选点建立以GIS、GPS和RS为核心技术的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立健全田间管理档案,应用GIS收集整理现有资料,逐渐建立起以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引进GPS技术,改进现有施肥机具,研制适用的GIS施肥指导系统和自动调节变量施肥机具。在此基础上,建立23个规模化经营的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农场。 二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体制,在主要农业 自然经济区选点研究不同生产条件下土壤养分状况、变化规律和变异情况,研究不同种植制度下土壤和植物体系内各种养分的循环规律和变化特征。应用GI
32、S研究形成适用于当地条件的土壤养分地理信息系统,对农田系统中各种养分迁移规律、土壤中各养分状况和变化特征进行图形化描述和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以县或乡为单位,研究建立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区域性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和养分信息化动态管理模式,分区指导当地的养分管理和肥料合理施用,逐步建立起适合小规模分散经营体制下的精准农业养分信息化管理模式。 三是在宏观上,逐步建立全国性的土壤肥力和肥料信息系统,以县为单位收集土壤类型、土壤肥力、肥料使用、作物类型及产量等有关信息,在GI S平台上建立包括全国2370个县的土壤肥力与养分资源信息系统,将分散的数据收集整理,随时了解全国肥力状况和施肥变化的时空特征,为国
33、家主管决策部门服务。 四是在上述规模化和家庭承包分散经营试验区内,组织土肥、植保、栽培、农机等各领域专家的联合攻关,将精确农业从养分管理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最终形成按照当地条件精细准确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精确农业进农庄 凯瑟琳格林曼对于农场主来说,收获季节到来前的几个月总会令人感到焦虑不安,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天气和土壤情况的变化以及害虫将会造成多大损失等不确定的因素都是无法预知的。虽然农场主们主要依靠以往的经验和谨慎的推测来判断情况的变化,但是也有很多人正在着手实践一种被称为精确农业的生产方式,即利用技术手段应付可能会对他们的农作物造成危害的不确定因素。精确农业技术
34、几年前可能还在整个种植区大面积施用统一的肥料或杀虫剂的农场主,现在也许己经在利用标有精确位置数据的土壤和作物分析结果,将适当剂量的化学制品送到合适的地点了。他们现在还可以利用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的数字式产量监视器来追踪某块土地的表现,实际上他们可以获得每一排作物的产量数据。 大部分的精准农业技术需要依靠各种全球定位。系统装置和可以将天气模式、土壤性质和虫害控制等方面的信息在地图上用一个个点表示出来的软件。农场主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指挥能够根据种植区的每个部分需要多少肥科和杀虫剂来调整施用量的可变速率喷洒器。目前精确农业技术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应用得最为广泛,主要用于甜菜、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种植。 使
35、用了精确农业技术的农场主认为这种种植方法给他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方式来分析他们对土地的投入和他们从土地中获得的回报之间的关系,并且使他们可以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管理更多的土地。但是精确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一直进展得相当缓慢,这主要是因为有关设备和服务的成本太 高,小型农场是无法负担这笔费用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精确农业技术带来的好处并不总是十分明确的。明尼苏达大学精确农业研究中心负责人皮埃尔罗伯特博士指出南北达科他和蒙大拿州的小麦生产者现在发现,根据目前的国际市场价格,要想通过种植小麦来获取利润确实非常困难。如果你没有取得利润,你就没有额外的资金购买和使用新技术。 另一个问题是设法使各种不同的农业软件和
36、全球定位系统数据格式协同工作不仅会使人感到沮丧而且会让人望而生畏。在伊利诺伊州的尚佩恩经营一个面积为1800英亩的玉米和大豆种植农场的约翰赖夫斯特克指 出:大多数农场主并不想整天坐在计算机前。 大多数购买精确种植技术的农业生产者都承认,如果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精确农业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设在罗切斯特的阿格里林克食品合作组织的副主席托马斯.费瑟 指出:对精确农业技术有抵触请绪的人将无法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精确农业生产过程 纽约勒罗伊(位干罗切斯特西南大约50英里处)的M-B农场的主人肯马丁利就正在使用精确种植方法。M-B农场的总面积为2000英亩,其中900英亩用于种植甜玉米
37、。在播种之前,马丁利先生委托农业咨询服务公司(设在罗切斯特的一家农作物顾问公司)对其农场各个不同部分的土壤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每个部分需要多少肥料。 农业咨询服务公司派遣理查德.怀尔德曼到马.丁利先生的农场提取了400份土壤样品,每份样品代表4至5英亩大小的区域。农业咨询服务公司对土壤样品中的大约15种成分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磷酸钙和氮的浓度。怀尔德曼随后将土壤分析结果与根据上年的收获情况绘制的产量地图进行了比较。 上个月某一天清晨的田间,马丁利先生正与怀尔德曼和JD.巴克利父子公司 (纽约斯塔福德 的一家出售肥科和杀虫剂的公司)的喷洒器操作员迈克.贝尔莫尔在一起。这3位先生弓着身子坐在一辆卡车的
38、车厢挡板上,仔细研究怀尔德曼带来的一张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农场地图,怀尔德曼绘制这张地图的目的是要说明哪些地方应该用高速率喷洒磷酸盐和氮,哪些地方应该使用中、低速率。同样的地图还被输入了安装在装载着肥料罐的喷洒拖拉机里的计算机中;这台计算机已经与一台全球定位系统设备连通。拖粒机两侧各有一条15英尺长的悬臂,悬臂上是一排间距大约为30英尺的喷嘴。拖拉机里的一个控制器将施肥地图上的信息传送给喷嘴,从而达到控制喷洒速度和在拖拉机从农场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改变施用的肥料类型的目的。每天可以给多达520英亩的土地施肥的贝尔莫尔全天时间都在根据屏慕上显示的、可以提示他目前处于什么位置的全球定位系统坐标
39、来驾驶拖拉机。 同一周晚些时候,马丁利先生驾驶着一台播种拖拉机将种子播撒到了田里。种植季节开始几个星期后,贝尔莫尔又回到农场给生有杂草的区域施用除草剂并且喷洒了杀虫剂以便使农作物免受玉米蛀虫和其他害虫的侵扰。农场的咨询顾问可以通过察看航拍照片发现虫害破坏的迹象,然后在需要的地方施用杀虫剂。 马丁利指出,与几年前相比,现在他施用肥料的时候更加谨慎,而且使用的杀虫剂也有所减少,这全都是因为有了可变速率喷洒器。但是他认为现在就断言精确农业技术会对他的农作物产量造成怎样的影响还为时过早。 人造卫星和空中成像技术 给土地施肥并播种后,农场主和农作物咨询颐问可以借助人造卫星和空中成像技术监视他们的作物每星
40、期或每个月的生长情况。这些图像对于大型农场来说特别有帮助,因为农场主要想在地面上监视大型农场的各个不同区域是非常困难的。 农场主们利用的人造卫星图像来自美国的陆地卫星系统。它由几颗联邦政府操作的对陆地情况进行观测的人造卫星组成。 这些人造卫星可以从距离地面大约2万英尺 (原文如此本报注 )的高空拍摄红外线照片;照片上的每一个像素代表地面上5平方码多一点到10平方码大小的区域。红外线照相机可以探测出某块种植区的温度和湿度水平。这些图像与农场地图绘制程序结合起来就可以显示出发生干旱或洪水的区域。农场主购买这些图像的成本为每英亩土地2至3美元。 但是如果某位农场主委托陆地卫星系统在某天的某个时候拍摄
41、某个农场的照片,而当时正好有云层阻挡了视线,那么这位农畅主就是太不走运了,因为他仍然必须支付拍摄费用。人造卫星图像对于小型农场的作用不如对大型农场显著,这是因为图像的分辨率非常低。 航空红外线摄影的成本为每英亩土地5至6美元,不过这种照片的分辨率要稍好一些,而且不会 出现云层阻碍视线的风险。罗切斯特的二位飞行员齐克赫德驾驶小型飞机低空飞行并利用红外线 照相机为农场主拍摄农田照片时收取的费用为每小时大约200美元。飞机的飞行速度最低可以降至每小时40英里,这使得赫德的飞机上安装的哈塞尔布拉德红外线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的分辨率,可以达到每个像素代表大约6方英寸的区城,安装在照相机上面的一台全球定位系
42、统设备可以自动标示出每张照片拍摄时的地理位置。 产量监视器 本世纪90年代初问世的产最监视器是在精确农业生产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工具。目前pixall公司、Oxbo国际公司和约翰迪尔公司等企业生产的联合收割机中大约有一半安装了产量监视器。现有的联合收割机也可以加装产量监视器,费用为每台大约5000至7000美元。 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的产量监视器在联合收割机收割谷物或者小麦时,可以让农场主了解种道区 的任何一块上地每英苗的收获量为多少蒲式耳。 例如,在联合收割机转动着驶过一排排大田玉米的同时,它可以将玉米棒传送给一台机器,玉米棒的外皮会被这台机器除去,而玉米粒则被从穗轴上剥下来并且收集在一个存储容
43、器中。玉米的外皮和剥去了玉米粒的光杆穗轴可以从联合收割机的后部吐出来。玉米粒可以用传送带来输送,同时传送带上的传感器可以分析它们的含水量并将测量结果与以蒲式耳/英亩为单位的收获量进行比较。 整个系统需要与一台全球定位系统设备连通,这台设备可以追踪联合收割机的位置,同时将 每一组坐标存储在一块快闪存储卡上。收获结束后,农场主可以利用这些数据绘制出一幅可以说明农场各个不同区域产量的地图。类似的技术也可以用于收割小麦和大豆。 农场设备制造企业在研制用于甜玉米(玉米粒不必从穗轴上剥下来)和棉花等作物的产量监视器方面的行动一直比较缓慢,但是去年,设在纽约拜伦的OXbo国际公司推出了一种可以安装在联合收割
44、机上的甜壬米产量监视器。这种监视器可以在联合收割机收割甜玉米穗轴的同时称出它们的重量;并且得出一个根据联合收割机的速度和收割的 幅宽度计算出来的以吨/英亩为单位的数值。该公司目前还在研制可以用于利马豆和青菜豆等作物的产量监视器。 设在威斯康星州拉辛的凯斯IH公司目前正在研制可以利用近红外传感器来检测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的油脂和蛋白质含量的产量监规器。产量监视器使农场主们可以明确指出农作物的价值,这可以帮助他们决定是否应该将利润率较低的土地划入政府保护汁划。例如,自然资源保护计划(1985年制定的农场法案的一个组成部分)鼓励农场主在他们的部分土地上种植可以起到水土保持作用的草和树,从而减少土
45、壤遭到的侵蚀以及通过排水沟流失的杀虫剂和肥料政府将会负担90%的种植费用。 一些使用过精确农业系统的农场主指出,他们希望该系统可以允详他们与其他农场主交换信息并且更加有效地与食品工业的其他成员进行会作。 VantagePoint(由迪尔公司、格罗马克公司和农田工业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和Roostercom (由嘉吉公司、Cenex州际收获合作组织和杜邦公司等企业发起)等网站正在为全国各个不同地区的农场主提供一些他们可以交换信息并获取市场情报的论坛。 现代精准农业及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2003-05-21农业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其实质体现了当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它是一个历史
46、的、动态的概念。在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石油农业或机械化农业)后,农业正在进入以知识高度密集为主要特点的知识农业发展阶段,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精准(PrecisionAgriculture),已成为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的现代知识农业的重要生产形式。 1、精准农业 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形态或农业生产形式由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业生产关系)所决定。影响农业生产形式的主要外界因素有农业自然资源保障系统、农业及农村劳动力资源、农业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条件及社会生产力水平4个方面。 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农
47、业上。通过大量高能耗工业产品(机械、化肥、农药、燃油、电力等)的投入来维持系统的产出。机械化农业的主要优势是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土地压实、水土流失、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农药的使用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品种基因单一化的危害、农产品品质的下降,水土资源及能源制约等。这种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促使科学家和农民努力寻求一种在继续维持并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又能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新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并进行了多种探索,提出了多种解决途径,如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等。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48、农业应用电子技术和作物栽培有关模拟模型以及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DS)技术研究的发展,精准农业已成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2、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 精准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其核心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精准农业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系统,是实现农业低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 2.1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农业从9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兴起,目前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英美法德等国家纷纷采用先进的生物、
49、化工乃至航天技术使精准农业更加精准。美国把曾在海湾战争中运用过的卫星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这项技术被称为精准种植,即通过装有卫星定位系统的装置,在农户地里采集土壤样品,取得的资料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不同地块的养分含量,精准度可达1-3m2。技术人员据此制定配方,并输入施肥播种机械的电脑中。这种机械同样装有定位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施肥和播种可以完全做到定位、定量。还可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并配置相连的电子传感器和计算机,收割机工作时可自动记录每平方米农作物产量、土壤湿度和养分等的精数据。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土壤和作物信息资料整理分析,制成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田间管理
50、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根据空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通过调整资源投入量,达到增加产量、减少投入、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质量的目的。同时在农田经营管理决策的环节上,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单纯获取高产,以适量投入,获取较好经营利润或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不同优化目标。这项技术的构成包括空间定位的农作物产量信息采集技术和土壤信息定时采集技术、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定时更新技术及空间定位的农业投入控制系统等。 2.2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最富有生命力的核心技术是基因工程。现代生物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打
51、破了远缘物种不能杂交的禁区,即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开辟一个世界性的新基因库源泉,用新方法把需要的基因组合起来,培育出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营养更丰富,且生产成本更低的新作物、新品种;另外还具有节约能源、连续生产、简化生产步骤、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功效。如美国把血红蛋白转移到玉米中,不仅保持了玉米的高产性能,而且提高了它的蛋白含量。抗转基因水稻、玉米、土豆、棉花和南瓜等已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数百万公顷土地上试种。1998年,全世界利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已成功地开发了100多种再生植物,转基因牛、羊、猪和鱼也培育成功。美国是采用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1998年转基因作
52、物播种面积达2050万hm2,是1997年的2.5倍;目前其转基因种子播种面积已占大豆播种面积的36%,占玉米播种面积的45%。阿根廷是继美国之后大量采用转基因技术的国家,1998年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达550万hm2,是1997年的4倍,其中75%的大豆播种面积采用经过改变基因的豆种。加拿大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从1997年的130万hm2,增加到1998年的280万hm2;50%的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采用了经过基因处理的种子。 微生物农业是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农业。微生物在合成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各种酶方面的能力比动物、植物高上百倍;微生物还可利用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有益微生物
53、,不仅可获得大量生物量,用于制作食用蛋白质以及脂肪、糖类等专门食品,而且在生物防治、土壤改良方面也有突出表现。日本研制的EM(含80余种微生物的生物制剂),被称为可以挽救地球的有效微生物群。施用EM可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药物,净化环境。 2.3工程装备技术 现代工程装备技术是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硬件,其核心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精准农业中,应用于农作物播种、施肥、灌溉和收获等各个环节。 精准播种。将精准种子工程与精准播种技术有机结合,要求精准播种机播种均匀、精量播种、播深一致。精准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优质种子,又可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为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最佳
54、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作物对营养和太阳能的利用率。精准施肥。要求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以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盈亏情况,作物类别和产量水平,将N、P、K和多种可促进作物生长的微量元素与有机肥加以科学配方,从而做到有目的地肥,既可减少因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又可降低成本。要求有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和具有自动控制的精准施肥机械。 精准灌溉。在自动监测控制条件下的精准灌溉工程技术,如喷灌、滴灌、微灌和渗灌等,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间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量,实施实时精量灌溉,可大大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 精准收获。利用精准收获机械做到颗粒归仓,同时可根据一定标准确分级。3、我国
55、精准农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明显,农业生产水平差距较大,农业集约化总体水平较低。表2示出1994年中印日美4国农业集约化程度及世界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具有以下特点:1)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低于印度、日本,同美国相差甚远。2)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每万公顷拖拉机拥有量,仅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4.7%,甚至低于印度的水平。3)化肥投入水平高。每公顷化肥投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7倍,高于美国,但低于日本。 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集约化水平较低,要实现现代化,是继续走农业发达国家已走过的以牺牲土质、环境及使用对人类健康有不良
56、影响的大量依靠农药、化肥的石油农业发展道路,还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应根据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发展之路,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1重点发展节水、节肥精准农业技术体系 1)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短缺是我国许多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据测算,我国全年降水量约为6.19万亿m3,其中约55%消耗于陆面蒸发,只有45%转径流和地下水,实际利用率不到10%(约5000亿m3)。 当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灌溉农区面积约5000 hm2,其中渠灌面积较大,多属粗放型灌
57、溉模式。在华北井灌区特别是华北平原地区,自从将两年三熟制改为一年两熟制后,水分亏缺部分全靠超采地下水来弥补,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给北方灌溉农业造成严重威胁。 同时我国农业节水潜力巨大。我国渠灌面积约3900 hm2,井灌面积1100多万hm2,合计约5000万hm2。渠水灌溉的利用率约为0.3,井水灌溉利用率约为0.5,两者加权平均值为0.35左右,与发达国家0.7-0.9的利用率相比,差距巨大。有关部门测算,如将农业用水(按4000亿m3计算)的利用率提高0.2,即达到0.55,则可节水800亿m3。 山东海阳引进以色列技术,建成约33hm2(约500亩)果园自动化控制微喷工程,采用微机控制。根据土壤吸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讯行业营业员岗位总结
- 幼儿园工作总结点亮孩子未来的希望
- 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岗位总结
- 2024校园消防安全应急预案(34篇)
- 减资协议书(2篇)
- 别墅区住宅租赁协议(2篇)
- 全民读书心得体会
- Unit1TeenageLife(词汇短语句式)-2025届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闯关攻略(解析版)
-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分层作业)(解析版)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眼镜店年终总结及计划
- 汽车行走的艺术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课件(共25张课件)
- 广东省东华高级中学2025届高一上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GB/T 22081-2024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控制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华东师大二附中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 心理健康教育(共35张课件)
-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一至六年级上册下册齐全)
- GB/T 44271-2024信息技术云计算边缘云通用技术要求
- 工业项目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附表(有计算公式)
- 2024-2030年中国Micro LED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