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_第1页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_第2页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_第3页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_第4页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任务,作为初一语文老师的你一定有着许多的收获,那么你知道如何写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吗?它会对你教学带来乐观的影响。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希望你喜欢。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难点: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 1、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也可收集一些桥梁图片。 教学过程:

2、一、导入:看图联系“钱塘江大桥”的相关新闻。 二、简介,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我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投影展示课题、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回顾说明知识。 1、注音: 拱桥:g?ng郦道元l惟妙惟肖:xio 张?zhu?河:xio饮涧:jin匀称:ynchn 2、解词: 巧妙绝伦:巧妙得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相比得上。伦,同类、同等。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回顾知识:交代文体 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3、、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顺序时光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生动) 四、快速阅读全文,归纳特征。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2、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_的中国石拱桥”,透过定语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明确: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课文精选了哪两个例子? 明确:赵州桥、卢沟桥 4、为什么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否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呢?在课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 明确: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和11891192年间, 历史都很悠久;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和形

4、态不一、惟妙惟肖的石刻狮子,形式都很优美;更重要的是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在它们那里都十分突出,所以选取两座桥作为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了。 5、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只是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加简洁吗? 明确: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独拱、联拱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两种 类型,因此,都务必介绍,这样才能说明得既典型又全面。 五、精读课文,分析问题。 1、请一位同学朗读45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是如何描述赵州桥特点的,这些特点的顺序能否颠倒? 明确:赵州桥(独拱石桥)的四个特征:(1)只有一个弓形大拱最长、无坡;(2)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省料

5、、防洪、美观;(3)28道拱圈拼成大拱独立承重;(4)结构匀称环境和谐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四个特点之间是主次关系,不能颠倒。 2、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68自然段,看看卢沟桥有什么特点?找到说一说。 明确:卢沟桥(联拱石桥)的特点:A、十一个拱联成整体,坚固;B、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C、石栏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3、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整体特征后,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典型的例子分别介绍,这属于什么结构呢? 明确:总分结构 六、拓展延伸,探讨问题。 1、文章最后两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资料?试从文中提取两句话来概括。 明确: 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我国桥梁事业的进展。 2、欣赏现代桥梁建

6、筑。(投影展示) 3、笔有哪些类型,有什么共同点呢? 4、讨论:如果要写一篇文章介绍笔的用途,应选取哪些例子,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中国石拱桥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精心选取说明例子、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既传播了石拱桥的知识,又为我们说明文的写作带给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板书设计: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赵州桥卢沟桥 一般特殊 逻辑顺序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文章思想内容。 2、通过引文和正文的关系整体把握文章;能概括文章思想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意味深长的句子的深层含义。 3、感受强烈的对和平呼唤的心声以及对法西斯野兽行径

7、的愤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引文,对应正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仔细体味文中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师准备二战有关背景资料。 设计思路 文章篇幅较长,分为引文与正文两大部分,正文分四个部分。整体把握全评论人引文和正文的关系入手。 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总体把握全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体味描写和议论的文字,深化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41年10月21日,顺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不城,德国纳粹分子杀死了7000多人,其

8、中有300个孩子。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学生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那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暴行。参加了一产供销,并记述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下面跟随,我们也来“参加”那次悼念活动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八个同学分两级分别朗读正文的四个部分。 (朗读沟通,师生及时点评。) 2、正音: 3、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结合刚才所读正文四个部分,说说萨特这们说的原因。 要点归纳: 历史定格的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德国纳粹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个孩子,回忆这一血腥_令人悲哀且生气。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

9、史,每年的悼念活动中,人们控诉纳粹暴行,抒发和平心声,惨痛的历史更给了人们对美妙的向往和追求之心。(仅作参考。) 三、语言揣摩。 请试着找出文中有深刻含义的描写句和议论句,说说它们的意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总体把握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了文章。这一节课,我们要深化地理解文章。从一些有意味的描写句和议论句中,我们可以体味其深刻含义,进而可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二、语言揣摩。 文中有一些描写和议论的句子,它们或渲染气氛,或抒发情感,或阐述观点,请分别找出一个,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讨论归纳: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提示:两字一句,渲染悼念活

10、动的悲哀气氛,烘托人们此刻沉痛的心情。 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提示:历的血腥_令人悲哀愤慨;记取历史教训,热爱和平,追求美妙,责任在肩。“历史”的又是“ 现实”的,“悲哀”的又是“美丽”的,“真实”的又是“荒谬”的。 三、探究思考。 1、300个孩子,如果没有被_,他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学生沟通发言。 2、悼念会上,女诗人迪桑卡的诗描绘了孩子们的生活情景,请说说小诗的作用。 讨论归纳: 诗人以简练的文字组合了孩子们被_前的生活片段,突现了他们的天真淳朴以及他们的梦想和秘密,由此反衬了法西斯的野兽暴行,更是对纳粹野兽暴行声泪俱下的控诉。 四、总结归纳

11、。 生活在现在的如你们一般的孩子真是幸福,让我们不忘历史,记取教训,莫让悲剧重演,追求美妙,热爱并维护和平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力求全面。课文重点是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_了!课文特点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标题是如此,引用诗句是如此,第四部分引述死者遗言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形象,从而体会法西斯的残酷。 整体感知又要全面,对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对塞尔维亚人民的历史感,对德国、日本对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都应该包括

12、在感知的范围内,不应忽视。 要把文前的引文与正文联系起来。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特别是“沉重”与“美丽”是两个主题词,看课文怎样写出“沉重”,怎样写出“美丽”,就容易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了。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肃穆、荒谬、健忘”等词语,理解其词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悟语言的深层

13、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德育目标 文章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育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领悟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文章语言精美,含蓄蕴藉,只有在不断的朗读中,才能领悟文章的深层内涵。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探究文章主

14、体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感知文意;理解引文与正文的意义关联,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揣摩语言,体味其丰富的内涵,增强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如恶魔一样吞噬了无数的生灵。法西斯如泯灭人性的怪兽,如一部开动着的_机器,中国南京30万不眠的英灵,南斯拉夫7000个善良的灵魂,仍在无声地控诉着法西斯的罪恶。历史为之颤栗,然而历史不能遗忘,罪恶不能遗忘。今天我们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去感受南斯拉夫每年10月21日举行的盛大祭奠活动那“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设计(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经常是充满

15、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惨剧,你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对和平与幸福,也许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作家及相关资料介绍 老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课文主体四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本文的叙事脉络。 (1)选两位同学复述课

16、文。 (2)老师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记叙的要素梳理情节。 明确: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第一部分写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借莫马迪密其之口,诉说当年_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冒雨参加盛大的纪念活动。第二部分具体记叙这次纪念活动,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等演出活动。第三部分记述作家的座谈。第四部分写参观纪念馆,从摘录的被残杀的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可以看出。概括起来,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3.学生筛选文中一些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默读,体会的思想感情。 (1)学生默读,悉心体会。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沟通,要求人人发言,

17、小组长记录总结。 (3)各组选代言人进行全班沟通。 明确: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法西斯_的野蛮残酷,表达了对南斯拉夫人民的同情和崇敬,对法西斯分子的刻骨仇恨。 4.提问:除了与纪念活动有关的文字,还写了些什么?有什么用意? 学生思考,沟通。 明确:课文还联系到南京_。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想到了南京_,那更是惨绝人寰的杀戮,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绝人性,惨无人道。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在宽广的层面上突出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另外,课文还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

18、重。日本作家则是自私的狡辩,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只能引来人们的反感与冷落。这样写,意在警示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四、聚焦引文,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 1.学生齐读引文,筛选关键词句。 明确:“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关键词为“沉重”“美丽”。 2.提问:“沉重的记忆”指什么?“美丽的记忆”又指什么? 学生明确:“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 3.提问: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学生思考,明确:萨特的话是全文的引子

19、,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萨特说到,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_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 面对血腥_,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

20、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五、探究思考,体味标题的新颖独特 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 明确:不好。课文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法西斯的残酷。“亲爱的爸爸妈妈”突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让我们想见当年那场_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 六、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 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2.“他们杀

21、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一般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什么样的感情?)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他们坐在书桌前 (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为什么给“人”字加引号?) 6.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涵义) 7.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8.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

22、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学生吟诵这些句子,悉心体味它们的深层含义。选8位同学回答。 明确:1.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易激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气氛。 2.“全是”一词包含了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_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生气控诉。 3.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

23、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是何等荒谬。 4.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向往,对生命的喜悦”。孩子们的生命才起步,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制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们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这个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6.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_。 7.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地狡辩。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不称他为作家,说“日本人”,表

24、明了对他的鄙弃。许多人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 8.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情感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 七、课堂小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_了!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引文正文 沉重法西斯的残酷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4 【教材分析】

25、文章记述了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_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_了,人类渴望和平。” 【学情分析】 八班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战争历史也有一定了解。学习本课只要注重引导、点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不要战争和_,要和平”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幸福生活,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_导入,积蓄情

26、感 在进入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电影片断。 点击课件:南京_影片片断剪辑。 老师提问:这是故事片南京_中的几个片断,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个小片段的心情或感受。 老师归纳总结:沉重 恐怖 残忍 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在二战中,面对这样_的人,又何止千万。1941年,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间,纳粹就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个孩子。法国的哲学家萨特在参观这个遗址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点击课件:萨特的话。)萨特着重用“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表达自己

27、的观感,1988年10月21日,旅美作家聂华苓在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后,写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二、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把握文本情感 1、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部分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部分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部分是摘录遗言。全文的顺序是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呼唤和平。 2、这些记录中,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你们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沟通自己的阅读心得,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沉重的记忆: 194

28、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的班级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的爸爸妈妈的地方他们杀孩子,还杀老师,也有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一般市民。” 他们在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的最后几个字。 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 美丽的记忆: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表现了南斯拉夫的民族精神。课文第四部分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吐露心声和愿望,没

29、有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亲报仇”。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也是美丽的记忆。 老师总结: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_,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_,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

30、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对日本作家充满了鄙弃的感_彩。这位日本作家还能承认南京_的事实,而日本右翼分子还在鼓吹军国主义,这是值得警惕的。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安格尔对战争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并给予了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引用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纪念馆长跪不起的事例和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赖,不承认当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认南京_、不承认曾经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认有过随军_。他们恬不知耻地说,他们是“进入”而不是侵略。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东北陆续发现大批昔

31、日遗留的化学武器的事例进行对比。)提醒人们不能忽视至今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4、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_了。正确认识历史,消灭战争,保卫和平。课文中写有很多人每年来纪念,说明他们没有忘记历史。在37页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_,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

32、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一般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生气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

33、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_。 5、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向往,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妙的幻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制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34、。 6、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价值。 7、六十几位作家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能体现的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作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右翼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_是事实,但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个尔的三个问题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就要有良知,作家不称他为作家,而称他为“日本人”,表达了对他的鄙弃。作家写许多人过

35、去与西德作家握手。无形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 8、课文为什么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在我们生活中,伴随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秩嫩的呼唤而来的,经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呼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用“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通过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写出了_的野蛮_,揭露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表达了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再现了法西斯的残酷,赞扬了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