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 六班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1 单元小结(第4课时) 作文 我身边高尚的人 作文内容: 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一个人 作文要求: 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起草作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练习写一个人。咱们一起来看看习作要求。 二、审题 1.默读习作要求,想一想: 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学生要明确:A、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 B、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高尚的原因; C、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2.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高尚

2、精神?(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有高尚精神,一般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出贡献,也体现了具有高尚精神) 3、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在小组里说一说,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沟通。 三、指导写作 1.你打算分哪几部来写?重点写什么? 交待“我”身边高尚的人是谁。 通过一两件事,体现他的高尚精神。 “我”要向他学习些什么。 2.如果现在要你动笔写,你有哪些困难?(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四、起草作文,老师巡视。 五、写完作文后,自己修改,在小组里互相修改。 六班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首尾呼应

3、的表达方法。 2、能结合重点词句,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1、故事引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一个夏天的晚上,有一家人坐在院子的大树下边乘凉边谈话,忽然谈到房子的风水问题,大儿子说:“哎呀,我们这个房子结构太不好了,四面都是高墙,中间一棵树,树就是木,这加起来不就是困难的困吗?难怪我找工作呀、做生意呀处处碰壁,不行,明天我要把这棵树砍掉,不能让咱们天天生活在困难之中。”家人一听,觉得有理,就都同意了。第二天,他们就把这棵树给砍掉了,个个都很兴奋,以为从此就可以摆脱困境,这家的老二看着院中砍掉的大树,越看越别扭,想了一会儿,忽然大声说

4、道:“哎呀,不好,这下更糟了。” 我想问问大家,怎么更遭了呢?(板书:囚)原来是困难的困,遇到困难还可以克服,可现在变成囚。“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会意字,就像一个人被关在四面密封的高墙之中,目之所及都是那狭窄的四角的天空。 2、如果为“囚”组一个词,你会想到哪个词?(囚车、囚犯、囚禁、囚笼、囚徒、囚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囚蚁),齐读课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本文一定和什么有关?大家还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囚蚁?怎样囚蚁的?囚蚁的结果如何?)板书:原因 经过结果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家赵丽宏纯真的童年时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打开书69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5、句子,读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文中的这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饲养 宁可 惊惶不安 饼干屑 窸窸窣窣 威风凛凛 2、谁来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 出示:童年时认为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可以从小养大。 3、兄妹俩几次养蚂蚁?每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 4、根据刚才的回答,完成这样一个练习, 出示:“我”和妹妹想养蚂蚁是因为( )第一次( ),结果( )。第二次( ),结果( )。 5、哪几自然段是写兄妹俩第一次囚蚁?第二次呢? 6、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兄妹俩的第一次囚蚁。 三、精读课文,深化感悟 (一)学习第一次囚蚁。 1

6、、默读2、3、4自然段,我们是怎样养蚂蚁的?边读边勾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出示:找一个有盖子的玻璃药瓶,然后将蚂蚁捉到瓶子里,我们一共捉了15只蚂蚁,再旋紧瓶盖。 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哪个词让你强烈的感受到这是在“囚”蚁?(点红旋紧瓶盖) “旋紧瓶盖”,这个看似一般的小动作,对15只蚂蚁意味着什么? 2、除了这个词,还有一个词也让我们为蚂蚁感到担心,谁找到了?(点红药瓶) 师述:这15只蚂蚁被关在充满药味的瓶子里,它们时时刻刻闻着的都是这种刺鼻的药味,走到哪里闻到的都是这令人窒息的药味,它们多么想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可是却出不去,时间长了这些小生命受得了吗?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蚂蚁受

7、不了?(指名说) 出示:我和妹妹兴致勃勃的观察蚂蚁们在瓶子里的动静,只见它们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来回的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 哪些词语触动了你? 引导学生抓住“不停地”、“急急忙忙地”、“上下来回地”,体会蚂蚁的难受和焦急。 相机引导1、你们知道蚂蚁的触须有什么作用吗?它们可能在相互说些什么? 相机引导2、蚂蚁在瓶子里急急忙忙地、上下来回地干什么? 4、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当时难受、焦急的心情。 师述: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药味还是那么浓烈,它们现在不仅仅是难受了,而是十分痛苦。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指名说) 出示:我想它们大概是饿了,便旋开瓶盖投进一些饭粒,可

8、它们却毫无爱好,依然惊惶不安的在瓶子里奔跑。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喊叫,可惜我听不见 5、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蚂蚁的痛苦? 引导学生抓住“惊惶不安”“奔跑”“大声喊叫”体会蚂蚁害怕、恐惧的心情。 相机引导1、什么叫“惊惶不安”?它们为什么“惊惶不安”? 相机引导2、蚂蚁们此时为什么喊叫?在喊叫什么? 6、我们来看看这句话中的三个词与上句话中的三个词有什么联系:刚开始蚂蚁们急急忙忙地在寻找出口,发现找不到,所以现在变得( ),刚开始蚂蚁在药瓶中不舒适很难受,来回地走动,而现在是十分痛苦,所以在( ),刚开始它们用触角传递信息,说着、沟通着、询问着,而现在发现生命受到了威胁,所以在( )。 读着

9、这些词,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蚂蚁此时怎么样的心里? 7、指导学生读出蚂蚁惊慌害怕的心情。 师述:可惜蚂蚁的呐喊呼救,蚂蚁的害怕恐惧,对于当时年仅五岁的我来说,听不见也不明白,这是在养蚂蚁吗?这分明是在囚蚁。 (二)学习第二次囚蚁 请大家默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第二次兄妹俩又是怎么养蚂蚁的?边勾画句子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默读57自然段。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扎洞眼、剪稻草、放饼干屑、贴着耳朵听 3、从兄妹俩为蚂蚁做的这一件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名说) 4、这次,兄妹俩为蚂蚁付出了真心与努力,算不算囚蚁呢?(指名说) 5、谁用一句话告诉我蚂蚁后来的结果?出示句子:不到两天时间,火

10、柴盒里的蚂蚁全都逃得无影无踪。 这句话中的“全都”和“无影无踪”给你怎样的感受? 比较句子:不到两天时间,火柴盒里的蚂蚁逃走了。 6、学到这里,你的脑海中一定产生了一个问号,谁想问?它们为什么不喜欢这种舒适的生活而要逃走呢? 7、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蚂蚁,你会怎么选择?对你来说,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8、我们来看看蚂蚁们的真实想法。出示: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的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请大家读读这句话。 六班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揣摩和学

11、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体验和培育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1、赏析海燕形象,领悟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2、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3.老师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

12、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 1、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沟通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进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

13、“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 1、 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化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2、 联系时代背景,了解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 “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

14、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六班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学生亲身经历,体会“我”童年生活的有趣与快乐。 4、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爱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童年生活的有趣与快乐,感受少年真挚的情怀。 2、培育学生对古诗词的爱好,积累好词佳句。 【设计理念】: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读”、“想”、“品”、“悟”,感受“我”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时光。首先让学生默读静思,在文字中找出

15、能体验“我”快乐的语句,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来体会“我”的童真、顽皮、可爱与快乐。再读课文,找出“我”跟祖父学诗感觉如此快乐、有趣的原因,经老师指导朗读体会后,在说说你觉得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回到本文萧红身边,了解她的经历,体会她今天能走上文学之路,是与祖父教她吟诵古诗有着密切联系的。以此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古诗,自觉在课外多读、多积累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习文中生字词。了解萧红,初步感受文中的“我”跟祖父学诗的有趣与快乐。练写文章中的生字,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文,激趣

16、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了解到“我”跟祖父学诗很开心,快乐。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祖父身边,和萧红一起跟祖父学诗吧! 二、感悟快乐 1、请大家默读全文,思考: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的快乐?用笔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片段去理解体会。 预设: 师:谁愿意把你体会到的快乐和大家沟通沟通? 生:我从“早上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困了再睡去。”体会到了“我”学诗的快乐。 师: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吗? 生:我从“早上”、“晚上”、“半夜”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到很爱念诗,而且很勤学。 师:请你想象一下,小萧红在“早上”“晚上”“半夜”念诗时,她会想些什么?又

17、会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想象萧红的内心,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生:我还从“念困了再睡去”可以看出是多么喜欢念诗。 师:你们很会读书,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学诗的快乐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此部分) 师: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想说点什么呢?(生评价) 师:你来试试,读出你的体会吧。(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看看老师能不能从你们的朗读体会到很爱诗、勤念诗。(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可以体会到“我”的快乐呢? 生:我还从文中的“我”大声喊诗体会到的快乐。 师:她为什么要大声喊? 生:因为她觉得那诗念起来很好听,所以很兴奋地跟着祖父大声喊。 师:请默读课文,找出能表现“我”大声喊的关键词句

18、,读一读,体会“我”的快乐 (引导学生找出“跟着喊”、“比祖父声音大”、“房盖被你抬走了”、“照样地喊”、“乱叫”、“瞎念”等体会“我”大声喊诗的自在与快乐。) 生:我还从“很好听”、“真好听”、“多好听”、“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这些词句中体会到“我”喜欢听,而且,觉得好听就学,不好听则不学。 师:诗读起来真的有这么好听吗?想想你们平时是怎样学诗的?有这样的感受吗? 师:怎样读诗才好听呢?让我们也像小萧红那样好听地读读这两首诗吧! 生:我还觉得文中的“我”跟祖父学诗时心情很好? 师:你怎么体会到的? 生:我从“高兴奋兴跟着喊”、“笑了一会儿”、“我很喜欢”、“更喜欢的”、“满口的大叫

19、”、“得意极了”这些词句中体会到“我”学诗时心情非常好。 师:你来读读这两首诗,读出“我”的喜欢、开心、得意之情。(练读、指名读、分组赛读、齐读) (老师在引导学生沟通体会时,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诗时的情景,想想自己是怎样学诗的,有什么样的体会来进行朗读指导。) 师:从你们找出的语句和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儿时萧红跟祖父学诗是多么有趣,多么快乐啊!学到这,儿时的萧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形容吗?(天真、顽皮、可爱、爱学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等) 三、感悟宽容与慈爱 1、仔细再读课文,想想:“我”跟祖父学诗为什么会觉得如此有趣,如此快乐呢?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0、边读边做记号。然后小组沟通。 3、集体沟通体会。 预设: 生:“我”念诗大声喊时,母亲要打我,而祖父只是很幽默地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虽然祖父实际上也是在批评,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开心。所以“我”跟祖父学诗觉得很有趣。 生:跟祖父学诗“我”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开头我觉得好听,我就学,不好听,就不学,祖父总是依着我,直到我满意为止。 生:当“我”不兴奋时,祖父就赶紧让“我”念“我”最喜欢的诗,一念,“我”又兴奋起来了。所以“我”跟祖父学诗是快乐的。 师:你们很会读书。你觉得“祖父”是个怎样的人?(幽默、宽容、慈爱) (抓住“经常警告我说” “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开

21、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还是不要” “祖父一听就笑了” “看我还是不兴奋,他又赶快说”等体会祖父对“我”的宽容与慈爱。) 师:因为祖父的幽默、宽容、慈爱,让“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全凭“我”的爱好去快乐地学诗。现在我们来读一读“我”与“祖父”的对话部分,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在小组里练习读一读,联系你们平时学诗的经历,读出“我”学诗过程中的特别感受和“祖父”的宽容与慈爱、风趣与幽默。(分角色读) 4、读读这些句子,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几十首后,祖父开讲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通过这些句子,让学生体会到祖父教诗的方法是不断

22、变化的,以“我”的爱好为主,用他的宽容与慈爱,幽默与风趣引导“我”,启发“我”学习千家诗,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快乐。 5、老师小结学习内容 四、拓展:积累诗句,激发学习古诗的爱好 1、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请把我们课文中涉及到的诗句完整地读一读,让我们也读得越来越好听,越来越有趣吧。 2、学生比赛诵读平时积累的诗句。 3、联系实际,说说你平时是怎么学诗的?与文中“我”学诗经历作比较,有什么体会? 师小结:萧红现在走上文学之路,与儿时跟祖父念诗、诵诗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让我们课外也多读一些诗句,多积累一些诗句,让我们的童年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的童年更丰富、更快乐,而且这样会让我们受益终

23、身的。 【板书设计】 2跟祖父学诗 早晚念 大声喊 好听就学 有趣快乐 六班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方法与过程 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化等阅读活动过程 中理解文本,掌握“读品背”的学习方法,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中得到能力的培育和情感的熏陶。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培育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学习方法,试背课文。教学难点 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续编诗歌,训练语言。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爱惜环境的愿望。 教学前提 1、了解故事神笔马良 2、在第一课时已初读课文,学

24、会认9个生字,并练习写8个生字。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要画什么?(毛笔) 2、版画:毛笔,板书:笔,找出画与字的联系。 3、引出神笔。 4、马良用神笔做了许多好事, 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用它来帮助谁呢? 5、揭题:假如 整体感知 1、问题:我们的课文里有谁需要帮助呢?假如有了马良的神笔,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2、老师范读。 3、根据生回答归纳板书: 小树 太阳小鸟 谷粒西西 好腿 4、小结:瞧,我们周围不仅有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植物和小动物。 学习第一节诗歌读 1、刚才,你们能发现老师的优点和不足,下面该轮到你们读了,给自己提点要求吧。 2、品读“叹息”一词:用第一节诗里的句子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谁愿意上来扮演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小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和表情来理解“叹息”。想象:小树边叹息边说什么呢? 3、品读“快活”一词:想象:如果这个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红红的暖和的太阳,小树又会说什么呢?这时候的小树感到怎样?用书上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