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目录一、人口流动的变迁3(一)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与规律41、第一阶段人口流动趋势52、第二阶段人口流动情况7(二)人口流动与区域发展9二、区域内部的协同问题12(一)美国东北部区域协同发展的经验12(二)粤港澳大湾区14图表目录图表1:世界人口迁移情况3图表2:中国地区的夜间灯光分布4图表3:全国人均GDP分布图4图表4:1987-2010 年各地区常住人口增加情况5图表5: 年各省市人口净流入情况5图表6:2010 年上海流入人口省份分布情况6图表7:2010 年北京流入人口省
2、份分布情况6图表8: 年是中国劳动力人口的转折点7图表9:中国流动人口的演变7图表10: 按流入地分2018 年农民工地区分布情况8图表 农民工外出务工跨省流动情况8图表12: 一线城市人口持续上升9图表13: 大城市人口集聚趋势依旧小城市吸引力下降9图表14: 长三角主要城市人口10图表15: 区域内部城市的发展历程10图表16: 美国经济主要发展区域12图表17: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分布情况12图表18: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14图表19: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状况15图表20: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16图表21: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交通设施布局16图表22: 广东的市场化水平17图
3、表23: 广州与深圳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17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然而,区域内部各个城市实现协同发展常面临较多问题。在整个区域发展之初,每个城市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仅能辐射周边较小范围内的地区,其发展规划也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制定的,不同城市虽然位于同一区域但是彼此之间的距离较远,交流也相对较少。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口的不断流入,同一片地域内城市数量逐渐增多,且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这也就导致了不同城市的辐射区域开始出现重合,各个城市之间的当整个区域内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时,每一个独立的城市则转
4、变为整个城市群中的一部分,相应的每个城市的定位和发展规划等都需要改变。如果不能很好的从互相分离的城市过渡成为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则很容易导致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逐渐变缓以及资源的浪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与京津冀等多个人口集聚区与城一、人口流动的变迁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人口的聚散离合真实的反映了各地区的兴盛衰败。在古代,地形对人们的聚散有着极大的影响,四大文明古国均分布在大型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步入现代后,经济发展水平成为人口聚集的主要因素,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水平,自发的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图表1: 世界人口迁移情况 HYPERLINK / HYP
5、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资料来源:CIA World Factbook ,专题地图,联讯证券从国家内部来看,人口迁移则表现为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 从预期未来会走向衰败的城市流向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城市。以中国为例,中国人口主要从中西部流向东部,人口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从夜间的灯光图我们也可以看出东部的灯光亮度明显高于中西部,而就东部而言则是长三角等地灯光明显更加密集。图表2: 中国地区的夜间灯光分布资料来源:联讯证券,NASA(一)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与规律改革开放之初,政府提出了“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策略,并
6、在东部沿海地区设-中-西渐进发展的结构。图表3: 全国人均 GDP 分布图 HYPERLINK /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结构促使劳动力在不同区域间进行转移,改革开放后,随着户籍管理的放松,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潮,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人口流动趋势2010 年左右。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是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东部加工制造业发达,造就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劳动力开始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人口迁移呈现出城镇化与“孔雀东南飞”的特征。图表4: 1987-20
7、10 年各地区常住人口增加情况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图表5: 2011 年各省市人口净流入情况 HYPERLINK /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数据平台从流入流出结构看,一方面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是主要的人口流入中心,吸引着大量地流动人口来此务工,而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中、西部人口大省则是主要的人口迁出中心。另一方面各地外出劳动力更偏向于流向临近的发达地区。诸如长三角地区的流入人口主要来自于附近的安徽、江西等省份,而北京的流入人口则主要来自于邻近的河北、河南等地。图表6: 2010
8、年上海流入人口省份分布情况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数据平台图表7: 2010 年北京流入人口省份分布情况 HYPERLINK /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数据平台2、第二阶段人口流动情况2010 2010 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逐年图表8: 2010-2011 年是中国劳动力人口的转折点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同时,随着东部的产业升级,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等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2009 年出台了促进中部2010 年之后涨幅2014 图表: 中国流动人口的演变 HYPERLINK / HYPERLI
9、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资料来源:联讯证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图表10: 按流入地分 2018 年农民工地区分布情况按流入地区2017 年2018 年增量增速在东部地区1599315808-185-1.2在中部地区591260511392.4在西部地区575459932394.2在东北地区914905-9-1资料来源:联讯证券,中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8 年,东部地区的人口流入规模相比于 2017 年已经减少了 185 万人,而中西部378 2017 年,2018 年农民工外出务工时跨省流动的人数占比下降,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农民工开始在省内寻找就业机会。图表: 农民工外出
10、务工跨省流动情况按流出地分外出农民工总量(万人)构成(总人数跨省流动省内流动总占比跨省流动省内流动合计2108172667594967210044562017171857675951010044.755.3东部地区21084718812390610017.282.820174714826388810017.555.3中部地区210864183889252910060.639.4201763923918247410061.338.7西部地区210855022727277510049.650.4201754702787268310051.049.0东北地区210862816646210026.47
11、3.6201760914446510023.676.4资料来源:联讯证券,中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1987 2.93%2018 年5.28%2000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图表12: 一线城市人口持续上升资料来源:联讯证券,wind100 万人口的城市中常住人口的数量占总城镇人口的500 万的大城市人口占比也有明显增加。相对的,居住100 万人口的中小城市的人口占总城镇人口的比重明显下降,特别是居住在小于30 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的人口快速减少。图表13: 大城市人口集聚趋势依旧,小城市吸引力下降资料来源:
12、联讯证券,wind(二)人口流动与区域发展人口的集聚会使一二线城市的增长潜力进一步释放,并逐渐形成区域的城市群。 2009 2000 2018 2413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人口的增长并将人口向周边地区引流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上海周边城市也2018 亿人, 2030 4 1000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15401 万, 。图表14: 长三角主要城市人口城市2014 年2020 年预期2030 年预测城市2014 年2020 年预期2030 年预测上海242625002500绍兴496534553南京82295010
13、60杭州889940950苏州105911001150宁波768820900无锡650720850嘉兴457590690常州470570650台州602625660盐城722755800合肥7708601000南通730870910芜湖362430530资料来源:联讯证券,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同样的,在珠三角地区人口最先开始向广州、深圳等地聚集,而后随着周边地区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口迁入,政府有意识的将外来人口引流在珠三角附近其他地区, 以便促进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大规模人口的迁入以及珠三角经济的发展, 在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这两个一线城市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群,目前
14、在珠三角城市群集聚了超 6000 万常住人口,并且常住人口依旧保持着较为高速的增长。形成城市群后,区域的发展要面临更多的问题,因为区域内部各个城市之间往往需要很久的时间磨合才能够达到彼此之间协同发展的地步。图表15: 区域内部城市的发展历程资料来源:联讯证券一般来说,城市群往往是由同一区域内原先已经较为发达的若干个独立的都市圈共同组成。不同于城市群,都市圈的范围较小,多数是以一个城市为核心,逐步向外带动邻近地区发展,并形成环绕核心城市的中、小城市,因而都市圈内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协同性相对较好。而城市群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同一区域内的多个都市圈辐射范围不在这一过程中,各个主要城市不再是作为一个独
15、立的个体来考虑自身的发展规划, 而需要从整个区域的角度出发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制定规划的视角不同则会带来整个发展方向的不同。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原先一个区域内分布着多个城市,每一个城市基于自身的立场来自制定相应的发展A B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A C 城市官员A A C C B 城市的官员处于政绩的考虑, C 、B 城市之间很少考虑互相合作一起C 城的产业,两者之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以邻为壑”则更好理解,当 A、B 城市之间发展有相同的产业时,城市之间为了保护自身的产业发展,往往对非本地企业增加一系列的限制,比如限制外
16、部企业进入本地市场,这一现象在产业发展之初表现的更加明显。、B 城市所发展的产业相近,两者为了争夺同一市场则会出现、B 因而,由一个区域内诸多城市联合形成的城市群,在发展时需要注重各个城市之间的协同性。政府应该从整个区域发展角度出发,制定整体发展战略,改变原先各个城市之间互相独立制定各自的发展计划的情况,实现整个区域内的协同发展。但知易行难,实现整个区域内部各个城市的协同发展,并非如同纸上谈兵一般,区域内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第一,区域的协同发展往往需要一个客观的第三方平台从整体角度出发来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这能避免区域内各个城市各行其是。同时,当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出现矛盾时,也需要
17、一个第三方机构作为城市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到底是谁能够更好地承担平台这一作用,政府还是市场其他组织,并没有定论。而在协调各个城市之间的关系时,如何打破行政壁垒也是难点之一。第二,如何提高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协同问题。区域内部,很多城市的先天禀赋往往类似,且由于先前城市是独立发展的,不少城市的发展定位往往相近。当区域内部的交流逐渐增加时,定位相近的城市之间容易出现矛盾,那么此时又该如何协调不同城市之间关系?同时,之后各个城市的产业发展定位又应该如何进行规划?这也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第三,要素、产品市场的协同问题。中国市场化进程虽然已经在不断推进,但是依A 城市中某一公司开具的B
18、、B 城市联合形成城市群,区域内部交流增加之后,如何实现各个城市在金融方面的互联互通,提高同一区域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二、区域内部的协同问题1+12 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并且在很多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且发展良好的区域,借鉴国际成功的发展经验,能够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一)美国东北部区域协同发展的经验GDP GDP 图表16: 美国经济主要发展区域资料来源:联讯证券,NASA美国东北部区域主要是以纽约为核心的东北
19、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整个区域内的不同城市之间有着良好的协同分工,从而实现了整个区域的良性发展。图表17: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分布情况 HYPERLINK /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资料来源:联讯证券针对我们在上文提及的若干个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东北部区域分别做了不同的应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具体而言:年纽约地区成立了规划协会统筹整个区域的发展。该协会是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其主要负责协调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出台具有指导意见的区域发展规划。由于在美国的联邦制度下,州政府之间独立性极高,联邦政府对州政府无权过度干涉,而整个区域的建设又往往横跨
20、多个州县,因此在建设之初,位于不同州的各级城市互相独立,并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各个城市之间存在产业定位重复等问题。而纽约地区规划协会的成立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协会从整个纽约地区的角度出发,不局限于某一单个城市或者州县,以谋求区域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协调各个城市之间的发展,并实现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第二,在产业结构布局上,为了更好的实现东北部区域内各个城市的协同发展,该地区核心城市与次级核心城市的产业发展定位互为补充,有效的避免产业结构重复出现城市之间恶性竞争的现象。具体来说,纽约定位于金融与经济中心,重点发展金融等产业,两端的波士顿定位于高科技中心、华盛顿则作为政治中心主要发展
21、旅游业,其他诸如费城则作为制造业中心发展重工业等。而更次一级的小城镇则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定位分工,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整个区域内部的各个城市之间通过不同的产业发展定位,确保了城市之间能够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第三,在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定位上,政府与市场分工明确,彼此各行其责、互为补充。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主导的作用,区域内部市场化水平极高,城市之间通过自由竞争实现各自的发展优势,生产要素能够在各个城市之间高效的流动,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而政府很少直接干预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以及相关制度的建设来引导经济发展,弥补市场的不足。而且不同城市的政府之间也打破了行政壁垒,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
22、,如各州政府联合制定环保条款来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不同区域之间的金融信息交流也极为顺畅。以征信体系为例,自 1860 年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信用局之后,征信体系便开始快速发展,在地区之间,形成了征信信息互相共享的机制,这有效的避免了个别失信者通过更换地区来逃避监管。第五,在内部的城市交流方面,为了使在空间上分离的诸多城市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与沟通,东北部地区建立了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整个交通体系包括海、陆、空三个层次。位于沿海的优势,使得区域中的大部分重要城市建设有自己的港口,其
23、中纽约港作为中心港口,其他港口则有不同的定位分工,避免港口的重复建设。在航空交通方面, 区域内部拥有 9 个大型机场与若干个小型机场,形成了较为发达的航空网络。这不仅有利于区域内部的沟通,也有利于与外界进行连接。在陆路交通上,区域内部通过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等现代化交通工具互联互通。第五,在人口管理方面,美国并没有实行户籍管理制度,外来人口能够很好的享受到所流入城市的相关福利待遇,这也有利于美国人口的有序流动以及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等。发展至今,东北部地区已经成为了美国发展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以纽约为中心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也成为世界五大城市群之一。(二)粤港澳大湾区借鉴发达国家区域发展经
24、验以及自身前期经济建设经验,中国在进行经济建设时也有意重点发展若干个区域。目前我国发展较为成功的地区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珠三角位于广东省,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9 2 座一线城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珠三角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有着比邻港澳的地理优势,通过承接发达国家转年珠三角经济区常住人口达6150 万,GDP 75710 12.46 万元。2017 2019 2 2018 6962 万人,GDP 11.07 万亿元。图表18: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 HYPERLINK /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
25、声明与免责条款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图表19: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状况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GDP:亿万元商品贸易总额:亿港口吞吐量:万吨香港1107748.22565634.577472128000澳门3366.7388258.74425116广州74341449.82285915.5971459000深圳19971252海1736176.6299015.9299013600佛山3798765.7993612.843577967.4惠州11347477.741038.534167211东莞2460834.382799.91226416000中山17843
26、26363311.12581.58044江门9507456.229006.313858267肇庆14891411.522025.3357.93931粤港澳560946965.511066215.89144048.4176036.4资料来源:联讯证券,粤港澳大湾区官网不同于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其他几个城市为次级核心。粤港澳大湾区是由9 城香港澳门合并而来,湾区的发展有多个核心,按照发展规划,整个4 大中心城市,而后以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这 7 个城市为支点城市。通过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这样的强强联合,更好的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结构分工上,基于原先各自城
27、市的比较优势,湾区确定了不同城市的产业定位,避免整个湾区内部出现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之一,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直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的中心,此后的发展也定位于金融商贸中心。澳门作为世界四大赌城之一,一直以旅游业和娱乐业的发展战为主,此后定位方向也是将澳门建设为世界的旅游休闲中心。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其发展定位于科技创新性城市与内陆的金融商贸中心。广州则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其他城市也有着各自的分工,通过不同城市的产业分工,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 HYPERLINK / HYPERLINK /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图
28、表20: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资料来源:联讯证券在湾区内部的协同发展上,为了更好地与香港、澳门连接。我们建设了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将香港连入国家高速铁路网,大幅缩短往来香港与深圳、广州,以至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时间。同时建设港珠澳大桥,将珠三角西部纳入香港 3 小时车程可达范围内。同时,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提上了日程。不断扩建的基础设施,使得珠三角城市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密切。图表21: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交通设施布局资料来源:联讯证券但在其他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在区域市场化水平方面,虽然珠三角是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并且市场化程度在持续深化,但是依旧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如要素市场化最近几年虽然在稳步提升,但是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水平依旧明显低于产品市场市场化水平和整体市场化水平。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应该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要素流动中的主导地位,减少政府对要素流动的干预,减少要素流动壁垒。 HYPERLIN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环境艺术设计创业创新
- 财务管理外包合同样本
- 设备租赁合同样本简明版
- 电影金融知识分析
- 药物过量护理个案分析
- 智能城市共建合作框架协议
- 舞台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 市场拓展合同合作计划
- 春节后回复生产安全教育
- IARPA首次利用网络心理学赋能网络防御重塑安全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精美课件(第1课时)
- 工会现金管理制度
- HG∕T 3792-2014 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 机制砂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全套教学课件
- DL∕T 5342-2018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工艺导则
- 2024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4医疗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清单(试行)学习课件
- 通信光模块基础讲解
- DL-T 2563-2022 分布式能源自动发电控制与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测试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