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节段钉棒系统在Ⅱ~Ⅲ度腰椎滑脱中的复位效果评价_第1页
短节段钉棒系统在Ⅱ~Ⅲ度腰椎滑脱中的复位效果评价_第2页
短节段钉棒系统在Ⅱ~Ⅲ度腰椎滑脱中的复位效果评价_第3页
短节段钉棒系统在Ⅱ~Ⅲ度腰椎滑脱中的复位效果评价_第4页
短节段钉棒系统在Ⅱ~Ⅲ度腰椎滑脱中的复位效果评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短节段钉棒系统在度腰椎滑脱中的复位效果评价【摘要】讨论短节段钉棒系统在治疗腰椎滑脱中复位效果。方法特异性的选择腰椎滑脱患者,应用短节段钉棒系统,通过术前、术后、术后1年的影像学分析,观察滑脱被复位的情况。结果本组69例患者得到完好随访,临床效果满意,到达解剖复位58例。结论短节段钉棒系统在度腰椎滑脱的治疗中可以到达满意的复位效果,进步了临床疗效,防止了长节段交融所带来的弊玻【关键词】短节段钉棒系统腰椎滑脱复位效果评价腰椎滑脱是骨科较为常见的腰椎疾病,也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病人临床病症较轻,保守治疗有效,但也有相当一局部病例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而需要手术治疗,其中度腰椎滑脱病例所占比

2、例较高。对于这些患者,目前普遍认为需要对滑椎进展复位、固定和交融1。自认识腰椎滑脱这种疾病以来,脊柱外科医师们都在寻找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内固定器材来对其进展复位固定,由此也产生了许多脊柱内固定:1967年Harringtn最早将哈罗氏系统应用于腰椎滑脱的治疗2,但由于其仅具有撑开功能,固定节段长,复位效果差,逐渐被淘汰;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Steffee为代表的钉板系统在治疗腰椎滑脱中获得优良效果,但钉板系统有使用繁琐、固定节段长、内固定断裂几率较高等缺点;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D等钉棒系统为代表的第3代脊柱内固定得到开展,不仅固定节段缩短、操作方便,而且获得了满意的复位效果,如今应用较多。

3、本院自2000年1月2022年9月治疗腰椎滑脱近800例,其中应用新型钉棒系统的度以上腰椎滑脱近200例,得到完好随访69例,通过临床评价,复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9例,男38例,女31例;年龄3579岁,平均55.7岁;病程0.830年,平均4.7年。1.2临床表现本组统计91的患者有过长期腰痛病史;88的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85的患者存在间歇性跛行现象,站立和行走后病症加重,卧床后好转;67的患者查体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表现。1.3影像学检查本组患者术前均摄正侧位、双斜位、过伸位、过屈位X线片,伴椎弓狭部骨折65例;L3滑脱6例,L4滑脱2

4、8例,L5滑脱35例。按eyerding法分类:度滑脱52例,度滑脱17例。术后1周、术后1年来院行X线正侧位检查,78的患者1年后取出内固定。1.4内固定应用1.5手术方式患者俯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后正中切口,显露滑脱椎体和下位椎体的椎板、关节突、横突。由于滑椎的椎弓峡部被增生的骨赘和软组织覆盖填充,难以找到椎弓根确切位置,作者在手术中先去除椎弓峡部增生的骨赘和软组织,找到横突和上关节突,根据EinstEIn3法打入定位标记物,根据X线检查情况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向,选取适宜长度和直径的椎弓根螺钉置入,使上下椎弓根螺钉方向尽量平行于椎体上缘注意:置入螺钉以底部严密接触骨组织为宜,滑椎的螺

5、钉可以适当深一些,假如滑脱程度过重时滑椎螺钉应改用长尾巴的提拉螺钉。行椎管减压,特别是滑椎下方神经管的减压,以去除滑脱复位过程中的阻挡因素4一般来讲,经过减压处理后复位应当比拟容易,假如滑脱程度较重可行初步固定撑开,行椎间清理后再行复位撑开操作。测量上下椎弓根螺钉间隔 ,选择适宜长度的固定棒,并根据正常腰椎生理曲度折弯,将棒置入双侧螺钉尾部的凹槽,置入螺母,交替拧紧上下、双侧螺钉的螺母,即可看到滑移的椎体被逐步提拉复位,根据实际情况可对椎间适度的撑开椎间处理及植骨内容略。1.6术后处理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术后1周时行腰椎X线片检查,安装椎间交融器的患者允许术后早期戴支具下床,其他患者8周后

6、戴支具下床,3月内防止过度伸屈活动,定期随访。2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7.3个月。2.1临床评价患者术后临床病症完全消失62例,优良率89;剩余双下肢麻木不适4例;下肢疼痛3例,此3例中1例为后外侧植骨过深压迫前方神经根,予取出内固定及植骨块,椎体仍然滑移,但病症解除,2例为螺钉穿破内侧皮质,予再次手术调整螺钉方向,病症局部缓解。2.2影像学评价解剖复位的标准:1椎体后缘整齐;2脊柱的生理弧度恢复;3椎体间高度根本到达正常。本组度滑脱52例,解剖复位47例,度滑脱17例,11例得到解剖复位,总解剖复位率为84。固定棒断裂2例,螺钉断裂3例,螺帽松动固定棒滑出1例。2.3椎体交融情

7、况25例行椎间交融器植入,3例360交融患者术后经X线检查全部到达骨性交融;35例椎间植骨患者33例交融,2例可以观察到植骨块与椎体间有透亮区存在,但无临床病症;6例行后外侧横突间植骨交融中发现3例植骨被吸收,但无相关临床病症。典型病例1:患者,女,48岁,诊断:L5双侧椎弓裂伴度滑脱。手术日期:2022年1月20日,手术方式:后路切开复位椎间植骨GSS国产内固定,术后1年时,随访X线片及T,并于2022年2月20日取出内固定。典型病例2:患者,女,55岁,诊断:L5双侧椎弓裂伴度滑脱,手术日期:2022年8月13日,手术方式:后路切开复位椎间age植入,GSS国产内固定,随访至术后半年。b3

8、.1为什么要求复位1滑脱可以引起椎管及神经根管的狭窄,复位后椎管及神经根管的容积恢复,使神经根压迫解除5;2滑脱后神经根受到牵拉,从而产生神经病症,复位可以缓和神经根的张力6;3滑脱被纠正后可以改善腰部肌肉不平衡的力学位置,缓解腰痛7;4滑脱复位可以延缓因处于非正常力学位置而引起的临近节段退变8;5滑脱复位后可以减少因内固定处于非正常的力学位置上而产生的剪切力,减少内固定松动、断裂几率;6滑脱复位后可以有效增加椎间植骨床面积,减弱椎间剪切力,进步交融几率9。当然滑脱复位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1滑脱被复位后打破了原有的软组织平衡,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会有腰痛现象;2滑脱被复位后,特别是撑开椎间后可

9、以使萎缩的神经根张力增加,产生新的神经病症。本组病例中15例患者术后腰背酸痛,2例患者出现“吊筋感觉,但通过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到2周末时病症已根本消除。本组的植骨交融率较高,这与进展良好的复位不无关系,因此作者要求做到尽可能的解剖复位。转贴于论文联盟.ll.3.2如何做到解剖复位1复位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活动的过程,其力学支点在于椎弓根螺钉与固定棒的接触点上,在此点应力最为集中。2有效的椎间松解是滑椎复位的先决条件,包括有效的神经根管减压和椎间盘的切除。滑脱后通常在狭部形成关节的交锁,加上长期的椎间隙狭窄可以造成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挛缩,在复位前必须解决这些阻挡因素4、10。3滑椎椎弓根螺

10、钉的深度是影响复位效果的关键因素,有些医师喜欢在滑椎上使用万向钉,因为其使用相对方便,但万向钉由于增加了万向装置后钉尾上升,减少了提拉复位的行程,结果是复位效果不满意;作者认为应当使用长尾巴的提拉螺钉,而且滑椎螺钉应当适当更深一些,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复位。4固定棒的预弯也很重要,棒的弯度应当符合腰椎本身的弧度或者弯度更大些以抵抗金属的弹性,SRS系统本身有12或15弯曲,RF系统本身也有15的仰角,所以应用中复位效果比拟满意,国产GSS和ssiai系统是直棒,手术时需要术者根据详细情况进展折弯。但折弯过度可以造成滑椎过度提拉,形成“后滑,造成新的滑移;同时过度提拉在骨质疏松的病人中可以造成螺钉拔

11、出,内固定失败,同时也增加了内固定松动断裂的几率。5上下椎弓根螺钉的方向可以影响复位效果,一般平行于椎体上缘即可,钉尾向向将增加复位的难度;相反,钉尾向背增加复位程度。6适度的撑开能帮助螺钉提拉复位。3.3与钉板系统的比拟较早有效治疗滑脱的是Steffee钉板系统,其原理是将钢板固定于滑椎的上下2个椎体,通过提拉滑椎的螺钉直接将滑椎复位,效果较好,但要求固定3个椎体,牺牲了临近节段,而且手术操作相对繁琐。作者发现钉棒系统可以通过杠杆原理来进展提拉复位,而且无需干扰上位节段,通过本组病例观察,复位效果优良。作者认为钉棒系统存在以下优势:1钉棒系统固定节段减至最少,在程度方向上顺应性好,各个部件紧凑,操作、安装方便,使手术时间大大缩短;2钉棒系统制作更小巧,精致耐用,尽可能的防止了患者因内固定安装后的不适感;另外在安装内固定后可以方便同时进展的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间交融器置入等操作;3棒系统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