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_第1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_第2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_第3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_第4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 三班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1 教材简解: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分步解读,入境悟

2、情等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 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育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好和感知力。 意境,即客观事物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的灵魂,可

3、以说,没有意境就没有了诗:“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诵秋诗。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展现于我们面前。教学中我把握情与景的统一,引导学生走入诗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1、谈谈秋天的印象。 2、出示图画或课件,配乐朗诵山行。 3、理解诗题,简介。 【设计意图: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爱

4、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出发感知秋天,进而引入古诗,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引发学生了解全诗的爱好。】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运用不同手段理解“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 “斜”老师用“简笔画”演示; “寒山”让学生查阅工具书或老师讲解。(从该词当中了解古诗所写的季节) (2)出示句式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老师引导学生讲句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讲句意。 【设计意图:紧扣重点词,理解“远上”、“斜”、“寒山”相应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古诗的凝练与本诗意境。】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

5、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或课件,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 相机突出“生处”这个词义的难点。 (2)试着让学生自己讲句意,老师点拨纠正。 3、“放手”自学三、四句。 (1)根据学法指导,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老师深化学生,了解反馈。 (2)汇报沟通,老师对重点处点拨。 4、引导学生领悟全诗的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突出“词义句意理解”的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育,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加性,力求改变“讲词语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引导学生把

6、景物说具体。 2、面对这么多的景致你想做些什么呢? (1)放声朗读这首诗。 (2)画一幅画。 【设计意图:爱动、富于想象、形象性强是儿童的共同特性。教学时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指导学生根据诗意作想象性绘画(非技术性)。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意象景色描绘出来。诗中之“画”形象化、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及制造美的意识。】 (3)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 【设计意图: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想法让学生当堂即做,如朗诵诗,不能当堂完成的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1

7、、学生诵读,怎样才能读得美? 2、学生汇报,老师点拨。(读出节奏美)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适宜诵读。采纳不同形式的读,既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深化理解诗歌内容,又可使学生情感升华至对美妙景物的热爱。】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出示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 2、学生自由诵读。 【设计意图:这几首诗都与秋天有关,学生通过自读,领悟古代诗人笔下秋天的千姿百态之美。】 三班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显示:沪宁高速公路图。同学们,经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

8、了什么? (讲了“我”和爷爷乘车到上海去,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新发现和感受。) (从复习的问题看,把课文当作记叙文来教,是对的。这样的课文,千万不要把它当作说明文来教。)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过渡:发现了高速公路的哪几个特点?请大家阅读课文,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1、整体明确沪宁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 (1)自读。 (2)沟通。学生答后,板书:宽平长 (3)多媒体出示三句话,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阅读思考,抓住三个自然段的总起句,这样的设计是对的,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细读,进一步理解三个特点。 过渡:是怎么发现沪宁高速公路三个特点的?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9、 自学,研读。 沟通。 (1)汽车一驶上高速公路,就发出一声赞叹:“这条路好宽啊!”怎么会这样赞叹?他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的呢? 学生阅读第3自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分别显示高速公路示意图:双向四车道的结构、分隔带、超车道、行车道、紧急停车道和防护网。从而很好地理解高速公路的“宽”的特点。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2)高速公路“宽”的特点,是给人一眼就能看出的。那么坐在汽车上能知道它很平呢? 多媒体显示(动画片)课文上所描绘的情景。学生看后回答。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举了哪两个例子作了说明? 哪几位同学乘坐过高速公路的汽车。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3)看到了高速公路的宽,感受了公路的平,

10、又是怎么知道它很长的呢? 多媒体出示:沪宁高速公路经过的城市图。 讨论“这条路全长274千米,真是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呀”的意思。“珍珠”和“黄金纽带”分别指什么? 介绍六个城市在我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指导朗读。我们有这么重要的一条高速公路,心情会怎么样?爷爷的话应该怎么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讨论是怎么发现沪宁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又是怎么向人们介绍的。这一步的教学层次很清楚,而且把阅读、观察、表达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3、小结。 小坐在车上,通过看、感受和听,了解了沪宁高速公路宽、平、长的特点,了解了它的作用。今后我们出门参观、旅游时,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

11、感受,这样才能有所发现。下面让我们跟随再次感受一下高速公路带给我们的全新感觉。 4、播放录像。 (在这里播放全文的录像,教学效果比较好。) 三、讲读第三段 1、轻声自由朗读,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汽车跑得很快?用线画出来。 2、汽车跑得快了,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方便呢? 3、指导朗读。 高速公路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好处,制造了更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要读出自豪感,幸福感。 四、质疑拓展。 阅读了这篇课文,了解了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你还想知道关于高速公路的其它知识吗? 学生质疑,课堂沟通或课后探究。 (课文介绍了沪宁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就文章而言是够好的了。也许同学们对它的了解还不止这些,或者同学们对它的

12、了解还不满足。因此,安排这样的沟通或探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整理有关高速公路的知识。 三班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13、 二、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来检查一下。 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仔细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你听第二自然段录音,边听边思考老师的几个小问题: (1)“落空”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不甘心”?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不甘心落空? 2、彼得付出了那么多的劳动,可结果却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他的希

14、望落空了,他十分失望。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回老师要请你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自由提问:(可能会问) (1)彼得是怎么实现梦想的? (2)怎么理解“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3、同学们提得很好,我们要学会提问,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谁给大家提个醒这两个问题到哪里去找答案? 五、学习三-六自然段 1、下面我们重点探究这两个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己先读一读课文,然后独立思考一下,再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内同学沟通。 2、大堂沟通。 3、看课文插图,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他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种花的。练习说话: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

15、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他()。 4、这样,经过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再齐读第七自然段。现在你懂最后两句话的意思了吗? 六、谈启发深化感悟 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三班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4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张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全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 这个故事十分有意义,学生不一定完全理解寓意,要引导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

16、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积累语言,培育语感。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彼得最后说的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

17、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读情况。 四、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和句子。 (2)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五、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仔细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

18、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回答上面的问题。 4、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六、作业: 1、写字。 2、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3、畅谈梦想,祝愿梦想成真。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名言,你最喜欢哪句名言,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同学们知道的名言可真不少。从名言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懂得了不少道理。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懂得更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起读。板:22

19、金子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板:梦想 3、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 1、轻声读读4-7自然段,想: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 2、沟通,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初读彼得的话) (1)轻声读这句话。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4)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老师想了想,其实你们的问题都可归纳为这样一个问题:这里的“真金”指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让我们从书中去寻

20、找答案吧! 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读4小节板:真金 三、突出重点,读议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4。 (1)轻声读读4,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沟通(出示4) (3)指导读好第一句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4)师描述: 同学们瞧,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 (5)想象:看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彼得又是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看5。 2、感情朗读,感悟彼得的想法。(5) (1)哪位小彼得来读读? (2)赛读:哪位小彼得敢于挑战,再来读一读? (3)从彼得的想法中,你听出了什

21、么? (4)小彼得们,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想一想。 (5)过渡:信心和希望,使彼得留下来。 3、理解“真金”,懂得道理。 (1)出示前半句:谁来读读这句话? (2)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体会:全部精力) (3)齐读前半句话:彼得留了下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4)过渡:彼得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什么? (5)出示后半句: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齐读。 (6)瞧,鲜花盛开了。(出示鲜花图) (7)亲爱的小彼得们,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鲜花,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到这儿,你认为“真金”是什么? 过渡:是呀,彼得找到了“真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板:梦想 4、再读彼得的

22、话 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生接) 5、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其实,不仅彼得有梦想,老师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活到一百岁,在100岁的生日时你们都来祝我生日快乐。 2、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跟大家说说吗? 五、作业: 同学们的梦想都很美妙。愿意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更多的人吗?那就请你用手中的笔把你的梦想写下来,好吗? 附板书: 22、金子 梦想实现 若有所悟 真金 全部精力 三班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

2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仔细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具准备:简单的课件 板书设计: 22、金子 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金子,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金子是什么?(一种贵重的金属) 人们也经常用金子来比方什么?(珍贵的东西、美妙的心灵或品质) 3、今天的课文跟金子有什么

24、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 tojubfnfmijuknwqin 淘金者绝大多数彼得弗雷特不甘心附近买地挖掘坑坑洼洼金钱 pnshurunrnruwbnjiosh 倾盆大雨冲刷平整松软绿茸茸若有所悟装扮美丽娇艳实现 指名示范读词,读后评议是否读正确了。(注意:“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齐读生字词 3、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三、了解课文梗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围绕“金子”一词用几句话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2、金子 绝

25、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2、讨论:彼得弗雷特到底有没有找到真金? (学生各抒己见) 3、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沟通记字方法。 3、老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甘:笔顺为横、竖、竖、横、横 附:中间的“单人旁”应写在竖中线上。 钱:右边要充分展开,特别是斜钩要长一些。 盆:上面“分”中的一捺要展开,下面“皿”的最后一横要长,托住上面部分。 4、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 课后练习: 1、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理解课文,领悟课文内涵 一、复习检查 1、

26、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淘金者绝大多数彼得弗雷特不甘心附近买地挖掘坑坑洼洼金钱 倾盆大雨冲刷平整松软绿茸茸若有所悟装扮美丽娇艳实现 (“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回顾课文 1、快速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为“金子”,你能围绕课文,根据情节的进展,围绕“金子”说几句话吗? () 2、根据课文内容来把大家刚才说的整理一下。 板书: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全力培育、找到真金 3、大家看看课文的内容,前后比较一下,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

27、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问题是针对课文提出的,答案还得从课文中去找,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好课文。 我们要逐步学会通过仔细地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阅读理解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 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 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 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

28、段 1、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 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 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结果如何呢? (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连都没有、准备离开) 4、读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 是啊,命运真是太残酷了,对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却把他的希望完全敲碎。 彼得弗雷特开始时不甘心落空,正是因为他相信 (像他这样付出劳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能实现梦想) 而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准备离开。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如果彼得就此离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