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地铁隧道超长深层搅拌桩加固试验_第1页
紧邻地铁隧道超长深层搅拌桩加固试验_第2页
紧邻地铁隧道超长深层搅拌桩加固试验_第3页
紧邻地铁隧道超长深层搅拌桩加固试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紧邻地铁隧道超长深层搅拌桩加固试验摘要:介绍了紧邻地铁隧道的超长深层搅拌桩施工试验实例,通过试验,找出了该地基条件下对地铁隧道影响最小的施工参数,如水灰比、桩的下沉速度和提升速度等,从而总结出一套适用且有效的施工方法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地铁隧道;超长深层搅拌桩;施工试验介绍紧邻地铁隧道进展超长深层搅拌桩施工试验的实例,通过施工过程及试验数据分析,找出了一组对地铁隧道影响最小的施工参数,总结出一套适用有效的施工方法。1工程概况上海金昌摩尔大厦工程位于西藏中路以西、长沙路以东、凤阳路以北、牯岭路以南。主楼地上37层,裙房59层,地下13层。该工程场地红线内有地铁一号线,红线外东侧西藏中路下有8线地

2、铁隧道穿过。为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在地铁一号线上行线隧道东6.50处设置了一道中隔墙。本工程基坑以此为界,以东为深坑,地下3层,基坑开挖深度14.10;以西为浅坑,地下1层,基坑开挖深度4.90,其下有地铁一号线通过。地铁一号线区间运营隧道顶埋深约8.45,基坑开挖底面间隔 隧道顶约有3.55。基坑形状及位置见图1。2超长深层搅拌桩的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在深坑构造到达0.00以后,方可开场浅坑土体开挖和地下构造施工。因此,浅坑和深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围护构造设计,深坑和浅坑分隔部位采用32深地下连续墙围护,浅坑那么采用S工法桩围护。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的底部埋深约为14.65,深、浅坑分隔位置地下连

3、续墙与地铁一号线上行线平面相距6.50,地下连续墙施工深度超过隧道底部埋深达17之多。详见图2。为了防止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因槽壁坍塌造成土体位移,影响地铁一号线的正常运行,地下连续墙两侧采用S深层搅拌桩加固土体,待S深层搅拌桩加固体的强度到达设计要求后,开场地下连续墙施工,以减少施工中突发事故对地铁隧道的影响。S深层搅拌桩设计参数为:桩径为850,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2,水泥掺量20%(即每立方米搅拌土的水泥掺量为360kg),桩长31,采用搭接施工,二次搅拌工艺,喷浆搅拌时钻头的提升速度(或下沉)不得大于0.50/in,钻头每转一周的提升(或下沉)速度为1015。S深层

4、搅拌桩28d抗压强度不小于1.5Pa。3超长深层搅拌桩试验施工3.1试验目的在深、浅坑分隔地下连续墙的两侧,采用S深层搅拌桩先行加固土体,待其强度到达设计要求后进展地下连续墙施工,为了确保超长深层搅拌桩施工的万无一失,根据地铁监护部门的要求,在远离地铁隧道50以外的地方,按照设计要求,布置了六组S工法桩进展试验性施工,经试验理解S深层搅拌桩(850、三轴)施工过程中土体位移的大小,再选择合理的施工参数,将S深层搅拌桩施工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3.2试验施工参数在距地铁一号线50左右处,布置一排S深层搅拌试验桩,计6幅(Z1Z6),每幅桩之间搭接25,桩位布置见图3所示。桩长及水泥掺

5、入量,采用设计参数;水灰比和提升(下沉)速度,分别按照三个级别和两个级别施工,即水灰比分别为1.5、1.2、1.0,提升(下沉)速度分别为0.25/in和0.5/in。在试验施工中,每幅试验桩的实际施工参数,如表1。3.3施工顺序试验按照“间隔跳打,逐渐加密的原那么,施工顺序为:Z1Z6Z2Z5Z3Z4,每一幅桩施工完成后,中间间隔24h再施工另一幅桩以便于测试土体回弹情况,桩位详见图3。转贴于论文联盟.ll.3.4施工过程观测1)Z1桩施工时,在017之间下沉速度为0.5/in,17以下下沉速度减慢,最低下沉速度仅为0.2/in。在下沉到2531之间时,由于电流超过限值而出现5次跳闸,提升时

6、钻杆不能逆转上升。2)Z1桩施工完成后,针对施工中出现的情况,决定在不同的深度采用不同的提升和下沉速度,Z6、Z2、Z5施工比拟顺利,详细参数如上所述。论文联盟.LL.编辑。3)Z3桩施工时,采用水灰比为1.0,在不同的深度采用不同的提升和下沉速度。当下沉到15处时,桩机就因阻力过大,造成电流过大而跳闸,无法正常施工,后将水灰比调整为1.2,施工才得以顺利进展。4)5幅S深层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发现,按照水灰比1.2施工,与设备的才能较匹配,因此,Z4施工参数仍采用1.2水灰比。3.5土体变形测试3.5.1测斜管布置本次试验施工,方案在间隔 S深层搅拌桩中心线3、4.5,分别设置一条平行于S深层搅

7、拌桩中心线的测控线,每一条测控线上安设5根测斜管,共计10根;测斜管每2根一组,分别位于垂直于S深层搅拌桩中心线方向上的5条测控线上,测控线间距为2.5。详见图3。3.5.2测斜管埋设测斜管外径70,管内有十字滑槽(用于下放测斜仪探头滑轮),其中有一对滑槽与S深层搅拌桩中心线垂直。测斜管采用钻孔方式埋设,其中4根测斜管深度为45,其余为30。详见图3。3.5.3测试方案土体变形测试采用滑动式测斜仪。(1)当测斜管下沉到11时,设备暂时停顿下沉,为防止埋钻而原位旋转供气不压浆,测控人员立即进展第1次全孔测斜;(2)下沉到31时,设备暂不提升,为防止埋钻而原位旋转供气不压浆,测控人员立即进展第2次

8、全孔测斜;(3)提升到地表时测控人员立即进展第3次全孔测斜;(4)施工完成24h以后,测控人员进展第4次全孔测斜。3.6测试结果分析1)根据土体变形曲线图4,搅拌桩施工引起工后土体变形的大小依次为:Z1、Z6Z3、Z4;Z4Z3的情况。分析后认为Z1和Z6之间间隔四幅桩,最先施工,土体变形的互相叠加效应较小;Z3和Z4相邻且最后施工,施工时,土体变形不仅互相叠加,而且在Z3和Z4施工前,受已施工的桩的影响,土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变形量。2)根据设计要求,每一幅桩的水泥掺入总量一样,假如水灰比不同,注入的水泥浆液的总量也不同,单位桩长注入的浆液越多,对土体的挤压作用就越大。按照设计的水泥掺入量指标

9、,经计算,水灰比1.2与1.5,浆液总量相差约17%,而施工过程土体置换率却相差无几。由图4可以看出,因为注入浆液的体积不同,Z1工后土体变形总体要小于Z6工后土体变形。3)每一幅S深层搅拌桩施工,在下沉到11、31及提升到地表时,根据对最接近的测斜管的测试结果,土体变形不断叠加,最大变形的位置没有根本改变,见图5。4)工后24h,测控人员再一次进展全孔测斜,测试结果显示土体变形开场缓慢回弹,施工完毕后土体变形不会继续增加,见图5。5)工后土体变形随着间隔 的增大而减校如图6,在Z3、Z4号桩所对应的垂直于S深层搅拌桩中心线的同一条测控线上,前排测斜管3、5的测试数据要大于后排测斜管4、6的测

10、试数据。4结语在本次施工试验实例中我们有以下四点体会:1)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土体加固对地铁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造成隧道的隆起。由于施工破坏了土体构造,水泥浆的密度一般小于原状土的密度,从而造成下方土体产生部分卸载。地铁隧道为密封状态,在土压力、水的浮力及隧道自身的重力共同作用下,保持着平衡。而深层搅拌桩加固施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造成下覆土体和隧道的应力进展重新分布,从而造成地铁隧道的不同程度的隆起。2)施工时注入的水泥浆的体积大于施工所置换出土的体积时,会产生压密注浆的挤密效应,引起土体变形,造成地铁隧道的隆起。因此,要选择较小的水灰比,尽可能减少浆液注入量,但过小的水灰比又会造成粘滞力增大,既增加施工的难度,又降低了土体的置换率,间接增加了浆液注入量,同样不可龋3)施工时间隔跳打,土体变形的互相叠加效应不明显;随着施工间距的逐渐减小,土体变形的互相叠加效应就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