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1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2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3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4页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篇一: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 黄红云 孙勇黎摘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 内容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 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给予我们 深刻的启示。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启示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他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 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

2、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 样,陶行知教育思想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 们研究陶行知思想,就是把陶行知思想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更新教育 观念,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更好地为边疆民族教育发展 服务。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 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 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 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3、。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 始终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 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 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 重要命题。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 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 假”。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 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他主张把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它的含义

4、是教的方法根据 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应当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 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明确阐述了教和学、学和做、教 和做的关系。教师教学要以学为根据,为学服务,教的原理要根据学的原理。在 教学方法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要考虑到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主张把培养能力和思考能力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二、陶行知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在新世纪里,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教育方法 与模式作为教育改革主题,这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识和潮流。在

5、新形势下,我们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 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 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第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 大众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 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 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显然是做得不够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家长制仍未改变, 学生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仍是主流,虽然我们知道要体现学生的

6、主体精神, 学生应该主动学习,然而,目前的教育环境,教科书、课程标准及作息安排,并 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课堂上教师的居高临下、学 生的正襟危坐的授课方式以及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匆匆忙忙赶进度的压力下,学生并没有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学生天生的学 习兴趣与信心必定会丧失殆尽,从何谈创新?如何改革这一教育弊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 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 鼓励学生依

7、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 教育模式等也都应向生活教育理论方向靠近。 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 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认为 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 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老师不是把现成的 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解决方法如何得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 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 这种经验来找其它的方法

8、,解决其它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 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 那就看不到新鲜的 事物,教师应不断学习、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 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 老师,这与陶行知教育理论和方法一脉相承。 目前我们临沧市的教育,特别是中 小学教育,由于底子薄、层次低,教育教学方式陈旧、单一,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发展后劲不足,制约了基础教育的提高,与内地差距越来越大。亟待更新教师教 育教学观念,加强管理,提高素质,切实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适应新课 程教学的理念。第二、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

9、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 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第一,“知行统一”。我 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 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 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 真正使学 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 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 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 展近景

10、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 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作为教 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 社会 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 品质、意志。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所接触的 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 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 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 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 质,就会产生兴奋感,这种

11、兴奋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 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篇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 1891 1946),原名文治,又名知行,安徽歙县人。中国近现代著 名教育家。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学。1914年留美,次年获伊利诺大学政治学硕 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孟禄等教育家。1917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教育科(教育系)主任。 1922年兼任 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3年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同年与朱其慧、晏阳 初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行平民教育。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

12、,开展乡村教育。1930年秋流亡日本。1931年春回国,先后创 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流浪儿童工学团,提倡普及教育。期 问,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并任生活教育和普及教育周刊主编。1936 年组织国难教育社并任理事长,提倡国难教育运动。1938年12月在桂林成立生活教育社,任理事长。1939年在四川合川创办育才学校。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 同盟,被选为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主编民主教育月刊。1946年创办重庆社会大学,任校长。陶行知思想非常丰富。其中以普及教育和生活教育思 想最富特色。(一)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普及大众教育是陶行知毕生大部分精力奋斗的目标。他说:“这十几年来,

13、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 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首先要打破学生关,消除儿童与成人、男子与妇女 的界限,让所有男女老幼都成为普及教育的对象。其次,要打破先生关。他认为 普及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小先生制”,发动全国的小学生和识字成人来 开展普及大众教育。再次要打破课堂关,普及教育必须适应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工学结合,时间安排和教学组织应灵活多样,一定不能妨碍群众生产。第四要攻 破课本、纸笔关。他提出:“中国是个

14、穷国,必须用穷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 的粗茶淡饭的教育,不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不需要的少爷、 小姐、书呆子 的教育。”普及教育要从群众经济状况出发,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第五要攻破 学校关。他认为专靠学校很难普及教育,因此必须采用自学团、共学团、工学团、 空中学校等组织形式,广泛开展普及教育活动。第六要打破人口关。要普及教育, 必须控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推行避孕、晚婚和只生二胎的方法,否则很难普 及。第七要有立法保证,“劝导与强迫并行”,同时要使一切妨碍别人求学的人 都受到法律的制裁。陶行知一生为普及大众教育做了大量工作。1920年夏他在南京高师任教时 就举办了暑期学校,带领留校学生教居民

15、、车夫、商贩识字读书。1923年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编写了平民千字文,举办平民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教平民 读书识字。1926年后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重点是普及大众教育。1930年担任教育部“教育方案编制委员会”义务教育组主任,与马寅初、朱经农共同起草了实施义务教育初步计划,成为当时政府推进普及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后又发 起普及教育运动。在长期的普及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适合中国特别农村教育 实际的宝贵经验,为普及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 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所谓生活教育,按照陶行知的解释,就是“生活所原有、 生

16、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 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一句话,生活教育的实质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三个 有机联系的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 活教育的本体论。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认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 教育”。“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 “社会即学

17、校” 是生活教育的领域论。陶行知指出:“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 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 论,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动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 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 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以“做”为教与学的中心, 强调“行是知之始”、“重 知必先重行”。(三)创造教育思想他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换言之,“行动 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就创造教育而言;“手和脑 在一块儿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重视

18、创造 教育,不仅撰写了创造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和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 等创造教育专论,而且在其大多数教育论著中都论及了创造教育问题,尤其是儿 童创造能力的培养;他在育才三方针中规定“向着创造生活前进”是其核心, 在致育才学校全体师生的最后一封信中又以“为科学创造而学习”和大家共 勉;他创办重庆社会大学,强调创造新世界是社会大学“主要的功课”,“社会大学之道”首先要明白人民的四个大德,即:觉悟、联合、解放和创造。凡此可 见,创造教育理论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强调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即:(1) “治学”能力,即自动、自学和 自得的政治学能力;(2)思维能力或认识能力,即观察、分析

19、、综合、推理和判断的能力;(3)“治事”能力,即手脑并用,能言能行,善待人,会办事的能力。他主张创造教 育应从儿童抓起。他撰写了创造的儿童教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提出培 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 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陶行知现在的人叫在学校做先生的叫教员,叫他所做的事情为教书,叫他所运用 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书本知识的人, 除了教书以外,没有别 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呢,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 教,学生只管受

20、教,好象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 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样。这都因为重教太过,那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 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教与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是实在应当合一的。理由有三: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 来读、记它,把活泼泼的小孩子当作一个书架子、字纸篓。先生就是书架子、字 纸篓的制造家,学校就像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厂。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是 教学乃是学生;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到学生到身上来了。 不像从前一 样拿学生来配书本,现在是拿书本来配学生了。他不但是要拿书本来配学

21、生, 凡 是学生需要的,他都拿来给他们。这种办法,果然比第一种好得多,然而学生还 是在被动的地位,因为先生不能一处一世跟着学生。 热心的先生,固想将他所有 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问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既然为能与 学生一齐发明,那他所能给学生的,也是有限的,其余还要学生自己去找出来的。 况且事事要先生传授,既有先生,何必又要学生呢?所以专拿现成的材料来教学 生,总归还是不妥当的。那么,先生究竟应该才好?第三种也就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先生要负 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要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教师不要拿现成的解 决方

22、法传授给学生,而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 安排停当,使他 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 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 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学 生方才能去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的一切真理,就能取之不尽, 用之无穷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也就是现今教育家所主张的“自动”。 所以要想学生学的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 由。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从前的先生,只管自己的意愿教学生, 凡是学生的才能兴趣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 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

23、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如果让教的法 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 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 教得慢。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二理由。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 问联络起来。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 实不尽。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看他 书房里所摆设的,无非是从前读过的几本旧教科书; 就是这几本书,也未必去温 习,何况在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 这也是教学分

24、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 研究学问。如同、柏林大学包尔孙先生说:“德国大学的教员就是科学家。科学 家就是教员。”德国学术发达,大半靠着这教学相长的精神。因为时常研究学问, 就能时常找到新理。因为教法丰富,学生能多得些益处,而且时常有新的材料发 表,也是做先生的一件快事体。因为教育界无限枯寂的生活,那是因为当事的人, 封于故步,不能自新所致。孔子说:“学不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是过来人阅 历之谈。因为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的产我却觉得 十分的枯燥。所以要想教育英才的快乐,似乎要把教学合而一。这是教学应该合 一的第三个理由。总之:一,先生的

25、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第一种和第二种理由是说先 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第三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有了这样的联络,然后先生学生都能自得自动,都有机会找那无价的新理了第一流的教育家评陶行知教学合一编者按:本篇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21日的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 新思潮第9号。蒋梦麟先生评价说:“陶先生,你讲的一席话,我读了便觉精 神提起来。这种话我久不听见了,可算是教育界的福音。”一一这种话,我们在 今天,依旧是久不听见,所以,温故知新,咱们要努力呀。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

26、动,把持,说 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 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种也都 不是最高尚的,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 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小惊大怪。如同小孩 子见生人,怕和他接近。又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进去。究其结果,他的一 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也如同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 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 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

27、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 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 现出来。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人,不愧受我们崇拜。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从前的秀才以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久而久之“不出门”就变做“不敢出 门” 了。我们现在的学子,还没有解脱这种风气。试将各学校的同学录拿来一看, 毕业生多半是在本地服务,那在外省服务的,已经不可多得,边疆更不必说了。 一般有志办学的人,也专门在有学校的地方凑热闹,把那边疆和内地的教育,都 置在度外。推其原故,只有一个病根,这病根就是怕。怕难,怕苦,怕孤,怕死, 就好好的埋没了一生。我们还要进一步看,这些地方的

28、教育究竟是谁的豌责任?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 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 有尽到责任。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一个边疆教育 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种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拜。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 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 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 是第一流的人物。大丈夫不能舍身试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但 是这种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究竟要由什么

29、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方法养成?可算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陶公的文章可与白居易的诗相媲美,稍有识字,即可畅读无碍。即使目不识丁,听了也可理解。他难道不会写“高深的”文章吗?他学贯中西, 如此为 文,就是为了让人读懂,为了贴近教育生活实际,方便指导人去做事。”读了上 面文章我真正懂得这段文字的意义,最近还读张田若的专著,就这样的感觉越来 越真实.是的,越是学问深者,表述其学问的语言越平实;因为学问大家思维清晰 且将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善于把高深的道理转化成大众化的语言。恰恰是那些才 学疏浅者,其语言才令人莫名其妙;因为才学有限 ,往往自己都没有把要说的道 理弄明白,思维混乱,所以只好装腔作势。

30、篇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 言反映出他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于中国教育的精神, 感化和教育中国一代又一 代人。他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须到民间去,到乡间去。这也和当前希 望工程扶助困难学生的目的相一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 使全国人民在接受教育中受益。陶行知先生知识渊博,他用他的才华和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 斗终身。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 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有如下三方面。一、因材施教,效果显著陶行知

31、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 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10 他还说过:“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 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我们现代的 教育也必须和陶行知所说的一样,要有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有各种 各样不同、分门别类的人才。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代的教育应该向三百六十行培养 和输送合格人才,使其最终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当然要使他们成为状元, 一是要有丰

32、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二是要有适应行业的特点、技术和技能。每一个 学生的脾气、性格、爱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 作中,对待每个学生都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使他们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针 对性的教育,并从中受益。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该给予 鼓励和鞭策。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 所成。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就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只要教师指 出缺点错误就能改正。有些学生,特别是在家受父母过于宠爱的学生, 你如果对 他们态度暴躁、方法简单、言语粗俗,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耐心、细致、多方 配合的教育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3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对学生教育教学的时 问与成效是成正比的。联想对三年级学生教育教学,我们就运用了因材施教的原 则。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素质高的特点,我们就引入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法 来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如:教学中,我们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满堂 灌、一言堂”的弊端,除了采用直观启发式教学外,还适当的把电化教学、多媒 体教学广泛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形式,在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的基础上, 为每个学生提供理 想的教学,提供均等的机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吃饱”,基础一般的学生“吃 好”,基础差的学生“吃够”。还通过开设形式多样的第二课

34、堂, 成立各类课外 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这更加激发了学生 们的学习热情。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陶行知先生更加具体地说:“跟学生学,你要教 你的学生做你的先生。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能力, 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陶行知先生的话字里 行间揭示着教育教学规律,如果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去充分了解教育教学对象,那11 么你就无法使学生听从你的教诲;如果你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你就不会知道如何 发挥他们的长处,也不能弥补他们的不足。就像针灸医生给病人针灸一样,要根 据病人的病情,找出其有效穴位,才能针到病除。好的教师在充分了解学

35、生之后, 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他们 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加显著。二、手脑并用,注重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不是从前的 人告诉他的,而是玩把戏偶然发现的,所以他提倡“行动的教育”,“手脑并 用”。他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 的目的。”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我们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

36、养能力,发展智力, 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为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同时能将知识转化为能 力,我在讲完课堂知识后,就趁热打铁,在全班开展小制作活动,利用实践课时 问,让学生从设计、准备材料、加工,一直到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结果, 学生忙得热火朝天,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现讲台上时, 激动得手舞足蹈,我 也为他们的进步感到无比自豪。要使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学内容必须尽可能体现 “实用性”,一定要坚持手脑并用,把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 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站在时代前沿, 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 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 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 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在知识爆炸,高度信息化的今天, 社会需要的已不再是那些“高分低能儿”,而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 此,我们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本人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了 解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12 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