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一袋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七课内容。空气是气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态。空气占据一定空间,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空气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但是,它能扩散并充满所有空间。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以前学过的探究方法对一袋空气进行初步研究,发展自身认识物质方面的能力,从而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对物质世界探究的兴趣。本单元第一课,学生开始关注周围的物体,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尝试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逐步形成对物体特征的经验性描述,反映学生对这些物体的认识和理解。第二、三课,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形状等属性

2、进行研究。第五课和第六课,引导学生对水的特征进行初步认识。第四课在回顾和总结物体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特征分类的研究方法认识像木块一类的物体。本节课,将用问题的方式,提示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从不同方面用科学词汇认识、描述另一类物质一袋空气的特征。【学情分析】空气无处不在,可是孩子们却不能完完全全地认识空气。我们只能通过某些现象来感受空气。如,吹气球会让气球变大;剖开蹦得高高的篮球,里面什么也没有看见;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等。学生们对于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需要刻意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前一节课学生学习了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为学生探究空气打下基础。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

3、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很少,学生的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并表达出来,初步了解空气,还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设计理念】小学科学新课标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包括“鸡蛋的外套”实验得出鸡蛋的“外套”里面装满了空气,选取适合的工具抓住一袋空气,通过回忆旧知找到研究空气的方法,制定摸、闻、看、尝、掂量等方法初步研究空气,再与水

4、(流动性)和木块(固定形状)相比较,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管对错、不管好坏都及时作出正面评价,比如: “你们的知识真是渊博!”;“你的小脑瓜真聪明!”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凡是提出不同见解的,我都及时进行鼓励。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在语气上尽量做到平和,诸如: “你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请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说?”。“对于这个问题,你是这样理解的,请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适当进行引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探究中。学生评价: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同伴或自己的评价比较浅显,课堂上要求孩子

5、们认真倾听同伴发言,能够运用“听了他/她的话,我明白了”或者“你能再讲一遍吗?” “我认为同学的发言很,值得我学习”,“同学说得和我不一样,听了他的话,我明白自己哪儿错了” 等语言的有效交流,让学生能够有秩序、有策略的开展交流活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

6、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器材准备】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30只、小组实验记录单6份。教师准备:生鸡蛋两只、三只充气袋组成鸡蛋的“外套”一个、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导入:欢迎同学们再次来到奇思妙想科学实验室!请同学们仔细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物质?(水)认识这些水的特征时,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我们用眼睛看发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利用感官进行观察描述的方法。2、提问:再想想,在本单

7、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学生回答,教师PPT出示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今天我们还会用到这些词汇来研究、认识另一种更加神秘的物质。设计意图:用曾经在本单元中学过的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是否透明、是否流动等,提醒学生今天研究的主题依然会用到这些词汇。二、探索(一)小游戏:空气的“外套”1先保密,做一个小实验!这是两枚生鸡蛋A和B,如果在较高的同一高度落下,会发生什么?(摔碎。)给其中一枚鸡蛋穿上一件“外套”保护它不被摔碎。相同高度同时落下,其中一枚碎裂,另一枚完好无损。请一名同学描述一下实验结果.(鸡蛋A粉身碎骨,鸡蛋B完好无损)教师引导:同学们真博

8、学,掌握了那么多的成语!提问:为什么鸡蛋B没有被摔碎呢?到底这件“外套”里有什么呢?设计意图:利用与生活常识不同的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揭示课题。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外套”里装满了空气。(板书:空气)3教师提问:你觉得空气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没有味道”)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要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认识、研究它!(板书:认识)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4初步观察空气。(1)要想研究空气,首先要做什么?(首先要抓住空气)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研究空气,必须要有明确

9、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继续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2)怎么抓?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玻璃杯、夹子等工具,看一看、想一想,选择最方便的工具来“抓”住它?比赛,看看谁又快又好。(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口袋,少数几个尝试其他工具后,最终选择了口袋)。SHOW 一下你们抓住的空气!有什么感觉?(空气很轻。)教师激励:孩子们太能干了,轻轻松松就抓住了一袋空气。(板书:一袋)今天,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认识一袋空气”。学生齐读课题。抓住了空气我们该怎么研究、认识它呢?设计意图:肯定学生的选择及努力,让学生的研究落到实处。一步步地揭示课题,让问题具体化,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指向性。(3)

10、我们“抓”到了空气,你想用那些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设计意图:解决研究材料的问题,接着指向我们研究的目标观察认识一袋空气的特征。(4)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空气?学生会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观察“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用手“掂一掂”等。(带领孩子们利用自己的身体感官去观察、去体验:用手摸一摸、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舌头尝一尝、用嘴说一说、用脑子想一想。)(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简笔画板书:眼睛、鼻子、手,无色、无味、透明、气体)(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1提问:除了这些,我们还能用哪些办法来研究空气呢!学习学的特征时,除了看、摸、闻

11、等方法,还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水和哪种物质进行比较的?(木块)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回忆之前研究水与木块进行比较研究的办法。(1)教师引导:现在,你们能把空气、水和木块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区别吗?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征。再拿出小组记录单,完成空气一栏的任务。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完成小组记录单的任务。设计意图:通过空气与水和木块的比较研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2)投影仪展示小组记录单,说一说:空气有什么特征,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2班级集体论证: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1)大家还记得班级记录单吗(出示班级记录单)?设计

12、意图:再现班级记录单,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研究方法进行回顾。经历从木块到水,再到空气的科学观察历程,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继续加强培养说和听的习惯。(2)学生:“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我们离空调很近,空调吹着我们了,可是我们还是看不见它,说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用力挤压袋子,袋子里的空气就吹着同学了,她的头发还动了”“跟水相比,水是流动的,用袋子里的空气吹向自己,感觉有风吹过,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3)班级集体论证,完成班级记录单:“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跟水一样”“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我摸不着空气”等。学生:“我摸

13、到木块有固定的形状,空气我没有摸到”等。(4)八名学生边阐述边填写班级记录单。其余学生倾听、观察,并提出意见。“XX同学的书写还不是很漂亮。”“我不同意XX同学的表述,我想帮助他。”教师做出正确评价。(三)质疑活动:你同意他们的话吗?1、教师活动:播放PPT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思考:你同意他们的话吗?如果不同意,请说明理由。(要求:1、听清楚三位同学的话,理解他们的意思。2、思考:你同意他们的话吗?如果不同意,为什么?)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倾听、理解及表达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总结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通过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学会从不同的方面、

14、多个特征对物体进行描述。2、PPT出示课内作业: 1、空气是 、 、 的气体。 2、空气流动形成 。3、空气 固定形状。3、其他的孩子也会吗?请说一说自己的答案。设计意图:再次强调空气的特征,增加学生对于空气特征的记忆。三、小结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用手摸一摸、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舌头尝一尝、用嘴说一说、用脑子想一想。)希望同学们能用这些观察方法完成今天的课后作业。设计意图:提醒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整理,通过持续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四、课外拓展1、今天,

15、我们是在教室里“抓”到了空气,我们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抓空气呢?比如茂密的森林,芳香的鲜花商店,冒着黑烟的工厂周围,闹哄哄的海鲜店请孩子们下来领取一个口袋,在其他有趣的地方抓住一袋空气,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观察方法来观察你抓住的这袋空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吗?2、集体朗读“关心空气和水的健康,就是关注地球和我们的健康”,要求学生理解这句话。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设计意图:具体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空气虽然是看不见、总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我们离不开空气。引导学生明白:关心空气和水的“健康”,就是关注地球和我们的健康。【板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无色 透明无味 气体 【课后反思】认识一袋空气是我

16、们周围的物体这一单元学习的小结和综述。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1、回忆研究物体的科学方法。2、寻求空气存在的证据(抓住一袋空气)。3、空气与水和木块的比较研究,重点关注空气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上课伊始,我通过复习旧知(学过的物质、研究这些物质的方法),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空气”,并通过鸡蛋的“外套”实验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再到抓住一袋空气进行研究,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将科学研究方法从水等别的物质上迁移到空气的研究上来,比较容易构建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透明)。把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研究,让学生重点关注空气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接着完成活动手册,进一步强化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这一概念,并理解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空气是没有固定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