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要点介绍编写示例_第1页
科技成果要点介绍编写示例_第2页
科技成果要点介绍编写示例_第3页
科技成果要点介绍编写示例_第4页
科技成果要点介绍编写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技成果项目简介编写要点科技成果项目简介编写要点:科技计划课题完成后,应及时收集、整理形成科技成果并进行项 目成果评审(鉴定)。课题研究单位在成果评审时应对科技成果进行 简明扼要的介绍,以使评委对成果总体了解;科技成果一经评审备案, 也要编写项目简介,利用信息平台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为规范项目 成果介绍的内容,较全面的将科技成果中研究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及 效果总结出来,特归纳以下编写要点:项目简介:介绍科技项目关键技术的形成,科技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项目背景:介绍科技项目研究的意义,针对的难题及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介绍解决难题的主要方法,对项目研究内容中的关键技 术和有技术创

2、新的结果进行归纳,以表明技术水平和创新程度。可附图。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比较在安全、质量、工期及造价方面取得的显著效益和 推广应用情况。科技成果项目简介编写示例:示例1-海上桥梁承台与承台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技术一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道路工程中的桥涵工程,研究工作紧密结合路桥 建设所承建的东海大桥w标一一三座辅航道桥主墩承台的工程实际,对海上桥梁 高桩承台施工技术及桥梁防撞设施类型开展研究、应用和总结,形成了一整套海 上桥梁承台与承台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该项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海上桥梁承台钢套箱与防撞设施一体化的施工 工艺及要求;承台大体积砼的施工工艺、温控措施以及承台

3、砼和钢筋的防腐蚀技 术。该项技术的创新点是:首次采用承台与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的防撞结构,套箱既为桥墩的防撞 装置,又为承台的围水结构,二位一体,既安全经济、又提高工效;在防撞套箱外侧壁开设消浪孔,有效减轻了施工和运营期间波浪对套箱 的冲击力;防撞套箱采用工厂整体制作,整体驳运,大型浮吊安装的施工工艺,保 证了套箱的质量,加快了套箱的就位速度。该项技术有力推动了我国海上桥梁基础施工技术的发展,使施工更安全可 靠,质量更有保障,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今后国内其它桥梁的承台及防撞 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已推广至上海长江隧桥、舟山金塘大 桥等工程中应用。东海大桥W标采用该项技术后,直

4、接经济效益达2850多万元。二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地区跨海大桥的修建将逐渐增多,目前、许 多跨海桥梁工程已经起步或正在筹建,但海上桥梁施工的许多技术还不完善和处 于初级阶段,因此,海上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对我国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为了防止通航孔桥梁受到船只的撞击,桥墩承台需设置防撞设施。目前, 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桥墩防撞设施,其基本原理都是基于能量吸收、动量缓冲而进 行设计。高桩承台作为桥梁群桩基础设计中较为常见的结构型式,通常采用套箱法 进行施工,而海上桥梁承台施工受潮汐、风浪等海况影响很大。东海大桥作为我 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认真探索和总结其海上桥梁承

5、台与承台防撞设 施的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对其它跨海大桥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和指导意义。本项目针对海上桥梁高桩承台的施工特点,并结合桥墩承台防撞设施的要 求,率先提出了承台与承台防撞设施一体化的施工技术,即将套箱设计成防撞钢 套箱,套箱既为承台的围水结构,又为桥墩的防撞装置。其目的在于优化承台及 防撞设施的施工方案,减少材料用量和防撞设施安装的工作量,使施工更加简便 快捷和安全可靠,并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以便在其它海上桥梁的建设中推广应 用三项目创新点(附典型图片)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计算方法根据东海大桥三座辅航道桥的防撞要求,率先提出将承台双壁钢套箱与桥 梁防撞设施合二为一的设

6、计方案,是桥梁高桩承台施工的全新设计方法。同时, 采用了目前非常精确的空间有限元通用程序Ansys进行设计计算。套箱既为承台 的围水结构,又为桥墩的防撞装置,二位一体,具有安全、经济和提高工效的特 点。在防撞套箱外侧壁开设消浪孔,减轻了施工和运营期间波浪对套箱的冲 击作用,增强了套箱施工的稳定性,有利于承台的施工及砼的浇注质量和后期强 度的发展。海上施工受天气、海潮、风浪及其它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防撞套箱采 用工厂整体制作,整体驳运,大型浮吊安装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保证了套箱的加 工质量,加快了在海上恶劣环境下套箱的就位速度。达到了安全、准确、快速安 装定位套箱的目的。采用在基桩施工过程中桩位初

7、测与基桩施工完成后桩位精测相结合的 测量方法,确保了套箱底板预留孔位的精度,有效解决了整体套箱安装的技术难 题。本项技术针对海上桥梁高桩承台施工特点,提出的承台与桥梁防撞设施一体 化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通过东海大桥工程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社会经济效益1.经济效益东海大桥IV标三座辅航道桥的9个主墩承台通过采用承台与承台防撞设施一体 化施工技术,有效降低了承台的施工成本,减少了施工风险,保证了施工质量, 缩短了施工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一,采用整体吊装施工一次性将主 墩防撞设施安装到位,有效地减少了承台施工完成后

8、再进行防撞设施安装的工作 量(每个防撞结构安装约需15d工期),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船机及人工费 660多万元。第二,可节约承台施工所需套箱费用和套箱拆除费用,合计2190 多万元。第三,9个套箱安装与拆除节省2.5个月工期,节约人员及设备管理费950 多万元。因此,累计可节约直接经济效益2850多万元,间接经济效益950多万元, 总计3800多万元。2.社会效益海上桥梁深水高桩承台施工从经济性、施工工期等方面考虑一般采用钢套 箱,而有通航要求的桥梁需设置防撞结构。本项技术将桥梁承台施工的临时设施 钢套箱与桥梁的防撞结构结合起来,使临时设施满足了防撞结构的要求,极大限 度地发挥了防撞结构的作用

9、,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海上桥梁承台与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跨海大桥的主航道 桥、辅航道桥段。采用承台与防撞设施一体化施工技术可降低海上施工风险,加 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从而促使整座大桥按期或提前完成,早日实现其使 用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指导海上桥梁深水高桩承台及桥梁防撞结构的设计与 施工,对今后进行有通航要求的海上桥梁防撞结构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对修订施工技术规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推动了我国海上桥梁施工技术的 进步。目前,该项技术已推广至上海长江隧桥、舟山金塘大桥工程中应用,节约了 大量建设资金并有效缩

10、短了建设工期。示例2-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钢屋架施工技术研究1项目简介“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钢屋架施工技术研究”由北京城建集团承担完成。国家体育馆工程钢屋架采用造型新颖的大跨度(114mx144.5m)双向张弦 空间网格结构,其屋面为单曲面造型,桁架下弦纵向支座呈竖曲线状布置;桁架 节点构造复杂、种类多。大跨度双向张弦屋架国内尚无施工实例,缺少可借鉴经 验和参考资料。新颖复杂的构造体系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挑战。国家体育馆比赛馆 四周设计有多层看台,依据工程的技术条件和施工总体部署要求,经充分论证确 定了“带索累积滑移”施工安装方案。该方案在双向张弦桁架安装施工技术及工艺 方面很具创新性。在实施该方案过

11、程中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1)解决双向结构(尤其是双向张弦结构)在滑移安装过程中既形不成四边支 撑,又不可能建立另一方向预应力,造成与设计受力状态不同,滑移时的结构安 全与受力状态过渡转换的问题;2)解决由于单曲面造型形成的桁架不对称,滑移轨道不等高需要采取的同 步滑移控制技术;3)为减少高空作业、解决后穿索难题,通过增加悬挑平台和采用“固定架 +滑动架”的方法,解决滑移带索的难题;4)为降低撑杆下节点的制作、安装难度,开发了具有角度自适应能力的独 特节点,该种节点在国内外均属首创;5)预应力张拉技术。双向预应力张拉存在控制难度大、施工仿真计算要求 高等特点,在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经验。结合1

12、: 10模型试验结果和大量有限元施 工仿真计算,采用了“双向同时、分级分步”的预应力张拉思路。与采用常规安装方法相比,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结构采用“带索累积滑移” 施工方法,提前工期超过3个月,节约施工措施费超过700万元;在预应力施工 方面,双向张弦桁架预应力张拉控制分析理论和施工技术均为目前国内外首创。 该项施工研究成果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充分体现 了“科技奥运”理念,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经专家评定总体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 水平。2项目背景国家体育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中唯一由我国自主设计和施工 的工程。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建筑

13、分为比赛区和 热身区,其中比赛区屋架结构采用了造型新颖、结构先进的超大跨度 (114mx144.5m )双向张弦桁架结构体系,该体系具有用材省、承载力高、结构整 体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国内外同类结构中跨度最大的双向张 弦桁架结构,其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很大,目前尚无国内先例。国家体育馆屋架双向张弦结构的施工安装,最终确定采用“带索累积滑移” 的施工方案。累积滑移施工法具有技术先进、对下部施工影响小、效率高等优点, 目前在国内外大跨度单向钢网架结构施工中应用较多,技术较为成熟,但对于本 工程为双向张弦结构,且双向网格梁刚度较小又张拉携带双向索采用累积滑移法 确是国内外首创,它对钢

14、结构安装、张拉预应力钢索、节点构造等提出了极高的 要求,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难点亟待解决。如何安排横、纵索的构造与受 力关系、如何在施工滑移过程和就位后安装和利用钢索、如何精确地控制预应力 张拉力、如何构造各类节点满足施工顺序和受力、变形需要、如何控制杆件安装 精度等是累积滑移施工安装方案实施的关键。作为双向张弦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预应力拉索张拉的技术工艺、双向 索分级张拉方案和应力与变形控制至关重要。除理论研究外,很有必要再通过整 体模型试验,对国家体育馆屋顶结构不同的预应力索张拉方案和应力控制进行验 证,以选择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可靠、经济和有效的预应力施工方案。根据上述情况,本课

15、题组经充分调研,2005年11月向北京市“08办”提交 了立项申请报告。该项目被列入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科研立项课题国 家体育馆双向张弦钢屋架施工技术研究。项目起止时间2005年12月至2008 年5月,并于2006年12月27日正式签订项目任务书,确定了课题的研究技术 路线和研究计划,课题组设立了4个研究小组,协同配合进行相关内容的研究, 截至2007年5月圆满完成课题任务。3主要创新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共三点:其一、双向张弦桁架带索累积滑移施工技术针对国家体育馆钢屋架结构体 系特点及整体工程特点,提出“带索累积滑移”施工方案,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主 要表现在两方面:1)双向张弦桁架

16、国内外尚无累积滑移先例。国内外应用成功的累积滑移施 工技术均集中在单向张弦结构,而对双向张弦结构则无工程实例。因单向结构在 滑移阶段与结构建成后受力状态一致,无受力转换问题;而双向结构,在滑移阶 段结构受力与结构建成后状态并不一致。要实现滑移,须解决双向结构在滑移过 程中单向受力时的结构安全,以及滑移到位后结构受力体系由单向向双向转换的 问题。2)双向张弦桁架在我国尚无应用,故钢屋架上弦采用累积滑移施工时如何 安装纵向拉索和横向拉索,避免搭设大量脚手架和高空作业,在国内外无先例可 借鉴。其二、双向张弦预应力张拉控制技术钢屋架结构成型与预应力张拉过程密 切相关,因在预应力索张拉阶段,钢结构会随之

17、变形,导致同批次张拉的两个方 向的拉索索力相互影响,同时后张拉批次拉索对前张拉批次拉索索力有影响,因 此如何保证张拉完成以后所有索力都满足结构设计初始状态要求,这是一个非常 困难技术。双向预应力张拉如何控制在国内还无经验可供参考,国外也无如此大 跨度的工程实例。对于预应力张拉控制,从以下3方面解决:1)建立完整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整个张拉过程进行施工仿真计算。根据 现场实际情况,模拟多种张拉方案,对每种张拉方案索力变化趋势进行对比,总 结出最适合的一种张拉方案;2)通过钢屋架1 : 10模型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模型相对应,对不同的 预应力施加方法进行施工模拟,对分步张拉索间相互影响及补偿方法

18、等进行研 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最终根据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确 定预应力分步、分级施加方案;3)加强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施工监测。预应力张拉的目的是实现最后的成形 态与设计初始态相吻合,因此在预应力张拉阶段必须保证每一级张拉都与计算数 值吻合,才能保证最后阶段达到设计要求。张拉过程中须配备监测设备,实时监 测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变化,以便与计算数值对比,随时调整张拉步骤。在监测阶 段,共布置了 6个锚索计、8个竖向变形监测计、8个水平变形监测计、98个钢 结构应力监测计,以实时反映结构状态。此项创新点属于土木建筑施工类。其三、双向张弦桁架撑杆下节点设计与制作技术对于单向张弦结构,由于我国工程实例较多,撑杆节点做法有成熟技术。 但对于双向张弦桁架结构,国内外均没有成熟的做法。受建筑和结构体系影响, 按常规设计,撑杆下部节点需要设计成近30种形式,每种节点类型需要制作一 套模具,由于很多节点角度相差不大,这将给节点制作和安装带来极大困难。经过三维建模并模拟计算,提出了 “三层夹板,内含索球”的设计思路,将 节点类型合并为3种。同时为验证其可靠性,进行了节点抗滑移模型试验。现场 施工证明,该节点形式大大降低制作成本和安装难度。撑杆下节点深化设计与制 作不仅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更为双向张弦结构下节点设计提供了范例。此项创新 点属于土木建筑施工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