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量元素肥料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前景分析_第1页
中微量元素肥料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前景分析_第2页
中微量元素肥料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前景分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微量元素肥料进展的必要性及其前景分析1997业部、化工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13 位专家组成了“我国农业持续进展中的肥料问题和对策”询问组,由李庆逵、朱兆良、于天仁 3 位院士牵头,针对当时肥利用率低,型肥料进展不平衡等问题,进展了深入系统的调查争辩,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科研单位及大学从事土壤肥料争辩专家的意见,形成了“我国化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报告并向国务院汇报,由此掀起了低碳农业、型肥料争辩和开发热潮,其中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研制和推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目前人们考虑的只是局部地在不久的将来会产生严峻的后果,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将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从而更广泛、

2、更简单地限制农业生产的进展。土壤中中、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土壤中中、微量元素含量与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有关。关于 土壤中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各国积存了大量的资料。这些 资料说明:各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幅很大,1001000高通常消灭在该元素富集的土壤或污染地区,或者过量施用 微量元素肥料的田块。据统计,全世界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面积达 25 亿hm2。198230:微量元素养分缺乏比预想的更广泛,中、微量元素养分 30 多个州缺锰,44 个州缺硼,43 个州缺锌。澳大利亚缺微量铜、锌、钼的土壤总面积达 3 亿 hm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争辩所对全国土壤微量元素锌、硼、锰、钼、铜、铁的含量进展了调查,结果说

3、明:我国大局部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土壤中微量元素处于“中度缺乏”的状态。我国中、低70%以上,其中大局部存在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缺少微量元素铁、铜、钼、硼、锰、锌的耕5.0%,6.9%21.0%,46.8%34.551.5%。针对性地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不仅可充分发挥中、微量 元素肥料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作为提高中、低田产量的有效 技术措施。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的作用0.1%0.5%质量分数的元素称为中量3 种元素在植物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5%,%和 0.1磷、钾之后的第 4 大必需元素,也被列人中量元素范畴。含量2 x10-7-2 xlO-4 mg/kg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锌

4、、硼、锰、钼、铜、铁、氯 7 种。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取各种养分,但打算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在肯定限度内随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应变化。因存在此限制因素,即使连续增加其他养分成分也难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近 I00 多年来,微量元素养分却没有得到系统补给,所以,目前缺乏中、微量元素的土壤越来越广泛,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中、微量元素大多是植物体内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物质转化作用等的“酶”或“辅酶”的组成局部,在植物体内格外活泼。当供给植物养分元素的土壤中某种中、微量元素缺乏时,植物会消灭“缺乏病状”,使农作物产量削减 微量元素肥料,往往会到达极为明显的增收效果。

5、镁镁是作物的必需养分元素。植物缺镁会引起叶片叶绿素 能促进作物对磷、硅的吸取,提高作物抗病力量。大局部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含镁质量分数临界值为 0.15% -0.20%,豆科植物、油料作物、块根块茎作物、水果和蔬菜通常比禾本 科作物需要更多的镁。我国土壤速效镁含量差异很大,总体 上是南方土壤速效镁含量较北方土壤低,酸性土壤和砂质土 壤更简洁缺镁,土壤中钙和钾的含量也会影响镁的吸取。硼硼在作物中的质量分数一般为干重的 0.001%00.200%0,其中以豆科和十字花科作物含硼量较高,而禾本科作物 根、果实和种子含量最少。硼能促进作物体内糖的运转和代谢,增加蔗糖的合成,从而提高作物的结实率和果树的坐

6、果率;能促进纤维素和细胞壁的形成,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伸长,还能增加作物抗旱、抗病害的力量;能促进作物早熟,据有关资料报道,在硼的影响下,冬小麦通过春化时间可缩短 8d。作物缺硼时,会造成幼叶畸形、皱缩,叶脉间不规章地褪绿,下部老叶加厚并变成深黄绿色或消灭紫红色斑点,叶和茎变脆;根粗短,根系不兴旺;花粉萌芽受阻,果实只开花不结实,即只现蕾不暴桃小麦消灭“不穗症”,花生消灭“有壳无仁症”等病症。锌锌在作物体内的含量一般为干物质质量分数的十万分 锌能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又能影响醣类的代谢,众多试验证明西瓜、葡萄等施用锌肥后,降低了果实酸度,提高了含糖量;锌能促进体内丝氨酸合成色氨酸,而色氨酸又是

7、吲哚乙酸的前身,所以,缺锌会导致植株矮小;缺锌植株体内的氮素代谢简洁发生紊乱,而施锌后能改善植株失绿现象,使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提高,也能使植株体内的核糖核酸含量增加,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锌有增加抗逆性的作用,铁铁在植物体内是一些酶的组成成分,有利于叶绿素的形 成。植物缺少铁时,叶片便会失绿;严峻时,叶片变成灰白 色,尤其是生叶更易消灭这类失绿现象;有些树木缺铁严 重时,会发生顶枯,甚至导致树木死亡。铁能促进氮素代谢 正常进展,作物缺铁时,根瘤固氮力量减弱,并且抑制了植 株对氮、磷的利用,而且铁与其他元素之间有亲热相关性, 如植物体内铜、锰、锌、钼、钒含量偏高,都会减弱对铁的 吸取利用。另外,铁还可

8、以增加植株抗病性,施铁肥可使大 麦和燕麦对黑穗病的感染率降低,能增加柠檬对真菌病的抗 性。总之,假设在散装掺混肥BB 肥、复混肥和长效肥中添加中、微量元素,不仅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能改善作物品质和减轻作物病虫害等。 3 中、微量元素肥料的3.1 研制开发BB全元复混肥料兴旺国家复混肥的比例占化肥总量的 85%17%。由于单一化肥所含元素单一,需施用屡次,加之中、微量元素用量很少,其施用量很难把握,所 以将中、微量元素与氮、磷、钾常量元素复合,既削减了施 肥的麻烦,又可将常量元素作为中、微量元素的载体或稀释 剂,便利了施用。因此,多元、全元复混肥料的研制开发将 成为中、微量元素肥料争辩的重点

9、。调整化肥构造,加强有机一无机生态专用肥的争辩开发高效、安全、环保型肥料有机一无机生物复混肥是国内外肥料争辩与应用的主要趋势。针对这一趋势开发的有机一无机生态肥是以人畜粪便、作物秸秆、腐植酸、氨基酸和工业有机副产品、氮磷钾大量元素及镁、硼等中、微量元素为主要原料,承受微生物菌群好氧固体动态自动发酵,依据测土配方增补作物需求的氮、磷、钾、镁、钙、硫、硼、锌等,添加缓释剂,以腐植酸和氨基酸为载体螯合、络合制 使有机肥的缓效、长效,无机肥的速效、高效,生物肥的增效、促效作用相互结合,急缓相济,优势互补,养分全面,均衡长久;同时,将生物肥的促生、供肥、抗病、减轻环境污染,有机肥的改进土壤构造、培肥地力

10、、改善作物品质、提高化肥利用率与无机肥供给氮、磷、钾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等作物必需的主要养分元素结合起来,既保证了作物生长不行缺少的养分成分,又能改土、促生、抗病、改善生(1 元素的有效性必需元素的有效性是优质配方肥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肥料企业虽然在生产中也参加了中、微量元素,但 无视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无视中、微量元素在肥料加工 以及施人土壤后可能发生的副反响而失效的问题。为了防止 BB素以独立的颗粒掺混,既可避开与磷肥的副反响,又能保持 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中、微量元素的吸取形态植物只能吸取能溶于水的离子态或螯合态的元素,即铁Fe2Mn2+或金属螯合物形态、锌以Zn2+或金属螯

11、合物形态、铜以Cu2+或金属螯合物形态、 硼以H:BO;形态、钼以MoO -形态、氯以C1-形态、钠以Na+形态才能被植物吸取利用。土壤对中、微量元素可给性的影响 在碱性条件下下降。一般来说,将 pH 调至 6.5 比较适宜, 有利于土壤可给性中、微量元素的增加。氧化复原电位对多种化合价的元素影响较为明显,如植物吸取的是 Mnz+,土壤处于复原状态时,有较多的 Mn2不良的土壤状况便是这样;而在质地很轻、呈碱性旱地土壤 中,锰处于高价状态,不能被植物吸取利用。有机质含量高 的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有机质的分解产物,如腐植 酸,对微量元素具有肯定螯合力量,直接影响其可给性。必需养分元素间的拮

12、抗作用农作物所需的养分元素处于土壤的简单体系中,各元素 之间既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又有拮抗作用。如土壤中富含磷 或大量施用磷肥,往往会导致或加重农作物缺锌现象;而磷 与钼之间又存在相互促进作用,2于分别施用的效果,在磷肥未满足需要时,钼肥的效果往往 表现不出来。中、微量元素拮抗问题是关系到多元复合肥肥效的关键 问题。现有的中、微量元素肥料一般都参加可溶性无机盐, 由于各元素的拮抗作用会大大降低肥效,影响了植物的吸取 效果。美国等兴旺国家承受乙二胺四乙酸 ( EDTA)EDTA我国的国情。争辩开发适合我国国情、价廉的螯合剂是中、 微量元素肥料争辩的一个进展方向,应大力加强腐植酸对中、微量元素螯合、络合的争辩和应用。4 结语土壤是植物养分体系平衡的根底,直接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