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_第1页
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_第2页
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肥料学教案课程代码: 0745006课程类别: 学科核心课课程学时: 36教师姓名: 范富教师职称: 教授授课学期: 2022 -2022年级专业: 142022227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3 2 日星期三 第 3,4 节课次1章节绪论明确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把握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了解土壤肥料教学目的学的进展概况和动向了解 2l 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及进展前景了解土壤学科体系、争辩内容和方法。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绪论一、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生产资料二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三土壤是农

2、业生产各项技术措施的根底四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五肥料是农业优质高产的保证二、土壤及土壤肥力一土壤二土壤肥力三、土壤肥料科学进展概况一古代土壤肥料科学的进展二近代土壤肥料科学的进展三建国以后土壤肥料科学的进展四、2l 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及进展前景一21 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二21 世纪土壤肥料科学进展前景五、土壤学科体系、争辩内容和方法一分支学科及争辩内容二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二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三土壤学的争辩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壤及土壤肥力,难点是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觉察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1、概括农业化学学派、

3、农业地质学派、土壤发生学派三种学派学术观点、奉献及错误。2、查阅资料,了解土壤肥料学进展简史,并做读书笔记。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3 3 日星期四 第 3,4 节课次2章节第一章1,2 节教学目的理解岩石的风化;了解土壤母质的性质和类型。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一章土壤矿物质*第一节岩石的风化一、地壳的元素组成一地壳的元素含量二地壳元素组成的特点三地壳如何变成具有肥力的土壤二、成土的主要矿物一矿物(Mineral)二主要成土矿物三、成土的主要岩石一岩石(Rock)二主要成土岩石三岩石矿物的种类对土壤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的影响四、岩石风化的类

4、型一物理风化(Mechanical weathering)二化学风化(Chemical weathering)三生物风化(Biological weathering)其次节土壤母质的性质和类型一、母质的性质一土壤母质(Soil parent material)二土壤母质的性质三土壤母质的肥力远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二、土壤母质的类型一残积物(Elvium)二坡积物(Slopewash)洪积物(Flooddeposit)四冲积物(Alluvialdeposit)五湖积物(Lakesediment)六海积物(七)风积物(Aeolian sediment)八黄土沉积物(Loessdeposit)九保德红

5、土重点难点:重点岩石的风化教学方法:案列分析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3 9 日星期三 第 3,4 节课次3章节第一章3,4 节了解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把握土壤的机械组成;娴熟把握土壤质地测定方教学目的法。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第三节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一、土壤的矿物组成一原生矿物(Primarymineral)mineral)二、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第四节土壤的机械组成一、土壤粒级一土粒分级二各粒级理化性质二、土壤质地Soil texture一概念

6、二土壤质地的生产特性三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四土壤质地的改进重点难点:难点是土壤机械组成,重点不同质地的生产特性。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综述壤土的生产特性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3 10 日星期四 第 3,4节课次4章节其次章1,2,3,节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把握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了解土壤腐殖教学目的质的分别提取及组成和性质,了解腐殖质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了解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和标志。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其次章土壤有机质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

7、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类型一来源二类型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及其性质一糖类、有机酸、醛、醇、酮、以及相近的化合物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三木质素四含氮化合物五树脂、脂肪、蜡质、单宁等五树脂、脂肪、蜡质、单宁等*其次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一、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担当者土壤微生物一为什么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特别重要二土壤微生物(Soil microorganism)二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Mineralization of soil organicmatter)一不含氮有机质的分解二含氮有机质的分解三含磷有机质的转化三含磷有机质的转化三、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 o

8、f soil organicmatter)第三节土壤腐殖质一、腐殖质的分别提取一二三四二、腐殖质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三、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一胡敏酸与富里酸有共同特征二胡敏酸的组成和性质三富里酸的组成和性质重点难点:难点是土壤有机质转化。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3 16 日星期三 第 3,4节课次5章节其次章4,5,6,7节了解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和标志;把握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了解有机教学目的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其次章土壤有机质第四节土壤有机

9、质转化的条件和标志一、影响有机质转化的条件一植物有机残体的碳氮比二土壤环境条件二、有机质转化特点的指标及其意义一有机质转化特点的指标二意义*第五节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一、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和微生物养分物质的主要来源二、有机质改进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一促进土壤团粒构造的形成二土壤有机质还可以降低粘土的粘结力,增加砂土的粘结力,改善不良质地的耕作性能。三、腐殖质调整土壤化学性质的作用四、有机质对生物性质的影响五、有机质促进岩石和矿物的风化作用六、有机质对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七、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力量力量 八、腐殖质在植物养分中的间接作用第六节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一、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二、

10、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三、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第七节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一、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的因素一腐殖化系数(Humification coefficient)二矿化率(Mineralization rate)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一种植绿肥二进展畜牧业三秸秆还田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授课时间课次1、分析说明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22,设矿化率为 2,假定所施有机物质为紫云英,其腐殖化系数为 0.25,含水率为 86,每年每亩至少要补充多少紫云英,才能根本维持原有土

11、壤有机质的平衡(150000kg 计算)?2022 年3 月17 日星期四 第3,4 节6章节第三章1 节了解土壤水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把握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土壤水分的保持教学目的和分类、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理解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土壤水分状况的调整。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三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第一节土壤水分一、土壤水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一是有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二是植物生存及生长的必需物质三是植物吸取养分的主要输入渠道四土壤水还参与土壤中很多重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五土壤水分能调整植物生长发育机能二、土壤水分的能量状

12、态一土水势(土壤水分势能)(Soil water potential)二土壤水吸力(Siolsuction)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oil moisture characteristic curve)三、土壤水分的保持和分类一土壤水分的保持二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性质四、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一土壤墒情(Soil moisture)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三土壤含水量的测试技术四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五、土壤水分运动一液态水运动三水进入土壤四地下水类型、分布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六、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一土壤水分平衡(Soil moisture balance)二土壤水分状况三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七、土

13、壤水分状况的调整一灌水二搞好农田根本建设三精耕细作,防旱保墒四地面掩盖五保墒增温剂的应用六搞旱播种七排水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难点是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110cA 点离地10cB 点离地面40c,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A 点的基质势为-100cmH2O,B 点为-80cmH2O,推断B 点垂直水流的方向。假定某一立方体的土壤为 10cm10cm10cm,其湿重为 1460g,其中水重为 260g,土壤2.65,试求该立方体土壤的水重,土壤容重,土壤总孔度。某土壤比重为 2.7,容重为 1.55g/cm3,假设现在土

14、壤自然含水率为25,问此土壤含水的空气容积是否适合于一般作物生长的需要?为什么?41000g,体积为 640cm3,当在烘箱中烘干后,它的干重为 800g,土壤比重为 2.65,试计算:该土壤样品的容重;该土壤样品的总孔度;该土壤样品的孔隙比;该土壤样品的水容;该土壤样品的三相比(固:液:气)。50m30m在干旱无雨的状况下需要多少天就必需浇灌?某土壤田间持水量为 24,当时的土壤自然含水量为 14,土壤容重为 1.5,每亩 1m 深土层灌水定额为假设干?什么是田间持水量?试评价其意义。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它是怎样求得的?利用它主要说明什么问题?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3 23 日星期三

15、 第 3,4节课次7章节第三章2,3 节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特点和土壤空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过程,把握土壤空气与作教学目的土壤的热特性、理解土壤温度变化及影响条件,把握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温度状况的调整。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三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其次节土壤空气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特点一土壤空气中CO2含量远大于大气中的含量二土壤空气中O2的含量低于大气三土壤空气的水气含量(即土壤空气的相对湿度)比大气高四土壤空气中有时有少量复原性气体二、土壤空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过程一土壤空气的浊化过程二土壤空气的更过程三土壤通气性

16、(Soil aeration)三、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一影响根系发育二影响根系吸取功能三影响种子萌发四影响作物抗病性四、土壤空气与养分状况2一土壤空气的数量和O 含量对微生物活动有显著影响2二土壤通气状况对土壤氧化复原状态有重大的影响2三土壤空气中CO 浓度对矿物质养分溶解度有肯定的影响2五、土壤空气状况的调整一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料二耕作治理三土质改进四排水*第三节土壤热量状况一、热量来源和平衡一土壤热量来源二土壤热量平衡二、土壤的热特性一土壤热容量(Soilheatcapacity)二土壤导热率三土壤热集中率三、土壤温度变化一土壤温度的日变化二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四、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条件一影响土

17、壤温度变化的环境因素二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土壤因素五、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关系一土温与种子萌发二土温与根系生长三土温与土壤肥力六、土壤温度状况的调整一排水散墒二浇灌三向阳垄作四温室效应五掩盖六风障栽培与防风林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如何进展调控?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如何进展调控?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3 24 日星期四 第 3,4 节课次8章节第四章1 节理解土壤比重、容重与孔隙度、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教学目

18、的作物生长。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四章土壤孔性、构造性与耕性*第一节土壤孔性一、土壤比重、容重与孔隙度一土壤比重和容重二土壤孔隙度(Soil porosity)二、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一土壤本身的性状二外部因素三、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三、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一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二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壤容重。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3 30 日星期三 第 3,4节课次9章节第四章2,3 节把握土壤构造类型、

19、团粒构造与土壤肥力关系、团粒构造的形成、制造团粒构造的教学目的措施和不良构造的改进;理解土壤耕性和影响耕性的因素,把握改进土壤耕性的措施。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四章土壤孔性、构造性与耕性*其次节土壤构造一、土壤构造及构造性二、土壤构造的类型一块状构造(Blocky structure)二核状构造(Nutty structure)三柱状构造(Columnar structure)四片状构造(Platy structure)五团粒构造(Granular structure)三、团粒构造与土壤肥力一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冲突二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

20、耗和积存的冲突三能稳定土温,调整土壤热状况四改进耕性并利于作物根系伸展四、团粒构造的形成一团粒构造形成的阶段二影响团粒构造形成的因素五、制造团粒构造的措施一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二合理的轮作倒茬三改进土壤的酸碱性质四土壤构造改进剂的应用五盐碱土电流改进六、不良构造的改进一块状构造二片状构造三柱状构造第三节土壤耕性一、土壤耕性的含义一耕作难易二耕作质量的好坏三适耕期长短二、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一粘结性(Cohesion)与粘着性(Stickiness)二土壤可塑性(Soilplasticity)三土壤松紧性四土壤胀缩性五土壤压板三、土壤的宜耕性与土壤耕性一土壤的宜耕性二宜耕范围三土壤的结持性四土壤

21、的宜耕状态和宜耕期四、土壤耕性的改进一增施有机肥料二客土三合理灌排,适时耕作重点难点:重点是团粒构造与土壤肥力关系,难点是制造团粒构造的措施。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或阅读书课后作业或阅读书1.论述团粒构造的优点。预习内容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3 31 日星期四 第 3,4 节课次10章节第五章1,2 节了解土壤的各种胶体及土壤胶体的外表积和电性;了解土壤吸附性能的概念、作用教学目的和类型,把握土壤物理化学吸取性能。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五章土壤胶体和土壤吸取性能*第一节土壤胶体一、土壤中的各种

22、胶体一无机胶体(Inorganiccolloid)二有机胶体(Organiccolloid)三有机无机复合体Organic mineral complex二、土壤胶体的外表积和电性一土壤胶体的外表积二土壤胶体的电性三土壤胶体的电位及对胶体的分散和分散的影响*其次节土壤吸附性能一、概念二、土壤吸取性能的作用三、土壤吸附性能的类型一机械吸取性(Mechanical absorbability)二物理吸取性(Physical absorbability)三化学吸取性(Chemical absorbability)四物理化学吸取性(Physical chemistry absorbability)五生

23、物吸取性(Biological absorbability)四、土壤的物理化学吸取性(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一土壤的阳离子交换作用(soil cation exchange)二土壤阴离子的交换作用(Soil anion exchange)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壤物理化学吸取性能。难点是土壤胶体。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列表比较五种吸取性能(从概念、实质、特征、缘由、吸附物质、在生产中的作用等诸方面。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 15cmol(+)kg,其中交换性 Na占 25,欲用 Ca2交换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Na,问每亩耕层土壤要用多少公斤的CaSO4?能不能用

24、CaCO3?为什么?15 kg设甲土的阳离子交换量为 8 cmol(+)kg,交换性钙为 6 cmol(+)kg;乙土的阳离子交换量为 30 cmol(+)kg,交换性钙为10 cmol(+)kg。问Ca2的利用率哪种土大?假设把同一种作物以同一方法栽培于甲乙两种土中,哪种土更需要石灰质肥料?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4 6 日星期三 第 3,4 节课次11章节第六章1,2,3节了解土壤溶液的概念、组成、浓度及变化,把握土壤溶液的浓度和组成与养分有效教学目的性的关系;了解土壤的酸度、碱度和碱化度及土壤缓冲性能,把握土壤反响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土壤酸碱性的调整;了解土壤的氧化复原电位及影

25、响因素。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六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复原性第一节土壤溶液一、 概念二、土壤溶液的组成 三、土壤溶液的浓度 四、土壤溶液的的变化一土壤温度二土壤湿度三土壤溶液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四生物活动五、土壤溶液的浓度和组成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一土壤溶液的浓度与养分的有效性二土壤溶液的组成与养分的有效性*其次节土壤酸碱性一、土壤中氢离子和氢氧离子的来源一氢离子的主要来源二氢氧离子的主要来源二、土壤酸度的指标一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二土壤酸的数量指标三土壤碱性指标四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三、土壤缓冲性能一概念二土壤酸、碱缓冲性三土壤氧化复原缓冲性四、土

26、壤反响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一影响养分的固定、释放与淋失二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三影响粘粒矿物的形成四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五影响作物生长五、土壤酸碱性的调整一酸性土的改进二盐碱土的改进第三节土壤氧化复原性一、土壤中的氧化复原体系一土壤中氧化复原体系有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两类二土壤中氧化复原反响虽属化学反响,但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物参与的三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多相体系,即使同一田块不同点位都有肯定的变异,测Eh 时,要选择代表性土样,最好多点测定求平均值四土壤中氧化复原平衡经常变动,不同时间、空间,不同耕作治理措施等都会转变Eh 值二、土壤氧化复原指标(一)强度指标二氧化复原电位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作物生长

27、的关系三、影响土壤氧化复原电位的因素一土壤通气性(Soilaeration)二土壤中易分解有机物的含量三土壤中易氧化物质或易复原物质四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五土壤水分条件六微生物活动七土壤的pH四、土壤氧化复原状况的调整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壤反响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土壤酸碱性的调整,难点是酸度、碱度和碱化度及土壤缓冲性能。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4 7 日星期四 第 3,4 节课次12章节第七章1,2,3节把握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及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和土壤形成中教学目的的主要成土过

28、程及土壤剖面;了解土壤分类;把握土壤地带性和地方性分布规律,了解耕作土壤的分布规律。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七章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第一节土壤形成一、土壤形成因素一自然因素二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演化的影响二、成土过程(Soilformingprocess)一概念二土壤形成中的主要成土过程三、成土过程与成土因素的关系四、土壤发育一、土壤的个体发育二、土壤的系统发育三、土壤剖面、发生层和土体构型其次节土壤分类一、土壤分类的根本概念和要求一根本概念二、土壤分类工作的内容三、土壤分类的理论根底四、土壤分类的依据五、土壤分类的要求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一形

29、成和进展二、分类原则三、命名方法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二系统分类的构造三命名方法四、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二分类原则三分类系统和命名方法四特点五、土壤调查及其应用一土壤调查的内容和步骤二土壤调查的技术三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四土壤调查成果的农业应用五土壤调查成果的非农业应用*第三节土壤分布一、土壤水平地带性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二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三大地形对水平分布的影响二、土壤垂直地带性一土壤的(正向)垂直分布规律二土壤的负向垂直分布规律三、土壤的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四、土壤区域性分布规律一土壤的中域性分布规律二土壤的微域性分布规律五、耕作土壤的分布规

30、律一同心圆式分布二阶梯式分布三棋盘式分布四框式分布重点难点:重点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及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难点是主要成土过程。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或阅读书1.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分别对土壤的形成有哪些影响?预习内容授课时间课次2022 年4 月13 日星期三 第3,4 节13章节第八章1,2 节把握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及培肥的根本措施;了解农田土壤治理,重点把握旱地土教学目的壤治理、水田土壤治理、保护地土壤治理。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八章土壤培肥和农田土壤治理*第一节土壤培

31、肥一、土壤肥力的概念一土壤肥力Soilfertility二探讨土壤肥力的争辩课题二、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一良好的土体构造二较强的土壤供肥保肥性三协调的土壤水、热、气状况四良好的耕性三、土壤培肥的根本措施一开展农田根本建设二利用生物改土三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四增肥改土五耕作改土六、客土改土七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其次节农田土壤治理一、旱地土壤治理一旱地土壤根本特性二旱地土壤集水、节水技术三旱地土壤的施肥四旱地土壤的耕作二、水田土壤治理一水田土壤的特点二水田土壤的灌、排治理三水田土壤的施肥四水田土壤的耕作三、茶园土壤治理一茶园土壤的特点二茶园土壤的灌、排治理三茶园土壤的施肥四茶园土壤的耕作四、果园土

32、壤治理一我国果园土壤的分布类型及其特点二果园土壤浇灌与排水三果园土壤的施肥四果园土壤耕作治理五、花卉、苗圃(园林)土壤治理一花卉、苗圃土壤的特点二花卉、苗圃土壤的浇灌三花卉、苗圃土壤的施肥四花卉、苗圃土壤的耕作六、菜园土壤治理一菜园土壤的特点二菜园土的浇灌三菜园土的施肥四、菜园土壤的耕作七、保护地土壤治理一保护地栽培土壤的特点二保护地栽培土壤的浇灌三保护地栽培土壤的施肥四保护地栽培土壤的耕作与消毒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是旱地土壤治理、水田土壤治理、保护地土壤治理,难点是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及培肥。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1.简述我国旱地土壤的特点及其肥力状况

33、。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2.旱地富集集水技术有哪些?其要点是什么?3.水田土壤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淹水后土壤会发生什么变化?4.调查争辩所在地区在培肥地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根本措施。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22 4 14 日星期四 第 3,4节课次14章节第十、十一章理解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土壤污染的概念;把握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了解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了解酸性沉降对土壤的影教学目的响;把握土壤污染的防治。理解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与根本态势;把握土壤退化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把握土壤质量及评价。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

34、、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十章土壤污染与防治第一节土壤污染的概念一、土壤背景值一土壤背景值的获得二土壤背景值的应用二、土壤自净作用一物理自净作用二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作用三生物化学净化作用三、土壤环境容量(一)环境容量二土壤环境容量四、土壤污染的概念其次节土壤污染的来源及危害一、金属污染物一镉(Cd)二铬(Cr)三汞(Hg)四铜(Cu)五铅(Pb)六锌(Zn)七砷(As)八氟(F)二、有机污染物一农药二三氯乙醛(酸)三油类污染物四外表活性剂污染物五废塑料制品三、固体废物与放射性污染物一工业固体废物二城市垃圾三放射性污染物四、肥料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危害一氮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二磷肥对土壤环境

35、的污染五、污灌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危害第三节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一、土壤组成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一粘粒矿物对污染物毒性的影晌二有机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二、土壤酸碱性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三、土壤氧化复原状况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一有机污染物二重金属第四节酸性沉降对土壤污染的影响一、土壤酸化的阶段性进展过程二、 酸性沉降与土壤中铝的活化和溶出三、土壤对酸性沉降的缓冲力量四、酸性沉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五、 酸性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五节土壤污染防治一、提高保护土壤资源的生疏二、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一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二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第十一章土壤退化和土壤质量第一节土壤退化的概念一、土壤退化的概

36、念一土壤地退化的概念二土地退化与土壤退化二、土壤退化的分类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壤退化一书中的分类二我国对土壤退化的分类其次节土壤退化的背景与根本态势一、我国土壤退化的自然社会条件制约一土壤(地)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均二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进展对土壤退化的制约三水资源短缺对土壤退化的制约二、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与态势一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二土壤退化进展快、影响深远第三节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及防治一、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一土壤(地)沙化和沙漠化的类型二影响土壤沙化的因素三土壤沙化的危害四土壤沙化的防治二、土壤流失一土壤流失的类型及其表征二我国土壤流失状况三土壤流失的主要因素四土壤流失对农业生产

37、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五土壤流失的防治三、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一土壤盐渍化及类型二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成因三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四、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一次生潜育化稻田的形成(二)潜育化和次生育化水稻土的障碍因素三改进和治理五、土壤肥力衰退和土壤污染防治第四节土壤质量评价一、土壤质量的概念二、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一选择评价土壤质量参数指标的条件二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三、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土壤退化主要类型及其防治,难点是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土壤质量及评价。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授课时间

38、课次152022 年4 月20 日星期三 第3,4 节章节第十二章1,2,3,4,5 节教学目的了解植物养分成分、植物的养分特性、植物对养分的吸取以及影响植物吸取养分的环境条件;把握施肥根本原理。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十二章植物养分与施肥原理第一节植物养分成分一、典型绿色植物体的化合物组成和元素组成二 、植物必需的养分元素一为什么说植物体所含的元素不肯定是植物必需的养分元素二确定必需养分元素的三条标准三确定必需养分元素的方法四植物必需养分元素来源及分组五植物养分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行代替律三、必需养分元素的一般功能其次节植物对养分的吸取一、根

39、部对养分的吸取一土壤中养分向根的外表迁移二根系吸取养分的形态三根系吸取养分别子的形式二、叶部对养分的吸取一叶片吸取养分的机理二叶部吸取养分的特点三影响叶部养分的条件第三节影响植物吸取养分的环境条件一、土壤温度与光照一土壤温度二光照二、土壤通气性三、土壤的酸碱性与氧化复原状况一土壤的酸碱反响(pH 值)二土壤的氧化复原状况对养分吸取的影响四、土壤水分一土壤水分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二土壤水分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浓度、有效性和养分的迁移三土壤水分影响土壤通气性、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温度等,影响养分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五、土壤养分浓度六、植物吸取离子的相互作用一离子间的颉颃作用二离子间的相助作用三农业生

40、产上经常消灭的离子相互作用问题第四节植物的养分特性一、植物养分的多样性一有益元素和毒性较大的元素二植物的超积存吸取及其利用三植物养分遗传特性的差异二、植物养分Plant nutrent的选择性三、植物养分的段阶性一植物养分的阶段性二植物养分的临界期三植物养分最大效率期四、植物养分与根系特性一根系形态特征与养分吸取二植物根际及其养分作用*第五节施肥的根本原理一、养分归还学说二、最小养分律三、限制因子律 (Lawoflimitingfactor)四、酬劳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一酬劳递减律二米采利希学说重点难点:重点是影响植物吸取养分的环境条件及施肥根本原理,难点是植物对养分的吸取。教学方法:启发式,

41、案列分析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课后作业或阅读书预习内容授课时间课次162022 年4 月21 日星期四 第3,4 节章节第十三章1 节教学目的重点把握化学肥料的种类、性质与施用方法;明确几种主要微肥的效果与施用。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第十三章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第一节化学肥料的种类、性质与施用一、氮肥一作物的N素养分二土壤N 素(Soilnitrogen)三氮肥(Nitrogenous fertilizer)的种类、性质和施用四氮肥的合理安排和施用二、磷肥一作物的磷素养分二土壤磷素三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四磷肥的合理安排和施用三、钾肥(Potassiumfertilizer)一作物的K素养分(Potassiumnit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