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_第1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_第2页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考题归类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考题归类解析湖北 罗明奎近 些有关二氧化碳与水反响、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探究考题,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为了使同学们对这种题型有所生疏和运用,现将此类考题归类如下,期望同学们对学习本单元有所帮助。1CO2CO 和 NaOHA、B2A 软塑料变扁,装置B1甲同学 认为这两 个实验都 可行,其反 应原理都 可以用化 学方程式 表示为。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试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缘由是 CO2与反响,还CO2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试验来答复该问题,该试验是。A2CO2和 NaOH请答复以下几个问题: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b。以上三个试验

2、中,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看到的试验现象: 试验。试验。试验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看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查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是。4小余同学提出 了质疑,他认 为小明试验还不 足以证明CO 与 NaOH2是。试验步骤和方法试验现象试验结论试验步骤和方法试验现象试验结论 和2实发生了化学反响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试验不同原理的试验来证明并检验 CO 和 NaOHNaCO223有关的试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试验操作试验操作试验现象结论3CO2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试验装置。答复以下问题:请简洁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试验现象:A NaOHB

3、 C D 上述四种试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 411化。某争辩小组设计了以下试验装置 (全部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看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响。所选装置所选装置A操作方法试验现象将布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B将布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C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D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E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F将分液漏斗中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气瓶中A、BA:;B:。化学反响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 CO2与 NaOHCONaOH2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 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 NaOH 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

4、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由于试管内外产生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其次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试验装置进展探究:A 现 象 为, B为。现 象 为, C现 象同学们经过分析争辩,认为第一组的试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缘由可能有两种。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响,消耗了CO,你认为另一种缘由是。2为了进一步证明 CO2与 NaOH学滴加,现象为;其次组同学滴加,现象为。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明 CO2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响。与 NaOH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响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设计了探究试验的方案。A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看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 同学的

5、试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枯燥的小花,按图乙进展试验,观看小花颜色变化。请你对 A、B 两同学的试验探究方案进展评价: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方案合理的理由是。图甲试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是。图乙中第步骤的目的是说明:。图乙中步骤的现象是:。假设将图乙步已经变色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再放到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有空塑料板如右图一段时间后,现象是:。参考答案11 CO+2NaOH=NaCO+HO22322或做个比照试验: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布满 CO2NaOH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程度等;也可图示21ab或滴管试验试管内液面渐渐上升,形成水柱;试验小气球胀大矿泉水瓶或其它合理答案;矿泉水瓶变瘪或向

6、内凹进NaOHCO2又能溶于水且和水会反响,到底是CO2溶于水或和水会反响使气压减小的结果?CO2NaOH有气泡产生试验步骤方法:取反响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逐滴参加稀盐酸在反响后的溶液中(将 CO2NaOH 溶液后)滴入 CaCl2溶液(或石灰水 Ca(OH)2溶液或 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或在反响后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说明 CO2NaOH 反响生成了NaCO233、1A:溶液进入试管内 B:反响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 C: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小气球会胀大 D: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形成喷泉。因二氧化碳被吸取,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

7、压形成压强差。取少量反响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假设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盐存在,证明二氧化碳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响。4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D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E烧瓶内形成喷泉。F瓶内小气球会胀大。A:无明显的现象变化;B:产生白色沉淀。51C 2AB,C3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响,消耗了CO;4稀酸,冒气泡;CaCl溶液含C2或Ba2+的溶液均可,产生白色沉22淀。两种方法不分先后61B 同学的方案合理;2B 同学进展了几个比照试验,通过观看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的作用,也不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而是二氧化碳

8、与水反响生成酸的结果。用好碳酸钠 巧解化学题湖北 郑 群碳酸钠NaCO由Na+和CO2-构成,属于强碱弱酸盐类物质,其水溶液显碱性,故而俗称“纯碱”,由于它233含碳酸根离子,可以与酸类物质都含H+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与含钙或钡等离子物质反响生成沉淀CaCO, 且沉淀加硝酸后能溶解。由于碳酸钠既与酸反响,也能与碱Ca(OH)Ba(OH) 等反响,还能与322盐CaClBa(NO ) 等反响,且其溶液还显碱性,故而涉及酸碱盐考题多与碳酸钠有关。23 21、鉴别题利用碳酸钠鉴别其它物质,如“用一种试剂,鉴别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分析:被鉴别物质有两种碱和一种酸,所加试剂肯定

9、能够把两种碱鉴别出来,同时还能鉴别出酸,两种碱中一种含钙离子,酸中含氢离子,故而利用碳酸钠比较适宜,试验后消灭三种典型现象:产生气体、产生沉淀、无明显变化。也可以利用类似性质鉴别含碳酸钠的多种物质,如“用一种试剂鉴别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分析:被鉴别物质中含碳酸钠,所加试剂一般用含钙钡离子或酸来鉴别,由于另外物质中含硝酸银,故而选择盐酸比较适宜,试验后产生三种典型现象:产生沉淀、产生气体、无明显变化。2、除杂题利用碳酸钠除去其它含钙钡离子的物质,如“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钙”。分析: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钙,实质上是要除去钙离子,所加试剂中含碳酸根离子比较适宜,所以可以选择碳

10、酸钠,与氯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与氯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后得到比较纯洁的氯化钠。利用含钙钡离子物质除去碳酸根离子,如“除去硝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分析:除去硝酸钠中碳酸钠,实质是除去碳酸根离子,一般加含钙钡离子的硝酸盐比较适宜硝酸钙或硝酸钡,然后过滤除去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得到比较纯洁的硝酸钠溶液。此类型习题也可以加硝酸直接反响,不需要再过滤而直接得到硝酸钠溶液。3、制取物质问题利用碳酸钠制取其它物质,由于碳酸钠在自然界能够存在且在局部地区含量比较高,所以可以制取含钠的物质或含碳酸根的物质,如“制取少量氢氧化钠”。分析:由于碳酸钠含钠离子,能够与钙离子的碱Ca(OH)2反响而生成氢氧化钠。4、证明

11、题 氧化钠是否能够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响”。分析:氢氧化钠与碳酸钠都显碱性,故而主要证明碳酸钠里含碳酸根,一般参加含钙钡离子或酸证明一般产生沉淀或气体。5、推断题证明某些物质里是否含有碳酸根的物质或碳酸钠,除了参加钙钡离子化合物外,还要留意参加硝酸等确定碳酸根离子,如“有一种白色固体粉未,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钡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参加水中得到无色浑浊液体;澄清后向沉淀中参加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则原固体物质中肯定含什么物质?肯定不含什么物质?可能含什么物质?”分析:加水得到无色浑浊液体,证明肯定不含硫酸铜,能够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硫酸钡,参加稀硝酸后沉淀全部溶解,证

12、明全部是碳酸钡而没有硫酸钡,故而原固体一定不含硫酸钠,肯定含碳酸钠和硝酸钡,最终综合考虑确定可能含氯化钠。6、科学探究综合利用碳酸钠的特性完成除杂、证明等比较简单问题,如“一名同学在做向氢氧化钠溶液里参加盐酸的试验时,觉察溶液里产生气泡,他认为氢氧化钠变质产生碳酸钠,他想知道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为碳酸钠,请你帮助他用试验证明”。分析: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成碳酸钠,实质上证明碳酸钠溶液里含氢氧化钠。由于初中课程里没有具体规定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的区分,教材里也没有具体介绍,所以这个问题对初中学生有肯定难度。学生一般简洁直接证明氢氧根离子如加酚酞试剂或加二氧化碳或加硫酸铜,这些方法都由于碳酸钠溶液属于强碱弱酸盐显碱性而不能使用都变红或都与二氧化碳反响或都硫酸铜反响等!正确方法是除去碳酸根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