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课件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课件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课件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课件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思想政关键词:认知改变 活动体验 行为训练要点提示: 梳理各类心理学方法的理论线索,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心理学方法的依据与基础。 阐释各种常用心理学方法的条件、步骤、注意事项,以便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关键词:认知改变 活动体验 行为训练第六章 思想政治6.1 认知改变法6.2 活动体验法6.3 行为训练法目 录6.1 认知改变法目 录6.1.1 认知改变法的理论依据6.1.2 认知改变的基本方法6.1 认知改变法6

2、.1.1 认知改变法的理论依据6.1 认知改变法 认知改变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认知心理学,聚焦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 )人的认知学习过程。 图式是皮亚杰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个体感知、理解和思考世界的方式。皮亚杰认为,认知学习过程包括同化、顺化和平衡三种形式。 (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本质论。 皮亚杰将思维纳入学习活动之中,提出了以认识论与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学习本质论。首先,学习是一种能动认知结

3、构的建构过程。其次,学习是一种服从于发展、受制于心理运算的知觉过程。最后,学习是一种通过反复思考导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步消除错误的过程。6.1.1 认知改变法的理论依据 认知改变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认知心理学,聚焦于感觉 以信息加工心理学为代表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 世纪 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采用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近二三十年间获得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和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尼塞和加涅等。 现代认知心理学有以下两个重要概念:信息,是事物的属性、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和含义的

4、表征。信息加工系统,即能够接收、贮存、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由感受器、效应器、加工器、记忆装置四部分组成。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如下: 首先,用信息加工理论分析人的认知过程。 其次,用信息加工理论研究教学。6.1.1 认知改变法的理论依据 以信息加工心理学为代表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6.1.1 社会认知理论 随着认知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相互渗透,不少学者认为人的认知可能涉及两种不同的认知过程:一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体和自然因素的认知,即自然认知或客观性认知;另一种是对人和社会因素的认知,即社会认知,并形成了有关社会认知的一系列观点。 ( )社会认知的主要特征。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

5、我、他人或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感知、判断、评价、推断和解释以做进一步反应的过程。 与自然认知相比,社会认知有如下特征: 一是社会认知中包含着对主体、对自我的认识。 二是社会认知采用多种参照系。 三是社会认知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反馈性认知。 四是社会认知的对象更缺乏稳定性。 五是社会认知中 “知”与 “行”的关系比自然认知更为复杂。 6.1.1 认知改变法的理论依据 社会认知理论6.1.1 认知改变法的理论依据( )社会认知图式。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社会认知图式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个体经过对来自社会环境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后,在头脑中组织起来的认知系统。 人

6、脑中已经形成的社会认知图式会对社会认知过程产生重大影响。首先,社会认知图式影响对信息的选择。其次,社会认知图式会对信息加工产生影响,当社会环境中新近产生的信息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时先前存在于头脑中的图式将引导我们对其进行分类并做出相应的解释和判断。最后,社会认知图式也对信息的提取发生影响,产生记忆的重构。6.1.1 认知改变法的理论依据( )社会认知图式。6.1.1 认知改变法的理论依据 认知改变是一种从理性上使教育对象接受新的教育信息,并对自己原来的认知图式加以改变,形成新的认知方式的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认知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 利用注意规律法 注意是认知的前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维持

7、和调控好教育对象的注意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成功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 (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做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 ( )培养教育对象的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的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上的努力而产生的注意,即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于一定目的要求的注意。6.1.2 认知改变的基本方法 认知改变是一种从理性上使教育对象接受新的教 合理情绪调节法 合理情绪调节法即合理情绪疗法(简称 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家艾利斯于世纪年代在美国提出的。其基本认识是:人的情绪来自人对外界刺激的信念、评价、解释等认知因素,而非来自外界刺激本身,即人的情绪障碍是由不合理的信

8、念造成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通过与当事者交谈,澄清引起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是什么,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第二,明确当事者的不合理信念,梳理不合理认知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第三,与当事者的不合理信念辩论,通过辩论使他认清自己原有信念的不合理之处,促其认识发生改变,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第四,从当事者现有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替换原有的看法或态度,用理性观念代替非理性观念,重建功能性的、健康的认知体系。6.1.2 认知改变的基本方法 合理情绪调节法6.1.2 认知改变的基本方法 转换认知视角法 转变认知视角法主要是通过改变消极的认知方式,从积极视角入手,通过认知视角的转换,获得积极的心态

9、和高效的行为。 第一,从积极视角看问题。 第二,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6.1.2 认知改变的基本方法 转换认知视角法6.1.2 认知改变的基本方法 说理改变认知法 说理改变认知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真话、道实情启发教育对象的思维,开阔教育对象的视野,以达到改变教育对象认知的方法。说理改变认知法包括以下三种具体方法: ( )心理启发法 启发就是启迪、激发的意思。启发式教育方法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教育方法,它符合人的思想发展规律。 ( )心理劝慰法 劝慰就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给予劝导和抚慰,使教育对象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和安慰,逐步扭转消极情绪。劝慰的方法主要是开导和安慰。 ( )心理威慑法 所谓心理威慑

10、,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晓以利害的规劝,使其在心理上产生震动、敬畏和恐惧,并随之改变自己的行为。6.1.2 认知改变的基本方法 说理改变认知法6.1.2 认知改变的基本方法6.2.1 活动体验法的理论依据6.2.2 活动体验法的心理引导6.2.3 活动体验法的操作指导6.2 活动体验法6.2.1 活动体验法的理论依据6.2 活动体验法 活动体验法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特征 第一,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 第二,体验式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 第三,体验式学习是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 体验式学习的四个环节 第四,体验式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

11、过程。 第五,体验式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持续交互作用的过程。 第六,体验式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6.2.1 活动体验法的理论依据 活动体验法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6.2.1 活动体验法的 活动体验的理论假设 活动体验法强调参与性与体验性,它以以下理论假设为依据: ( )体验是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 )学习即是人类的适应。 ( )知识是由主体建构的经验。 ( )每个个体都有特定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库伯发现和论证了体验式学习的四种基本方法:辐合式学习方式、发散式学习方式、同化式学习方式、顺应式学习方式。 ( )个人的整体发展才能完成自我实现。6.2.1 活动体验法的理论依据 活动体验的理论假设6

12、.2.1 活动体验法的理论依据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活动体验法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精心指导。在活动体验中要注重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引导,以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心理引导重在解说 在体验式学习中,解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活动产生价值的关键步骤。解说渗透在体验学习的四个环节,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之中。 心理引导的核心内容 英国著名体验式学习专家罗杰格林纳威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总结出解说的四个基本要素,这也是心理引导的核心内容,简称为 “ ”。acts(事实)、eeling(感受)、inding(发现)、uture(未来)。 6.2.2 活动体验法的心理引导 在思想政

13、治教育过程中,运用活动体验法需要教育者精心设 心理引导的基本原则 活动体验中的心理引导过程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因此,心理引导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 )正面取向原则 ( )积极倾听原则 ( )尊重选择原则 ( )促进交流原则 ( )生成意义原则 ( )双重主体原则 ( )适时引导原则6.2.2 活动体验法的心理引导 心理引导的基本原则6.2.2 活动体验法的心理引导 在运用活动体验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吸引教育对象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又要对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积极引导,使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序开展。精心安排场地 首先,活动空间应宽敞舒适,光线明亮,温度适中,空气

14、通畅。 其次,环境布置应围绕活动主题,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 最后,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 善于营造情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的,情境因素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音乐的妙用 故事的渲染 视频的运用 沟通的掌控6.2.3 活动体验法的操作指导 在运用活动体验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精心设计活动 巧妙把控过程 体验教育犹如一项工程,由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要承转自然、动静适度,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准备充分,把控好以下环节。 ( )分组技巧。 ( )程序控制。 ( )材料使用。( )时间掌握。 注重巩固影响 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教育对象往往当时感悟很多,但随着

15、时间的流逝就会出现影响渐弱的现象。因此,在体验结束前,强化体验、巩固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 )注重活动体验的升华。 ( )完善活动体验的评估。 ( )延续活动体验的效果。6.2.3 活动体验法的操作指导 巧妙把控过程6.2.3 活动体验法的操作指导6.3.1 行为训练法的理论依据6.3.2 行为训练的具体方法6.3 行为训练法6.3.1 行为训练法的理论依据6.3 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的理论来源有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特点是行为学习。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又叫应答性条件作用理论或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包括以下主要概念

16、: ( )强化。强化指使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用无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刺激。 ( )泛化。对一个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应,可以由类似的刺激引起。 ( )分化。分化是与泛化相对的过程。 ( )消退。已形成的条件反射由于不再受到强化,反应强度趋于减弱乃至该反应不再出现,称作条件反射的消退。 ( )颉颃条件作用6.3.1 行为训练法的理论依据 行为训练法的理论来源有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又叫工具性条件作用。它的关键之处是有机体 (动物或人)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这个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即发生了一个由有机体引起的事件。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有如下一些

17、重要概念: ( )强化。强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核心概念,它涉及的是行为获得机制。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 )惩罚。惩罚是和强化相反的概念,它涉及的是行为的消除机制。惩罚指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物,以后个体就会减少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 )消退。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消退概念与经典条件作用的消退概念很接近。它指的是在特定情境下,如果某人做出以前被强化过的反应,而现在这个反应没有得到通常的强化,此人下次遇到类似情境时,较少可能再做同样的事。 6.3.1 行为训练法的理论依据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6.3.1 行为训练法的理论依据社会学习理论6.3.1 行为训练法的理论依据社会学习理论6.3.

18、1 行为训练法的理论依据 行为训练是一种磨炼人的意志、改善人的行为的训练方式。通过行为训练达到养成良好行为、克服不良习惯、提高意志品质、挖掘自身潜能的目的。常用的行为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意志锤炼法 意志力是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实现既定目标的精神力量。 在使用意志锤炼法的过程中,要求教育者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使教育对象明确树立崇高的理想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决定条件。 第二,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 第三,要在克服实际困难中锻炼和培养意志力。 第四,要创设情境来磨炼教育对象的意志品质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3.2 行为训练的具体方法 行为训练是一种磨炼人的意志、改善人的行为的训练方式。 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也称典型示范法,它是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正面的、先进的抑或反面的、落后的)的示范引导作用,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 第一,榜样要真实,切忌无限拔高。 第二,要尽可能让先进人物现身说法。第三,大胆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操作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特别是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体宣传典型,采用多媒体技术塑造、呈现生动的榜样形象,强化榜样示范的效果。6.3.2 行为训练的具体方法 榜样示范法6.3.2 行为训练的具体方法 正向行为训练法 正向行为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