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_第1页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_第2页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_第3页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_第4页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康德曾说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 显得无足轻重一一没有人能逃脱有限的自然的命运。然而,人与尘埃不同的是,人不道德法则就是纯粹实践理性的自律,亦即自山的自律。人顽强地抵抗住自然法则 的束缚和限制,遵从理性 自身颁布的命令而行动,他就摆脱了感性的束缚,而具 有了超越一切自然存在之上的 在实践理性批判这本书中,康徳从纯粹实践理性分析论、辨证论和方法 论三 个方面,向我们阐明了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书中首先从纯粹实践理性原理 的定义入 手,具体阐述了实践理性的四个原理及基本法则,并对纯粹实践理性的 诸原理进行了 演绎,提出纯粹理性是实践的,是不依赖于任何经验的,人是自山

2、 的,但是这种自山 自律、他律、德行等名词做了解释和描述。接着从纯粹 理性实践辨证论引出至善的概 帝存在。最后康德指出道德教育和练习的 重要性,用以指导纯粹理性实践的法则进入总而言之,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而对实践理性的“批 判” 一、纯粹理性的形式的、实践的原则是用作德行原则的唯一可能原则康德在推论纯粹实践理性的形式法则之前,对法则和准则作了较为严格的区 分。康德指出实践的原理是意志普遍规定的规则,这种规则有两种存在方式: 客观的实践法则,对每一个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有效。 而了彻底纯化作为意志的客观能力,让一切纯粹实践理性的意志是建立在法 上,而不是准则的基础上。为此,他以一

3、系列定理推论的方式展开批判此明确了实践理性运用所遵从的一系列法则。在实践理性批判的 过程,也借分析论中阐明定理一凡是把欲求能力的客体(质料)作为意志决定根据的先决条件的原定理二一切质料的实践原则本身皆为同一种类,并且从属于自爱或个人幸定理三如果一个理性存在者应当将他的准则思想为普遍的实践法则,那么, 只能把这些准则思想为这样一种原则,它们不是依照质料而是依照形式包含着纯粹实践理性基本法则你意志的准则始终能够同时用作普遍立法的原则。定理四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法则及合乎这些法则的职责的独一无二的原则相反,意愿的一切他律非但没有建立任何职责,反而与职责的原则,与意志 料的实践原则,指出实践法则只有适合

4、普遍立法的形式才能独立地成立。然 普遍性的法则要想确立就需要摆脱有条件性的限制,从而去限制 这些爱好和客体,从 亦即自山的自律,这种自律本身就是一切准则的形式条 件,唯有在这个条件下一切准“质料原则完全不能用作最 高的道德法则,所以纯粹理性的形式的、实践的原则是适宜用作定言命令,亦即 二、道德法则的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任何经验理性的理论运用和实践的理性运用在对待经验的态度上是不同的。在理论的理 因此康德认为道德法则是“作为一个我们先天地意识到而乂必定确实的 事实被给予的”,“道德法则的客观实在性就不能通过任何演绎,任何的或以经验为支撑的理性努力得到证明,而且即使有人想根除它的理论的、思辨必然的确实

5、性,也不能通过经验加以证实,因而不能后天地加以证明,而且它自 身仍然是自为地确定不 物自身,而仅仅是现象”,“着眼于经验对象证明原因概念的客观实在性,而 且还因 在性是先天的道德法则通过事实而被给予的,同样不依赖于经验 原则。三、善与恶的概念是后于道德法则并且通过道德法则被决定的 在根本和行为上,而与人的感受无关。与愉悦或不愉悦、愉快或痛苦的感受相 应该是福和祸。举个例子说,因生病而感到疼痛,只能说是一种祸,而非祸有时也是一种善,如爱嘲弄的人被暴打、罪有应得等。 也不过是大多数人的理性。个人的理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康 德的想法, 法则的是自在地善,始终符合法则的就是绝对地善。 因此这

6、种情况显示,“善和恶的概念必定不是先于道德法则被决定的,而只 是 置于经验的后果当中,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表现。我们应当忠于自己内心的 则,怎样判断,就怎样选择,是福是祸,得到失去,都是选择之后的结果, 如果意志不是为了法则而发生,而是根据某种被设定的情感,那么行为虽然 生的行为的意识”虽然在合法性上可能相同,但在道德性上却相差棋远。除了道 法则外,“其他的主观原则不应当被看作是动力;因为否则行为虽然能够一如所规定它的那样发生,但是,因为它尽管是合乎职责的,却不是出于职责的, 举个例子说,我出于怕被同学指责丢脸的心理而捡起地上的垃圾,与我从内 希望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而捡起地上的垃圾,其本

7、质就有很大的不同 现了不同的道德水平一一尽管其结果都是我捡起了地上的垃圾。所以很多道德衡量只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那么不就失去了指导我们行为的意了吗?不,康德说,“我们心中那个我们称为良心的奇妙能力的判决与这一点有 义 为无意之举,把自己解释为清口无辜的,也可以怀着卑鄙龌龊的心理做 出看似没有什么问题的道德选择,或者狡辩自己的违法行为只是出于某种不良习 己的道徳问题,但是他却骗不了自己的内心,山道德意向引起的痛惯,并不是自 苦感受,会让他五、至善是德行和幸福的统一,至善是实践理性的目的在康德的理论中,山经验原则构成整个根基的幸福论与毫无经验成份的道德 论,彼此分离,“当把道德法则添加到受到经验刺激

8、的意志上去时”“就像化学分析家把碱加入盐酸石灰溶液里面,盐酸立即脱离石灰,而与碱中和,石灰则沉淀 到 反”,唯有在“至善”中才能达到幸福与的徳行的统一。“为了成就至善,还需 “至善”概念的二律背反,即在对待德行与幸福两者关系问题的态度上,形 成 六、灵魂不朽、自由意志和上帝存在是纯粹理性实践的公设至善实现的无上条件是意志的意向完全切合于道德法则,这种切合带有神圣 性、完满性,只有在“趋于无穷的前进中才能见及”,“这个无穷的前进只有以进 入无限 既然灵魂是不朽的,那么也就必然导致纯粹实践理性的另一个假设,上帝存 在。 在,成为与理性存在者意志相适应的自然原因。“自然的无 上原因,只要它必须为了

9、使这个世界上可能的至善对我来说成为一切举止 的最终对象”,“那被指定去促进至善的意志决定根据却仍旧不是幸福,而是道德 法则” 当,而是道德学的根本所在,即不是关于我们如何谋得幸福的学说 , 而是我们应当如 为基础,“道德法则是以他的作为自山意志之意志的自律为 基础的,这个意志依照它 七、道德教育和练习是方法论最为一般的准则 德情感、道德人格和道徳信仰,“我们如何能够裁成纯粹实践理性的法则进 入人类的心灵,以及裁成它们对于这种心灵的准贼的影响,亦即如何能够使客观 的实践理性在 欲的冲动,唤醒我们本性的崇高性,但如果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那么“一切 就会是纯 粹的伪善,法则就会收到厌恶或者棋至受到蔑视”,人们只是“出于个 人利益仍然遵守它”。教育的作用就是教导人们感受到自己的尊严,并从中得到 力量,“把一个未受教育的或粗野的心灵带到道徳 - 善的轨道上来”,而练习即 使“只是一个孩子们可 o 道德教育和练习使纯粹实践理性的法则内化 为人的心理定势,成为人们行为的真正 动机,使人们意向具有道德性,行为具有 合法性,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