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一生物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一生物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一生物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一生物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设计(朱立伟 深圳科学高中)【课标分析】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生态平衡,说明反馈调节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解释了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并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哪些因素影响,最后介绍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了解信息传递,又学习过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相关概念,可以迁移分析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的原因。【教学目标】1.概述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生态系

2、统中的反馈调节过程,阐明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生态平衡的能力。(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命观念)4.通过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命观念、社会责任)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生命观念、科学探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过程,阐明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生态平衡的能力;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教学难点: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教学准备】1.复习回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2.收集“生物圈2号实验”背景介绍。3.熟悉制作

3、生态缸的习惯过程。【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复习回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思考“生物圈2号”为什么刚开始能够维持稳定,但最后又以失败告终?学生活动: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利用单元情境背景“生物圈2号实验”引入生态平衡的概念。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师活动:理解生态平衡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引发思考问题:从群落演替的角度分析,如果气候条件没有剧烈变化,也并没有过多的人类活动干扰,此地未来还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吗?为什么?观察曲线图,在成熟阶段,群落的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呈现怎样的趋势?这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组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

4、的作用,分析在成熟阶段,生产消费分解过程的正常进行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回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出生态平衡的特征教师活动: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分析生物群落内部和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调节实例,理解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学生活动:通过食物网动态分析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理解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和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分析理解负反馈调节,比较区分正反馈和负反馈。教师活动: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原因及类型。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强调的

5、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学生活动:通过列举事例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设计意图:比较区分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教师活动: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通过举例说明稳定性的两个方面,利用食物网分析,提出相关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食物网中物种是相互关联的,任何物种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物种。并与个体内环境稳态维持联系起来。学生活动:通过讨论认识到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稳定性大小关系,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设计意图: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比较,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就越容易维持平衡状态,从而认识到保护

6、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师活动: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利用。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利用思考讨论,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学生活动:分析实例,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不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对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分析,思考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会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四、探究实践: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教师活动: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

7、定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简单的人工生态系统,认识到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保护生态系统非常重要。教师活动:小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它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前:回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收集生物圈2号实验背景介绍。课中:完成教材思考与讨

8、论活动课后:1.习题1.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合理的解释是()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很弱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3.农田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原因

9、是()A.人的作用非常突出B.需要不断地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人类的劳动C.种植的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D.其产品运输到系统以外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是不同的C.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往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5.下图是一个密封的养鱼缸,它是一个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养鱼缸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植物(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动物产生的CO2能够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微生物能利用和转化动物粪便和动植物残体,为植物生活提供营养A.B.C.D.DBCAD 2.实践: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评价设计】通过制作生态缸,评价学生是否理解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评价内容20分10分0分生态系统成分是否齐全,比例是否恰当生态系统成分齐全,比例恰当生态系统成分齐全,但某一成分比例过大生态系统成分不完整,比例失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