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的成长描写和叙事-论《城南旧事》的主题特色_第1页
儿童视角下的成长描写和叙事-论《城南旧事》的主题特色_第2页
儿童视角下的成长描写和叙事-论《城南旧事》的主题特色_第3页
儿童视角下的成长描写和叙事-论《城南旧事》的主题特色_第4页
儿童视角下的成长描写和叙事-论《城南旧事》的主题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儿童视角下的成长描写和叙事论城南旧事的主题特色作为一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所著的代表作城南旧事所描写的却是老北 京人的生活,该书在出版之后,引起了无数大陆人的情感共鸣,每一个读者都好 似在作品中看到了属于自己的童年。小说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给人们展示了一幅 北平人生活的画卷,该书共有 5 个部分,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作者与书中的主 人公都渐渐长大了。这部作品是作者离开大陆多年之后所著,由于特殊的人地关 系影响,因此在书中可以看到乡愁、离别以及成长的主题是贯穿始终的。本文尝 试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从乡愁、离别、成长三个角度,分析城南旧事的 写作特色以及艺术价值。 一、乡愁主题城南旧事的基调林海音五

2、岁到三十岁的时光是在北京度过的,25 年的光影给林海音留下了 十分深刻的印象。而在其1948 年到达台湾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其与熟 悉的北平阔别了数十年之久,在时间的堆积下,乡愁变得愈加浓烈,这也是台湾 容易诞生乡愁作家的重要原因。不同于乡愁诗人余光中一次次反复讴歌故乡的美 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在林海音的笔下乡愁好似淡淡的,阅读城南旧事一 书时,如果不仔细体味,乡愁就好似一阵青烟一般一下就散去了。但实际上,乡 愁却贯穿于城南旧事一书的始终,不同于其他作家反复将现在的生活与家乡 生活进行对比,林海音在书写乡愁时,则是尝试想要将自己永远无法回去的童年 用手中的笔书写下来,永远地保存下去。林

3、海音的童年时光是动荡不安的,但是 显然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其虽然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周围世界的变化,但是这些变 化好似是“无伤大雅”的,在父母的呵护之下,童年依旧是充满了快乐、无忧无 虑的。城南旧事中,林海音对北平的民俗特色进行了全面地描述,北京城南 的胡同和四合院,儿时所见的人和物,这一切的一切给了她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创作灵感,而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何尝不是乡愁的一种外化。对于林海音来说,虽然北平并非是自己的出生地,但却是林海音童年、少年 以及青年的成长之地,她在北平生活多年,经历了大大小小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事 情,因此,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北平可以算得上是林海音的故乡以及成长之地。 而且,在阅读城南

4、旧事时,相信有许多读者对于椿树胡同、梁家园、父亲栽 种的夹竹桃、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手艺人,这些特有的风物印象深刻,对于一名 创作者来说,只有对这些事物有深厚的感情,才能有这样的创作。实际上,不仅仅是城南旧事这一书中,林海音用儿童的视角,细腻的笔 触,向读者们描写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在其他的作品中,乡愁也萦绕 其间,比如说,在苦念北平一书中,仅仅只是通过书名中“念”这一字就可 以看出作者对于阔别多年的生长之地北平的无尽思念之情。 二、离别主题城南旧事的底色对于每一位不谙世事的儿童来说,在他们的童年时光都有着这样或者是那样 的离别,而每一次的离别,则使得他们离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又远了一分。

5、在城 南旧事中主人公英子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这些离别对于英子产生了十 分深刻的影响。不同于今天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童年生活里只有做不完的作业, 千篇一律的游乐场、手机以及电脑等事物,生活在北京胡同巷子里的英子,在童 年时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这些人给她带来了数不尽的欢乐,但是突然而至的离别,也让她不知所措。童年里给英子带来欢乐和帮助的人,最终都一一离开了, 但是那时候的她太小了,尚不懂得离别为何物,但是这并不代表英子没有伤心和 不舍。在对离别的场景进行描写时,林海音的笔触是淡淡的,许多离别的笔触描 写都十分的淡然,但是正是这份淡然,却比那些歇斯底里的呼喊,来得更加动人。 试想一下,作为一名儿

6、童,对于离别以及死亡还未真正理解,在离别发生之后, 能够做到歇斯底里吗?而作为读者却知道,此后英子与这些人将不会再相逢,在 阅读时难免会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英子生活里那些淡然的离别好似一下子就 沉重了起来。在英子的世界里每一次离别都意味着自己的童年又远去了一分,离大人则又 近了一分。对于英子来说,面对自己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离开,她都感到无限惋惜, 将自己的善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的离开,虽然 使她伤心,对她的生活却并没有根本性的影响。直到作品的最后一部分,作者详 细描写了英子与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离别则显得更加忧伤而动人。作品的最后一个章节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

7、孩子了,入选初中 语文教材,在描写父亲时,作者笔下的父亲对于英子无限疼爱,但是疾病最终无 情地夺走了爸爸的生命,院子里面爸爸栽种的夹竹桃凋谢了,爸爸也犹如花朵一 般永远地离开了。在英子前面的人生里,她也经历过离别,但是这些离别离自己 虽然近,却好似又隔得很远,英子对于这些离别是伤心和难过的,但是相较于父 亲的突然离去来说,那些离别好似就显得无足轻重了,父亲的离开,让她彻底告 别了单纯、快乐的童年,显得是那样的沉重。从无忧无虑的儿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人,这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的经 历,对于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也不例外,在小说的一开始,作者笔下的她 还是一个到了中午太阳已经晒屁股还不愿意起床的淘

8、气孩子,但是,在小说的结 尾,英子却好似换了一个人一般,生活里的离别,至亲的父亲就此消失,英子的 内心悲痛无比,但是想到父亲在临终之前对自己的谆谆教诲、无限期盼,英子身 上的孩子气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她好像突然感受到了自己在这个家里应当承担 的责任,自己必须要替父亲撑起这个家,才能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城南旧事 这一作品,从表面上来看,虽然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美好,是作者对于自己童年 的追忆,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的底色是悲凉的,无忧无虑,童心未泯的英子在生 活的裂变下不得不成长为一个成熟懂事的大人,童年结束得那样迅速而又决绝。这既是英子成长路上所必经的,实际上也是每一个普通读者所必经的,无论 对成长期

9、待与否,无论是否愿意直面,最终都会到来。人们希望能够永远留在美 好的童年,但是时间却不会有任何的怜悯。在城南旧事中,成长的主题是贯 彻于作品始终的,虽然英子在一开始时看待这个世界时,是没有任何忧愁与烦恼 的,但是生活中那些或大或小的事情,却将她从无忧无虑的孩子一步步变成了大 人,也只有变成大人她才能够挑起生活赋予自己的重担。对于每个人来说,童年 生活都是美好而温暖的,但是却没有人能够永远留在童年,成长是必然的,而正 因如此才让人觉得童年的可贵。四、城南旧事的文学价值城南旧事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英子这一主人公的生活为切入点,描写了其在成长路上的所见所闻,距离这本书1960 年出版至今,已经有了六

10、十余年 的历史,但是其依然是许多初高中生以及成年人喜欢的书目之一,并且一版再版, 可以看出该作品的魅力和价值是极大的。同时,其在文学史上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林海音写作这本书时,时值台 湾发起了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号召,在当时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围绕着五四新文学 理论进行的,许多文学作品对当时的政治化模式都有所体现,文学逐渐变成了政 治的附属品,其原有的价值被极大的消解,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一批回乡作 品出现,城南旧事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对于当时的文学界有着极大的影 响,该作品的诞生有效丰富了当时的文学作品类型,为当时的文学界增添了一抹 色彩。总之,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时, 由于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