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PPT课件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PPT课件第一讲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述第一讲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述第一节 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一、中国的历史分期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近代:1840年1919年现代:1919年1949年当代:1949年后第一节 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一、中国的历史分期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古代(古典)文学: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1840年前)。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是文学现代性的累积时期。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40年代前称“新文学”)。当代文学:194
2、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5O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70年代前与新中国文学、“建国以来的文学”、“建国后文学”等名称可互指)。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近现代文学:一般指的是1840年至1949年的文学。现当代文学:是现代、当代文学的合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80年代后期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将近代、现代、当代文学整合成一个整体看待,以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近现代文学:一般指的是1840年至1949年的文学。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影响艺术的三因素:种族、时代、环境。(一)中国: 民族性:运用中国的民族语言(以汉语为主体),书写
3、中国人的生活,承继中国古老的文化(文学的、审美的等)传统 。(二)现代:1、时间(历史)的意义:19171949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2、价值意义“历史阶段的划分不是纯然时间性的,而是和空间纠葛在一起的。” 现代化: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主要包括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 。中国现代文学是百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力地参与了这一进程,同时又反映着这一进程。2、价值意义(三)文学: 艺
4、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四)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生存背景救亡与启蒙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双重变奏文学成为重大社会事件的构成部分,文学呈现出明显的阶级、政党、政治意识。社会革命和政治运动往往以文学作为发端和具体表现。社会意识对文学审美意识具有重要影响,文学主体性弱化,文学有社会革命附属物倾向。社会政治事件往往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源,引发文学创作和理论论争(三)文学: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阶段1、第一个十年(19171927)2、第二个十年(19271937)3、第三个十年(19371949)四、中国现代文学性质:其一:用现代的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
5、、情感、心理和现代审美意识的文学。(文学的艺术性质)其二:无产阶级影响和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文学。(文学的时代和社会性质)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阶段第二节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发展概况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一)、文学革命的兴起1、 肇始于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第二节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发展概况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时名青年杂志, 1916年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陈独秀主编。创刊号登载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伪的”、“科学
6、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敬告青年,是新文化振聋发聩的宣言书,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时名青年杂志, 1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一九一七年二月。“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一九一七年二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阐释文学的进化论,提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号召。提出文章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
7、俗字俗语”。大力倡导白话文。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胡适主要侧重于语言、形式等文学外部因素谈论文学变革。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阐释文学的进化论,提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在于助成人性的健全发展。周作人以人道主义的观念,从文学与人的精神联系出发谈论文学变革。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应该重新发现2、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西方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大量翻译著作的进入,在落后与先进的碰撞中导致文学的改革。胡适从欧美的意象派诗歌的启发下提出了文学改良刍议的主张,胡适、陈独秀都受到西方进化
8、论的影响,推行文学的历史进化论。周作人从欧洲文艺复兴中找到了人道主义的“人的文学”观念。李大钊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确定了后来革命文学的观念。文学革命的发起和参与者大多有翻译西方文学的经历,西方文学的题材、创作手法、表现方法等广泛影响了早期新文学作家的创作观念。2、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西方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大3、文学革命发难者的特点: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鲁迅他们处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旧民主革命交替,封建王朝解体和共和交替时代,青年心理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努力探索中国的新出路,他们深感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对人精神的闭锁和弊害而要求文学革命。这是处于历史中间地带的
9、知识分子常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义和良知意识。3、文学革命发难者的特点:(二)文学革命的内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求得了语言和文体的解放,解放了禁锢上千年的文学形式。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文以载道,代圣人立言思想),提倡新文学的观念(国民文学,社会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恢复文学中人的尊严,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是人学”)。(二)文学革命的内容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4、创作方法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主要方法。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三)文学革命的实绩1、文言统一:白话文取得了对文言文的胜利。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态环境,新文学社团大量出现,文学思
10、潮的论争和文学创作逐步出现繁荣。3、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4、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三)文学革命的实绩(六)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由旧到新的伟大转折点,它宣告了承传几千年的中国旧文学的终结和一个新的时代的民族文学的开始。1、体现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特征。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它与中国社会、人的思想意识变革紧密结合,彻底批判和否定了封建制度及其整个思想文化体系。(六)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2、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文学和文化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文学获得了古典文学语言和文体的解放,使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成为可能。实现了中国文学的思想革命,中国传统文学
11、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产物,建立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之上,在“儒释道”的背景上生长;现代文学建立在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科学民主观念基础之上。2、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3、文学革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发生发展于五四运动前后,紧密配合了政治革命,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重要力量。 3、文学革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发生发展于五四运4、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广泛吸收了世界文学的影响,一开始就与世界文学潮流汇合起来,成为世界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4、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广泛吸收了世界文学的二、社团流派与文艺论争(一)文学社团流派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
12、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沈雁冰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二、社团流派与文艺论争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是文学史上的人生派。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2、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
13、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2、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刊物:(19211930)前期创造(季、月、旬、日)刊1925年后,洪水、文化批评、流沙、星星文艺等主张: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刊物:(19211930)前期创造(季、月、旬、日)刊3、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
14、新月社俱乐部,成员较复杂,文人、银行家、政客、交际花都有。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3、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4、语丝社: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周伏园创办的语丝(主张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语丝社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
15、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语丝社:5、莽原社:1925年4月在北京成立,因创办莽原周刊而得名。主要发起人韦素园、向培良等人,都是受到鲁迅指导的文学青年。6、未名社:1925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鲁迅,主要成员有韦素园、高长虹、李霁野等,以“率性而言,凭心而论,忠于观世,望彼将来”为主旨。主要是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文学。5、莽原社:1925年4月在北京成立,因创办莽原周刊而得7、浅草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林如稷,成员有陈祥鹤、冯志等。注重创作,侧重于内心世界的挖掘,作品
16、充满了苦闷、彷徨和伤感情绪。8、沉钟社:1925年2月浅草社解散,同年秋原成员陈祥鹤、冯志等汇集到北京重组的社团。注重翻译和创作,广泛介绍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思潮和作品,创作上写五四后觉醒但尚未突破个人生活圈子的知识青年的悲凉心声,主要倾向忧郁和感伤的创作。1934年解散。7、浅草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林如稷,成员有陈祥鹤9、湖畔诗社:1922年在杭州成立。发起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主张纯真与热情的诗歌创作,善于写抒情小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出版有蕙的风、湖畔、春的歌集等诗集。10、民众戏剧社:1921年5月上海成立,发起人有茅盾、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
17、。有戏剧月刊,强调戏剧的社会作用,进行戏剧理论的探索和传播。1921年10月戏剧停刊,社团解体。11、北大歌谣研究会:1922年11月成立,周作人主持工作,主要成员有: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胡适等。主要收集、征集、整理民间歌谣。创有歌谣周刊。9、湖畔诗社:1922年在杭州成立。发起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四、本阶段文学整体特征(一)文学发展三阶段:19171920:新文学萌芽期,主要是文学革命和新文学的理论准备,创作还属于尝试和印证新文学的理论假设。创作较贫弱。19201926:文体大解放和创作活跃期,现代文学的第一批作家登上文坛,新文学以创作的实绩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些创作流派形成。创作繁
18、荣期。19261927:文学创作的青年逐渐投身革命,创作沉寂,革命文学的理论建设为30年代革命文学的勃兴奠定了理论基础。四、本阶段文学整体特征(二)文学精神特征1、理性精神文学即思想启蒙,文学成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秉承五四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于文学创作之中。文学不再只是抒情言志,个人玩抒性情、抒情酬答的工具。文学成为思想启蒙和社会革命的工具。开创了文学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先河。(二)文学精神特征2、感伤情调历史转型期知识分子思考、彷徨、苦闷、孤独心境的表现。是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和价值的必然结果,是动荡社会现实在知识分子头脑中的反映。2、感伤情调3、个性化五四时代是个性解放和发展的时代,个人思想与
19、民族命运统一,形成了个人风格:鲁迅的沉郁,郭沫若的激情,郁达夫的自省,叶圣陶的平实,冰心的清丽,周作人的冲淡,朱自清的秀雅,闻一多的深沉,徐志摩的空灵,冯至的舒徐,废名的朦胧,李金发的怪诞,许地山的含蓄文学不再是载封建之道的工具,成为个人化表达人类声音的精神产品。文学表达的是个人化思想和人类普遍情感的统一。3、个性化4、创造性文学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探索精神,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现代文学的诸多创作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西方现代创作手法的驳杂使用。4、创造性第三节 第二个十年文学发展概况 一、本阶段文学的整体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全面走向成熟,从整体走向世界的十年。 文学主流
20、的政治化;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地位的确立;文学的多元化并存。30年代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及其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文学时代。 20年代主要是新旧文学对文学读者和市场的争夺,文言与白话的矛盾和对立;30年代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乡村与都市成为主要的矛盾以及论争的焦点 第三节 第二个十年文学发展概况 一、本阶段文学的整体特二、本阶段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格局。(一)国民党推行党制文化与党制文学,力图建立“三民主义文艺” 为维持思想政治的统治,国民党企图建立党制文化与党制文学,1929年,国民党在全国宣传会议上提出了“三民主义文艺”的口号,(鼓吹“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
21、民族主义”,文艺要统一于国民党的“中心意识”,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封建观念,鼓吹文艺专制,参与人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傅彦长等)创办刊物,笼络文化人,公开宣称要打倒“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要铲除“多型的文艺意识”,以民族主义作为文学的中心意识,提出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企图形成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二、本阶段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格局。(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及其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早在20年代文学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肖楚女等就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1925年郭沫若和后期创造社再次倡导革命文学。1927年底到1928年底文艺界对“革命文学”进行
22、了论争,传播介绍马克思文艺理论,又一次提出了建立“革命文学”的口号,明确提出了创造无产阶级文学的历史任务。要求创造“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号召到“革命的漩涡中去”,?“我们的文学家,一个同时是一个革命家”。(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及其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会上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宣告以“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作为左联的奋斗目标,坚持艺术的“反对封建阶级的,反对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促进“新兴阶级的解放”。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于
23、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正式成立。鲁迅在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总结了革命文学在倡导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要求在共同目标下扩大文艺联合战线,培养文学青年,坚持文学斗争,“造就出大群的战士”,强调了作家与人民大众的联系,强调作家的思想改造。左联成立后,先后出版了拓荒者、萌芽月刊、十字街头(鲁迅主编)、北斗、文学月报、文学导报等革命文艺刊物,左联成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一个支部,与国际上的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保持紧密的联系。左联还成立了马克思文艺理论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和作品做了系统的介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鲁迅在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
24、总结了革命文(三)人文主义文艺思潮:自由主义作家和民主主义作家的文艺观1、代表人物:梁实秋、沈从文、朱光潜等2、主张: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艺的超功利性与独立性,认同艺术“超脱现实的原则”,认为“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朱光潜)。并且认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从人心深处流出来的情思才是好的文学,文学难得的是忠实忠于人性”,“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标准”。他们的文艺思想本质上承传了五四文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但与当时左翼革命文学所理解的中国现实政治需求有一代距离。(三)人文主义文艺思潮:自由主义作家和民主主义作家的文艺观三、文学创作
25、的潮流与趋向(一)时代的变化引起文学潮流的变化中国革命的历程由五四时期的思想革命转向社会革命,20年代是五四个性解放的时代,30年代进入到社会解放的时代,从对人的个人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转向对社会性质、出路、发展趋向的思考和探求。三、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二)三大文学派别:1、 左联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翼成立后注重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建设,要求以现代大工业中的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判,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工具。(二)三大文学派别:2、 京派“京派”是鲁迅在文学批评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指30年代以
26、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主要阵地在北京、天津形成的北方作家群。朱光潜、沈从文是其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将“和平静穆”作为美学追求的极至和最高境界,他们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2、 京派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决定作用,要求文学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忠实地反映生活。在文学与革命的关系上,要求文学反映革命斗争的现实生活。提出了文学的阶级性和无产阶级文学问题。强调世界观对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观取代艺术方法,创作上,要求文艺家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参加具体的革命斗争,作品要表现“阶级的意欲”。特色:对文学政治功利性的推崇;对文学阶级
27、意识的强调;对文学大众化形式的倡导和追求。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决定作用,要求他们陶醉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美,置生于自由、散漫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天然的追求文学和学术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成为文学贵族化的理想主义者。主张:纯文学本体论。既不视文学为消遣,也不视文学为至上,而是追求文学的纯正,文学不应在政治纷争中去周旋,摒弃文学的商业化。崇尚和谐、淳朴、节制的美学观念,带有古典主义的美学特征。于和谐中对立统一,节制感情,不能无节制的任意发泄。他们着眼于民族性的重造,从民族的长远生存来考虑文学的建设。他们陶醉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美,置生于自由、
28、散漫的校园文化氛围3、 海派海派是沈从文在文学批评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以30年代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遣文化畸形发展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的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的“文明病”。正是对都市文明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境,使他们更接近西方的现代派艺术,有着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3、 海派(三)创作趋向(1)文学创作的题材空前的开拓,表现角度有了新的开掘对社会、人生和平凡人性的表现以及对社会诸多领域的表现,构成了三十年代文学对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反映。如巴金的青年世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老舍的北京市民世界、茅盾的都市生活世界。 (三)创作趋向(2)文学
29、形式与创作手法的多样化30年代文学是社会立体的全景式史诗式反映。五四是抒情的时代,30年代是叙事的时代。30年代小说的成就最高。鲁迅故事新编、鲁迅的杂文、茅盾子夜,巴金的家、丁玲一九三六年春在上海、老舍骆驼祥子、沈从文边城、曹禺日出、原野等戏剧、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戴望舒乐园鸟等诗歌问世。(2)文学形式与创作手法的多样化(3)个人风格、民族风格和时代审美特征同步形成对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全景式的反映;对民族命运和历史的反思;具体时代潮流中的战斗精神;以及个人的独特风格汇成了30年代文学的壮丽画卷,是中国现代文学独立品格的形成和走向成熟的标志。左联文学的英雄主义,革命气慨;人文主义文学对文学本体
30、性的追求;富有个性化的创作;对传统民族形式的发掘和借鉴构成了30年代文学的丰富画卷。(3)个人风格、民族风格和时代审美特征同步形成第三个十年的文学发展概况一、战争对文化的制约30年代末期和40年代是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战争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转折时期,文学自觉的担负起了民族救亡的使命,战争与救亡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特色。战争与救亡影响到作家的创作心理、创作方式、题材、风格与审美选择,不同区域的社会状况与政治文化背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决定了文学的潮流与趋向。本阶段文学的区域化特征很明显,可以分为:国统区文学(重庆、昆明为中心)、解放区文学(延安为中心)、沦陷区文学(北京为中心)、以及
31、上海为中心的孤岛文学。第三个十年的文学发展概况一、战争对文化的制约(一)抗战初期的救亡文学(1937.71938.10)高扬英雄主义的文学,五四文学启蒙、个性解放和社会革命的主题让位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文学观念空前统一。1938年3月28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出版会刊抗战文艺,将不同政治观点的文艺家联合在一起,各种观念的文学汇流到救亡的大时代主题方向上来。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许多作家深入到群众在,投笔从戎,用文学作为时代的号角。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共同的思想追求,英雄主义的调子,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统一、鲜明而单纯的色彩。体裁出现小型化、轻型化、速写化、及时化倾向。(一
32、)抗战初期的救亡文学(1937.71938.10)表现在文学上,爱国主义主题的扩展与深入,或者转向历史,在漫长的民族历史中寻找民族的脊梁,发掘民族的美德,总结民族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的借鉴,形成了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历史剧创作热潮;或者思索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的优劣得失,如萧红的呼兰河传、老舍的四世同堂、曹禺的北京人、家等;或者是探讨战争环境中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与发展道路,出现了现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创作的又一个热潮,如路翎财主底儿女们,沙汀困兽记,艾青的火把等。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学形式是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和抒情诗,文学呈现出强烈的史诗格调。表现在文学上,爱国主义主题的扩展与深入,或者转向
33、历史,在漫长(二)理性沉思的文学(1938.101944.9)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人们的心理从初期的英雄主义和昂扬色彩逐渐沉静下来,开始理性的思考战争前途和民族命运,出现了“新的苦闷和抑郁”,民族精神更加成熟和觉醒。(二)理性沉思的文学(1938.101944.9)(三)讽刺与暴露的文学(1944.91949.9)1944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成立民主政府的主张,国统区掀起了民主运动的热潮,文学再一次承续了与民族命运的血肉联系。对黑暗的诅咒和对腐朽现实的否定,以及知识分子在一个新的时代道路前的自省与历史总结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在期待、愤懑、焦躁不安等各种情感和情绪中,讽刺
34、成为文学的主流手法,如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升官图,宋之的的群猴,吴祖光的捉鬼传等。钱钟书的围城、张恨水的八十一梦等也显示出浓厚的讽刺和喜剧色彩。(三)讽刺与暴露的文学(1944.91949.9)(五)沦陷区文学主要集中于华北和东北沦陷区,受到日伪文化政策的影响,一方面转向乡土文学传统,以揭示沦陷区人民真实的生存困境与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一方面重视对人的日常平凡生活的重新发现和肯定转向写苍凉的人生,在平凡生活中去发现永久的人性。如张爱玲为代表的作家。沦陷区文学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雅俗文学的逐渐合流,出现了刘云若、秦瘦鸥等新言情小说作家,文学呈现出雅俗共赏的局面。(五)沦陷区文学(四)乐观英雄主义的解放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呈现出明朗、素朴的色彩,政治上翻身的农民,要求文化上的翻身。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解放区乃至中国以后很长一个阶段文艺的法典,专业作家与群众文艺相结合,表现在对新社会新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群众斗争生活的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冷冻水产食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葵花籽仁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低压配电柜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高铝保温砖行业发展创新模式及投资战略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三烷基氯化铵资金申请报告
- 2024-2030年新版中国毛制女衬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
- 2024-2030年中国高纯氧气制备器行业运行态势与投资效益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聚酯铝塑板行业供需态势及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LED显示屏培训资料方案
- 培训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方案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无答案)
- JGJ/T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钢管和管件选用规定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答案
- 2024年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800题(含答案)
- 数据安全重要数据风险评估报告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示范表
- 初中语文测试质量分析表(模板)
- HSK标准教程4下课件第十一课《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 (完整)三年级奥数算式谜
- 关于家风的调查问卷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