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_第1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_第2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_第3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_第4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现代文阅读之殇:考试见到以下词语怎么办?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内容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 表现技巧 结构上的作用表达效果 修辞技巧 表现方法主题主旨中心思想现代文阅读之殇:考试见到以下词语怎么办?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现代文阅读:考试见到以下词语怎么办?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 表现技巧 结构上的作用表达效果 修辞技巧 表现方法技巧、手法技法内容主题主旨中心思想事件情感+人物怎么写的?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法事情人现代文阅读:考试见到以下词语怎么办?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

2、现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六大类1. 字词句段题2. 人物形象题3. 感悟感想题4. 思路内容题5. 标题相关题6. 原因分析题含义、作用、表达效果、赏析、理解、能不能删、句段归位(本身+上下文)含义、作用、好处、理解、拟标题、能不能改另一个(着眼于全文)(含义)表面含义:答事件,深层含义:答情感人物就是概括文章内容拟标题:能否概括主要事件,能否提示文章内容和中心,能否用某种手法于其中?题型判断:为什么作者要用某个加点词?策略提醒:六大类型题目,答题方向都会指向“技法、事件、情感、人物”的部分或全部。就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问法来说,答案之不同主要在于四个方面的对象范围的不同、答题角度的不同以

3、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表述。法事情人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六大类1. 字词句段题含义、作用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文的类型1、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2、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3、论证方法 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4、论证方式

4、 立论和驳论。 5、论证依据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1、说明顺序 文章的写作特色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文章的写作特色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序(先交代原因、过程,后交代结果)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倒叙(先交代结果,后叙述事情发

5、生的过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序(先交代原因、过程,后交代结果)技法结构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现代文常用技法技法结构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现代文常用技法文首:铺垫、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总起全文文中:铺垫、伏笔、承上启下、呼应文尾:升华主题、收束全文、呼应(首尾呼应、呼应标题)常见结构手法文首:铺垫、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总起全文常见结构手法表达方式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按内容来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语言、动作

6、、心理外貌(肖像)、神态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按描写角度来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按描写宏观、微观来分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达方式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按内容来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语言、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形象生动突出事物特点拟人(比拟):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对比:见不同,增强、突出某一方对偶:句式整齐,押韵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借代 双关) 其它:拟声、叠词常

7、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形象生动突出事物特点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联想、想象象征、讽刺、动静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白描常见的表现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联想、想象常见的表现手法(+描写手法对比1、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表现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从而突出某一事物特征,表达作者情感。(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契诃夫的变色龙

8、,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对比1、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对比(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对比(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如鲁迅的从百草园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

9、其背景、与之相关的次要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正面衬托反面衬托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不大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较大爱莲说用“菊”正面衬托“莲”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表现莲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 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10、 反衬 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 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评约瑟夫极端势利的父母对约瑟夫叔叔的冷酷无情,就用约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贬抑,后褒扬。先褒扬,后贬抑。阿长与喜欢“切切察察”摆成“大”字的睡相 (粗俗、不拘小节)懂得许多规矩 和麻烦的礼节,元旦吃福橘 、说恭喜(迷信、守旧)谋害“我”的隐鼠买来山海经(善良、关心孩子)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抑扬欲扬先抑先贬抑,后褒扬。先褒扬,后贬抑。阿长与山海经伤仲永“生五岁”“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赞赏他天资聪明)“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消退,

11、大不如前)“又七年”“泯然众人矣”(惋惜他完全成为普通人)欲抑先扬(先扬后抑)伤仲永“生五岁”“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象 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即“托义于物”。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象 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一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者腐朽的人或事,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格列佛游记小

12、人国因为鞋跟的高低分为高跟派和低跟派讽刺英国政客们在一些与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小人国通过绳上跳舞的宫廷游戏来选拔官员讽刺高官厚禄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和英国政治的荒诞不经。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铺垫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事件、情节、特点等,有意先安排次要的人物、事物、情节等作为前导。铺垫的特点:(1)次要内容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和烘托。(2)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惟恐读者不见。(3)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4)一般是起铺垫作用的这段文字交代完之后,下面要写的主要内容马上就是紧承前一段文

13、字而来的,是上一段文字刻意强调的。铺垫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事件、情节、特点等,有意先安排次要的判断一篇文章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用在前面的次要材料往往是铺垫,比如那些交代缘由、描写环境、陪衬烘托、铺陈渲染的文字。但我们不能简单的回答“用来作铺垫”,而应具体地答出“为什么内容作铺垫”。 如何判断文章是否运用铺垫?判断一篇文章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先做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伏笔的特点: (1)有伏必应。如果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后文就会提到开枪。 (2)伏笔一般做

14、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看似“闲笔”。 (3)伏笔有照应,但前后不会紧贴。(4)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伏笔的作用: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先做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爸爸的花儿落了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

15、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伏笔照应爸爸的花儿落了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照应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照应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悬念悬念,就是借助情节中人物或事件等的反常来设置疑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收到引人入胜的表

16、达效果。是能引起读者急切期待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结局,形成悬挂惦念心里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1)从位置看,一般在篇首设置悬念。也有在篇中设置悬念的。(2)从方法上看。悬念有意置疑问之前,藏结论于后,有时连续设置疑问,使读者期待的心情逐渐加浓。(3)从作用上看。悬念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能使读者产生急切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当最后悬念释除,真相大白时,读者急切期待的情绪才松弛下来,感情上得到满足,。悬念的特点:悬念者,悬而不落、牵挂不已的心情意念也。 悬念悬念,就是借助情节中人物或事件等的反常来设置疑团,激发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刻画(托物),来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言志)。

17、陋室铭通过描写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主人交往朋友的不俗、生活情趣高雅,表现陋室不陋,从而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爱莲说 将莲人格化,赞美她是“花之君子”,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和刻画(托物),来传达作者的借景抒情:(诗歌散文常用)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借景抒情:(诗歌散文常用)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联想和

18、想象 1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联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例如:孙犁的散文新年悬新照,说的是自己一张1946年的旧照片,以寻常眼光看来,一张旧照片,有什么好说的?作者却由这张旧照片联想开去:自己的中学生生活;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妻子的一片情意一张照片,引起了作者的万端思绪。正是联想,开拓了作者的思路。 2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莎土比亚的剧本麦克白中有句台词:“想象中的恐怖远过于实际上的。”因此,一味地说悲、说乐,未必有多少人感动,而在感情推动之下,发挥想象,产生了新的形象,那么在新的形象中渗透的感情才能更强烈地

19、打动读者。联想和想象就是在写作中选取细微的个性鲜明的事或物,通过具体的叙述、生动的描写,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深刻的本质,给人以认识、教育、启迪或趣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以小见大莫怀戚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

20、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就是在写作中选取细微的个性鲜明的事或物,通过具体的叙述、生动考题形式2007年鼓神16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2011年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14.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2012年淡淡的深情15.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6分)题型一:简答题,直接考从文中找出运用某种表现手法的地方,并作分析。考题形式2007年鼓神2011年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2题型二:20

21、12年淡淡的深情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7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B.第4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出可见。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 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A选择题,判断表述的正误。题型二:2012年淡淡的深情A选择题,判断表述的正误。2009年寻石记1、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

22、作用是 答:为下文写“寻石”一事做铺垫。题型三:其他题型,在句段的作用、标题的作用等其它考点中出现。2008年歪儿16第4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4分)答: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2009年寻石记答:为下文写“寻石”一事做铺垫。题型三: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对比: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象征:a.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b.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侧面(间接)描写:侧

23、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对比:欲扬先抑:a.显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夸张讽刺:a.夸张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b.讽刺可以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衬托:a.可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欲扬先抑:借景抒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联想: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想像: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照应: 作用: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24、。 借景抒情表现手法与修辞方法的区别表现手法与修辞方法的区别LOREM IPSUM DOLOR着眼点不同。表现手法一般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构思,笼罩于全文或几个段落,修辞方法则着眼于具体的语句。作用对象不同。表现手法直接为表现人物、突出主题服务,而修辞方法则直接服务于语言,使其更具感情色彩。LOREM IPSUM DOLOR着眼点不同。表现手法一般 正能量 在我儿子查理11岁以前的照片里,很难找到他微笑的面孔,即使在他开心的时刻,小小年纪的查理也显得忧虑重重。我经常坐在他的床边,让他把担心的事情排列出来,以便我们能逐一化解,就像是图书馆里划掉丢失的书籍一样。比如,查理向我坦承:最让他内疚的是,在奶奶快要去世时,他盼望的只是她会在遗嘱里给他留下一笔钱。我告诉查理,他这样想并不说明他是个坏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是人之常情。这件事他总算是想开了。可后面他还有16个心结堵在心里。后来他上小学六年级了,本应是无忧无虑的时光,可他却经常被忧郁情绪控制着,每天都无精打采。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他只是太担心以后的生活,因为生活很复杂。我听了,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一天,听完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假日音乐会后,我开车接他回家,在路上,我侧过脸,看到他两肩耷拉着,又是满面愁容的样子。我们的车要经过一家门前挂着“占星家”招牌的小店,我不知从这里路过多少次了,可是从来没在这里停过车,但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