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文言文_第1页
倡议书文言文_第2页
倡议书文言文_第3页
倡议书文言文_第4页
倡议书文言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倡议书 , 文言文篇一:关于国学经典古文晨读的倡议书关于国学经典古文晨读的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文明五千年,国学思想博大精深。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明,在止于至善”的治学观、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 立天下志大本, 知天地之化育” 的用人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观,等等,国学的思想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脉络中,源远流长,泽惠至今。正如人们所说,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国学蕴涵着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国学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思想根基。作为即将升起的明日之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先贤圣哲留下来的无尽的精神财

2、富。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利用清晨的大好时光,伴着晨雾和朝阳,一起诵读 ?论语 ?吧,这未尝不是一种享受!为此,我们倡议:1 、每周二、周四早晨6: 20 7:00 在田径场、篮球场、多媒体教室进行晨读。2 、以 ?论语? 、?大学? 、?中庸 ?等为晨读的主要内容。、在相关老师的组织下,播放经典朗读光盘带读,或由普通话标准、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带读。同学们,人文日新,从青年起;青年日新,从晨读起。让我们一起诵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让我们一起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学生处(团委)2010 年 6月 11日篇二: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文言文和现代文的

3、区别 汉语自古以来就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第一个“文” ,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 “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 最后一个“文” ,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

4、的古代, 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

5、础。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 ?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 - 文。第一个 “文” 是“文字”,“言” 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 。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

6、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 还有什么 “前途” 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 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

7、,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 ,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当代文言文复兴的价值 文言文复兴,是当代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热点之一。它的产生与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产生一样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是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有机

8、组成部分。文言文复兴从表面看来是对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的否定,实质上则是对白话文运动的引伸。白话文的风行极大地增加了广义文化的受众,但却使传统中国文化的直接受众越来越少因而就使中国文化的传承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正是基于完整、准确地传承中国文化的需要,文言文复兴才成为历史的必然。文言文复兴不能否定白话文的存在和价值。中国大陆的文言文复兴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的。文言文复兴的概念是青年学者刘周在“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倡议书)”中明确提出的。 2007 年?光明日报? “百城赋” 的推出,表明了国家对待文言文复兴的态度。文言文复兴的倡议书由一位青年学者提出,表明文言文复兴的发展后劲非常有力。现

9、代文、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3、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突出主题(深化中心)。6、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

10、(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解释重点词

11、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 12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用第一人称; 采用 12 或 1 是标致极了” 一句中的 “标致”。 3 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9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

12、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1)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 ?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 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 3)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 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

13、特色。( 4)关 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 1)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 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

14、社会现实。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 突出、深化主题。 11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文言文的单音词与复音词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一、文言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的演变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三种情况:在原来的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 ,加后缀的如:鼻- 鼻子,石 - 石头;加前缀的如:师 - 老师,姨 - 阿姨。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 (

15、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 率- 率领,议 - 议论,亡 - 逃亡,恭 - 恭敬,予 - 给予,奇 - 奇怪,寒 - 寒冷,饥 - 饥恶,旗 - 旗臶,巩 - 巩固。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例如:岐 - 岔路,夷 - 平坦,傍 - 靠近,邦 - 国家,眠 - 睡觉,冥 - 昏暗。二、不要把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愿意。如, “今齐地方千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的“地方”是两个词,地 - 土地,方 - 方圆,周围。 三、文言中的复音词文言中也有小

16、部分复音词,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即字)组成,其构成情况大致如下:单纯的复音词。这类词包括:联绵词:有双声关系的,如:踌躇、萧瑟、陆离、玲珑,辗转等;有叠韵关系的,如,彷徨、逡巡、须臾、窈窕、仓皇、披靡等。译音词:如,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叠音词: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开解释。合成的复音词。从构词方式上看,包括:联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勤、首领、干戈、倾覆等。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横行等。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偏义复词,这类词是指两个由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

17、音词,在实际 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 “缓急”(?谭 嗣同?)中的“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指“急” ,“利害”(?指南录?后序?中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 。古文的语言特点一、言文分离。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二

18、、历久不变。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三、行文简练。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

19、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 ,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四、古奥难懂。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 ?这一切,在初学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给古书作注,解决难懂的问题,历来是文人学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文言词汇的特点古今汉语相比较,差别最大的恐怕就词汇了。、从词的结构形式上看, 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则以从音节词为主。了解了这一特点,就要昼避免把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节词当作现代汉语中的一

20、个双音节词来理解。如: “璧有瑕,请指示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指示”就不能误认为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项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因为从两个人的关系上看,蔺相如既不是秦王的上级,也不可能是秦王的长辈。如果作为两个单音节词来看,就好理解了, “指”是“指出”,“示”是“给 . 看”,“请批示王”,就是“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这样,文意就贯通了。因此,在遇到与现代汉语双音词写法相同,但作为双音词来讲又讲不通或与上下文文意不贴切的情况,不妨试着当作单音词来解 当然,前面说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并不等于说古汉语中完全是单音节词,实际上,古汉语中不是有少量的不能拆

21、开的双音节词的。我们不要把这些不能拆开的双音词,硬拆成单音词来理解。文言文中少数不能拆开的双音词大体包括以下几类:联绵词如:犹豫、仓皇、匍匐、窈窕外来词如:单于、可汗、葡萄、琵琶偏义复词如:存亡、公姥、作息、异同特定称谓如:布衣、社稷、天子、足下遇到这类词语,切记不能拆双为单。(2)、从内容上看,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则更大。除了日月山川牛羊等一些基本词汇外,绝大多数词语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第一种,词义的扩大。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狭小,后来范围扩大了。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这里的“国”指的是“

22、国都” ,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则指的是“国家” ,词义范围明显扩大。第二种,词义的缩小。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较大,后来缩小了。如: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 ?兵车行? )句中的“子”指的是子女,既可是男孩,也可是女孩。而现在的“子” ,则只有“儿子”的意思了。第三种,词义的转移。古汉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的意思转变成新的意思。如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杜甫 ?石壕吏? )这里的“走” ,是“跑”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 “走”却变为“行走”了。第四种,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古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发展到现在,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例如: “存者且

23、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 ?石壕吏? )句中“偷”,是“暂且”、“苟且”的意思,是中性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偷”是“盗窃”的意思,是贬义词。一词多义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较常见,在以单音节词为主的文言文中则更为普遍。尽可能多地掌握词语的多种义项,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最基本的意义,我们称它为这个词的本义;这个词的其他义项,都是由这个本义引申而来的,叫做引申义;有时,一个词远有些义项与本义毫无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我们称这种义项为假借义。用打比方的方式形成的词义则叫比喻义。如:顾:本义是“回头” ,其他如: “看”、“拜访”、“照顾”、“关心”、“

24、顾虑”等义项都是由它引申而来的,都是“顾”的引申义。 “但是”,“反而”两个义项与“回头”这个本义毫无关系,只是由于同音产生的假借义。干城:本义是“盾牌和城墙”,后来喻指国家的保卫者。用得久了,成为一个固定的词义,这就成了比喻义。如何确定词的本义呢?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查找工具书。?辞海 ?等工具书中,每个词的第一个义项往往就是它的本义。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推断。第 一、是看这个词诸多义项之间, 哪个是引申的起点。还以“顾”为例,在诸多义项中,除了, “但是”、“反而”这两个假借义外,其他义项的引申关系是:顾,回头 看 拜访 关心 思念 . 。这些义项都是由“回头” 引申而

25、来的, 这里面引申的脉络是很明显的。 第二、可根据字形推知本义。汉字的表意性决定了大多数字意都可从形体上推知。比如这个“顾”字,本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形旁是“页” 。在甲骨文中,这个字写作“页”,突出一个人的头部,凡从“页”的字,均与头有关,如: “颈”、“项”、“额”、”颧”、“颊”都是这样。因此,我们可以推知“顾”的诸多义项中, “回头”应该是它的本义。尽管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却只能有一个义项。要确定一个词在某句话中的具体意义,就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了。在词语的分类上,古今汉语基本是相同的,都分成实词、虚词两大类,只不过古汉语习惯上把代词归入虚词类。学习实词

26、,要掌握教材后面常见文言实词总表上列举的365 个实词的多种意义和用法,学习虚词则要求从兼类情况多和用法灵活的角度掌握32 个常用虚词。综上所述,词汇部分古今差别大,包含内容多,并且掌握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理解,因此,可以说词汇部分是文言文学习的灵魂。文言词语的特点 , 上?说明 ?本讲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 1)容易混淆的古今单音词和双音词; ( 2)文言一词多义部分例词辨析; (3)文言虚词的复杂性及其用法的特殊性; ( 4)文言代词的特殊用法;(5)文言文中的词性活用现象。 (1)至( 4)为上篇,( 5)为下篇。前两讲的主要内容是古今词汇相比较的一般情况和异同之处,着重讲了两

27、者的相同之处的继承性。本讲着重讲述文言词语和现代词语容易混淆的不同之处的发展性。(一) 容易混淆的古今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代词汇大多是一词一义的单音词。到了现代,有不少古代单音词和它意义相同或相似、相类的另一个现代单音词组合成一个双音节的现代复合词(即“合成词” ),如“言(古)语(今) ”;“茅(古)草(今)”;“聪(古)明(今) ”;“舍(古)弃(今) ”;“思(古)想(今)”等等。有时这类复合词也会在文言文中出现,但它已不是原来意义的现代复合词了,而是文言文中的两个各自独立的单音词。例如“身不由己”中的古代单音词“身” ,发展为现代复合词就是“身体”的意思, “身”与体”同义。而文言文中的“

28、身体”二字的“身”与“体”的含义是不同的,是两个单音词。例如“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辞不辩”。句中的“身”指“自己” ;“体”是“实践”之义。另如成语“身体力行”的“身”与“体” ,也是同样的意思。其它如: “将军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地:土地;方:方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代词,指“桔”和“枳”;实:果实。)/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于:介词,在;是:指示代词,这个(差使) 。)等等。 (二)文言“一词多义” 部分例词辨析 “一词多义” 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而在古代汉语中则尤为普遍,词义的变化也很复杂。现代汉语由一个词引申出来的多个意义,一般只限

29、于词义和读音的变化,如“方便”的“便” ( bian )引申为“便宜”的“便” (pian) 和“大腹便便”的“便” (pain) 。但在古代汉语中,由一个词引申出来的多种意义,不仅词义和读音发生变化,而且往往连词性也发生了变化,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属于不同的词类。因此,阅读时要联系上下文仔细辨别它们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现列举在一般古文中经常出现的一部分一词多义的例词辨析如下,以供大家阅读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儿子,名词) ;治国家,子万民。(爱抚,动词) ;子何持而往?(你,代词) 。 / 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人,代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语音提顿,表示单

30、纯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的,语助词) ;后世之谬其传而不能名者。 (的情况,代词) 。 / 乐郊乐郊,誰之永号。(还、尚,副词)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的,结构助词) ;均之二策。(这,指代);人非生而知之者。 (指代知识和道理) ;道之不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表示句子的主谓结构,无实在意义) ;句读 (dou) 之不知,惑之不解。(结构助词, 表示动宾倒臵, 无义);齐闵王将之鲁。(到,动词);曽子之妻之市, 其子随之而泣。(的,助词 / 到,动词 / 指代“ 曽子之妻”)。/ 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大将,名词);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将要,副词) ;将兵与备并力逆

31、操。(率领,动词);赵王不听, 遂将之。(“以之为将” :任命他做大将,动词) 。 / 赵括出锐卒自搏战。 (士兵,名词);鲁肃闻刘表卒。 (死,动词);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副词)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 :仓猝,副词) 。死者不计其数。(数目,名词)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计算,动词);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几,数词);几死者数矣。(多次, 形容词)。/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使者, 名词);晏子使楚。(出使,动词) ;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派,动词);使赵不将括则已。 (假使, 连词)。/ 君有疾在腠理。(病,名词) ;深知民之疾苦。 (困难,名词) ;顺风而呼,声非加

32、疾也。(激扬,形容词) ;疾恶如仇。(痛恨,动词) ;疾风知劲草。 (快速,形容风大) / 所谓华山洞者。 (说、称,动词);相如至,谓秦王曰。 (对,介词)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认为,动词) ;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道理,名词) 。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誰,疑问代词);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怎么样, 疑问代词);其孰能讥之乎? (岂能, 副词)。/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给,动词)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被,介词)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替,介词);不忍为之下。(做,动词);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成为,动词)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

33、赵宦者令缪贤舍。 (是,连词) 。/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连词) ;由山以上五六里。 (往,动词);秦也不以城予赵。 (把,介词);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动词) 。/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给,动词);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被,介词;跟,介词) ;终不能加胜于赵。(过,助词);师不必贤于弟子。 (比,介词);亮与权于柴桑。 (在,动词) ;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向,介词) ;肃追于宇下。 (到,介词);于其身也,则耻学于师。(对于,介词;向,介词) 。 (三) 文言虚词的复杂性及其用法的特殊性古代汉语的虚词也包括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五大类。有的语法

34、书将文言虚词分为语气词和关系词两大类。不管怎样分类,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古今大体相同。但除虚词外的其它文言虚词的用法,同现代汉语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有些用法甚至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文言中常用的副词有:“益、少、略、略无、但、方、几、既、既而、固、盖、乃、弗、非、未、毋、勿、莫、窃、谨、敬、请、幸、辱、愚、相、见”等;常用的介词有:“以、于、为、与、及”等;常用的连词有:“而、且、则、虽、然、然则、固”等;常用的助词有: “也、矣、耳(尔)、焉、乎、欤(与) 、邪(耶)、哉、夫、者、所”等。助词中除去者、 所这两个特殊的助词外, 其它都是语气助词,即叹词。篇三:文言文在生活中的应用文言文在生活

35、中的应用“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一种文体。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 最后一个“文” ,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

36、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什么是文言文 ?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 ?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 - 文。第一个“文”是“文字” ,“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