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期护理保险供给的文献综述_第1页
有关长期护理保险供给的文献综述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9 -有关长期护理保险供给的文献综述史丽婷摘要: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老年人数量在不断增加,老龄化更加严重,已经成为全球问题,与此同时,年轻人忙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无暇照顾家庭,老年人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老年护理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长期护理保险为解决老人失能问题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也随之成为了解决老年人护理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通过不断尝试改变,实践经验也十分充足。从时间和研究进度来看,中国研究就开始的比较晚,发展也较迟缓,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学者才开始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十三五”期间提出的宏观战

2、略和制度定位中,长期护理保险有着制度平台的作用,通过借鉴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经验,总结我国组织的地方试点的现实情况,发现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行,有效地减轻了老年人和后代的经济压力和时间负担,值得倡议和继续推进。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老龄化;保险供给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迫切需要,2000年开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中国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一是占比多,2022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有14亿多人口,60岁以上的有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7%,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有1.9

3、亿,占全国人口的13.5%,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4.63个百分点,所以占比多;二是发展速度快,据调查,中国只用了18年时间就达到了发达国家用60年时间才完成的老龄化进程,所以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很快,预计到2025年左右,全国人口的14%将会是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2035年左右,65岁以上高龄人口占比可能会超过20%,到那个时候,拥有占比五分之一的高龄人口的中國或将从老龄社会逐步步入高龄社会。同时伴随着新生儿的减少和异地就业情况的增加,中国基本形成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大量年轻人离家工作,导致“四二一”的“一”不能常常陪伴在父母身边,老年人的生活大多只能依靠自己。除了这些,未老先富也

4、是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另一个背景,发达国家GDP大约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才开始步入老龄化时代,而我国在GDP处于8000美元左右就已经开始了老龄化进程。综上所述,人类学家景军提出当前中国老龄化的问题,比发达国家更紧迫、更复杂。英国社会经济学家Bengston提出,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将老年人的长期护理纳入社会政策中,不出意外的话,长期护理保险将会是21世纪各国政府和学术界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十四五”期间,老龄化可能会达到20%,老年人数量将突破3亿大关,就此看来,继续深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显得尤为重要。一、对长期护理保险定义的解释美国在长期护理保险上拥有很强的话语权,因为它是最早建

5、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一批国家,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美国健康保险协会觉得它是对老年人在长期护理时存在的潜在医疗费用进行筹资补偿,以及补偿方式的组织安排。美国人寿管理协会觉得,长期护理保险是为那些遭受了意外伤害、患有重大疾病或者因为年老无法自理而需要在家里或者疗养院得到长期专属护理的被保险人支付的各项费用进行补偿的一种政策。世卫组织认为,长期护理是由业余人员(家属、朋友或亲人等)和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按照合同提供的定期的照顾以及护理,以保证那些不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人可以持续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以及最大限度的自我活动,以此得到尊重与自我满足。就此观点,万晓梅在其健康保险原理及经营运作一书中也对

6、长期护理保险作了分类,将其分为专业护理和非专业护理。张晓(2022)在其商业健康保险一书中对长期护理保险做了简要介绍。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是为了满足老年人为将因年老部分失能所需护理费用转嫁给保险公司或者政府而创立的。此险种的赔付率较高,为了使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也能进入这一市场,目前已经开始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再保险。二、关于长期护理保险供给的研究Rivlin和Wiener(1988)在谁为老年人长期护理买单?一文中提到,随着许多美国老人活到七八十岁,甚至还有些超过了95岁,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峻,他们除了要承担因急性疾病需要支付的住院和护理费用外,还可能因年老而患有慢性疾病或残疾而在家中或者疗养院接

7、受长期护理。老龄化人口日益增加,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费用增加及需求增加的问题已迫在眉睫,从这个时候起,美国人就开始考虑如何最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出了长期护理费用的筹资和补偿问题。李培林(2022)在其社会学与中国社会一书中指出,由于年龄大小、身体的健康状况或者心理条件的不同,老年人往往在医疗卫生、保健护理、居住环境及家庭设施条件等方面有着他们特殊的需求。因此,老年人的增多,不仅会给子女带来沉重的压力,甚至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依靠长期护理保险来减轻老年人的长期护理负担。戴卫东(2022)对以色列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做出了简单的介绍。1988年以色列开始推行半市场化的

8、长期护理保险,这与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日本)和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美国)有很大的区别,半市场化护理保险脱离了传统的单一组织机构,同时囊括了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两种形式,以便人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这种制度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了不容小觑的借鉴作用,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辟了一条探索之路。郝乐(2022)认为,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是指保险公司在特定时间内,以一定价格(即保险费率)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长期护理保险商品的数量。保险公司提供长期护理保险的技术水平、保险费率、市场环境、信息不对称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在对比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供给的发展现状后,中国长期护理保险

9、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缺乏专业人才,这就导致了开发技术的落后;投保方、保险方和医疗卫生院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环境风险严重;数据库的缺乏导致费率难以确定,这些都影响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曹信邦(2022)认为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中国国情的现实需要,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国老龄人口不断增长,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二是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年轻人需要赡养的老人越来越多,压力也在变大;三是护理服务花销巨大,个人或家庭承受能力不足,这三方面的原因直接推动着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三、长期护理保险可行性的研究CohenMarcA(2022)认为私人长期护理保险解决了公共长期护

10、理保险的财政支出压力,所以市场更为广阔。他认为,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产品设计、政府以及国家公共政策的巨大改进都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市场的增长应该会导致公共长期护理支出的适度减少。大多数索赔人对他们的保单感到满意,但许多人仍然觉得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服务提供和提供者问题对于残疾人赚钱至关重要,保险公司将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帮助解决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改革可能在满足残疾长者及其家属的需求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当然,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并非畅通无阻,同其他保险一样,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上也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针对这些问题,Wager和Creelman(2022)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强

11、化管理的策略:(1)管理疗养院入住者及家属的期望;(2)尽快满足消费者关切之事;(3)建立长期消费者满意度;(4)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重点领域的预期效果;(5)以善意和慈悲的态度处理不良事件;(6)加强护理机构公信力。戴卫东(2022)首次在书中提出“三层七维”的理论框架,即以价值观、理论和选择作为3个基层,在此基础上对保险的选择、分配方式、分配内容、可以享受到的服务、资金的来源、风险控制、具体实施步骤等七个方面进行研究,他建议人们从16岁就开始缴纳长期护理保险费,这样的话,65岁就可以开始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带来的服务了。他在2022年的新书OECD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中进一步解释了以商业长期

12、护理保险为主题的长期护理保险并不适合今天的中国。他提出目前的中国适合建立一个“养老、医疗、护理”的“三合一”保险套餐,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护理保险联系起来,方便对保险不太了解的人们能有更好的选择。张国海和潘妩(2022)以山东省潍坊市居民为调查样本,调查了他们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了解,购买欲望,购买历史和建议等问题,据此分析了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欲望的影响因素,他们发现,需要赡养老人越多的家庭的经济压力相对更大,巨大的经济压力使他们更依赖长期护理保险,以降低老人带来的风险,因此他们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更强烈。四、综合述评长期护理是老龄化趋势下引起的新型病患关系,是一种全新的医疗需求,它是老龄

13、化趋势下解决老年人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解决老龄化趋势引起的医療需求变化下的老年医疗问题。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养老保险和医疗社会保障的交叉领域,是养老保险紧跟新时代步伐的一种表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此保险制度进行了理论探索。综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中国学者们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已经有所突破,不只是停留在对外国制度的研究、比较以及借鉴等方面,也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新的探索和研究,以此看来,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普及指日可待。参考文献:1CohenMarcA.Privatelong-termcareinsurance:alookahead.J.JournalofAgingandHealt

14、h.2022.2Katerina.Cognitiveabilitiesandlong-termcareinsurance:evidencefromEuropeandataJ.TheGenevaPapersonRiskandInsurance-IssuesandPractice,2022.3RivlinAM,WienerJM,HanleyRJ,SpenceDA.Whoshouldpayforlong-termcarefortheelderly?J.TheBrookingsreview,1988,6(3).4SeinoSatoshi,nofujiYu,YokoyamaYuri,TomineYuri

15、,NishiMariko,FujiwaraYoshinori,KitamuraAkihiko.ImpactofthefirstwaveoftheCOVID-19pandemiconnewapplicationsforlong-termcareinsuranceinametropolitanareaofJapan.J.Journalofepidemiology,2022.5SuZhongxin,HuZhan,PengXizhe.TheimpactofchangesinChinasfamilypatternsonfamilypensionfunctionsJ.IntJHealthPlanMgmt.

16、2022.6TennysonS,YangHK.TheRoleofLifeExperienceinlong-termcareinsurancedecisionsJ.JournalofEconomicPsychology,2022(42).7WagerRichard,CreelmanWilliam.Anewimageforlong-termcare.J.Healthcarefinancialmanagement:journaloftheHealthcareFinancialManagementAssociation,2022,58(4).8WangZijing,PengWenjia,LiMengy

17、ing,LiXinghui,YangTingting,LiCancan,YanHuosheng,JiaXianjie,HuZhi,WangYing.Associationbetweenmultimorbiditypatternsanddisabilityamongolderpeoplecoveredbylong-termcareinsuranceinShanghai,China.J.BMCpublichealth,2022,21(1).9曹信邦.中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J.社会保障评论,2022,2(4).10戴卫东.OECD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8、2022.11戴卫东.以色列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评价J.西亚非洲,2022,(2).12戴卫东.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22.13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R,国家统计局,2022.14郝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及其均衡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22.15胡宏伟,李佳怿,栾文敬.美国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发端、架构、问题与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5).16荆涛.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界定J.保险研究,2022,(11).17李培林,李强,马戎.社会学与中国社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8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2.19刘粲.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2.20刘金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机遇J.中国集体经济,2022,(24).21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R.世界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