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智能天线的发展及在TD-SCDMA中应用 HYPERLINK 2007-8-15 14:52:53 来源:中国联通网站 杨松 曹型1、智能天线的提出智能天线是在自适应滤波和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通信系统中能通 过调整接收或发射特性来增强天线性能的一种天线。它利用信号传输的空间特性,从空间位 置及入射角度上区分所需信号与干扰信号,从而控制天线阵的方向图,达到增强所需信号、 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同时它还能根据所需信号和干扰信号位置及入射角度的变化,自动调 整天线阵的方向图,实现智能跟踪环境变化和用户移动的目的,达到最佳收发信号,实现动 态“空间滤波”的效果。采用智能天线的目的主要有
2、以下3点:a)通过提供最佳增益来增强 接收信号。b)通过控制天线零点来抑制干扰。c)利用空间信息增大信道容量。最早的智能天线是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旁瓣对消天线,这种天线包含一个用于接收有 用信号的高增益天线和一个或几个用于抑制旁瓣的低增益、宽波束天线。将几个这样的环路 组合成阵列天线,就构成自适应天线。随着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与智能天线有关的术 语也越来越多,如智能天线(intelligent antenna)、相控阵(phased arrays)、空分多址 (SDMA)、空间处理(spatial processing)、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 beam forming)、自适应
3、 天线系统(adaptive antenna system )等,反映了智能天线系统技术的多个不同的方面。但 总的来说,智能天线主要包含两类:开关波束系统和自适应阵列系统。两者中,只有自适应 阵列系统能够在为有用信号提供最佳增益的同时,识别、跟踪和最小化干扰信号。2、智能天线的发展现状早期智能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尤其是雷达领域,目的是在复杂的电磁环境 中有效地识别和跟踪目标。随后,智能天线在信道扩容和提高通信质量等方面具备的独特优 势吸引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日本、欧洲和美国的许多研究机构都相继开展了针对智能天线的 众多研究计划,这也为智能天线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1日本的智能天线发
4、展日本最早开始智能天线的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1987年,研究人员已经指出基于最 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的自适应天线能够减小多径衰落,因而可以用于高速移动通信应用 中。自此,日本学者展开了大量的针对移动通信环境的智能天线研究,包括自适应处理算法、 数字波束形成方案、WCDMA中的多址干扰抑制方法,以及基站和移动终端上分别适用的智能 天线类型等。其中,较早的有日本邮政电信部通信研究实验室的智能天线系统和NTT-DoCoMo 公司研制的用于3G的UMTS W-CDMA体制的智能天线实验系统。前者工作于1.5 GHz,针对TDMA 方式采用GMSK调制,数码率可达256kbps。系统利用4
5、阵元天线进行多径时延对消以消除多 径衰落,权值更新采用恒模(CMA)算法在东京进行的实验表明:自适应天线技术在无线高速 数据传输和存在选择衰落的情况下仍能很好地对消多径时延信号。后者则采用2D-RAKE接收 机结合MMSE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进行处理。实验系统有3个小区基站用以评估切换和其他的 网络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就平均误码率(BER)而言,智能天线比空间分集有明显改善。此外,日本ATR光电通信研究所也研制了基于波束空间处理方式的多波束智能天线。天 线阵元布局为间距半波长的16阵元平面方阵,射频工作频率是1.545GHz。阵元组件接收信号 在经过低噪声放大、下变频和模数变换后,进行快速傅氏变
6、换(FFT)处理,形成正交波束后 分别采用恒模(CMA)算法或最大比值合并分集(MRC)算法。野外移动试验确认了采用恒模算法 的多波束天线功能。理论分析及实验证明使用最大比值合并算法可以提高多波束天线在波束 交叉部分的增益。在此基础上,ATR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智能天线的软件天线概念:根据 用户所处环境不同,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如噪声、同信道干扰或符号间干扰)也不同, 利用软件方法实现不同环境应用不同算法。比如当噪声是主要因素时,则使用多波束MRC算法,而当同信道干扰是主要因素时则使用多波束CMA算法,以此提供算法分集,利用FPGA 实现实时天线配景,完成智能处理。随后,ATR研究所又针对
7、移动通信中移动终端上适用的智能天线形式进行了大量探讨, 最终提出了单端口电激励的ESPAR天线。该天线巧妙地利用了各阵元之间的耦合,在天线处 实现了空间滤波。2.2欧洲的智能天线发展欧洲通信委员会(CEC)在RACE计划中实施了第一阶段智能天线技术研究,称为TSUNAMI 0 实验评测了采用MU-SIC算法判别用户信号方向的能力,同时,通过现场测试,表明圆环和 平面天线适于室内通信环境使用,而市区环境则更适合采用简单的直线阵。此后,欧洲通信委员会(CEC)又在ACTS计划中继续进行了第二阶段智能天线技术研究, 即TSUNAMIII,旨在考察第三代移动通信中采用智能天线系统的可行性和具体优势。通
8、过大 量宏蜂窝和微蜂窝的实验,用以验证智能天线系统在商用网络中的工作情况。通过对两套系 统收发性能的比较,证实了实际的智能天线方向图与理论方向图的一致性,实际所能达到的 干扰抑制能力与理想的干扰抑制能力相差通常在2dB以内。实验结果同时也说明,智能天线 系统在郊区宏蜂窝环境下的干扰抑制水平比较理想,而在市区微蜂窝环境下的干扰抑制能力 则与环境杂波有关。2.3其他国家的智能天线发展ArrayComm公司和中国邮电电信科学研究院信威公司也研制出应用于无线本地环路 (WLL)的智能天线系统。该产品采用可变阵元配置,有12元和4元环形自适应阵列可供不同环 境选用,在日本进行的现场实验表明,在PHS基站
9、采用该技术可以使系统容量提高4倍。此 外,ArrayComm公司还研制出用于GSM、PHS和无线本地环路的IntelliCell天线,目前该 天线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投入实用。除ArrayComm以外,美国Metawave公司、Raython公 司以及瑞典Ericsson公司都有各自的智能天线产品,这些智能天线系统都是针对移动通信 开发的,用于GSM、TDMA或者CDMA。由我国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之一的 TD-SCDMA之中就明确规定要采用智能天线。3、智能天线的分类智能天线是通过反馈控制自动调整自身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主要用途是自适应抗干 扰,是其它抗干扰方法不能取代的有效的空
10、域抗干扰措施。只要干扰与有用信号来向有所不 同,自适应天线系统就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按实现形式智能天线可分为3类。自适应调零智能天线它是以自适应天线技术为基础,采用自适应算法形成方向图。自适应调零智能天线的基 本原理就是根据天线的输入、输出特性,按一定的算法准则自动地调节天线阵元的幅度和相 位加权,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而在信号入射方向上增益最大,从而大幅度降低干扰电平, 提高系统的信噪比。从空间响应看,其自适应天线阵列是一个空间滤波器,在通信中天线的 物理位置不作改变,但信号检测与处理系统却可以判断出干扰与信号的来向,自适应地改变 天线的方向图,并将零陷方向对准干扰,主瓣对准要接收的信号。但因
11、系统方向图主瓣宽度 是由天线阵列口径决定的,所以自适应智能天线对处于主瓣区域内干扰的抑制能力是很有限 的。等旁瓣针状波束智能天线它也是以自适应天线技术为基础,但与自适应智能天线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天线方向图是 等旁瓣方向图,且方向图的加权值是预先计算好的。系统工作时,首先通过测向确定信号的 到达方向(DOA),选取合适的加权,然后将等旁瓣方向图的主瓣指向目标方向,从而提高接 收信噪比。这类智能天线对处于非主瓣区域的干扰,可以通过低的等旁瓣电平来确保抑制, 但对处于主瓣区域内的干扰,采用此类智能天线将无法抑制,不及自适应智能天线。但等旁瓣智能天线无需迭代,而且响应速度快。数字波束形成智能天线它运用数
12、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将其波束形成自适应天线阵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 合。系统需要有一个基准信号,工作时利用高分辨率的测向算法获得通信基准信号,当基准 信号到达波束形成自适应天线阵时,便给信号处理器提供一个方向信息,将各阵元的接收信 号转换到基带,由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根据方向信息对数字信号进行加权处理, 从而在此方向上形成所需的波束。4、智能天线的优点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障碍物的反射,信号会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多次传播从而形 成多径传播。这是移动通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被称为时延扩展(delay spread) 0由于多径 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不同,因此多径传播将导致符号间干
13、扰,将会严重地影响通信链路的 质量。另一方面,共信道干扰是无线系统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它将影响用户对有效网络资 源(频率、时间)的重用。智能天线对信号多径具有抑制作用。在CDMA中,当信号的多径时延大于一个码长时, 这条多径就与原信号不相关。智能天线的原理是调整不同天线上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使与参 考信号强相关的信号增强,抑制与参考信号不相关的信号,即智能天线把与主径不相关的多 径当作干扰进行抑制。智能天线通过利用多径可以改善链路的质量,通过减小相互干扰来增 加系统的容量,并且允许不同的天线发射不同的数据。智能天线还可以按通信的需要在有用 信号的方向提高增益,在干扰源的方向降低增益,增加覆盖范围
14、改善建筑物中的信号接收质 量;并且对高速率用户进行波束跟踪,起到空间隔离,消除干扰的作用。采用智能天线还可 以提高系统设计时的灵活性。智能天线的优点可以归纳如下。增加覆盖范围在接收端由于天线阵列对信号进行相干接收,这样就会产生阵列或波束成形增益,该增 益与接收天线的数目成正比;增加覆盖范围可以改善建筑物中和高速运动时的信号接收质 量。降低功率/减小成本智能天线可以对特定用户的传输进行优化,这样就会使发射功率降低,从而降低放大器 的成本,也可以延长移动台的使用寿命。改善链路质量/增加可靠性由于通过独立的衰落路径可以接收到独立的信号副本,而在这些信号副本中一般会有一 个或者多个副本没有受到衰落,这
15、样多个独立的维数就会减小信号波动的影响,产生分集。 分集的形式包括时间分集、频率分集、码分集和空间分集等。当用智能天线对空间域进行抽 样时就会产生空间分集。在非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中,最大的空分集 阶数等于发射天线数目和接收天线数目的乘积。多个发射天线通过采用特殊的调制和编码机 制就可以产生发射分集,而多个接收天线的接收分集取决于对独立衰落信号的合并。这样可 以提高信号接收质量降低掉话率从而提高语音质量。增加频谱效率通过不同方法精确地控制发射功率就会降低干扰,从而增加使用同样资源的用户数目, 大大增加系统容量。通过波束成形技术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多址接入方式一一空分多址 (
16、SDMA)。SDMA可以实现资源的重用,增加数据速率,从而增加频谱效率,该增益也被称为 空间复用增益。通过利用多个独立的空间维数来同时传送数据,在MIMO系统中,这种独立 的空间维数被称为MIMO信道特征模式。在不相关瑞利衰落MIMO信道中,其信道容量与收发 天线数目的最小值成正比。5、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及在3G中的应用5.1智能天线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天线主要由高频处理部分、中频处理部分、波束形成部分组成。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高 频/中频处理放大,以满足A/D变换的要求,然后进入专用数字处理器即数字调谐器,变换 为窄带信道的零中频复包络信号,此信号经过数字波束形成器处理,计算出所需信号和干扰 信号
17、的到达时间(TOA)、角度,完成信号合成。发送信号可根据接收信号得到的参数,进行 相反的处理。由于天线有发射和接收两种工作状态,所以智能天线包括智能发射和智能接收两部分, 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智能接受时,自适应天线阵能在干扰方向未知的情况下对阵列中 各个阵元的信号输入进行自适应的加权调整,使阵列天线方向图的零点对准干扰方向调零, 以减小甚至抵消干扰信号,从而达到从混合的接收信号中解调出期望得到的信号的目的。即 使在干扰和信号同频率的情况下,也能成功地抑制干扰。如天线的阵元数增加,还可增加零 点数来抑制不同方向上的几个干扰源,实际效果可达25dB30dB以上。智能天线以多个高 增益的动态窄波
18、束分别跟踪多个移动目标,同时抑制来自窄波束以外的干扰和噪声,使系统 处于最佳状态。智能发射时,根据从接收信号中获取的UE信号方位图,自适应地调整每个 辐射阵元输出的幅度和相位,使得他们的输出在空间叠加,产生指向UE的赋形波束。5.2智能天线在TD-SCDMA中的应用WCDMA和CDMA2000都希望能在系统中使用智能天线技术,但由于其算法复杂度高,目前 在IMT-2000家族中,只有TD-SCDMA技术明确表示将在基站端使用智能天线。对于系统基站 而言,智能天线技术在3G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基站的收和发,具体而言就是 上行收与下行发。智能天线的上行收技术研究较早,因此也较为成熟。上行
19、收主要包含全自 适应方式和基于预波束的波束切换方式。在自适应方式中,可根据一定的自适应算法对空、 时域处理的各组权值系数进行调整,并与当前传输环境进行最大限度的匹配,从而实现任意 指向波束的自适应接收。全自适应方式在理论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在实际工程中, 由于全自适应算法的计算量大等因素而很不实用。在工程设计时,更感兴趣的是基于预波束 的波束切换方式。因为波束切换中的各权值系数只能从预先计算好的几组中挑选,因此计算 量、收敛速度等方面较全自适应方式有优势。然而在这种方式下由于智能天线的工作模式只 能从预先设计好的几个波束中选择,因而它不能完全实现自适应性的任意指向,在理论上并 不是最优的。实现基站智能天线下行发射难度相对较大,主要因为智能天线在设计波束时很 难准确获知下行信道的特征信息。目前在这方面主要有下述两种方案。利用类似第二代移动通信的IS-95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挂装式数显温度调节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算力软件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 期末复习地图突破-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原卷版)
- 光储氢氨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第八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7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Module 12 Unit 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微波器件及电路项目合作计划书
- 互换性第9章 学习教材
- 2025至2030年中国嵌入式空调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股权合作合同
- GB/T 5915-2020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
-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 GB/T 2678.1-1993纸浆筛分测定方法
- GB 18450-2001民用黑火药
- GA 1206-2014注氮控氧防火装置
- DB37-T 2401-2022危险化学品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编写导则
- 2023年包头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云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表(空白表)
- 施工机具进场检查验收记录
- HSK标准教程4上第1课课件
-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鲁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