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中考冲刺-(备战2023中考)化学《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考点解析_第1页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冲刺-(备战2023中考)化学《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考点解析_第2页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冲刺-(备战2023中考)化学《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考点解析_第3页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冲刺-(备战2023中考)化学《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考点解析_第4页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冲刺-(备战2023中考)化学《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考点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30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选择题6(2023年贵州贵阳,6题)下表所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某种化学肥料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氨味该化学肥料一定不是氮肥B点燃某种纤维材料无烧焦羽毛的气味该纤维一定是合成纤维C向一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D向一未知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BaC12溶液先无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向某种化学肥料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氨气,说明不含有铵根离子,即不是铵态氮肥,但可能是其它的氮肥,如尿素,

2、故错误;B、点燃某种纤维材料,无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一定不含有蛋白质,但不一定是合成纤维,如棉纤维,故错误;C、碳酸盐、碳酸氢盐均能与盐酸反应都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故该无色未知溶液中也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不一定有CO32-;故错误;D、向一未知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无现象,说明不含有银离子,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是钡离子产生的沉淀,且不溶于酸,因此是硫酸钡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正确。17(2023年广西桂林,17题)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B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D用紫色的

3、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答案】C【解析】硝酸铵和氢氧化钠溶解时热效应不同,可用水鉴别;羊毛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有,可用燃烧的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支持燃烧,所以不能用燃烧的木条鉴别;硫酸呈酸性,蒸馏水中性,可以指示剂鉴别。15. (2023年广西贺州,15题)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合理的是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水蒸气 通人浓硫酸中 B NaCl溶液 NaOH溶液 加人适量BaCl2溶液,过滤C 铁扮 铜粉 加人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D CaO CaCO3加人适最稀盐酸,过滤 【答案】A【解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

4、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5. (2023年新疆建设兵团,5题)下列离子在pH=1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 、NO3-、Na+、OH-BCO32+、K+、Cl-、Ca2+C. H+、Ag+、Cl-、SO42-DK+、OH-、SO42-、Cu2+【答案】A【解析】pH=11意味着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着氢氧根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共存,离子之间不能互相反应生成果气体、沉淀或水。A、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共存,故选项正确;B、CO32+、Ca2+之间能形成

5、沉淀,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C、Ag+、Cl-之间能形成沉淀,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D、OH-、Cu2+之间能形成沉淀,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18. (2023年江苏镇江,18题)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CuSO4、NaOH、KNO3、NaCl BK2CO3、NaOH、稀HCl、BaCl2CFeCl3、KOH、稀HCl、NaCl D稀HCl、Na2CO3、稀H2SO4、Na2SO4【答案】BC【解析】A中可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再采用互滴法可鉴别出NaOH,但KNO3和NaCl用组内物质无法鉴别,A错;B组采用溶液互滴法,可鉴别出四种物质,B正确;C组可先鉴别

6、出黄色的FeCl3溶液,将另三种溶液分别滴入黄色的FeCl3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KOH,将剩余两种溶液分别滴入该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溶解的是稀HCl,不能使沉淀溶解的是NaCl,C正确;D组应用互滴法无法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D错误。20. (2023年辽宁丹东,20题)下列每组中的两种固体物质,只用水做试剂,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Na2SO4 、Na2CO3 、Na2SO4 、NaCl【答案】A 【解析】用水鉴别物质,一般常根据如下现象:被鉴别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加水时一种物质溶解,另一种物质不溶;溶于水后得到溶液的颜色不同;溶于水或与水作用时热量变化不同。据此分析,A中加入水后均可溶

7、,且温度、颜色均无明显区别,不能鉴别;B中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铵易溶于水,可鉴别;C中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显蓝色,硫酸钠溶于水后溶液无色,可鉴别;D中硝酸铵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可鉴别。 CuCuOCu(NO3)2Na2SO4NaNO3 CuCuOCu(NO3)2Na2SO4NaNO3NaCl CCOCO2H2O2H2OO2ABCD【答案】C【解析】硝酸钠属于盐,如果生成氯化钠,则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除氯化钠外还产生一种含有硝酸根的物质,但含有硝酸根的物质都易溶于水,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硝酸钠无法一步转化为氯化钠,故选C。12、(2023年湖北十堰

8、,12题)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则: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个个个个【答案】D【解析】金属活动性AlZnCuAg,所以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铜粉后与AgNO3发生反应,但是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Al(NO3)3一定在

9、溶液中;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有Al(NO3)3和Zn(NO3)2;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过量的Cu和Zn;若溶液甲是蓝色,说明铜已经与AgNO3发生反应,而锌已经全部反应,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有锌,锌过量,铜未参加反应,溶液中AgNO3被反应完全,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19. (2023年湖南永州,19题)下列各组物质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无色

10、透明溶液的是( ) A. CuSO4、HCI、KCI 、KNO3、BaCI2 C. HCI、KNO3、BaCI2 D. CaC12、Na2CO3、NaOH【答案】C【解析】物质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A、三种物质不反应,溶液是透明的,但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选项错误;B、硫酸和氯化钡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难溶于水,溶液浑浊,故选项错误;C、三种物质不反应,且没有带色的物质,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故选项正确;D、CaCl2和Na2CO3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难溶于水,溶液浑浊,故选项错误。18. (2023年湖南永州,18题)区分下列物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能

11、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氯化钡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B.用灼烧法区分棉花和羊毛 C.用熟石灰区分尿素和氯化铵 D.用余烬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答案】D【解析】A、分别取样品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产生的是羊毛,没有此气味产生的是棉花,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取样品加入熟石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尿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用余烬木条伸入两种气体中,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9. (2023年山东济南,9题)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

12、色溶液,只知逍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洛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溶液BMgCl2溶液CKNO3溶液D酚酞试液【答案】A 【解析】要想一次性鉴别三种物质,则选择的试剂分别加入三种溶液后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与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要求,A正确;MgCl2与稀盐酸、氯化钠溶液都不反应,不符合要求;KNO3与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符合要求;酚酞溶液遇石灰水变红,但在盐酸、氯化钠溶液中均呈无色,不能鉴别。12.(2023年四川内江,12题)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够

13、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编号被鉴别物质鉴别方法AO2与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BHCl与H2SO4分别滴加BaCl2溶液C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分别滴加酚酞试液DCuCl2溶液与Cu(NO3)2溶液分别滴加AgNO3溶液【答案】C【解析】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都显碱性,因此,滴加酚酞试液都显红色,不能加以鉴别。17(2023黑龙江龙东,17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ACu(CuO)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BKCl(MnO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CO2(CO)点燃DB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

14、的氢氧化钡溶液17.【答案】A 【解析】A中CuO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CuO,然后过滤出Cu之后再洗涤、干燥,就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铜了,故A方案正确;B中的KCl能溶于水,MnO2不能溶于水,加水过滤可以除去KCl中混有的MnO2,然后再洗涤、干燥,得到的是MnO2,而不是KCl,要得到KCl需对滤液蒸发、结晶才可以,故B方案错误;CO2中混有少量的CO,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根本就点不着,故C方案错误;D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之后,虽然可以除去HCl,但是又增加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D方案错误;因而正确选项是A选项。16(2023黑龙江龙东,

15、16题)下列物质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 )A酚酞试液 BCO2 C澄清石灰水 D铁粉16.【答案】A、D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盐酸显酸性,酚酞试液与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因而可以用酚酞试液来鉴别开两种物质;金属铁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但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而也可以用铁鉴别开两种物质;故正确答案为A、D。12(2023年广东省揭阳,12题)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A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 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硫酸C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D用加碱的方法区别氯化铵与氯化钠 【答案】D【解析】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锰都不溶于水,无法

16、鉴别,A错;氯化钠和稀硫酸溶液都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无法鉴别,B错;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都会使紫色的石蕊变蓝,无法鉴别,C错;氯化铵能和碱反应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化钠不能,因此可以鉴别。(2023江苏徐州,2题)2.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A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复燃 B敞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口冒出白烟C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D马铃薯片遇到碘酒后颜色不变【答案】A【解析】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A正确;浓盐酸瓶口是白雾,所以B错误;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所以C错误;马铃薯片遇到碘酒后颜色变蓝。所以

17、D错误。(2023江苏徐州,11题)1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请选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A.干冰; B.酒精; C.硝酸钾; D.碳酸钠; E.聚乙烯。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溶剂是 。(3)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4)可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 。(5)“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 。【答案】(1)C (2)B (3)A (4)E (5)D 【解析】()硝酸钾既是钾肥也是氮肥,因此是复合肥;.酒精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溶剂;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人工降雨;聚乙烯无毒,常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碳酸钠。8.(2023年四川达州,8题)某城

18、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H+、Ba2+、Na+、OH-、CO32-、NO3-。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便会变成无色澄清只含硝酸钠的溶液。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ACO32- 和NO3-来自同一工厂 BOH-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厂CH+和Ba2+一定不在同一工厂 DNa+和NO3-来自同一工厂【答案】B【解析】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便会变成无色澄清只含硝酸钠的溶液,所以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氢氧根离子,则一定不含氢离子,同理,含氢离子的废水中,不会含碳酸根离子,含碳酸根离子的废水中,

19、不含钡离子。所以两工厂中的离子分别是:(1)OH-、CO32-、Na+;(2)H+、Ba2+、NO3-。7.(2023年四川达州,7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CO2(CO)过量O2点燃BCaO(CaCO3)足量蒸馏水过滤、蒸发CNaCl溶液(MgSO4溶液)适量BaCl2溶液过滤DFeCl2溶液(CuCl2溶液)足量铁粉过滤【答案】D【解析】此题是除杂题,除杂的基本原则是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能使原物质反应。选项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点燃法不能除去CO;选项B加水,会将氧化钙除去;选项C加

20、入氯化钡,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镁;选项D正确。2.(2023年四川达州,2题)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塑料 B用碘液鉴别淀粉和白糖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此题是物质的鉴别。用燃烧的方法可鉴别羊毛和塑料,有烧焦羽毛味道的是羊毛;用碘液鉴别淀粉和白糖,碘能使淀粉变蓝色;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因此观察法无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25(2分)(2023年湖南邵阳,25题)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氧气与氨气带火星的木条B二氧化碳与一氧

21、化碳闻气味C氯化铵与氯化钾用熟石灰D二氧化锰与氧化铜用稀硫酸【答案】B【解析】氧气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氨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A方法正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故B方法错误;氯化铵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氯化钾无现象,可以鉴别,故C方法正确;氧化铜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蓝色溶液,而二氧化锰不溶解,可以鉴别,故D方法正确;19(2023年湖南衡阳,19题)能将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盐酸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A石蕊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酚酞溶液【答案】A【解析】分别取少量的上述三种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盐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

22、,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故A选项可以鉴别;分别取少量的上述三种溶液,加入碳酸钠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氯化钠和碳酸钠也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两个现象相同无法鉴别;加入硫酸铜有沉淀产生的是氢氧化钠,硫酸铜和盐酸、氯化钠都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相同无法鉴别;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氯化钠显中性也不能使酚酞变色,故D无法鉴别。16(2023年湖北孝感,16题)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XYZAFeFeCl2Fe2O3BCa(OH)2NaOHNaClCAgNO3Ba(NO3)2BaSO4DH2OO2CO2【答案】D【解析】

23、2H2O 2H2+ O2;C + O2 CO2;Ca(OH)2 + CO2 CaCO3+ H2O。14. (2023年黑龙江哈尔滨,14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放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CuOC足量空气在空气中灼烧BCO2HCl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依次通过两种试剂C KClCuCl2蒸馏水和过量 BaCI2溶液溶解、过滤、蒸发D FeCl3溶液CuCl2过量铁粉过滤【答案】A 【解析】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易分”。A组物质在加热时,C可以和O2反应生成CO2气体,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正确;B中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既可以和CO2反应还可以和H

24、Cl反应,故B错误;C中加入BaCl2之后,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又增加了新的杂质;D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随可以除去CuCl2,但是又增加了新的杂质FeCl2,故D错误;正确选项是A。12(2023年黑龙江哈尔滨,12题)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需要区分的物质实脸方法A涤纶线和羊毛线观察颜色点燃观察B 木炭粉和铁粉用磁铁吸引加稀盐酸C稀硫酸和纯碱溶液闻气味滴加无色酚酞溶液D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过滤【答案】B 【解析】A中无法用观察的方法区分涤纶线和羊毛线,A错误;C中无法利用闻气味的 方法区分稀硫酸和纯碱溶液,C错误;D中无法利用过滤的方式区分硬水和软水;故选B。22. (2

25、023年北京,22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比较Fe. Cu. Ag的金属活动性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C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答案】B【解析】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是无色的故A错误;铁丝浸入CuSO4溶液,证明铁比铜活泼;铜丝浸入AgNO3溶液,证明铜比银活泼,故选B;酸性和盐溶液能加速铁生锈;除去粗盐中不可溶性的杂质关键步骤是过滤。9. (2023年北京,9题)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

26、是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答案】D【解析】在空气中燃着的木条无变化;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18(2023年苏州,第18题)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氧气和氮气B通过观察颜色区别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铜C用高锰酸钾溶液检测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气体D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并微热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答案】C【解析】A氧气和氮气均无气昧,无法区别;B.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是黑色,通过观察颜色无法区别;D.向鸡蛋子清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硝酸并微热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选项错误。15、(2023年江西,15题)下列

27、实验方案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B实验室制取CO2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C除去氯化钠混有少量的氯化钙 加入碳酸钾,过滤D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A;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解析】热固性加热后不再能形成流质,热塑性解热后能形成流质还能加工成塑料制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块状的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使我们得不到我们需要的二氧化碳;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加入过量的锌过滤,会引入新的在物质氯化锌;硬水和软水外观不能区分,用肥皂水区别。8、(2023年江西,8题)下列整理归纳得出的规律合理的是

28、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B.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体一定比液体大C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 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答案】B【解析】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了水之外酒精和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碘酒的溶剂是酒精;同种分子气体容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液体不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小;氢硫酸没有氧元素,酸不一定含有氧元素;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5、(2023年江西,5题) 氧化钙的俗名是 A石灰石 B纯碱 C生石灰 D烧碱 【答案】C【解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纯碱的是碳酸钠的俗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12. (2023年江苏连云港,12题)如右下图所示,

29、现有甲、乙、丙、X、Y、Z六种物质,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X、Y、Z之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甲乙丙XYZAHClNaOHNa2CO3CuCuOCuSO4BHClBa(OH)2Na2CO3H2O2H2OO2CH2SO4NaOHK2CO3CCOCO2DH2SO4Ba(OH)2K2CO3CaOCa(OH)2CaCO3ZZXY甲乙丙【答案】D【解析】解此类题可选用排除法。现根据甲、乙、丙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可以排除A、C,A中NaOH与Na2CO3不反应,C中NaOH与K2CO3不反应;再根据X、Y、Z之间能通过一步转化实现,

30、可排除B,B项中Z和X之间无法一步实现。综上选D。10. (2023年江苏连云港,10题)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银粉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后过滤B鉴别纯羊毛织品和涤纶织品取样灼烧后闻气味C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D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答案】A【解析】除杂的基本原则是:不减少主要成分,不增加新的杂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铁能,因此加入稀盐酸后会将主要成分铁除去,而不能除去银,A错误;B项属于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常采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B正确;一滴红墨水

31、滴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正确;因为CO2不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检验是否收集满CO2时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证明已收集满,D正确。16(2023年广东佛山,16题)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有三种溶液,只用Na2CO3溶液就能将三种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ACuSO4、H2SO4、NaNO3BNaCl、CaCl2、Ba(NO3)2CHNO3、H2SO4、NaHCO3DHNO3、BaCl2、Na2SO4【答案】AD【解析】碳酸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有蓝色沉淀产生,与硫酸反应有气体放出,也硝酸钠不反应,故A对;硝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放出,氯化钡与碳酸钠反

32、应有白色沉淀产生,硫酸钠与碳酸钠不反应,D对。10(2023年广东,10题)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向食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B向红墨水中加入活性炭,过滤 红墨水变无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 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划 铜片上有划痕 黄铜的硬度比铜大D 电解水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水电解有气体生成【答案】A【解析】食醋中含有醋酸,属于酸,氢氧化钠属于碱,两者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A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B正确;黄铜是铜合金,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C正确;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故可观察到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33、,D正确。13.(2023年江西抚州,13题)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无色酚酞B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C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加水溶解后过滤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氢氧化钠溶液【答案】B【解析】选项A中,氯化钠和稀盐酸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错误;选项B正确;选项C加水后氧化钙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错误;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反应,所以错误。5. (2023年辽宁葫芦岛,5题)下列实验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活性炭软化硬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C.用石蕊溶

34、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答案】D【解析】硬水软化的方法有加热煮沸、蒸馏,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能软化硬水;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硫酸和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不能鉴别;羊毛线有烧焦羽毛气味,所以能鉴别。13 (2023年江西南昌, 13题)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的试剂或方法A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B实验室制取CO2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C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加入过量的锌过滤D区分硬水和软水观察液体是否变浑浊【答案】A【解析】热固性加热后不再能形成流质,热塑性解热后能形成流质还能加工成塑料制品;实验室制

35、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块状的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使我们得不到我们需要的二氧化碳;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加入过量的锌过滤,会引入新的在物质氯化锌;硬水和软水外观不能区分,用肥皂水区别。11. (2023年江西南昌, 11题)小凯整理归纳得出的规律合理的是A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B 同种分子间的间隔,气体一定比液体大C 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 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答案】B【解析】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了水之外酒精和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碘酒的溶剂是酒精;同种分子气体容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液体不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小;氢硫酸没有氧元素,

36、酸不一定含有氧元素;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6. (2023年江西南昌, 6题)氧化钙的俗称是A 石灰石 B 纯碱 C 生石灰 D 烧碱 【答案】C【解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纯碱的是碳酸钠的俗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9.(202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9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把KOH、HNO3、CuSO4、MgCl2四种溶液鉴别出

37、来【答案】D【解析】选项正误原因分析举反例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较活泼金属单质Fe、Zn等B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N2、稀有气体等C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BaCO3、AgCl等,因此溶液中的离子不一定是硫酸根离子CO32-、Ag+DCuSO4溶液是蓝色的,它能与KOH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据此鉴别出KOH,再利用KOH鉴别出MgCl2,二者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易错点突破】本题易错选C,和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离子很多,可能是SO42-、CO32-、Ag+,因此必须全面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才能避免出错。10(2

38、023年山东济宁,10题)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溶液甲+乙乙+丙丙+丁甲+丁现象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色气体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AHCl、BaCl2、H2SO4、Na2CO3BH2SO4、HCl、BaCl2、Na2CO3CHCl、H2SO4、BaCl2、Na2CO3DH2SO4、Na2CO3、HCl、BaCl2【答案】C【解析】此题是结合物质的性质考查物质推断知识。根据两两混合时的现象,甲丁混合放出无色气体,两者中一个是碳

39、酸钠、另一个是酸;乙丙、丙丁混合有白色沉淀,故丙是氯化钡、结合甲丁的现象,丁是碳酸钠,乙是硫酸、则甲是盐酸,故选C。8(2023年山东济宁,8题)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些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应用常见物质的性质进行物质推断的知识。由于将无色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说明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故此排除ABC,选D。13. (2023年山东

40、聊城,13题)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CO3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AKCl溶液 BBa(OH)2 溶液CNaOH溶液 DNaNO3溶液【答案】B【解析】将Ba(OH)2 溶液分别滴加到三种待测液中,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NH4Cl,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19(2023年山东潍坊,19题)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较下图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验的是 物质选项甲乙丙丁ACuCuOCuSO4Cu(OH)2BNa2CO3CaCO3CaOCa(OH)2CH2SO4Na2SO4BaSO4Ba(OH)2DCO2CaCO3H2OO2【答案】

41、D【解析】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点燃2H2O2H2+O2 C+ O2= CO2 点燃12(2023年山东烟台, 12题)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B硫酸铵溶液和硝酸钾溶液加氯化钡溶液C羊毛面料和腈纶面料抽丝点燃闻气味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加无色酚酞试液【答案】D【解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无法区分。46、(2023年上海,46题)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选项

42、ABCD滤液中的溶质NaOH、Ca(OH)2NaOHNaOH、Na2CO3Na2CO3滤渣CaCO3、Ca(OH)2Ca(OH)2CaCO3、Ca(OH)2CaCO3【答案】A【解析】NaOH露置于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部分变质生成少量Na2CO3,向该碱石灰中加水后,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Na2CO3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由于Na2CO3的量少而Ca(OH)2的量多,且Ca(OH)2微溶于水,故反应后的溶液中不会有Na2CO3,而会含有过量的Ca(OH)2。因此过滤后,滤渣中一定有CaCO3,还有未溶解的Ca(OH)2

43、,滤液中一定含有NaOH和Ca(OH)2。18(2023年四川广安,27题)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O42、CO32,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一定存在C1B一定存在CO32,可能存在Ba2+C一定存在Na+D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a2+【答案】C【解析】(1)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2)加足量BaCl2

44、溶液后,有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有CO32和SO42;Ba2+与SO42不共存,Ca2+和CO32不共存,所以没有Ba2+和Ca2+;又根据离子守恒,一定有Na+,综上可知溶液中一定有Na+、CO32和SO42,可能有Cl,一定没有Ca2+、Ba2+,16(2023年四川广安,25题)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A氮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B氮肥和磷肥观察颜色C苏打和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的白醋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D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观察外形变化【答案】C【解析】A、取样品,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

45、,木条熄灭的是氮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取样品,观察颜色,白色晶体的是氮肥,灰白色粉末的是磷肥,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苏打和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的白醋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D、通过加热观察外形来区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由于热塑性塑料在受热时外形明显变化,而热固性塑料无明显变化,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29. (2023年四川乐山,29题)如图所示,其中X、Y、Z、R、E分别是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间均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X和R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

46、正确的是( ) XZRXZRYEB. X和Z反应无明显现象C. R与E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 D. 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Y【答案】D【解析】X和R反应有气泡出现,则X和R一种为稀硫酸,另一种为碳酸钠溶液,所以Z一定为氢氧化钡,Y一定为二氧化碳,E为氧化铜,由此可推知,R为稀硫酸,X为碳酸钠。A错;X和Z反应时会出现白色沉淀,B错误;R与E反应时,黑色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错误;氧化铜与碳或一氧化碳加热反应时可生成二氧化碳,D正确。7. (2023年四川凉山,7题)下列离子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溶液的是( ) + Cl- K+ NO3- B. CO32- Na+

47、Cl- K+ + Mg2+ NO3- Cl- D. Na+ Ag+ NO3- Cl-【答案】A【解析】A、四种离子之间以及和氢离子不会反应,可以共存,故A正确;B、碳酸根离子会与氢离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故B错误;C、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而题中的溶液要求是无色的,故C错误;D、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故D错误7.(2023年四川绵阳,7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碱溶液测量溶液的pHB 鉴别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通人CO2气体C除去硫酸铜溶液中过量的硫酸加人适量的NaOH溶液D除去氢气中的HCl和H2O燕气通

48、过盛装生石灰颗粒的U形管【答案】D【解析】有些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所以A不正确,食盐水和氯化钙都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无法用二氧化碳区分两种溶液,所以B不正确,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对硫酸铜来说是杂质,所以C不正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与盐酸反应,所以可用生石灰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D正确。14.(2023年天津,14题)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右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答案】CD【解析】A.氢氧化钠可以直接得到氯化钠和硝酸钠,氯化钠直接也能得到硝酸钠,但硝酸钠不能得到氯化钠;B.氧化铜可以直接得到氯化铜,但不能直

49、接得到氢氧化铜;C.碳酸钠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或氯化钙反应得到碳酸钙,碳酸钙高温或加稀盐酸得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可以得到碳酸钙,符合图示;D.过氧化氢可以分解得到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符合图示。13.(2023年天津,13题)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水区分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硝酸钡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答案】D【解析】根据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溶于水,可以用水区分;根据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可以用水区分;根据硝酸钡能与

50、稀硫酸产生硫酸钡沉淀,而与稀盐酸不反应来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区分,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来区分。20. (2023年云南,20题)如右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X双氧水水水水Y二氧化锰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A. B. C. D. 【答案】B【解析】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大量的氧气,会使气球膨胀起来;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NH4NO3粉末溶于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气球

51、会变小。7. (2023年云南,7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后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B.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D.用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答案】B【解析】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燃烧后的气味不同,羊毛纤维燃烧时有焦羽毛味,而棉纤维燃烧时有烧纸的味道,所以该方法可以区分两者;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容易造成污染,所以两者的使用要适量,不可大量使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浓硫酸不能与氢气反应也不能吸收氢气,所以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洗涤剂的除污原理是利用其乳化性,所以用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20.

52、 (2023年浙江嘉兴,20题)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含有硝酸钙、碳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钙B.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钾C.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D.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组成【答案】D【解析】营养液能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则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或碳酸钡,营养液中含有钙离子或钡离子;营养液能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则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营养液中可能含有氯离子,所以D正确。9(2023年湖南长沙,9题)鉴别下列物质使用的方法或

53、试剂,正确的是( )A氧气与氢气-闻气味B硫酸铜粉末与氯化钠固体-加水C稀硫酸与稀盐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D二氧化碳气体与氮气-用燃着的木条【答案】B【解析】氧气与氢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闻气味区别;无水硫酸铜加入水溶液变为蓝色,氯化钠加入水,溶液是无色,所以用水能鉴别;稀硫酸与稀盐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都变红色,不能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16(2023年湖北襄阳,16题)完成对四组无色溶液成分探究后,小江记录了以下四组数据,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H2SO4、Na2SO4、KNO3 BCuSO4、H2SO4、NaClCNaOH、NaCl、HC1 DH2SO 4、Na

54、2CO3、NaNO3【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知识。溶液无色,A对;CuSO4溶于水呈蓝色,B错;HCl和NaOH两者能反应,C错;H2SO4和Na2CO3能反应,D错。6. (2023年河北,6题)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答案】B【解析】选项正误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并不是其它酸都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离子

55、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荷D酸雨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只有pH”、“=”、或“”)。(4)C溶液与铁粉反应后,取剩余固体加入盐酸,没有气体放出。请分析:C与铁粉反应后的溶液组成中除了H2O外,事实上存在的物质有 ,可能存在的物质有 。【答案】(1)HCl CuO或Cu(OH)2 (2)NaCl+AgNO3=AgCl+NaNO3 (3) (4)铜和氯化亚铁 氯化铜【解析】本题应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及其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推断出具体物质,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做题。A是HCl,B是氯化亚铁,C是氯化铜,D是氯化钠,E是氯化银,F

56、是氧化铜或氢氧化铜,G是硝酸银,因此DE其实就是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根据以上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在AE的反应过程中,其实是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银和硝酸,虽然反应消耗了盐酸但又生成了硝酸,故A与G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pH是小于7的;由于C是氯化铜,C溶液与铁粉反应后,取剩余固体加入盐酸,没有气体放出,说明反应中铁粉已经用完;C与铁粉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组成中除了H2O外,事实上存在的物质有铜和氯化亚铁溶液,如果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是氯化铜有剩余(铁粉没有剩余,上面已经排除)。22.(2023年广东佛山,22题)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

57、,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放出氧气,广泛应用于渔业等领域,下图是以大理石(含Al2O3及其他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等为原料制取CaO2的流程图:(1)操作a、b、c的名称都是 。(2)操作a的目的是 。(3)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副产品的化学式为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6)在该生产过程中,用110kg大理石制得了72kg的过氧化钙。如果不考虑过程中的损耗,可计算出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过滤 (2)除去大理石中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杂质 (3)氯化铵(NH4Cl) (4)3NH3H2OAlCl3=Al(O

58、H)33NH4Cl (5)复分解反应 (6)% 【解析】操作a、b、c都是把固体与液体分离开,都属于过滤;为了除去大理石中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杂质,所以要利用过滤操作;滤液C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铵,所以可能得到副产品氯化铵;反应是氨水与氯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根据以上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是过氧化氢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过氧化钙和氯化氢,属于复分解反应;110k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72kg=100kg,110k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6.(4分) (2023年云南,26题)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C组成元素相同,D为红色固体单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

59、系如下:(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一)分别写出E、F的化学式:E_,F _;(2)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C,O2(2)CuO+COCu+CO2【解析】D为红色固体单质,故D为铜,A、C组成元素相同,则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B是氧化铜,根据C与E反应生成A,可知E是碳,D和F反应生成B,可知F是氧气。(1)E、F的化学式分别是C,O2;(2)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26(2023年云南昆明,26题) 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C组成元素相同,D为红色固体单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如

60、下:(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1)分别写出E、F的化学式:E_,F_;(2)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答案】 (1)C,O2(2)CuO+COCu+CO2【解析】根据D为红色固体单质,可以判断D为铜,因为A+B-C+D,因此可以猜想该反应是还原性物质还原氧化铜,由于A、C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可以推测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B是氧化铜,根据C与E反应生成A,可知E是碳,D和F反应生成B,可知F是氧气。29.(2023年浙江金华,29题)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