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小数乘整数教案(一)教学目标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续页)一、复习导入竖式计算:2.056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道练习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大家迅速的将2.056在你的练习本上完成。(1)请一名同学汇报答案。(2)通过练习,谁能来给大家说一说,小数乘整数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准备。】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一

2、)教学例3。1.出示例题。(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给一个长2.4m、宽0.8m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千克。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主动探究小数乘小数提供信息。】(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生:需要先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有多大。(3)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_2.尝试计算。(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

3、数。(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4)指名学生口答,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汇报结果。3.理解算理。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4.进一步明确算

4、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2)请学生列式,教师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_(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设计意图:在给宣传栏刷油漆的问题背景下,迁移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生: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中的小数位数。(三)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5、。(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课后小结(三)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课后习题生:给一个长2.4m、宽0.8m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千克。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o:p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主动探究小数乘小数提供信息。】(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生:需要先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有多大。(3)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

6、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_小数乘整数教案(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工具小数乘整数多媒体课件、其他必备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复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3.5、0.201、5.02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二、引入尝试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1)

7、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像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

8、过的知识来解答呢?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后习题趣味练习根据4519=855,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45190 = 451.9= 4.5 19 = 4.51.9=0.4519 = ( )( )=0.855板书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

9、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与问题的联系。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用司马光和曹冲的故事开始,引出课题。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 1、看条件提问题。1)小华买了20棵树苗,已经栽了12棵。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

10、树苗多8棵。3)柳树苗有12棵,松树苗有6棵。让学生读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板书课题。2、学习策略。1)理解题意。出示例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2)交流算法。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在根据什么求出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追问:小朋友的算法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3)列式解答。学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怎样填的? 4)回顾概括。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1、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看第1)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 请说说:感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说说怎样解答提出不同的问题? 2)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11、2、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你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交流:为什么这样标? 4、想想做做第4题 追问:你用了什么策略? 5、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第一篇: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第94-95页的例1和 “练一练”。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方法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

12、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表格、飞镖和靶盘。 教学过程:一、游戏切入,初步感受一一列举策略谈话:同学们玩游戏开不开心呀?其实这个游戏里还有很深的数学奥秘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每人只投一镖,会出现哪几种结果?学生列举,老师在黑板上记录:6环、8环、10环、0环(什么情况下会出现0环?)。问:还有没有其它可能?再想一想,如果每人投中一镖,会出现哪几种结果?学生再次列举(6环、8环、

13、10环)。问:为什么没有0环呢?(生:因为是投中,不是投了。)师:看来一字之差,差之万里呀!以后我们读题时可要看清每一个字哟。接着我们想一想,如果每人投中两镖,会投中多少环和多少环?这样的结果有几种可能?先思考一下,动手写一写。学生汇报,师记录。(10与10、8与8、6与6、10与8、10与6、8与6) 问:还有没有其它可能?1 师:刚才同学们找的很完整,两镖相同的有三种可能,两镖不同的也有三种,一共有6种可能。像这样,我们把结果一种一种的列举出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一一列举。(板书课题)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二、学习新知,理解一一列举策略1这不王大叔正为一个问题发

14、愁呢,(课件出示例题及情境图)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我们来帮帮他。学生读题,师问: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生答。可能一:周长是22米,可以围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可能二: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可能三: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加起来的和必须都是11米。(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第三种可能,可以引导:围成的长方形可能有好多种,这些围成的长方形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师:刚才的分析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了题意,是的,理解题意很关键,否则如果题意理解错了,可能就会南辕北辙了。问: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可能一:动手亲自摆一摆,然后求出面积再比较。可能二:

15、先把各种可能都列举出来,再算一算面积各是多少。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2师:那我们先动手摆一摆,找一找到底有多少种围法,4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一人要记录。(老师事先为每一组准备了22根小棒)学生分组操作。学生汇报摆法,最后老师在课件中集中展示归纳。3.师:如果我们不动手操作,而是先列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围成长方形的面积,你会吗?拿出老师事先发的纸条,独立完成。有代表性的展示学生的做法(先展示有错误的做法,再展示对的做法),让学生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针对错误做法要加以分析,寻找错误原因。2 请这位同学说说看,刚才你是怎么想的?(生回答)你怎么知道宽是1米的时候长就是10米呢?你是怎么

16、算出来的? (生答师展示222=11米)大家认为先从宽开始考虑好还是先从长开始考虑好? (从最小的宽开始考虑比较好,顺序较明确。)然后课件出示几种做法,进行比较,问:大家更欣赏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想一想这一种好在哪里?学生汇报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不继续写下去了? 大家明白他这样想,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这位同学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好吗?哪位同学刚才没有按顺序排列的请改成按顺序排列好吗? 同学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展示答)4.同学们,在这5种不同的围法当中,哪种围法面积最大?为什么?(第5种面积最大。)说得太好了!请继续观察这张表,你还有什

17、么发现?(面积越来越大)这跟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长与宽的长度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没想到在围长方形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5.小结:看来我们在运用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这样才能快速找到答案。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还有什么体会? 可能一:有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列举来解决。 可能二:要对列举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作出选择。6.想一想: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汇报。可能一:一组一组地写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可能二: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可能三:

18、有序地写出3张数字卡片能组成的所有3位数。3 (以上三个例子如果学生没有回答,教师要出示引导学生回顾。)三、练习运用,内化策略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一种新的策略有序的一一列举,列举时应注意什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策略再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1.出示练一练第1题。生读题,师问:你打算怎样用一一列举解决这个问题?生:先找出报时规律,再接着写下去,写到超过16时为止(为什么?),再找一找有没有下面那些时刻就行了。生先列举,再判断。 2.出示第2题。生读题,观察表中的内容,他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请你按这样的方法继续写下去,再回答。四、全课小结,归纳提升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答。

19、师:同学们,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采用一一列举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利用这种方法去为我们的生活排忧解难,这正是我们数学的魅力之所在。补充课后练习:(弹性题,如果时间不够,就不做)同学们,还记得飞镖游戏吗?如果投中了三次,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呢?请你课后一一列举一下。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第二篇: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717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

20、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有9个小朋友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没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个人,小船至少要运几次,才能使9人全部过河?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帮助他们过河吗?一、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策略。(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导学探究(一)理解题意1、出

21、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学生口答。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

22、样有序的说一说?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容整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所有条件隐去,变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读一

23、读。预设2:(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手指着板贴),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板贴)预设3:(学生回答30+5。)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接预设1过渡前的话)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二)分析数量关系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能解决我们

24、的问题吗?你打算怎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说说。(三)列式计算1、都有办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1)学生自练. (2)交流:展示1(列算式):你来说说是怎么想的。结合学生介绍,相机板书算式。35指的是什么?这个5呢?求的是?你们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第二步的条件参与运算,帮助我们求出了下一个问题。数学就是这样,在已知、未知之间不停地转换。问题解决了吗?齐答一下。展示2(出示表格):这个同学的方法,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生说)他列了个表格把每天摘的个数依次写了出来。这个方法怎么样?2、出示问题:第五天摘了多少个?(1)要求:不讨论,自己独立解决。先想想怎么做,想好了吗?拿出作

25、业纸,第一题,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计算,时间1分钟,开始。(2)学生完成计算,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展示1:一起看大屏幕。他选择的是填表,看一看,填的对吗?展示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50个,对吗?考考你们,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两个条件?根据第三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出展示3:(出示:54=20(个),20+30=50(个)预设有个同学是这样做的,这个方法正确吗?54算的是什么呀? 预设老师是这样做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54算的是什么呀? 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20个,对吗?怎么想的?第一天暂时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多了

26、几个5?也就是20个。知道了这个多的20,再加上第一天的,就算出第五天摘的。方法怎么样?也不错吧?(四)反思总结1、归纳方法。刚才我们一共想到了3种方法(多媒体出示3种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怎样算的呢?小结:他们都是从第一天摘的这个条件想起,加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的,就算出第二天摘的。有了第二天的,再根据这个条件算出第三天摘的,就这样,依次算出第四天、第五天。同学们,像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计算求出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箭头)。再来看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这些条件发现第五天比第一天多摘了4个5,然后加上第一天的,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思路

27、不同,但也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2、回顾感悟。同学们,我们一起解决了一道比较复杂的问题,让我们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分了哪些步骤?生:我们要从条件想起。师:是啊,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根据对应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步骤就叫做分析数量关系。生:我知道可以填表做,也可以列式算。师:恩,这个步骤就是计算解答(板贴)。在解答问题时,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预设1:生:解决问题前要先找到条件。师:不仅要找到条件,还要找到(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预设2:生:要找到条件和问题。师:对,首先要找出

28、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它是其他步骤的基础。预设3:学生想不到看题。师:没有了?老是觉得有一个步骤也挺重要,就是理解题意(出示)。你们知道理解题意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看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条件,还要弄清每个条件的含义。这个步骤是其他步骤的基础,可不能忘了。总结:要能很好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至少得有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计算解答这三个步骤。三、导练应用,增强认识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是一个新本领。想用用这个本领吗?好,试一试。(一)“想想做做”第1题。1、第1小题。(1)出示第一幅图

29、。这是一个天平,看出了什么条件?还有吗?也就是(出示:4个苹果重400克)真不简单,从天平上发现了两个条件,能求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2)出示第2幅图,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条件?那根据这两个条件,又能求出什么?(3)(出示两幅图)刚才,我们先根据4个苹果重400克求出了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再根据橙子比苹果重20克求出了橙子的质量。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从条件想起。2、第2小题。(出示题目)有三个条件了。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吗? (1)学生提问,相机出示问题。(2)你觉得哪个问题最简单?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怎么算?(出示算式)钢笔支数求出来了,下面我们可以求出(圆珠笔的支数),怎么算?

30、圆珠笔支数知道了,这个高难度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吧,谁来?(二)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老师拿出一个皮球,师生互动,感知球的多次下落与弹起。 (2)出示题目,认识条件。“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有2个条件,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学生说后,多媒体划下横线) “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怎么理解?学生口答。结合图观察:如果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谁来指一指?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儿呢?(3)(出示问题:第三次):理解了题意,你能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2题。交流汇报。第一次弹起?第二次呢?反

31、思: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如果没有前两次的结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结果吗?那有了第三次的结果我们就能进一步推断出第四次弹起的高度是几米?数学就是这样一环套着一环往下延伸。四、自主实践,导悟提升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读题。(2)有谁会做这个题目吗?(3)(出示圆圈)一个圆圈表示1个小朋友,那18个圆圈就表示?请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3)谁来汇报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个人? 生:这是芳芳的位置?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儿,你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兵兵呢?(4)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吗?指出:

32、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画画图就变得容易理解了。2、拓展延伸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要吗?谁第一个解决我的问题,我就把这个礼物送给他。准备好了吗,我要出题了。开始!出示:妈妈买来3箱苹果,每箱5千克;又买来4箱梨子,共比苹果多40千克。梨子和苹果一共买了多少箱?组织交流。追问:这么多条件,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条件?指出:解决一个问题也不一定都要从条件想起,有时从问题想起也很快捷,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设计:条第一天摘了30个解决问题的策略件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第五天

33、比第四天多摘5个 问 题 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摘了多少个?第三篇: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修强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科书p56-58,例1,练一练1、2,练习九1、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2、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

34、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学习解答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难点: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一个 教学设计: 课前三分钟:一、填空,感知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根据问题填空:(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生:一本笔记多少元?(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条件呢?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2、根据条件填空:(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2)已知每

35、枝铅笔2元,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 师:为什么?生:一个条件不可以。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2*10=20(元)导入:闯关游戏(一)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 师:可以提什么问题?1、生:一共有多少行树? 师:怎么解答? 生:3+8=11(行)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

36、样(桃树3行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 师:为什么?生:.清楚简单。 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2、生:桃树一共有多少棵?师:对于这个问题,用到了题目中哪些条件? 生:3行桃树,每行7棵师:如果老师把题目信息写成这样(桃树3行每行7棵),两种表达方式你们更喜欢哪种? 生:下面一种。 师:为什么?生:.清楚简单。 师:对呀,当题目信息多时,我们可以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板书:整理信息)(二)师:老师再加一个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现在条件变多了,想看起来清楚点,你

37、们会对这些条件进行整理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交流,比较学生的作业。 师:哪一种整理方法更清楚?师: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对于学生的合理问题给予肯定,两三个问题即可)(三)师:现在老师再加两个条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这下信息更多了,你们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吗? 师:你是怎么整理的? 交流展示。(生:在刚才整理的基础上加上梨树的信息) 师:其实刚才我们整理的信息都是根据题目中果树的种类来整理的,整理过后看起来更清楚些,你们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简单交流。二、体验策略1、师:刚才的题目,我们都是有

38、了条件提问题,(板书:从条件入手提问题) 小结:从条件入手提问题、从问题入手找条件都是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两种方法继续闯关。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提的问题也很好。现在轮到老师来给你们提问题了。(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对于这个问题,刚才我们整理好的这些条件行吗? 生:不行。(或行) 师:为什么?生:.杏树的条件多余,我们可以选择有用的。 师:哪个条件用不到? 生:. 师:是呀,根据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整理有用的条件。对于这些整理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加上几条线,使它成为表格,同学们觉得这样看起来怎么样呀? 生:更清楚一些。师:导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列表来解决问题。(板书

39、: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2、利用列表,解决数学问题谈话:在这张表格里为什么要把每行7棵填在第一行列?为什么要对应排列? 生:对应(板书)师:表格可以有两种形式,横着或者竖着列都可以。提问:你能根据整理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说说可以怎样想,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的想法。师: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们会计算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们是怎样算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7=21(棵)45=20(棵) 2120=41(棵)【师: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师:刚才计算好了,也没有检验一下。同学们,你们检验了吗?现在请你们检验一下刚才的计算。师:你们是怎么检验的?生:.

40、(把得数代入原题) 师:现在这道题目做完了吧? 生:没有答语。师:哦,老师真粗心,答语还没有写,同学们都写了吗?师:刚才,我们做这条题目的时候第一步先干嘛?(小结,并完善板书)(完善板书: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语)三、解决问题,体验策略1、解决问题谈话:同学们表现真棒!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不错,下面第三关的问题也来了,你们有信心继续闯关成功吗?提问: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刚才那个表格还可以用吗?你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这些信息吗?让学生尝试列表,教师适时指导。 交流:刚才你们是怎么想的?(着重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突出题目中的

41、数量关系式)师:你们会计算吗?列式计算。 学生口述。板书:86=48(棵) 37=21(棵) 48-21=27(棵)讨论: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每一步答案是否正确?你是如何检验的? 谈话: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信息,你体会到了什么?揭示:利用表格很方便,便于我们分析数量关系。(完善板书: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语)四、巩固内化,灵活运用列表的策略。1、第三关丝毫没有难住同学们,下面我就进入第四关。根据刚才这个表格,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桃树、杏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 师:是呀,之前这个表格只有两种树木的信息,要求三种,我们可以多加一列。同学

42、们能看懂这个新表格吗? 师:你们能快速的列式计算吗? 快速地交流学生的作业。2、出示练一练1 谈话: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第四关最后呀,来了一个火眼金睛,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同学们可要看仔细咯。集体读题,问:根据这个题目,下面哪个表格正确?符合题目的问题。 问:每一种表格存在什么问题?(第一张表格三年级的数据不对,第二张表格信息没有对应,第三张整理信息整理的不准确,第四张正确。) 问:你们会计算吗?让学生快速计算,简单交流。3、出示练一练2 (1)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2)一件长袖衬衫多少元怎么求?一件短袖衬衫多少元怎么算? (揭示数量关系)(3)让学生列表并计算(4)交流

43、讨论,每一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如何检验的?五、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列表中要注意些什么?计算时注意什么?如何检验?六、完成作业 练习九1、2.第四篇:苏教版上册一一列举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94、9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和严密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

44、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掌握“一一列举”的方法。教学难点: 用列举的策略时能不遗漏、不重复。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及场景图,指名读题。 同学们都动手读图、动手读题,并问:从大屏幕大家获得了哪些信息呢?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提问:你能根据题意,用22根同样长的小棒先围成一个长方形吗?学生各自操作后,组织展示、交流。启发:用22根同样长的小棒先围成一个长方形吗?学生各自操作把不同的围法都找出来吗?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并把不同的围法有条理地画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通过操作找到了这么多种不同的围法。那么是否还会有其他不同的围法呢?我们在作进一步的

45、分析。3、提问:用22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宽是1米,长是几米?宽是2米,长是几米?要求: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并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学生填表,交流。通过一一列举,你发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个答案与你们通过操作得到的结论一致吗?4、联系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指出:有条理地一一列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策略。5、提出要求:请你算出围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长、宽和面积。学生计算后追问:通过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不变的前提下,面积有可能变化吗?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小?6、学生集体小结:在解决问

46、题时,我们可以用画表格的形式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时我们还要根据列举结果进行比较,并做出合理的选择。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一练”,指名读题。提问: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重点启发:要判断几个时刻也会发出铃声,只需按题中给出的规律再排一排、比一比。2、练习十七的第1题两个自然数相乘,积是36的乘法算式有多少个?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列举思考的过程。3、练习十七的第2题学生读题。说说要求。合作完成,集体交流。4、练习十七的第3题提示学生利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思考。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今天我们是用哪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旨在用一一列举

47、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一一列举,即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往往比较困难。如果联系生活经验,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能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因此,一一列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而且在一一列举的时候要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首先,例1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重难点。1、结合情境,感性操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奋剂。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认知冲突。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48、引发他们的思考。 “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一种围法?为什么?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具有挑战性,牢牢抓住了学生,使他们的思维不断深入。不论学生是采用摆小棒还是填表,其实学生的头脑中都要先想到长宽11,为了缓解学生思维的难度,在教学例题时,我先帮助学生分析题意,避免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有利于学生利用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2、反思操作,理性思考。动手操作我分四步进行:首先,通过摆一摆,让学生感受到摆小棒费时、费力、易遗漏,摆的不全面;接着,引发“一一列举”的欲望。学生摆好小棒后,知道有四中不同的围法,然后让学生在摆小棒的基础上,有序的填表,这样做是对操作的升华。然后,观察表格

49、,提问:你会才用哪种策略?引出,采用面积大的,从书本又走向生活。最后,一一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即:周长不变,长和宽相差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小;反之,长和宽相差的越小,面积就越大。3、回顾过程,形成策略,适当提升。通过提问“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有什么好处?”让学生知道,一一列举可以不重复、不遗漏,从而提升认识,体会列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逐渐掌握这种策略。这样,策略应问题解决的需要而由学生自然生成,当他们以后再面临类似问题时,策略的应用便会是自发的、能动的、自如的,是有意识的积极行为。纵观这一节课,学生始终都在思考:“一一列举时要注意什么?”我引导学生反思,体会一一列举的关键有序思考。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精确切入,让学生不是无奈地“跟着重复”,而是生动、高效地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学习、拓展。这样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立足了学生的数学现实,自然、简洁、高效。当然,本节课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像跟某些孩子没有有效地沟通,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今后课堂会多多注意这些细节的。第五篇:2014新苏教版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94-95页例1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3题。教学目标: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