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人过年风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f2e9161ef7a22b92362b47c2f9ab0e/4bf2e9161ef7a22b92362b47c2f9ab0e1.gif)
![甘肃兰州人过年风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f2e9161ef7a22b92362b47c2f9ab0e/4bf2e9161ef7a22b92362b47c2f9ab0e2.gif)
![甘肃兰州人过年风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f2e9161ef7a22b92362b47c2f9ab0e/4bf2e9161ef7a22b92362b47c2f9ab0e3.gif)
![甘肃兰州人过年风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f2e9161ef7a22b92362b47c2f9ab0e/4bf2e9161ef7a22b92362b47c2f9ab0e4.gif)
![甘肃兰州人过年风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f2e9161ef7a22b92362b47c2f9ab0e/4bf2e9161ef7a22b92362b47c2f9ab0e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肃兰州人过年风俗甘肃兰州人过年风俗甘肃省的结构可谓是非常奇特啊,纵横南北,这个跨度非常之大。你知道 甘肃过年有哪些风俗活动吗?甘肃过新年的习俗春节风俗: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 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 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人在化妆时,从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发,以丰富 的想象,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社火脸谱忠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审美心理和对历史人物的好恶褒 贬,他们通过社火脸谱,夸张、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社
2、火表演中独 具特色的有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张掖的顶碗舞、陇东的秧歌和天水的 扇鼓、腊花等。春节风俗:正月打秋千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 打秋千游戏。打秋千,有两种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由别人在后面送, 悠悠晃晃,飞得不太高,这种姿式适合于年幼儿童;二是站立在横板上,自己用 力,使秋千快速飞升,这种姿式最受大人青睐。整个白天,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他们忽而如雄鹰展翅,欲飞蓝天;忽而 闭目横坐,慢慢晃悠喧喧闹闹、嘻嘻哈哈,一直到万家灯火灿烂。到了晚上,秋千又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她们打秋千,不吵不闹, 全都静悄悄的。在朦胧的夜色中,只见一
3、个个娇娜的身影在空中翻飞,留短发的, 如飞扬的马鬃,飘逸着风采;梳长辫的,犹如一条游鱼,来回穿梭,令人神往。待 每人轮过一遍后,便开始玩花样了。她们忽而两人面对面站在横板上,飞行中由反 方向者用力,一张一弛,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一会,秋千就荡到半空中,像满弦的 弓箭在飞舞;忽而,一人坐在横板上,一人站在横板上,这样,坐者可以毫不用力 地尽情享受,而站立者则要花费两倍的力量使秋干飞升,不一会便气喘吁吁,香汗 淋漓了。不过,这种花样多是两人轮流出力,倒也公平合理。临夏山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 五。当圆圆的月亮浮上中天,家家门口闪出一把用烨木扎成的火把,一只只汇聚到
4、一块,形成一条长龙,向山顶移去,各家门口燃起火堆,欢快的人们争先跳跃。当 打火把的人们上山了,跳火堆的人们进门了,秋千的主人便来到秋干边,慢慢地提 起它,抬头瞅瞅大树上的横枝,两手用力,嗖的一下,把秋千扔上横枝,架了起 来。月光下,树影斑驳中,秋干在横枝上静静地歇息了。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 束了。甘肃春节习俗经过世代相袭、发展演变,并融入时代风貌,越来越具有鲜 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人情味,热烈的喜庆气氛。地处西部内陆的陇原大地上,长 期以来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各地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年俗。陇原大地上风格迥 异的年俗。兰州社火老兰州人过年有很多讲究,腊月
5、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 十五一直到年三十,兰州人采购各色年货,制作食品。此时正是主妇们展示烹饪技 艺的时候:花卷翻出花边,绽现红曲、姜黄。红曲点中,花蕊娇艳;油锅鼎沸,油 果子、馓子翻滚;碗儿菜扣好的粉蒸肉、虾肉、袈裟肉一摞一摞。诱人的香味充溢厨房。除夕是春节的第一幕。从清晨开始,家里的长辈早早地起来开始扫院子, 到中午一些手脚利索的人家开始洗大门、贴对联。这贴对联还有很多的讲究,若是 隔壁或对门,谁家的对子贴的早,这家今年就会有好运。黄昏时分,全家围坐,共 进年夜饭。宴后,家人一起嗑着大板瓜子、呷着“三炮台”香茶熬夜守岁,以求长 命百岁。零点换岁之际,旧时要接财神、祭天地。老兰
6、州人讲究水缸要挑满清水, 谓之装财水。还要在大门前、院子里泼洒清水,谓之洒银水,以寄寓人们致富的愿 望。初一早晨,全家共进象征长寿的臊子面。臊子汤由肉丁、香菇、胡萝卜 丁、豆腐丁、金针、木耳、绿菠菜烹调而成,色香味俱佳;擀的面切成的面条,又 细又长。饭后,孩子争着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赠送红纸封包的压岁钱。初二,至爱亲朋间互相拜年,串东家,走西家,一直持续到初四。旧时兰 州人上门拜年一包糕点当礼品,主人先敬三杯酒,再沏香茶、端四碟糖果瓜子,末 了留客用餐。初五称为破五,吃养面搅团。用养面煮成修饭状,烧上臊子,或素卤,或 清汤,调上油泼辣椒、蒜泥、香醋,酸辣可口,使连日食用油腻菜肴的人大开胃 口。
7、初五以后,直到十五六,兰州城的新年社火就舞起来了,匝地而来的鼓 声,炫入双目的色彩,古朴典雅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兰州特色。源于古代赛神祈福的兰州社火队的排队、角色很有讲究。打头阵的是风 婆、雨师,寄寓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其后是大头罗汉戏柳翠。系为 一个戴大头面具的僧袍和尚,围绕花枝招展的柳翠姑娘,嬉戏而舞。继之为春官老 爷坐龙杠。春官老爷,为春季之官。其形象颇似戏剧的丑色:戴圆翅乌纱帽,涂白 眼窝,八字胡,着红官袍,持折扇,坐于太师椅上,颇为滑稽可笑。再后为十二三 对竹马子古装少男少女打扮,胸前后背装置纱制马头、马尾。其后是“船姑娘”, 再后是推车子、狮子滚绣球,更有兰州的太平鼓表演
8、。陇东送财神据民间传说,财神是道家所奉诸神中的一个虚构人物,名赵公明,手持钢 鞭,身骑黑虎,及其威武,又叫赵玄坛,俗称赵公元帅或赵公菩萨,善能“除瘟剪 疾,保康禳灾,主持公道,求神如意”。不过,也有人认为,财神是赤脸丹凤的关 云长,手提青龙偃月刀,身跨赤兔宝马,在中国文化中称为“义绝”主公道。在西北很多地方的农村,一直都有送财神的年俗。初一起床出门就要看财 神方位,选择走向,根据天干地支,确定喜神、财神、贵神的所在方位。据说,初 一一出门,就要朝财神、喜神方向走,就能发财,一年都会遇到喜事、吉利的事。另外在陇东的一些地方,人们认为初二是财神节。这天早晨,就有人挨家 挨户送或售财神像,住户都付钱
9、,不要时,只能说“已有”,忌讳答“不要”,以 图吉利。在秦安的中山、五营等地认为初五是财神日,一年的财运都是财神决定 的,所以初五这天大家忙着置办酒席,款待财神。这一天,民间将家中的尘土扫一 些倒在村外,意味“送穷婆婆”,同时将外面的土撒入室内的各个角落,称之“请 富婆婆”。然后家家户户都供奉祭品,在桌上摆放硬币、纸币等献财神,并在晚饭 时刻焚烧财神像,然后全家庆贺。送财神,反映了人民对富裕兴旺的渴求。秦安灯谜秦安的灯谜活动主要集中在元宵佳节,历史相当悠久。解放前自由存在并 发展,解放后才由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举行。元宵佳节,县城和部分乡镇都崇尚观灯猜谜。一般在农历正月十四开始, 到十六七结束,
10、称为倒灯,多为夜间,少为白天。常见的手工灯有宫灯、转灯、纱 灯等数百种,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有的地方还搭五彩缤纷的灯门。元宵佳夜,县 城机关单位或较大的乡镇都习惯举行破字猜谜活动。字谜内容多为创作与传统相结 合,书写在长条各色彩纸上,贴在各种花灯上,人们一边观灯,一边猜谜,丰富多 彩。解放后,灯谜发展较快,县文化馆每年都要组织举办灯谜会。1998年3月,县灯谜协会成立后,研究交流灯谜活动内容方法等。县城内活动比较集中的有泰山 庙和县总工会等地。秦安县文化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大部分乡镇农村,还要点盆盆、点灯 盏,实为“灯”的又一种形式,盆盆常用养面蒸成,光滑型圆,开口边有剪子剪成 的各式各样的花
11、纹。内窝滴清油,放浸棉芯,每人1个,点完后看“灯花”,谁的 灯花越多就说明谁的命运及财运越好。灯盏常用玉米面做成圆锥形。用胡麻杆缠棉 花或黄纸剪的纸条,油浸后插入。点着放在门顶、灶头、牲口槽头等地方。家家大 门和屋檐前还悬挂花灯,儿童自愿组织的灯火队,四处窜游,欢度节日。舟曲迎婆婆“正月十九迎婆婆”(舟曲称圣母娘娘为婆婆)是舟曲县遗留下来的一种带 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是整个正月活动的高潮,犹如舟曲县的狂欢节。距今 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藏传佛教、道教的精华,神职 功能不断膨胀,从以前单一的迎生送子、求儿求女扩展到今天保佑一方平安、祈福 禳灾的民俗活动。“正月十九迎
12、婆婆”是县城四街、两关以及附近村庄16个寺庙中供奉的 16位“婆婆”聚集在一起游街、赐福、接受叩拜的一项民俗仪式。正月十九日上 午,各寺庙将自己的婆婆和轿子精心打扮一番,婆婆穿戴一新,凤冠霞帔、珠光宝 气,轿子四周挂满玻璃方灯、香荷包,富丽堂皇。晚九时16位婆婆先汇聚到城东 驼铃山北段的东门上,依次进城,16位婆婆轿灯火辉煌,宛如明星长龙,从天而 降。每座轿用彩旗开路,锣鼓相随,到每家门前停留几分钟,接受叩拜,各家焚香 化马、鸣炮、祭酒献茶。轿停之处,新媳妇竟相摘取轿前悬挂的荷包,希望赐下娇 儿,人们争先恐后钻轿子,意为消灾免难,保佑平安。从北街头至下西街口为16 轿“婆婆”队伍最齐全的地段,
13、之后,西路4轿出西门而归,余下沿街巡游,分别 归庙。此时已到凌晨三时半,至此,“迎婆婆”仪式方告结束。“正月十九迎婆婆”有别于其他民俗形式,是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再现 体,聚宗教、信仰、赐福、娱乐为一体,是羌汉、藏汉民族和睦相处的见证。如今 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一习俗也不断顺应发展潮流,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经常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已成为集经济、文化、宗教、旅 游、娱乐为一身的节日,在舟曲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酒泉地蹦子在酒泉地区,最有特色的年俗就是地蹦子了。据肃州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一支地蹦子社火队由四个鼓子、四个拉 花、四个和尚娃、一个膏药匠,一个傻公子、一个丑婆子,一个大头和尚、一个柳 翠等角色组成。地蹦子的跑跳花样很多,有二十多种,跑跳一场长达三四个小时。 它的跳法分为大小二十个阵,是靠布阵来跳的。说唱兼备、歌舞并序是地蹦子最大的特点。其说唱形式可以分为先说后 唱、先唱后说和自唱、点唱、对唱、边说边唱、边舞边唱等。说唱的内容也极为丰 富,有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前景向往的、对神灵祈求的、对官府褒贬期望 的;有唱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后,人们愉悦心情的;有唱当地好人好事和坏 人坏事的;有唱自然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全球物流运输安全与合规管理合同
- 电子商务平台在体育用品领域的应用
- 国家助学金的申请书
- 2025年度消防排烟系统部件研发与生产供应合同
- 2025年度新材料测试中心保密协议订立
- 二零二五版科研仪器采购合同模板下载3篇
- 民事抗诉申请书范文新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美发店品牌形象授权使用合同
-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与机遇分析
- 电动三轮车购销合同
- 淋巴瘤的免疫靶向治疗
- 炎症性肠病的自我管理
- 国防动员课件教学课件
- 《地理信息系统GIS》全套教学课件
- 技术序列学习地图(2023年)
-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3
- 15万吨水厂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自动体外除颤器项目创业计划书
- 养老机构绩效考核及奖励制度
- 长塘水库工程环评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