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宋诗词鉴赏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唐宋诗词鉴赏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在给朝廷写的湖州谢上表中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写
2、的诗词百余首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罔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入狱,被贬谪到黄州。由于这起案件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乌台即指御史台,因此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唐宋诗词鉴赏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 注释定风波:词牌名。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已而:过了一会儿。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吟啸:高声吟唱,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芒鞋:草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披
3、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斜照:偏西的阳光。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萧瑟处:先时淋风雨之地。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注释研读课文词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时间:1082年3月7日沙湖道中地点:人物:同行 、余感觉:狼狈、不觉事件:遇雨已而遂晴研读课文词前小序云:时间:1082年3月7日沙湖道中地点:人2.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能够体现出作者对途中突然遇雨这件事怎样的态度?面对突然的变故,毫不在意、坦然处之的潇洒、平静、旷达、超
4、脱。 唐宋诗词鉴赏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定风波词意图定风波词意图读课文,把握情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v?vid=3296620528587318484&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读课文,把握情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
5、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参考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诗句分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诗句分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诗句分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6、?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态,当然是骑马胜过竹杖芒鞋,但是苏轼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里当然不是写实,而是继续写自己当时的心态。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这里还隐含了两种生活的对比,一种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种是肥马轻裘的贵族生活。在历经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后,苏轼越来越认同这种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竹杖”、“芒鞋”是苏轼用来表达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在其诗词中经常使用,如初入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尽管苏轼是一位士人和官员,但却是一个平民艺术家,常常深入民间,并过着平民般的生活。“竹杖芒鞋”就
7、是苏东坡典型的平民形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实写照。 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为什么要强调这种生活态度呢?因为对于苏轼,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
8、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当他被贬到海南岛,仍能够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心灵纯净的句子。对于“一蓑烟雨”这样的意象,苏轼是非常喜爱的。诗句分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句分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里描绘了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你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觉
9、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苏轼在他的另两句诗中,也表达这种思想:“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意谓凄风苦雨之后也终会放晴的。诗句分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诗句分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实以上三句表达的还只是一种儒家的境界,这是一种入世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苏轼进一步彻悟人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这里苏轼进入到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
10、界”。在佛教看来,“万法惟心所现”,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如果心静,世界自然清静。其实世界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如果我们内心进入到了无差别的境界,世界万物哪有什么分别呢?因此佛教劝人“无执”,一切都不要执着,不要被外物所系缚。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宠辱不惊”。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归去之后(可理解心灵的皈依),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这看来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实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
11、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这也反映出了苏轼的人格境界,应该说苏轼的一生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晚年他流放到海南岛后,又把这三句稍一改,写入了另一首诗独觉:“潇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见,苏轼是以此来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贯穿在他一生的生命历程之中。全词以这样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韵味无穷,令人深思。诗句分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划横线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
12、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 “莫听”、“何妨”、“谁怕”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其“独不觉”,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1.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思考1: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莫听”“超然物外”“何妨”“谁怕”向风雨挑战“吟啸且徐行”潇洒安闲泰然自若思考1: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 思考2: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 ?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竹杖芒鞋”闲散江湖“马”奔波官场“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13、 思考2: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 ?你认 思考3:“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烟雨”自然界的风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任”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 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思考3:“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 思考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体验? 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
14、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政治的风雨“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 思考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 思考5:“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明确: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风雨”和“晴”人生的逆境和顺境名利的失和得官职的降和升 思考5:“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一语双关“一蓑烟雨”既是眼前的烟雨,又指作者的人生各种遭遇。2.表现手法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1、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抒情、议理于一体。一语双关2.表现手法以小见大1、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抒情3、风 格: 语言质朴,感情平和,境界明快。4、抒情主人公形象: 旷达潇洒、超脱乐观的智者形象。3、风 格: 语言质朴,感情平和,境界明快。4、抒情主定风波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塑造了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的一个乐观、潇洒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课文小结定风波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塑造了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唐宋诗词鉴赏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劳动合同书范本
- 2025房地产买卖合同
- 2025北京室内装修合同样本
- 2025设备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附抵押合同)
- 2025版权授权合同范文
- 2025简易服装买卖合同
- 2025商场解除合同协议书
- 2025茶叶销售合同
- 2025年电子计算机配套产品及耗材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圆柱型锌空气电池项目建议书
- 《中国省会城市介绍》课件
- 电子商务物流教学课件
- 排水工程(下)重点
- 声音与情绪管理
- 直播中控转正述职报告
- 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22年版)解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 基于Simulink+DSP代码生成的永磁电机控制 课件 第1-4章 DSP各模块介绍-永磁同步电机的磁场定向控制技术
- 中国石油吉林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经管员操作试题
- 军事AI模型优化
- 第六章-主成分分析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