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GS嵌入版组态应用技术-第2版课件第17章_第1页
MCGS嵌入版组态应用技术-第2版课件第17章_第2页
MCGS嵌入版组态应用技术-第2版课件第17章_第3页
MCGS嵌入版组态应用技术-第2版课件第17章_第4页
MCGS嵌入版组态应用技术-第2版课件第17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CGS嵌入版组态应用技术-第2版课件第17章MCGS嵌入版组态应用技术-第2版课件第17章任务要求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1.用户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工频运行或变频运行。2.在变频运行时,对变频器进行设置,并通过MCGSTPCPLC变频器,完成不同的变频运行方式。任务要求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1.工/变频组态控制系统硬件设备连接图18-1工/变频组态控制系统图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

2、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MCGSTPC +PLC+变频器电气控制接线如图18-1所示。MCGSTPC的M口通过PCPPI通信电缆线接PLC的RS232接口。PLC的输出端子Y3和Y4控制直流继电器KA1和KA1的线圈,直流继电器KA1和KA1的动合触点控制交流电气控制线路的辅助电路;PLC的输出端子Y0Y2控制变频器的RH、RM、RL端子,实现自动七段速控制;PLC的输出端子Y10Y12同样控制变频器的RH、RM、RL端子,实现手动七段速控制。变频器主回路端子(L1、L2、L3)接三相电源输入端,(U、V、W)接三相异步电动机。元器件的摆放要整齐、合理并应考虑其散热、电磁兼容性。导线

3、布线时要注意PLC与变频器的控制线互不干扰。 2.变频器参数设置变频器参数可根据电动机的铭牌规定设定。按照控制要求输入保护参数,上限、下限频率等。使用变频器外部端子控制电机运行的操作。高中低速对应的变频器频率设置如表18-1所示。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表18-1变频器参数设置表 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3.PLC梯形图的设计(1)I/O分配如表18-2所示。表18-2I/O分配表

4、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2)PLC控制工频/变频切换控制程序参考程序在光盘中。其中05步程序为工/变频切换程序,M40工频启动,M42变频启动;10126步程序为自动七段速变频程序,Y0Y2三个输出端的8种二进制组合状态中001111七种状态,对应自动七段速度控制;131262步程序为手动七段速变频程序,Y10Y12三个输出端的8种二进制组合状态中001111七种状态,对应手动七段速度控制。3.组态工程(1)窗口组态参考项目16和项目17的组态过程。新建工程,新建四个用户窗口,并按图1

5、8-2所示修改窗口属性。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图18-2四个用户窗口四个窗口的组态分别如图18-3、图18-4、图18-5、图18-6所示。工频运行:在工变频窗口中,按下工频启动按钮再按下手动工频按钮进入手动工频页面PLC输出端子Y3为高电位直流继电器KA1线圈得电交流接触器M1线圈得电交流接触器M1主触点闭合(交流接触器M2和M3线圈失电,实现互锁)交流异步电机得电启动(工频运行)。按下停止按钮,电机停止运行。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步骤项目1

6、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手动变频运行:在工变频窗口中,按下变频启动按钮再按下手动变频按钮进入手动变频页面PLC输出端子Y4为高电位直流继电器KA2线圈得电交流接触器M2和M3线圈得电交流接触器M2和M3主触点闭合(交流接触器M1线圈失电,实现互锁)变频器接入到三相交流电路中按下图18-5所示手动七段速控制组态中的任意一个多段速按钮PLC的输出端子Y10Y12按照设定的组合变化,变频器按照设定的频率输出运行频率三相交流异步电机手动变频运行。按下停止按钮,电机停止运行。自动变频运行:在工变频窗口中,按下变频启动按钮再按下自动变频按钮进入自动变频页面PLC输出端子Y

7、4为高电位直流继电器KA2线圈得电交流接触器M2和M3线圈得电交流接触器M2和M3主触点闭合(交流接触器M1线圈失电,实现互锁)变频器接入到三相交流电路中按下图18-6所示自动七段速控制组态中的启动按钮PLC的输出端子Y0Y2按照设定的组合从001到111变化变频器按照设定的对应频率输出运行频率三相交流异步电机自动变频运行。按下停止按钮,电机停止运行。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图18-3工/变频控制主页动画图18-4工频控制动画图18-5手动变频控制动画图18-6自动变频控制动画实训步骤项

8、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2)设备组态在工作台中激活设备窗口,进入设备组态画面,打开“设备工具箱”。在设备工具箱中,按先后顺序双击“通用串口父设备”和“三菱_FX系列编程口”添加至组态画面。提示使用三菱FX系列编程口默认通讯参数设置父设备,选择“是”后关闭设备窗口。(3)建立实时数据库根据PLC程序中使用的参量,建立组态的实时数据库。(详见光盘中组态工程案例)(4)数据链接由于本工程所使用的数据过多,不详细介绍。使用者只需参照表18-2所示的I/O分配,在组态页面中将对应的参量链接即可。实训步骤项目

9、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比如:在图18-3所示工/变频控制主页组态中,工频启动按钮应该与表18-2中的M40相对应。所以双击“工频启动”按钮,点击操作属性,“数据对象值操作”为“按1松0”。点击“ ”进行变量选择,选择“从数据中心选择自定义”,再选择“M40”变量,然后点击确认。在图18-6所示自动变频控制页组态中,启动按钮应该与表18-2中的M20相对应,。所以双击“工频启动”按钮,点击操作属性,“数据对象值操作”为“按1松0”。点击“ ”进行变量选择,选择“从数据中心选择自定义”,再选择“M20

10、”变量,然后点击确认。以此类推,完成数据链接。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4.下载调试(1)组态工程和PLC程序分别下载后,连接和PLC(先不要连接电气控制线路和负载)。(2)根据实训的任务要求操作,观测PLC的输出端子是否按照任务要求工作。如有差错,及时在组态或者PLC程序中修改,直到没有错误为止。(3)连接直流继电器和电机控制线路的辅助控制电路部分。根据实训的任务要求操作,观测电机辅助控制电路部分的交流接触器线圈是否按照任务要求工作。如有差错,及时在电机辅助控制电路中修改,直到没有错误为

11、止。(4)连接电机主电路部分和变频器,根据实训的任务要求操作,观测变频器是否按照任务要求工作。如有差错,及时修改电机主电路或者变频器的参数设置,直到没有错误为止。(5)带负载运行,观测有无过载现象及工作不正常现象。实训步骤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实训总结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三菱变频器工/变频控制实训1.检测一下通过本次实训,是否已经掌握以下技能?(1)会进行系统总体工作方案的合理制定、元件正确的选择、施工图纸的规范绘制;(2)会按工艺进行硬件电路的制作及测试;(3)按要求进行软件编制及变频器参数设定;(4)掌握工频与变频切换控制系统的运行、调试;(5)文明施工、纪律安全、团队合作、设备工具管理等;(6)成果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并汇报自己的设计作品。 2.思考如下内容:(1)工频变频切换如何实现?需要设置什么参数?(2)若本例中使用的PLC输出类型为继电器型,图18-1中PLC与变频器的硬件接线应该如何改进?实训总结项目17 MCGSTPC+三菱PL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