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列宁:论粮食税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苏联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1918-1920年处于外国武装干 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列宁领导的联共(布)中央和苏维埃政府为了最大限度地动员 当时有限的工业资源和农产品,并把它们集中到国家手中,有计划地用于国防, 以打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实行了 “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苏维埃政权除 了早已收归国有的大型工业外,还掌握了中型工业和一部分小型工业。全部工业 的管理都集中于中央机关;企业的原料、设备和材料的供应以及制成品的分配只 凭中央管理机关的命令单办理,既没有货币支付,也没有经济核算制。与此同时, 为了保证军队和城市工人的口粮,苏维埃政府在农村实
2、行了余粮收集制。在当时 战争和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困难条件之下,苏维埃国家没有充分的工业品来 交换农产品,采购粮食以供应军队和工人需要的唯一办法,是由国家收集农民一 切剩余粮食。但因当时纸币严重贬值,实际等于无偿征收。苏维埃政府于1919 年1月11日颁布法令,规定产粮区农民必须将余粮和饲料按照粮食人民委员会 所规定的国家余粮收集办法上缴。以后肉类、油脂、马铃薯及其他农产品也都采 取这种制度。“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在战争,外国干涉和遭到破坏的状况下实施 的临时政策。这一政策在保证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保障国内战争胜利方面起了重 大的作用。余粮征集制保证了军队和工人的粮食供应,是苏维埃政权粉
3、碎国内外 敌人进攻的战争得以胜利结束的重要保证。但是余粮收集制不实行工农业产品之 间的等价交换,不能使农民从经济上关心经济发展,因此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这 种制度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并破坏工农联盟的经济基础。为此,1921 年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关于以 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和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对于新经济政策,在俄共内部存在不同的认识,例如托洛茨基和布哈林就认 为新经济政策只是让步和使资本主义复辟,而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则把这种 对于资本的临时的局部的让步看成是积聚力量和对资本进行决定性的进攻的条 件,看成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条件。
4、列宁的论粮食税一文写于1921年 4月21日即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后不久,同年5月以小册子形式出版。这篇 副标题为“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的重要论文,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新经济政策 的内容、意义以及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实现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 政策,由余粮收集制向粮食税政策的转变的纲领性文件。学习这篇著作,对于研究无产阶级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所应 该采取的方针、政策,了解列宁有关利用外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开展工农业 产品之间的商品交换等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列宁关于新经济政 策的思想不仅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理解当前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5、经济的战略决策,对于理解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 的各种问题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路。二、内容讲解本文分为以下几部分:1、关于改余粮征集制为粮食税(第1-10段)首先,列宁分析了促成废除余粮征集制为粮食税这一农村经济政策重大改变 的历史背景和根本原因。这主要是:经过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使苏维埃 共和国的国民经济遭到很大破坏,生产力发展缓慢。特别是在农村,战争结束以 后,余粮征集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加之1920年许多地方遭受 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歉收,饲料缺乏,牲畜死亡,农民的生活状况恶化,在一 部分农民群众中开始产生对苏维埃政权和工人阶级的不满情绪。由于农民的生产
6、积极性不高,农村生产力下降,这就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粮食,燃料和其他农产品 的供应,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所有这一切,使 列宁得出这样的结论:“结果,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 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 力。”(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0页。以下引文指 标明页码。)正因为如此,无产阶级在制订经济政策时,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放在第一位,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作为改善整个经济工作的始点。列宁 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 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
7、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 政。”(第501页)而提高农民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就是改变粮食政策,取消战时 共产主义的余粮征集制,实行同贸易自由相联系的粮食税制度。其次,列宁论述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这一政策的实质,他指出。在国 内战争年代里,实行战争共产主义的余粮征集制对于支持战争取得胜利,战胜地 主、资本家及其反动武装力量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一种功劳”。但是,这毕竟 是一种战争和破坏迫使苏维埃政权不得不采用的临时的办法。而粮食税,则“是 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 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而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
8、又是从 带有小农占人口多数所造成的种种特点的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形 式。”(第501页)2、关于贸易自由(第11-20段)列宁指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正确政策, “是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只有这样的粮食政策才能适应无产阶级 的任务,只有这样的粮食政策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取得完 全的胜利。”(第502页)但是,在俄国当时的困难条件下,国家拿不出足够的工 业品去向农民换取所需要的全部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和工人最必需的粮食 只能以税收的形式向农民征集,国家所需要的其余粮食,则用工业品去向农民相 交换。在这里,实际上,城市和农村之间
9、、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经济联系 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征收粮食税的形式,向农民无偿地获取一部粮食,二是用 工业品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向农取得另一部分粮食。后一种途径其直接结果,就 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已经取消的商品贸易自由重新恢复。在当时俄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实 行粮食税制,开展工农业产品之间的自由贸易,在促进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副作用,那就是使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得以继续 生存和滋长。这是因为在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尚未占优势的情况下,“既 然有交换,那么,小经济的发展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的发 展。”(第
10、503页)但是,苏维埃国家决不因为有上述可能性而禁止贸易自由, 即禁止商业的发展。因为工农业生产是以流通为媒介的,没有商业作媒介,工农 业生产就不可能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不能恢复、发展,苏维埃政权就将失去存 在的基础。所以,试图禁止贸易自由的政策,只能是愚蠢的,自杀的政策。至此, 列宁提出了一个两难推理:社会主义俄国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业生产力, 从而达到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其最合理的政策是用社会主义工业 生产的小农所需要的全部产品向小农交换粮食和原料,但是,当时的社会主义工 业不具备这样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假如,采取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的非 国营的交换的发展这一似乎很“革
11、命”的政策,非但不能发展农业经济,反而是 苏维埃政权的愚蠢、自杀行为。为此,列宁指出,实行自由贸易在有千百万小生 产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上,唯 一行得通的和唯一合理的政策,就是不去试图禁止或堵塞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努 力把这一发展引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列宁指出:“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因为 凡是有自由贸易成分以至任何资本主义成分的地方,都已有了一一这种或那种形 式、这种或那种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第504页)3、关于租让制(第21-26段)列宁指出,在过渡时期,私人资本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广泛存在而社会主 义经济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苏维埃国家要想胜利地建
12、成社会主义,“全部问题, 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问题,在于找出正确的方法,即应当怎样把不可避 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期限内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 义的轨道”(第504页),而租让制就是一种普遍而有效的形式。关于租让制的性质和内容,列宁指出:“就各种社会经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来看,苏维埃制度下的租让制这就是苏维埃政权、即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为 反对小私有者的(宗法式的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而和国家资本主义订立的 一种台同、同盟或联盟。”(第505页)关于租让制的形式,列宁讲到了两种:一 种是对国内资产阶级实行的租让制,承租人是资本家。国家把某一企业或一定的 资源租让给私人
13、资本,让其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租让以后,资本家得到 了他所预期的利润或超额利润,苏维埃政权获得的利益,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 立刻或在最短期间增加产品数量。同时,实行租让制还使苏维埃政权取得了控制 和改造小生产者,避免私人资本迅速膨胀的效果。这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苏维 埃政权培植租让制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加强大生产来反对小生产,加强 先进生产来反对落后生产,加强机器生产来反对手工生产,增加可由自己支配的 大工业产品的数量(即提成),加强由国家调整的经济关系来对抗小资产阶级无政 府状态的经济关系。”(第505页)苏维埃国家实行租让制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同经济发达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或这些国
14、家的资本家)直接订立正式的书面合同。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租让 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对外国资本实行租让制,当然要使外国资本家 得到一定的好处,为此,苏维埃国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将某些资源和产品在 一定期限内交给国外资本家支配等等),蒙受一定的损失。但是这种暂时的代价 和损失,却可以使苏维埃国家获得自己所缺少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从而得到建 立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在对国外资本家实行租让时,问 题不在于苏维埃国家是不是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于要经过全面地、科学地分析论 证,确切地知道自己的利益和损失,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赎回的期限,并尽可 能使这一期限提前。总之,“我们给世
15、界资本主义一定的贡赋,在某些方面 向他们赎买,从而立刻在某程度上使苏维埃政权的地位得到加强,使我们经 营的条件得到改善。”(第506页)4、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第27-35段)列宁要求,党和苏维埃机关的工作人员要善于把与“租让制的”的国家资本 主义相类似的政策的原则、原理和基础,运用到自由贸易以及其他经济领域中去, 建立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来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列宁具体提到了其 他三种可供选择的形式。第二种形式是合作制。在当时苏联小商品生产者和私人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占 优势的情况下,在主要由小商品生产者(以及一部分较小的资本家)参加的合作经 济中,必然会由于自由竞争和两极分化而产生出
16、小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关系, 使小资本家得到很大的利益。但是苏维埃政权不应由于这一点而惧怕采用合作 制。列宁写道:“但在苏维埃政权下,合作制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不同, 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个变种,正因为如此,所以目前它对我们是有利的,有好处 的,当然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第507页)列宁把合作制和租让制相比,指出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或优点:首先,合作社的建立使国家便于对参加合作社的小农 和小资本家的经济活动直接进行计算、监督、监察或通过订立合同的办法加以控 制。其次,“由于合作社便于把千百万居民以至全体居民联合起来,组织起来, 而这种情况,从国家资本主义进一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看来,又是一
17、大优 点。”(第488页)再次,如果说实行租让制是由私人资本主义大生产向国家资本 主义大生产过渡,它所涉及的只是一个个单个企业和单个资本家,而合作社则包 括千百万个小业主。因此,“由小业主合作社向社会主义过渡,则是由小生产向 大生产过渡,就是说,是比较复杂的过渡,但是它一旦获得成功,却能包括比较 广大的居民群众,却能把根深蒂固的旧的关系,社会主义以前的,甚至资本主义 以前的即最顽强地反抗一切革新的那些关系彻底铲除。”(第508页)列宁提出的第三种形式是“国家把资本家当作商人吸引过来,由他们来推销 国家货物和收购小生产者的产品,付给他们一定的拥金”;第四种形式是“国家 把国有的企业或油田,林区、
18、土地等租给企业资本家,而且租借合同与租让合同 极为相似。”(第508页)这两种形式当时在苏联并未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更未 全面付诸实施。5、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36-51段)在从粮食税、贸易自由和租让制等三个方面阐明了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意义和客观必然性之后,列宁又以较多篇幅集中论述了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思 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特别是反对官僚主义问题。首先,列宁论述了官僚主义在苏维埃制度内部部分地复活起来的可能性,以 及与之斗争的必要性、紧迫性。他指出:官僚主义的经济根源有两种。一种是建 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的官僚机构;另一种是苏维埃国家产生的,建立 在小生产的分散性和散漫性以
19、及随之而来的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交换不发达,人民 群众贫困、落后等基础上的官僚主义。为此,列宁提出同官僚主义祸害作斗争的 使命。他指出:苏维埃国家在国内战争时期国内外敌人的包围之中产生的官僚主 义,是小生产者散漫性和萎靡状态的上层建筑。党和苏维埃政府“应当大胆承认 这一祸害,以便更坚决地同它作斗争。”(第512页)列宁指出,官僚主义有 来自地方政权的,也有中央机关的,但后者的严重程度和危害性比前者要大得多。 因此,在同官僚主义作斗争中,要帮助中央机关来做比较彻底的改善,帮助它增 加大批新生力量,帮助它有成效地与官僚主义作斗争,帮助它克服有害的因循习 惯,这种帮助应当来自地方,来自下层。其次,列宁强
20、调了发展工农业产品之间的“流转”即交换问题。列宁在这里 虽然尚未十分明确地提出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但他把工农业产品 之间“缺乏流转”看成是官僚主义“祸害”形成的根源之一,反复强调了建立发 展工农业产品之间的流转的必要性、紧迫性。他写道:“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 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在我国(经济上剥夺了地主和资产阶级。政治上 有工农政权)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就是粮食 税的基本精神,也就是粮食税的经济意义。”(第512页)“要努力循着扩大和巩 固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这一方向来指导台作社,来帮助小工业,来发挥地方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第513页)列宁针对有
21、些人惧怕发展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交换会 导致资本主义的思想顾虑,明确地指出,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活 跃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无论如何都要活跃工农业之间的交换,他指出,凡 是不逃避国家监督的正当贸易,我们都应当加以支持,发展这种贸易对我们是有 利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仅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应当 发挥积极作用,即使采用私人资本主义的办法,只要能活跃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交 换,就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口头上的)好处。据此,列宁得 出了两点“结论”:“第一,地方流转在目前具有头等意义,第二。有可能经过 私人资本主义(更不用说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第
22、514页)再次,列宁明确提出了可以而且应当向资本家学习的问题。在论及用粮食税 代替余粮征集制问题时,列宁写道:“要努力循着扩大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这一 方向来指导合作社,来帮助小工业,来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还很不 善于作这件事,官僚主义就是一个证明。我们应当大胆承认,在这方面还有很多 东西可以而且应当向资本家学习。”(第513页)列宁还建议按省、县、乡、村为 单位,分别计算私人资本、合作社和国营经济的利润,把私人资本在经济上取得 成绩看作我们对之付出的“学费”,从而向资本家学习组织生产,经营的本领。 这些论述都是很有见地的。6、关于喀琅施塔得叛乱的分析(第1-11段)喀琅施塔得叛乱发生
23、于1921年2月18日。领导这次叛乱的是同外国武装干 涉者相勾结的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和白卫分子。叛乱者极力用苏维埃招牌把 他们妄想恢复地主资本家政权和私有制的意图掩饰起来。他们提出“没有布尔什 维克参加的苏维埃”的口号,企图以此排除主产党人对苏维埃的领导,实现复辟 资本主义的阴谋。叛乱很快就被红军镇压下去。在本文中,列宁首先分析了这次叛乱发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基础,指出:“由于战争和 封锁,农民的生活本来就非常困难,而1921年春天,主要由于歉收和牲畜死亡, 农民的生活状况更是达到了极严重的地步,结果就引起了政治上的动摇,而这种 动摇一般说来是小生产者的“本性。这种动摇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喀琅施
24、塔得的 叛乱”(第517页),“在喀琅施塔得事件中,正是小资阶级自发势力的动摇表现 得最为突出。”(第517-518页)其次,列宁揭露了策动和支持这次叛乱的社会民主党、孟什维克和自卫分子 所提出的“没有布尔什维克参加的苏维埃”这一口号的反动实质。社会革命党成 立于1902年,是俄国的小资产阶级政党,它代表富农阶级的利益。在十月革命 胜利之初的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时期,社会革命党人曾多次策划反革命阴谋(包 括喀琅施塔得叛乱),策动富农叛乱,暗害共产党员和苏维埃国家的领导人。内 战结束后,社会革命党继续进行反苏维埃国家的活动,后被苏维埃政权粉碎。孟 什维克意即少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主要机会主
25、义派别,他们反对列宁 为首的布什维克(意即多数派),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列宁的建党路线,1912 年被清除出党。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在叛乱中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参加的 苏维埃”这一口号,充分证明他们已成为白卫军分子和其他反革命势力的帮凶和 反动势力的亲信奴仆。上述口号的反动实质在于,它代表了反动势力企图颠覆苏 维埃政权的反革命要求。再次,列宁科学地分析了当时俄国阶级力量的对比;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是革命的先锋队;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动摇不定;资本家地主及 其代言人是革命的对象,所谓“政权转移”正是这部人的要求。他指出:1921 年春天的事态再次表明了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作用;他们帮助动摇的小资
26、 产阶级自发势力背弃布尔什维克,帮助政权作有利于资本家和地主的变动。” (第521页)。“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包围着我们,他们正窥测时机,一旦发现动摇, 就要把自己的人送回,就要恢复地主和资产阶级的统治。而我们则要把孟什 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不论他们是公开的或装扮为非党人员的,统统关进监 狱。”(第522页)7、关于对待非党分子的政策(第12-14段)列宁指出:“党和苏维埃政权在对装扮为“非党分子”的反动势力作斗争的 同时,要大胆选拔和任用非党的优秀分子担任要职。他写“我们将用一切方法来 和尚未接触过政治的劳动群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们将特别热心地提拔成 百成千的非党人员,即来自群众,来自普通工农
27、的真正非党人员,来担任苏维埃 工作,首先是担任经济工作,而不是提拔那些装扮成非党人员暗中推行孟什 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发出的对米留可夫十分有利的指令的人。”(第522页)列宁还向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改变“亲手”“包办”一切的作法:一方面检 查指导下级部门和助手的工作,一面向那些有知识的人(专家)和有组织大企业经 验的人,包括向为国家代购代销的商人,办合作社的资本家和企业承租人等学习。8、在本文最后,列宁就新经济政策作了四点绪论:粮食税是从战时共产主义进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过渡。在过渡时期,流转即自由贸易必然产生资本主义,它在一定限度内和一 定程度上是对我们有利的。为了把这种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
28、本主义轨道,应该开 展反对盗窃、逃税等不法行为的斗争。为了活跃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交换,应全面、大力、坚决地发挥地方的生 动性、首倡精神和独立性。共产党员要善于向资产阶级专家以及商人、资本家学习如何振兴生产, 活跃流通,发展经济。上述四点,总的精神就是通过实行粮食税,逐步将以实物征集和分配为特征 的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开展工农业产品交换,重视发 挥地方积极性的新经济政策。列宁的这些重大决策不仅在当时对恢复和发展苏维 埃国家的国民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于建立完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完成由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三、重点提示1、粮食税问题的重要性在代序
29、言中,列宁首先肯定了讨论粮食税问题的重要性,“因为它确实是当 前情况下我们政策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列宁又指出;关于粮食税的讨论, 实际上涉及到新经济政策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如果不从这个问题的眼前最 惹人注目的方面,而从它的一般原则方面来加以考察,那将更为有益”。也就 是说,应从整个新经济政策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来考虑。因为只有从这样的高度 来看问题,才能真正把握粮食税的实质。2、建立国家资本主义的意义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 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 地。”3、过渡时期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地位和作用当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是由宗法式的农民经济,小商 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五种经济成分所构成的。宗 法式农民经济与小商品生产都是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经 济形式。不过,前者是自然经济条件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自培自足生产的个 体农业经济,后者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比较发达的条件下,进行商品生产的个体 手工业,并包括出卖一部分农产品的个体农业。它们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 产物。五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交错,一方面反映了俄国当时产生于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中国燃气校园招聘正式启动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保证函和保证合同范本
- 加工产品企业合同范本
- 养殖买卖合同范例
- 农村购墓地合同范本
- 介绍股合同范本
- 劳动聘用合同范本
- 亲兄弟合伙合同范本
- pe管材购销合同范本
- 亏损分担合同范例
- 股票入门-k线图基础知识
- 全国大全身份证前六位、区号、邮编-编码
- 种植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金和物业公司简介
- 广东省五年一贯制考试英语真题
- 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项目部岗位廉洁风险情景教育案例
- 小学英语-What a dream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消防栓定期检查记录表
- 员工面试登记表通用模板
- 单位(个人或集体)约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